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基础工业工程试验报告

实验一程序分析一、实验目的1.通过此次实验了解了程序分析是对完成某项作业所经过的工作程序进行系统调查、记录和分析考查,以便发现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活动,从而找出改进的重点和相应的改进方案的一种分析技术。
应用的对象是作业系统。
本次通过对西安电力机械厂的螺栓M42*200的粗车工序和螺母的铣六方工序的详细观察,记录与跟踪进行改进。
2.虽然观测的时间有限,没有观察到螺栓或螺母零件的整套加工工艺,但通过对重点工序的现场观察完成了从观察记录、整理、关键检查和分析改进的全过程。
3.利用相应的物料型流程程序分析图进行现场记录,达到能熟练地运用程序分析图表及相应的图示符号的目的。
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5W1H”和“ECRS”进行现有方法的分析与改良。
二、实验内容1.跟进现场,挖掘问题和确定工作研究项目“问题意识”、“永不满足现状”这是开展工作研究的原动力。
(1)工作研究项目:金工车间内的螺栓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螺栓加工中的粗车和精车工序,记录现行工步过程进行分析与改进。
(2)进入到西安电力机械厂,根据参观实验的引导流程,通过作业现场的实测,绘制出该厂金工车间的平面布置图如下:在此自己绘制平面布置图(3)主要问题1)现场平面布置方面根据自己的观察逐条进行填充2)物流顺畅程度方面结合平面布置图,绘制物流的线路图,根据设施规划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问题3)主作业区域内的问题车床作业区内布置方面的问题,最好绘制相应的作业区布置图2.观察现行方法,进行记录全部事实1)根据现场观察,对现行方法进行记录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现场主要针对螺栓的加工过程进行跟踪,基本做到了“腿到、眼到、心到”。
对现场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
其中包括与螺栓(加工对象)相关的设备(车床)和操作者(工人)有关的活动和数据做了详尽的记录。
根据你们在整个厂区内的参观做以真实的记载资料放入其中。
(包括参观的车间,现状,加工前的物料重量、形状、移动距离、搬运次数、搬运方式等,操作者的操作程序、活动路线等)2)物料型的流程程序分析图(基于螺栓加工)对流程程序图中的每一步进行提问:(1)首先对第一个操作进行提问。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验一工艺程序分析实验要求一、实验任务绘制柴油机195A喷油泵的工艺程序分析图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掌握工艺程序图的绘制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流程分析符号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195A性柴油机喷油泵;螺钉旋具、活扳手、尖嘴钳、料盒、录像器材、计算机四、实验内容熟悉喷油泵的结构和组成,掌握195A型喷油泵的加工、装配工艺过程,现场拆卸和组装195A型喷油泵,录制装卸过程的视频资料,绘制喷油泵的工艺程序分析图。
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195A型喷油泵进行工艺程序分析的实施步骤;2、画出195A型喷油泵的工艺程序图。
评语:成绩: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验二双手操作分析实验要求一、实验任务绘制柴油机195A喷油泵装配过程的双手操作分析图,并加以研究改进。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掌握双手操作分析图的绘制方法;学会正确描述、设计和改进工作地布置;学会正确分析双手操作图所记录的工作现状,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195A性柴油机喷油泵;螺钉旋具、活扳手、尖嘴钳、料盒、录像资料、计算机四、实验内容通过录像资料观察装配195A型喷油泵从拿泵体至装好推杆体得工作过程,将工作地布置见图及双手操作过程记录下来,根据工作经济原则进行分析和改进。
实验报告要求1、详细列出实验步骤;2、画出双手操作程序图;3、绘制工作地现场布置图。
评语:成绩: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实验三动作研究实验要求一、实验任务利用影像分析技术对195A型喷油泵装配过程的操作单元进行微细动作研究,寻找最佳作业动作。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掌握影像分析方法;掌握微细动作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学会用动作经济原则改善动作。
三、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计算机、视频播放软件、纸、笔、录像资料四、实验内容通过录像,对装配195A喷油泵从拿泵体到装好推杆体得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会出动素程序图,对工序中的每一操作进行微细动作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案。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工程班级:0701 学号:29学生姓名:邝海山指导教师姓名:龚存宇实验日期:2010年6月21日——2010年6月25日实验一流程程序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产品(或零件)的工艺程序过程,掌握工艺程序图绘制方法及分析过程。
2、学会用“5W1H”提问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内容1、选择某一产品(或某一零件)的加工(装配)程序为对象。
2、根据录像画出工艺程序图,即合成型工艺装配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笔,纸等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步骤】1、同学们分成2人1组进行实验。
2、一位同学负责绘制工艺程序图,另一位同学编写实验报告。
3、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工艺图。
4、采用“5W1H”提问技术对“加工”、“检查”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发掘问题的目的。
5、在“ECRS”原则上建立新的流程程序,并给出改进后的流程程序图和线路图。
【实验结果】1、画出工艺装配程序图2、对工艺装配程序图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根据录像视频内容绘制工艺程序图如下:图1.、工艺程序图实验二人机作业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绘制人机作业图。
2、学会如何根据人机作业分析来了解人工或机器的闲余能量,并设法加以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内容1、选择一加工(装配)工序为对象。
2、绘制人机操作程序图。
3.统计工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以及每周程人工时数。
三、实验仪器、设备车床、钻床、铣床、扳手、平口钳、26铝材、游标卡尺、车刀、摄像机、电视机。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步骤】1、观看录像资料。
2、利用秒表记录人机工作时间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记录绘制出实际操作的人机作业图。
4、利用“5W1H”提问技术进行考查、分析。
5、利用“ECRS ”四大原则进行改进。
6、绘制出改进后的人机作业图。
【实验结果】1、按要求绘制改进前后的人机操作作业图。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

5.作业评价
工时评价是指对作业者的情况进行打分。
本实验主要以作业速度为依据,如果认为作业者是按正常的速度操作,应打100分;若认为作业者的操作速度大于正常的操作速度,打分应大于100分(如105、110、115等);若认为作业者的操作速度比正常速度慢,打分应小于100分(如95、90、85等)。
工时评价在记录结束时当场进行。
6.数据整理 1)平均值: 单元1:X=9.14s ; 单元2:X=5.61s ; 单元3: X=5.38s ; 单元4:X=5.58s 。
2)标准偏差:
σ=
√∑(X i −X )239i=139
单元1:标准偏差为2.78; 单元2:标准偏差为1.59; 单元3:标准偏差为0.85; 单元4:标准偏差为2.02。
2)用三倍标准差法确定正常值
不在[ ]范围内的数据视为异常数据应该删除。
剔除单元4中第二次观测的值12.93 3) 计算各测时单元的延续时间(T )。
计算各测时单元的正常时间。
4)评价系数=工时评价打分÷100
37 15:47.84 00:06.74 15:54.93 00:07.09 16:00.90 00:05.97 16:07.28 00:06.38 38 16:16.19 00:08.91 16:20.79 00:04.60 16:26.39 00:05.60 16:31.60 00:05.21 39
16:39.12
00:07.52 16:42.08 00:02.96 16:46.18 00:04.10 16:50.39 00:04.21
X= 3,3X X σσ-+39
X 1+X 2+…X 39。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学习曲线实验一·实验目的:测定个体动作学习的能力,分析动作学习技巧形成的过程。
二·实验仪器:采用BD-1I-312型动觉方位辨别仪。
该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 图形板:四块,可方便调换;图案分别为六角星、梅花形、大工字、折线。
图案线宽5mm;2.遮板与平面镜:能遮挡及观察整幅图案,平面镜尺寸: 170X 200mm;3.描绘笔:直径: 2 mm实验结果:思考题:被试者用右手能熟练快速的镜画某个图案,从未做过镜画练习的左手,是否能较快地画出那个影为什么?查阅相关资料后论述。
可以,因为“两侧性迁移”,即优势手的练习对非优势手的技能形成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
从书我们知道“迁移是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此实验中右手的练习对左手技能的形成发生了低级路径迁移,而“功作技能是以-种自发的方式对熟练技能的掌握”,通过迁移后,左手的成绩仍低于右手,这是大部分人有使用右手的习惯造成的。
实验二动作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动素分析方法。
2.了解动作经济原则。
二、实验原理动素分析就是通过观察作业者手、足动作和眼、头等活动,把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两手、眼的活动联系起来详尽地分析,用动素符号记录和分类,找出动作顺序和方法存在的问题、单手等待、不合理及浪费的动作等问题并加以改善的一种方法。
从而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使操作更加简便有效,减轻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计算机。
2.达宝易软件。
3.纸张、铅笔、橡皮。
用动素符号表示的检查轴长度及装入套筒的双手程序图达宝易动作分析思考题1.划分动素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动素就是构成动作的最小单元。
所有动作可以由基本动素构成,所以可以抽象地对动作的所有属性进行研究,而不再需要通过摄影和秒表对动作进行研究,对于还未进行的动作后者无法研究。
2.现代企业,在趋于机械化、自动化的今天,进行动作研究还有何现实意义?在生产现场,最必要的是人、机器和物料,称之为生产三要素。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标准工时测量

实验报告
一、流程程序分析
1、装配零件图如图所示
2、BOM表如下
3、装配流程如下列一组图片
4、改善前的工艺程序图
装入下箱体 盖上箱盖 装端盖5个
定位销 上螺杆 装顶盖 检验
5、5W1H 提问
6、改善后的工艺程序图
将轴放入大齿轮
装入下箱体
盖上箱盖
装端盖5个 装顶盖
上螺杆
定位销
检验
二、时间研究 1、确定观测次数
2、齿轮轴工位时间表
3、低速轴工位时间表
4、高速轴工位时间表
5、总装工位时间表
6、确定管理界限
7、标准时间的确定
三、生产节拍与效率测定
产能分析表
四、装配线仿真实验 1、系统数据如下表
2、Flexsim模型
五、实验总结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使我对减速器的各个零部件的组成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且熟悉了各个零部件的装配过程及装配方法;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加强了我团队合作的意识,并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体会;通过本次试验,使我能够对《基础工业工程》书上的相应知识得以学以致用,并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通过本次试验,同时也检查出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并且对于一些相应的工作无从下手,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应更多的向人请教。
精选工业工程实习报告三篇

精选工业工程实习报告三篇工业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实提高、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同时结合实习的需要,搜集有关资料。
因此也是一次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以生产实践和社会为大课堂,以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实践经验的工人为师、是一次更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 理论联系实际,在深入生产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使所学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巩固,遵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继续不断学习;2 努力拓宽专业知识面,在实习中继续不断学习了解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努力多学习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难以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充实专业知识面3 学习应用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对现有或拟议的工作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录和严格的考查,找出更容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4 对现代生产系统及其采用的高新技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熟悉生产管理中的生产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物资采购、库存管理、设备管理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5 树立IE意识,学习运用IE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作业系统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6 认识现代企业,接触社会实践,在实习中巩固所学IE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7 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观念,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的工业工程专业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方式和基本要求1 实习方式实习在老师的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讲解,工人师傅言传身教下,学生积极学习来完成。
学生应严格遵守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习纪律,虚心学习,作好笔记,实习结束时,写出认识实习报告。
2 实习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企业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本大纲的要求,全面地完成专业实习工作。
实习期间要求做到:(1)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实习纪律;(2)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3)尊重企业管理人员,虚心听取讲授,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企业情况、革新建议、心得体会等;(4)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产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5)借阅企业提供的材料,必须妥善保管,完好交还;(6)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政治思想和业务收获进行全面总结;有关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具体要求,参阅生产实习指导书。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基础工业工程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工业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流程分析、工作测量、工作站设计等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进行了流程分析实验。
流程分析是工业工程的基础,通过对生产流
程的分析,可以找出生产中的瓶颈和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并使用了流程图和工序分析表进行记录和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深刻理解了流程分析的重要性,也掌握了流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其次,我们进行了工作测量实验。
工作测量是工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
工人工作时间和动作的测量,可以评估工作的标准时间,为工作设计和工资计算提供依据。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分析表和计时器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动作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工作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也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最后,我们进行了工作站设计实验。
工作站设计是工业工程中的重要内容,通
过科学合理的工作站设计,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工作站进行设计,并考虑了工作站的布局、工具的摆放、工人的动作等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工作站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提高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工业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将能够成为优秀的工业工程师,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交流接触器开关装配工作研究
班级: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工艺程序图的绘制方法;
2、掌握工艺程序图分析方法;
3、掌握双手操作分析图的绘制方法;
4、学会正确分析双手操作图所记录的工作现状,并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5用Mod法和秒表测时法确定标准时间,并比较结果;
6、通过直流/交流型开关灯光控制极的装配操作,掌握用程序分析符号绘制该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流程程序图的方法。
7、试用“5WIH”提问技术发掘问题,并用“ECRS”原则来改进装配流程。
二、实验内容
1、熟悉CJ-IO型交流接触器的构成及各组成零件的名称。
2、了解CJ-IO型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原理:
CJ-IO型交流接触器的结构与一般电磁式电器相同,也由电磁机构、触点系统、尖弧系统、复位弹簧机构或缓冲装置、支架与底座等几部分构成。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当吸引线圈通电后,线圈中的电流在铁心中产生磁通对街铁产生克服复位弹簧反力的电磁吸力,使街铁带动触点动作。
当线圈中的电压值降低到某一数值时,铁心中的磁通下降,电磁吸力减小,当减小到不足以克服复位弹簧的反力时,街铁在复位弹簧的反力作用下复位。
3、设计CJ-IO型交流接触器的装配工艺程序。
4、绘制出所设计的CJ-IO型交流接触器的工艺程序图。
5、按所操作设计的工艺程序图对CJ-IO型交流接触器进行实际组装。
同时用秒表测出各个操作阶段的时间;
6、根据操作者的操作过程,画出双手操作图并加以分析;
7、在实施了实际组装操作的基础上,对所设计的工艺程序图进行分析;
8、用Mod法及秒表测时法确定标准时间,比较结果;
9、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及现场的布置,画出流程程序图;
三、实验工具:
1、螺丝旋具(一字型、十字型)、镊子钳;
2、CJ-10型交流接触器组成零件。
四、实验报告
(1)绘制交流接触器开关装配的工艺过程图
(2)绘制双手操作动素图(双手动素图)
在绘图之前,我们先把底座上的4个点位的橡皮脚进行标号:
(3)作业测定:秒表测时及MOD法,并比较结果
设评定系数是0.7,宽放率是0.1,则标准时间为: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186.35(S)
设评定系数是1.1,宽放率是0.1,则标准时间为: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95.995(S)
比较用秒表测时和MOD法确定的标准时间,发现前者大于后者很多,分析原因如下:
a、用秒表测时时,操作者可能没有按正常速度组装;
b、用秒表测时时,起始点和结束点可能没找准,导致时间不准确;
c、用MOD法分析时,作业分解的不太正确,动作符号的标记也不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