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6《巨人的花园》精品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环境对比、想想象体会巨人的心理和行动变化。

2、理解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教学难点:品读,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快乐要与人分享。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品读这篇有趣的童话。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花园景象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谁愿意读花园美的句子呢?(个别读)花园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女生齐读)3、请你闭着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多美的画面啊,就让我们带着这么愉快的心情再次享受这么美的花园吧。

(齐读)4、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花园里美丽的景色不见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竟然是这样的现象(播放,感受荒凉)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课文里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个别读)仿佛我们就在巨人的花园里,听着北风,一起去感受花园的荒凉(齐读)(通过和朗读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环境的对比描写,提示对比手法也是写作的一个方法,语言优美、环境描写是童话的一个特点)5、造成这么荒凉的景象都是谁造成的?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巨人,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用波浪线画出巨人斥责孩子的话,并想想说这些话时巨人的样子,心里的想法。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小组讨论。

(1)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2篇】教材分析课文简说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6《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6《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6《巨人的花园》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从一个自私、冷酷的人变成了一个善良、慷慨的人。

故事通过花园的变化和孩子们的到来,揭示了分享与关爱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故事道理,以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分享与关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分享与关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学会分享与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卡片。

3.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花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花园的印象。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巨人的花园》,就是一个发生在花园里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巨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事中巨人的变化的看法,以及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一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巨人拥有一片美丽的花园,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失去了花园中的快乐。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巨人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最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花园和快乐。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要学会关爱他人。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此外,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较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关爱他人、分享快乐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巨人转变的过程,领悟关爱他人、分享快乐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表演法:分组表演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等。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朗读。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表演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最喜欢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接着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26《巨人的花园》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26《巨人的花园》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八单元-26《巨人的花园》带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故事情节及相关知识,并能初步理解寓意、联想文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以及对应的情感表达。

•难点:通过故事理解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教学准备•课件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包括故事主要内容、相关图片等。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好板书工具、学生练习册等。

4. 教学过程4.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导入。

4.2 学习内容呈现1.讲解故事情节: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2.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小节,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故事内容。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由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4.3 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故事中寻找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点,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4.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总结,并进行反思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5.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故事寓意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情感态度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灵活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发现故事的内在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 课堂作业布置学生写读后感或者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分析等作业,让学生通过书面形式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7. 扩展阅读建议学生可以继续阅读相关题材的书籍,拓展对文学知识的了解,培养阅读兴趣。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此次学习,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他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于是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

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自私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让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学会给予、奉献,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设计理念: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和说,在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3.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快乐和美好的东西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CAI课件、彩色卡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巨人的花园吗?2、今天陈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CAI出示春、夏、秋、冬季节的花园景象)3、瞧!这是巨人春天的花园,美吗?你能用一个优美的词或句子来形容此时的(春天的)景象吗?(鲜花盛开、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争奇斗艳)、夏天的花园怎么样?(绿树成阴、树木郁郁葱葱)秋天呢?(鲜果飘香、果实累累、秋色宜人)冬天呢?(白雪一片、白雪皑皑、银色的世界)4、多美的花园呀!可是有一年秋天,巨人旅行回来后他的花园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第1篇】《巨人的花园》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柔嫩、丰硕、斥责、颊”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巨人的花园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柔嫩、丰硕、斥责、颊”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巨人的花园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到一个字:花园(板书)。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五彩缤纷的花都盛开了,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观······)。

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

那你们见过:巨人的花园(板书)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吧!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巨人的花园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硕、砌、惩”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啸”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巨人的花园非常美丽,而后巨人回家看到孩子们非常生气,不给孩子们进入,花园后来变得荒凉,没有生气。

最后巨人明白是孩子们带来的春天,他开放大门,迎接孩子,花园叶开始重新恢复了生气。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是怎么描写花园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第1篇】《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溢、添、拆”等1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复述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的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请同学上台讲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导入语:同学们之前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谁上台给咱们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看看学完之后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简单复述。

(生回答并总结)(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请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旁白,一个扮演巨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完之后,给予及时的朗读指导。

2.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按照以下3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也可以列提纲的方式进行讨论:巨人几次斥责孩子们每一次孩子们又都是怎样反应的每一次都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结局怎样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在讲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如: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齐读巨人明白的第9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深刻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换句表达,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让这个道理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并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共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共2课时)课时安排•课时数: 2课时•课型:阅读课•适用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通过阅读进行感悟。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情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巨人的花园》2.多媒体投影仪3.黑板、彩色粉笔4.学生课堂笔记本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故事预热,引发学生对“巨人的花园”这个主题的讨论。

2.导读课文(15分钟)–通过展示课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读。

3.课文学习(25分钟)–学生带读,教师解释生字词语,重点讲解关键内容。

4.课文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或写读后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故事情节。

2.课文再现(20分钟)–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朗诵课文,加深理解。

3.情感互动(15分钟)–引导学生从巨人和孩子的行为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4.课文解析与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道理进行总结,延伸思考。

5.课堂小结(5分钟)–整理当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做好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表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这便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巨人的花园》的优秀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巨人的花园1.会认“硕、允、砌”等8个生字,会写“牌、禁、惩”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丰硕、允许、禁止、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和别人分享的快乐。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把握文章内容,划分段落。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园的美丽图片。

导语:同学们都喜欢到花园里去游玩,因为花园里的美景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现在有一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不知大家是否愿意去看一看?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到巨人的花园去看一看。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巨人的花园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花园最后怎样了?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课文有关文学常识。

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

代表作有童话《快乐王子》、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童话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读准字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rǔn”或“yǒnɡ”;“砌”读“qì”,不要读成“qi è”;“拆”应读“chāi”,不要读成“chē”。

◆多音字:yīn 树荫 jìn 禁止荫禁yìn 荫庇 jīn 禁受◆形近字示例:砌(砌墙)牌(牌子)踪(踪迹)私(私人)拆(拆除)彻(彻底)碑(石碑)棕(棕色)和(和平)折(折损)◆书写指导:“硕”右边是“页”,不要写成“贝”;“惩”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啸”右边的肃不要写成“萧”;“拆”右部的点不要漏写。

(2)重点词语释义。

[丰硕](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覆盖]①遮盖。

②指地面上的植物,对于土壤有保护作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凄凉]①寂寞冷落(多形容环境或景物)。

②凄惨。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讨论交流。

明确:本课写了一个巨人外出旅行回来后,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地把孩子们赶出花园。

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

一天,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钻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春意盎然。

在这奇特的景象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巨人的漂亮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巨人将孩子们从花园里赶出后,花园变得寒冷、凄凉。

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巨人在孩子们的启发下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将花园还给孩子们。

第四部分(第15自然段):写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3.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对巨人的花园在有无孩子的情况下呈现出两种不同景观的描写,告诉我们自私自利最终自食孤独的恶果,而宽宏大度终将利人利己,悦人悦己。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

这真是个神奇的花园,但因为________,所以这个花园有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

为什么会这样呢?具体又有哪些不同呢?作者想以此告诉我们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些问题。

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兴趣高涨,________等同学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规范;在讨论交流中,第________小组的同学能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并划分了段落层次。

可见这篇童话真是同学们爱读的篇目。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通过朗读,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巨人的花园》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当巨人回来后,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最后又会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运用对比展现巨人回来前后花园的不同情景。

1.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巨人的花园是座可爱的花园)(2)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图画内容的句子。

①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②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③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

(3)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4)朗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5)图中孩子们玩得怎么样?他们喜欢这个花园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玩得非常快乐;喜欢;“每天……总喜欢”“欢叫”)2.巨人回来后花园的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

巨人回来后,花园怎么样了?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①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就马上缩回地里睡觉去了。

②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然后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

过渡:同一座花园,一会儿是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一会儿是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寒风刺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生答:因为孩子们被赶走了。

)(2)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是什么情况?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3.令巨人醒悟的花园景象。

(1)出示课件(图片)。

花园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①一只小小的梅花雀在窗外唱歌……这时,雹停止了疯闹,北风也不再吼叫,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②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2)这种神奇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孩子又回到了花园,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二)阅读课文,感受巨人的变化。

1.巨人开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任性与冷酷)预设:(1)课件出示:①“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斥责道。

②“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

”A.巨人为何如此生气?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这是我的花园,这里的美景是属于我的,孩子们来花园里玩会破坏我的花园)B.巨人如此生气,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时巨人的表情又是怎样的?(怒目圆睁、满脸通红)(2)课件出示: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

A.巨人为什么要砌高墙?为什么要挂这么一块布告牌?(为了不让孩子们进入他的花园)B.当孩子们想进去玩时,发现一堵高高的墙拦住了进花园的路,一块“禁止入内”的布告牌冰冷而无情地挡在眼前,孩子们,你们感觉到的是——(伤心、难过)是啊,这禁止入内,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禁止了孩子们进入,禁止了欢乐,禁止了美丽……)C.所以,当春天来临,乡下到处开着鲜花,到处有小鸟歌唱时,围墙里边却是——(引读: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仍旧是冬天的景象)巨人啊,你这一堵围墙,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寒冷,围住了孤独,围住了凄凉……)D.当巨人迷惑不解时,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冬的,是你那颗自私的心啊!)巨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凄凉的花园,“我盼望天气快点变好。

”2.巨人睡觉时,被一阵动人的音乐叫醒,这时,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引读: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1)巨人看到这个情景,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十分后悔)(2)他终于明白了春天不肯到花园来的原因了,那就是——(他赶走了花园里的孩子们,不允许他们在里面玩)(3)巨人于是作出了怎样的改变?①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②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

A.你从“轻轻”“静悄悄”中能体会到巨人怎样的心理?(巨人不想惊动花园里的孩子)B.巨人抱小男孩的举动说明了什么?(巨人十分关怀这个孩子。

他从一个自私、可怕的人变成了一个慈爱、和蔼的人)3.当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时,巨人第一次感到温暖和愉快。

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怎样了呢?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温暖和愉快。

4.反复揣摩,理解文章末尾处巨人的感慨。

应如何理解“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这句话?提示:这句话点明了春天与孩子的关系,让人感受到没有孩子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世界,孩子如同春天一样,是这个世界里最美的事物。

(三)总结课文告诉人们的道理。

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小结:巨人的自私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幸福。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语言实践活动。

创设情境,学生自由表达。

过渡:本文是一篇童话,虽然在前面文段里,因巨人的任性与冷酷,花园萧条、寒冷,但是后来有了很大的转变。

整篇文章还是给我们明亮的色彩和温暖的气息,让我们收获多多。

(1)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明确: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刻画。

(2)课文中有一些形容花园的词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明确:百花争艳、生机勃勃、鸟语花香、蝶飞燕舞……(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巨人后来懂得了和别人分享他花园的快乐,生活中还有哪些快乐可以拿来和周围人分享呢?明确:如,考试取得好成绩,游览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读了一本好看的书籍,等等。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与段落。

2.课外阅读童话作品、推荐作品,如《快乐王子》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提炼主线,对比朗读,品析感悟师:文中巨人的花园有几次变化?生:3次。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里长满青草,处处鲜花盛开;桃树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小鸟歌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