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2008-01-21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晓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横思路的一条主线。而每次描写,都有它的含义作用,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无疑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分组读议,汇报交流

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着已经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词句,读书自学,议论交流,深入理解每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的外表,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最后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达到自我领悟,渗透教育的目的。

课文一开始,就仔细地勾画出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外貌,一位未满40岁而驼背,皱纹满脸,两鬓斑白的战士,以长者的身份,带领三位有病的小战士在茫茫的草海里,一步一滑地行进着。这些描述告诉人们,老班长历尽了人间的辛酸苦难,但他乐观,充满对同志的阶级情谊。

老班长救病号部分,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作了四次描述。而每次描述,与救病号有什么联系,给读者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深刻领会。

接下来,病号为什么要救老班长?怎样救老班长?结果怎么样呢?这是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要同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联系起来。为了把二个病号最后带出草地,老班长硬是支撑着“皮包骨头”的身躯,拿起钓鱼钩去找水塘钩鱼去了。可是,当同志们发现时,老班长为了救病号,长期忍饥挨饿,终于累垮了。这是病号要救老班长的原因。

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钓鱼钩,一路上,用它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救活了三个病号。可是,当病号用它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三个病号已成了四个病号,而老班长是个重病号。

第四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内容,并简谈体会。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8课《我家的厨房》教学设计浙美版〔精品篇〕

《我家的厨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折、剪、贴、画的方法,了解纸制厨房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与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与口头的表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制作纸制厨房,了解到厨房用具的多样性、繁复性,感受父母做饭的辛劳,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和欣赏厨房用品,了解厨房用品的外形特点与功能特点,学习运用折、剪、贴、画的方法表现属于自己的厨房。 【教学难点】 怎样将厨房制作得实用、美观。 【教具准备】 师:成品纸制厨房、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若干、剪刀、胶水、水 彩笔 生:彩色卡纸若干、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游戏环节:出示一张PPT图片,图片的上面是厨房用具的 图片,图片的下边是厨房用具的名称,让学生连一连,上下两 边哪两个是互相对应的,最后提问,这些东西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引出课题——《我家的厨房》,同时播放PPT厨房的图片。 (2)出示课题——《我家的厨房》 (3)讨论交流 ①请学生说一说:厨房里除了刚才 的那些物品,还有其他的么?它们 有什么功能?(将学生回答的物品 列在黑板上) ②游戏环节:将已经做好的纸制厨 房用具放在箱子里,让几名学生轮 流上来摸,并口述自己摸到的东西 都有些什么特点,比如说电冰箱: 是长方形的,分上下两层,上面还 有把手;平底锅:圆圆的,底面是 平的,有一个长长的把手。然后让 学生们一起猜一猜,摸到的究竟是 什么。 ③提问:厨房里的物品各式各样,同学们可以将它们归纳成几何图形吗?比如说,冰箱是什么图形?锅是什么图形? 接着板书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让学生归纳。 ④让学生们闭上眼,一起倒数5秒,等他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会看到他们刚刚摸出来的物件组成了一个精致可爱的纸制小厨房。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案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北大附小吕道娜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 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 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 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 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眉头拧成了疙瘩 2/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 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 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 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 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

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 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 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 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 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 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 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 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 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 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 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一、教学目标:

住宅空间教案——餐厅与厨房设计

餐厅与厨房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家居空间餐厅、厨房功能、布局形式、设计要点,为后续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餐厅、厨房的布局形式与设计方法; 难点:把握餐厅厨房的设计要点,并结合不同空间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随堂指导、练习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餐厅设计 餐厅是家人日常进餐的主要场所,也是宴请亲友的活动空间。因其功能的重要性,每套居住空间都应设独立的进餐空间。餐厅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可用房间的数目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1)功能分析 餐厅的主要功能是家人用餐、宴请亲友,同时也是家人团聚、交流、商谈的地方。餐厅可单独设置,也可设在起居室靠近厨房的一隅,通常餐厅位于厨房和起居室之间最合理。就餐区域尺寸应考虑人的来往、服务等活动。色彩上应该采用暖色调,比如橙色、黄色等可以增加食欲的颜色,不宜采用绿、蓝、紫色。 (2)布局方式 餐厅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三种:独立餐室、客厅兼餐室、厨房兼餐室。 1、闭合空间 当餐厅处于一个闭合空间之内,为创造出特殊的就餐气氛,其表现形式便可自由发挥,然而完全隔离的餐厅在空间灵活性上比较差。 2、开放性空间 如果是开放型布局,应和它共处的那个区域保持设计风格上的统一。 3、半开放性空间

若空间条件不具备时,也应在起居室或厨房设置一个开放式或半独立的用餐区位。我们通常所见的客厅兼餐室就是起居室与餐厅共用一个空间的形式,中间可以采用柱子、矮柜或隔断等艺术形式作区域上的划分。 (3)设计要点 1.顶棚2.地面3.墙面4.照明与色彩5.家具配置与尺度要求; (二)厨房设计 理想的厨房必需同时兼顾如下要素:流程便捷、功能合理、空间紧凑、尺度科学、添加设备、简化操作、隐形收藏、取用方便、排除废气、注重卫生。 (1)厨房的功能及动态分析 按照烹调的操作顺序,厨房的功能有以下4种: 厨房设备与家具的布局应按照烹调的操作顺序进行合理的布置,以方便操作,避免过多地徒劳走动。平面的布置除考虑人体和家具的尺寸外,还应考虑家具的活动。另外,厨房设计要全面考虑通风良好、方便清洁、作业便利、能源安全等问题。 (2)厨房的基本类型: 1. 封闭型厨房 2. 开放型厨房 (3)厨房的平面布局形式 根据日常操作程序作为设计的基础,建立厨房的三个工作中心,即储藏与调配中心(电冰箱)、清洗与准备中心(水槽)、烹调中心(炉灶)。厨房布局的最基本概念是“三角型工作空间”,是指利用电冰箱、水槽、炉灶之间连线构成工作三角,即所谓工作三角法。 (4)厨房设计的要点 1 能源照明 2 人体工程尺度3操作流程4 采光通风5 高效排污6 电器设备7 安全防护 8 材料设计9 色彩设计; (三)教师示范餐厅与厨房设计图绘制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四)要求学生随堂临摹优秀餐厅与厨房空间设计范画; (五)教师巡视课堂,逐一指导学生并单独示范; (六)集中点评作业;

语文《金色的鱼钩》详细教案

语文《金色的鱼钩》详细教案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金色的鱼钩》详细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一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本文是关于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现代厨房管理教案 12.第四章第二节:厨房整体与环境设计

【教学课题】第四章第二节:厨房整体与环境设计 【教学目地】了接影响设计布局的因素,掌握面积确定方法、设计内容和常用类型 【教学重点】厨房设计布局的内容和类型 【教学难点】厨房面积的确定方法 【教学准备】教材、教案、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课堂常规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厨房整体与环境设计的概念 厨房整体与环境设计,即根据厨房生产规模和生产风味的需要,充分考虑现有可利用的空间及相关条件,对厨房的配备进行确定,对厨房的生产环境进行设计,从而提出综合的设计布局方案。 二、确定厨房面积的考虑因素 ①原材料的加工作业量。 国内烹饪原料市场供应不够规范,多为原始初级原料,不仅加工工作量大,而且生产场地也要增大。 ②经营的菜式风味。 中西餐所需要的厨房面积要求不一,西餐相对要小些。中餐的宫廷菜厨房要大于粤菜厨房,山西面食的厨房则要比粤点、淮阳点心的厨房要大。经营菜式的风味不一,厨房面积的大小也是有明显的差别。 ③厨房生产量的多少。 生产量是根据用餐人数确定的,用餐人数多,厨房的生产量就大,用具、设备、员工等都要多,厨房的面积也就要大些。 ④设备的先进程序与空间的利用率。 厨房设备革新、变化快,设备先进,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功能全面的设备,可以节省不少厨房面积。厨房平整规则,无立柱、隔断等障碍,为厨房合理、综合设计和设备布局提供了方便,为节省厨房的面积提供了可能条件。 ⑤厨房辅助设施状况。 为配合、保障厨房生产必须的辅助设施在进行厨房设计时必须考虑。包括:员工更衣室、员工食堂、办公室、仓库、卫生间、煤气表房、液化气罐房、柴油房、餐具库。

三、厨房总体面积确定方法 ⑴按餐位数计算厨房面积: 自助餐厅一个餐位所需0.5-0.7平方。咖啡厅需0.4—0.6平方,正餐厅0.5-0.8平方。 ⑵按餐厅面积来计算厨房面积: 国外一般点40-60%,内地占70%。随着餐厅面积的增大,厨房占餐厅的比例在缩小。 ⑶按餐饮面积比例计划厨房面积: 厨房一般占21%,仓库占8%,员工设施4%,办公室2%,餐厅占50%,客用设施7.5%,清洗7.5% 四、厨房环境设计 1. 厨房环境设计的内容: 是对厨师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主要指对厨房通风采光、温度湿度、地面墙壁等构成厨师工作、厨房生产环境方面的相关设计。 2、厨房环境设计要领: (1)厨房的高度:一般在4米左右,吊顶后的高度在3.2~3.8米为宜。此高度的优点在于便于清扫,保持空气流通,方便安装各种管道、抽排油烟罩。 (2)厨房的顶部:应采用防火、防潮、防滴水的石棉纤维或轻钢龙骨板材料进行吊顶处理,最好不要使用涂料。 (3)厨房的地面:一般都采用耐磨、耐重压、耐高温、耐腐蚀、不积水、不显滑又易于清扫的防滑地砖。地面还需要有一定的坡度,一般在1.5%~2.0%,地面与墙体的交接处采用圆角处理。 (4)厨房的通道:厨房内部的通道不应有台阶,最小宽度见下表。

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明确:外貌描写 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

些疑问? 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 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 2019-11-2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整体橱柜的设计流程

整体橱柜的设计流程 ①橱柜结构的简单介绍; ②厨房水位、电位的制定原则; ③厨房的实际测量; ④电器、配件在橱柜设计中的要求; ⑤橱柜布置基本方案的确定与方案优化; ⑥设计方案的效果图制作; ⑦合同的编写; ⑧生产下单图的制作; ⑨实例演示常见设计错误; ⑩案例分析; 第一章橱柜结构介绍 一、整体橱柜的构成 1、单元柜,包括: 地柜、吊柜、中、高立柜等;主要组成:门板和柜体;门板主要有:木类门、玻璃门等; 2、台面,包括: 人造石台面、防火板台面、不锈钢台面等。 3、装饰件,包括: 层架板(搁板)、顶线、顶板、顶封板、灯线。 4、地脚板,包括: 黑或白色塑料、铝合金、贴木皮;地脚,主要有:黑或白色塑料、黑或银色金属等。 5、五金配件,包括: 门铰、导轨、拉手、吊码、其他结构配件、装饰配件等。 6、功能配件,包括:

大小金属拉篮、星盆(包括人造石星盆和不锈钢星盆)、米箱、垃圾箱等。 7、电器,包括: 抽油烟机、冰箱、炉灶、烤箱、微波炉、消毒柜等。 8、灯具,包括: 层板灯、顶板灯、各种内置、外置式橱柜专用灯。 9、地柜: 侧板、前后拉档、门铰、背板、底板、层板、地脚、地脚板; 10、吊柜: 侧板、底板、顶板、门铰、背板、吊码、层板; 11 、装饰件: 层架板(搁板)、顶线、顶板、顶封板、灯线; 12、人造石台面: 挡水边、面板、台面前端造型; 二、橱柜的基本设计尺寸标准 1、地柜的标准:主要参数:长*宽*高 (1)长:以门板宽度划分,开门范围从250-600mm,抽屉面(或下翻门)范围在1200mm以内,以50倍数为标准; (2)宽:指柜体深度(不含门),标准宽度为:250mm 300mm 450mm、 600mm;(3)高:指柜体高度(不含地脚高),标准高度为:652mm、702mm; 另外,需补充一点,中、高立柜的标准高度为:1390-2090mm。 2、台面的标准主要是人造石台面标准。台面的长度,单块台面不应超过3M,超过要分段接驳;而台面的标准宽度有 550,600mm2种;台面的标准厚度有12.7、27 MM等等。而台面的前端线造型主要有直边(含加厚直边)、斜边、小斜边、大圆边、小圆边、直边防水线、小圆边防水线、小斜边防水线(8种),台面后挡水边的标准高度为50mm。吊柜的标准主要考虑三个参数:长度、宽度、高度。其中长度的标准主要是以门板的宽度来划分的,开门范围为250-600mm,上翻门的范围在1500mm以内,以50倍数为标准。而宽度的标准则主要有300、330mm 两种宽度;吊柜的标准高度以下5种,分别是350、400、600、700、800、900mm。

我家的厨房小学美术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我家的厨房小学美术教案 《我家的厨房》授课人: 闫芳课题: 《我家的厨房》教材选取: 桂教版一年级第 2 册第 14 课授课年级: 一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折、剪、贴、画的方法,了解纸制厨房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与制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与口头的表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制作纸制厨房,了解到厨房用具的多样性、繁复性,感受父母做饭的辛劳,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和欣赏厨房用品,了解厨房用品的外形特点与功能特点,学习运用折、剪、贴、画的方法表现属于自己的厨房。 【教学难点】怎样将厨房制作得实用、美观。 【教具准备】师: 成品纸制厨房、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若干、剪刀、胶水、 1/ 5

水彩笔生: 彩色卡纸若干、剪刀、胶水、水彩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1)游戏环节: 出示一张 PPT 图片,图片的上面是厨房用具的图片,图片的下边是厨房用具的名称,让学生连一连,上下两边哪两个是互相对应的,最后提问,这些东西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引出课题《我家的厨房》,同时播放 PPT 厨房的图片。 (2)出示课题《我家的厨房》(3)讨论交流①请学生说一说: 厨房里除了刚才的那些物品,还有其他的么?它们有什么功能?(将学生回答的物品列在黑板上)②游戏环节: 将已经做好的纸制厨房用具放在箱子里,让几名学生轮流上来摸,并口述自己摸到的东西都有些什么特点,比如说电冰箱:是长方形的,分上下两层,上面还有把手;平底锅: 圆圆的,底面是平的,有一个长长的把手。 然后让学生们一起猜一猜,摸到的究竟是什么。 ③提问: 厨房里的物品各式各样,同学们可以将它们归纳成几何图形吗?比如说,冰箱是什么图形?锅是什么图形?接着板书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状,让学生归纳。 ④让学生们闭上眼,一起倒数 5 秒,等他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会看到他们刚刚摸出来的物件组成了一个精致可爱的纸制小厨房。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

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厨房-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厨房作者于建安无锡市崇安区广益中心小学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个学习领域,是美术学科和劳动思品学科的整合,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日常厨房的基本配置和厨房劳动。了解中外、城乡厨房的不同。 表现生活中有趣的场景是儿童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拍一些家中厨房里的照片,看看大人是怎么在厨房烧菜做饭的,整个做饭过程分为哪些环节。通过仔细观察生活,用彩笔描绘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既让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又能感知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学生情况: 孩子们或许很少有亲自动手做饭做菜的经历,但是他们看在眼里,吃在嘴里,对家里厨房的布局和家长在厨房的工作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们可以借助摄影,或者在家长帮助下学做一道菜,以了解厨房劳动及其操作过程。孩子们在体验感知的同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生活情景,既表现了一个特定的绘画素材,又增强了对生活的了解和热爱,体会“谁知盘中餐,做来真不易”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手段: 1. 预先布置家庭作业,观察家里或者饭店的厨房,拍些照片汇总到现场课堂教学中,以便大家一起学习欣赏; 2. 欣赏学生的作品,感受小朋友绘画的切入点、表现方法以及使用的材料; 3. 通过模仿大人做饭的场景,感受做饭环节。在说出做一些家常菜的同时,简单说说用到了哪些工具材料以及做菜时厨房里的氛围。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些简单的厨房用具。 学生准备:画画工具材料、预先拍摄好的家庭厨房照片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厨房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感受城乡、中外厨房之间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与厨房相关的画面。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 眉头拧成了疙瘩 2/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现代厨房管理教案 14.第四章第四节:厨房相关部分设计布局

【教学课题】第四章第四节:厨房相关部分设计布局 【教学目地】掌握备餐间、洗碗间、明档、餐厅操作台的设计要求 【教学重点】备餐间、洗碗间的设计要求 【教学难点】明档、餐厅操作台的设计要求 【教学准备】教材、教案、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课堂常规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厨房相关部门的含义 厨房相关部门,主要是指为了保证厨房生产顺利进行,而必须配备、关系密切的备餐间、洗碗间、设在餐厅的明档等。 二、备餐间的设计布局 1、备餐间的概念: 备餐间是配备开餐用品,创造顺利开餐条件的场所。 2、备餐间的作用: ⑴便于配备完善厨房出品。 准备调料、佐料、以及相应的进食用具和必备的炊厨用具。 ⑵方便控制出品次序。 菜点的出品次序,其基本程序是:先冷菜,后热菜;先咸菜,后甜菜;先菜肴,后点心;先甜品后水果。备餐间对控制出品次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⑶创造快捷服务条件。 备餐间在开餐服务期间,为客人准备茶水、小毛巾、洗手盅、冰块等服务。 ⑷集散销售信息。 备餐间是厨房、餐厅销售信息集散中心,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客人的不满和服务的被动。 ⑸区分生产与消费区域,创造良好就餐环境。 设计配备专门的备餐间,不仅明确区分了生产区域,而且也切实创造了顾客安静、清新、舒适的就餐环境。 3、备餐间的设计布局要求: ⑴备餐间应处于餐厅、厨房过渡地带。

备餐间的位置,应在厨房出品集中、且紧靠餐厅入口的地方。这样便于夹、放传菜夹,便于通知划单员,方便起菜、停菜等信息沟通。 ⑵厨房与餐厅之间采取双门双道。 这样可以起到隔油烟、隔噪音、隔温度的作用,隔档了客人直接透视厨房的视线,有效的解决了陈设屏风的问题。 ⑶备餐间应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 备餐间的设计布局要尽可能精巧,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积,将各项服务功能、必须配备的设备,紧凑的安排全面,方便使用。 三、洗碗间设计布局 1、洗碗间设计布局的意义 ⑴洗碗间的工作质量影响到厨房环境及其出品质量。 ⑵洗碗间的工作效率,是餐饮生产和服务效率的重要依托。 ⑶洗碗间对控制餐具损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决定餐具破损的因素有: ①设计的合理、配套性 ②设备的先进、可靠性 ③操作的规范性和责任心 2、洗碗间的设计布局要求: ⑴洗碗间应靠近餐厅、厨房,并力求与餐厅在同一平面。 洗碗间的位置,以紧靠餐厅和厨房,方便传递脏餐具和厨房用具为佳。这样可以节省传递餐具的距离和时间,减少污染和破损机率,方便餐车推送。洗碗间与餐厅和厨房间,要进行分隔,防止噪音传到餐厅。 ⑵洗碗间应有可靠的消毒设施。 配置功能完备、先进高效的洗碗机,配置专门的消毒设施。在将餐具洗净之后,有连贯的消毒及干燥处理,餐具洗涤一条龙完成,既节省场地,又卫生可靠。 ⑶洗碗间通、排风效果要好。 及时排出洗碗间的水汽,防止餐具重新出现水汽,污染近区域环境。 四、热食明档、餐厅操作台设计 1、热食明档、餐厅操作台:中厨房工作在餐厅的延伸或者可以说是厨房工作部分地被转移到餐厅进行;其具体表现形式通常有餐厅煲汤、餐厅氽灼时蔬、餐厅布置操作台表演、制作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精编版)

1.快速默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长征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长征题材的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和(huò)着抽噎(yē) 3.指导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着重分析指导:两鬓斑白(读音:liǎng bìn bān bái。释义:意为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借以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奄奄一息(读音:yǎn yǎn yìxī。释义:形容临近死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感受自己的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四、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和神态变化的语句,在文中做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5.第四处:“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的外貌和神态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地方,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和同桌相互读一读,进一步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第7、8自然段) 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让我们通过朗读,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喝鱼汤。(第21、22自然段) (1)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中央厨房设计要求规范方案

中央厨房(工厂)设计规范 一、选址 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二、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1.场地总体的建筑结构、水、暖等相关原始图纸。 2. 收集相关各部门的具体要求。 3. 研究周边餐饮的相关设计情报。 三、场所设置、布局、分隔、面积要求 1. 设置具有与供应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调、面点制作、食品冷却、食品包装、待配送食品贮存、工用具清洗消毒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均设置在室内,且独立分隔。 2. 进行凉菜配制,以及食品冷却包装、待配送食品贮存,应分别设置食品加工专间。 3. 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烹饪、食品分装及待配送食品贮存的顺序合理布局,加工处理流程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4.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

5. 食品加工操作和贮存场所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0m2,应当与加工食品的品种和数量相适应。 6. 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4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 7. 凉菜间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10%。 8. 包装间面积不小于30m2。 9. 厂区道路采用混凝土、沥青等便于清洗的硬质材料铺设,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10. 加工制作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 四、食品处理区地面、排水、墙壁、门窗和天花板要求 1. 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 2. 粗加工、切配、加工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需经常冲洗场所、易潮湿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墙角、柱脚、侧面、底面的结合处有一定的弧度; 3. 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不小于1.5%),排水的流向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 4. 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 5. 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 6. 粗加工、切配、烹调和工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应有1.5 m以上的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食品加工专间内应铺设到顶; 7. 内窗台下斜45度以上或采用无窗台结构; 8. 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下清洗不生锈的纱网或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各类专间的门能自动关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