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区域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秦岭淮河一条线 南方大米北方面
“南船北马”
我国的农业布局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图文探究
知能演练
第1步 课前预习 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梳理教材
情景诱思
陕西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 ,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 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手帕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提示】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两
个方向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长江三角洲和松嫩
平原地理环境及影响差异的对比为横向法,主要从静 态方面加以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的影响比较为纵向法,沿着历史发展过程,从动 态方面加以分析。
水田耕作业 为主,水产 业发达
玉米 旱地耕作业 春小麦 为主,兼有
大豆 畜牧业
地理环境 影 响 区域发展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气温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
北 弱。
屋顶坡度小,房 冬季寒冷。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且楼间距大
区域 要素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水热条件 水源条件
主要作物 作物熟制 耕地类型
农业地 域类型 交通条件 原料、燃料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良好
河网密布,水产业发达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 花等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1.2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措施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调整化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发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工业高速发展到后期,第二产业 占比较高
对外开放程度 较高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
城镇化特点 城镇化带来了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严重
人地关系 区域经济呈现萎缩、衰败状态
仍属于工业化阶段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振兴措施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阅读P17 东北老工业基地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弱的原因有哪些? ① 老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改革未能到位; ② 新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人才流失; ③ 污染严重、资源枯竭、用地紧张等。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有哪些?
同意。 以牺牲环境效益作为代 价获得的经济效益,必 将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 渐消失。区域的发展应 注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 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转型 原 因 ① 优势丧失:资源、土地、劳动力 ② 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失业率高、 高污染、人口减少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工业化,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 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区域经济发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 展水平 总值低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处于起 区域产业结构 步,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自给自足 交通运输 线路少而稀疏 城镇化特点 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人地关系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区域发展》讲义+练习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区域发展》讲义+练习

第二章《区域发展》1.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1.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集聚作用:多种部门和资源的集聚,必然会导致地区经济核心的形成和发展。

排斥其他企业的推力;大都市的集聚作用产生衰退;城市病。

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3.辐射带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如: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1)产业带动功能(2)都市核心功能(3)交通运输枢纽功能(4)金融服务功能(5)科技研发创新功能如:上海建设卫星城的积极作用: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分担中心城区职能;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如: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两个扇面:对内、对外4.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

5.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1)优越的地理区位(2)庞大的城市规模(3)雄厚的综合实力(4)发达的教育科技(5)深厚的文化底蕴(6)便捷的交通运输(7)广阔的经济腹地【练习】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读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A.南京B.杭州C.上海D.苏州2.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中()A.上海大都市是我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B.上海对周边地区的电子、医药、钢铁、纺织等产业带动作用大C.南京都市圈不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D.杭州市是本区域的金融中心2.2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1、传统产业的作用(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2)解决社会就业(3)增加财政收入(4)改善人民生活(5)推进城市化等2、传统产业的问题(1)技术层次不高(2)创新能力不强(3)产品附加值低(4)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5)环境污染严重等3、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1)产业延伸: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发展下游产业,建立起关联与配套的产业群。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区域的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这个重要知识点。

区域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和传统。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民们遵循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耕种,技术创新和改进较为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产量有限,人们常常面临温饱问题。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商业和工业发展非常有限。

交通条件也比较落后,对外交流和贸易较少。

城镇规模较小,数量有限,且功能单一,主要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简单的商品和服务。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区域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例如纺织、食品加工等。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由于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区域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浪费现象。

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为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工业化后期相比,交通网络仍不够完善,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和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还相对滞后。

三、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区域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

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 空间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② 面积 、形状和边界。
(2)有的区域的边界是③ 明确 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④ 一致
农 耕作方式
水田
耕作业
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等
旱地 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 两熟
至三熟
一年 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从国内外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重化 运入的矿产资源,发展了轻、重工业,成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 工业基 为我国重要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地
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⑧ 亚热带季风 气候
⑨ 温带季风 气候
,地处
土地条件
耕地多为水田,土壤类型为 人均耕地较少
水稻土 , 耕地以旱地为主,土壤类型为
黑土
,人均耕地较多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 贫乏
石油 等矿产资源较丰富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农业生产的差异Hale Waihona Puke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广泛使用,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不再成为人们交往的阻碍,反而为扩大交
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
生产技术 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
到较快的发展。
2.农业社会阶段: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同时优越的气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高中地理》PPT课件

《高中地理》PPT课件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编辑ppt
3
2 、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梳理 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地理位置的差异
建筑 商业
气候条件的差异 综合因素
文化
编辑ppt
综合因素
10
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农 早期 业 社 中期 会 后期
工业社会
自然条件
河流 限制发展 促进发展 促进发展
限制农业发 展
土壤 限制发展
社会经济条

在全国地位
劳动力
低下
不再限制
较快发展
促进发展
限制农业发 展
促进发展 人口南迁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 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 常起决定性作用。
编辑ppt
18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具体原因:
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
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
编辑ppt
19
例: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6
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地类型
成熟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油料作物 其他农业部门
编辑ppt
7
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工业
长江三角洲
轻工业 重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2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2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
6.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 )
①邻近香港、澳门 ②是著名的侨乡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A 5.B 6.A
解析:第4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项 正确。长江三角洲位于中纬度地区,且两地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项错 误。长江三角洲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项错误。长江三角洲和珠 江三角洲矿产资源均缺乏,尤其是能源短缺,D项错误。 第5题,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 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且已形成铁路、高速 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 第6题,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是著名 的侨乡,有国家政策支持。外向型经济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误。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 响区域的发展。
视野拓展 区域内部的区位特征相对一致,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1.区域差异的表现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 (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2)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3)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 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略。
探究一
探究二
[归纳提升]
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课件区域发展 阶段
2020年8月1日星期六
•低 •很少
•资源型
•小 •缺泛
•少 •稀疏 •低 •自给自足 •农业 •均 衡

•甚小

做课本P9活动

•c

•c


•A

•c •B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二、工业化阶段

•P9活动 •加速 •上升 •加速 •发展 •制造
•服务
•缩小 •增强


•做课本P12活动

•D

•B

•B

•电子电
•纺织

•技术
•劳动

•加强
•大•中心城市
•加快
•提高
•不平衡 •

•做课本P11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B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c


•A
•D、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消费品市场广阔。

•B

•A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高 •高
•资金
•技术
•速度 •产值
•高科技 •逐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