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

合集下载

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方法及其作用(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1.外貌(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2、烘托人物××心情;3、表现××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例如:描写人物的胡子,属于外貌描写,适宜从人物心情、人物形象入手分析。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2.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1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情景,2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3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4.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成功的动作描写,1、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2、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3、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4、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环境描写及其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1、交代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x×命运、3、衬托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揭示文章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语句表达效果专项指导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语句表达效果专项指导

高考语言运用题之语句表达效果专项指导一、语段特点: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

这类语段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

文学性强,语言优美,表达往往更为形象生动,有些语段还特别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美,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等。

二、提问方式: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设题角度:1、比较型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整体语段分析型如: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四、答题步骤:第一步,通读整个语段,快速把握中心意思,以句子为单位,划分语段层次。

尤其要找准语段描述的主要事物(或景物)的角度或特点。

第二步,读透原句,找出其本身之美。

第三步,比对题目中所改的句子,找出其与原句表达的不同之处。

第四步,根据总结的答题角度,针对原文之美整合答案,答出原文的妙处。

(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应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来衡量,好的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注意: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处后,加一句“改写后的句子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题号在19或20。

5.题型为主观题。

6.分值为4分。

得分点有两到三个,多的也有四个。

评分方式多为2+2;也有1+1+2(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或1+1+1+1。

【温馨提醒】【语段特点】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

这类语段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

初中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的方法总结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生死胡杨》)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本段文字运用了“……一样,是……”的排比句式,表达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读来气势昂扬,增强了表达效果。

阅读语言描写的作用讲解及习题练习

阅读语言描写的作用讲解及习题练习

语言描写的作用讲解及习题练习1)知识梳理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如《水浒传》里人物的语言描写:柴进口称道:“端的要杀柴进,天幸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多幸!”李逵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鲁智深道:“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阿哥。

”可以看出这几段语言描写人物风格各有不同,柴进说话文绉绉的,温文尔雅,符合他贵公子的身份。

李逵是鲁莽汉子,说话粗俗、憨直。

鲁智深虽然性格粗豪爽直,但是言语之间能看出他出家人的身份。

所以语言描写既要表现人物性格还要表现人物身份地位。

除此之外,语言描写还有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等作用。

2)知识点巩固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以下文段的语言描写,看看它们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1).我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我买票上了车之后,我说“爸爸,你走吧”。

他往窗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买回橘子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背影》)答案:通过父亲质朴的语言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和不舍,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而又深爱儿子的人。

(2).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

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

如何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

如何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

如何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1. 指出句子的表达方式这里应该是抒情表达方式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通过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和联想议论,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采用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2. 分析句子的说明方法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⑴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察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

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描写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套路

描写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套路

描写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套路描写手法有哪些呢,又是有什么样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套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手法有哪些以及作用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

1)环境描写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某某气氛;引出下文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点明时令、地点、人物;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承上启下。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感官角度:从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来进行描写,考试多在诗歌赏析中出题。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明手法析作用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明手法析作用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明手法析作用诗歌鉴赏中,分析人物形象通常需要明确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法和它们的作用:1. 比喻:通过将人物与某个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化。

例如,用“如花似玉”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2. 拟人:赋予人物以人类的特质或行为,使其更加鲜活、具有人格化。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中的“春风”具有得意、欢快的拟人形象。

3. 对比:通过与其他人物或情境的对比,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或境遇。

例如,用贫与富、悲与喜的对比来凸显人物的命运。

4. 象征: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或符号来暗示人物的内涵或品质。

例如,用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5. 动作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展现其性格、情感或心理状态。

例如,“手抖心弦乱,泪洒相思地”中的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的悲伤。

6.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来揭示其内心世界、性格特点或社会地位。

例如,高雅的语言暗示了人物的文化修养。

7.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刻画,展现其外貌特征或气质形象。

例如,“眉清目秀”形容人物的容貌俊美。

8. 环境描写:通过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烘托其情感、心境或身份。

例如,阴森的环境可能暗示人物的忧愁。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诗歌内涵: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表达情感:人物形象可以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情感倾向。

3. 反映社会现实: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等。

4. 引发思考:具有鲜明个性或独特经历的人物形象可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