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乡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这些资源是乡村社区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同时也是地理实践力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地理实践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推动地方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因此,对乡土资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乡土资源的自然方面乡土资源的自然方面包括自然地貌、气候、水资源、土壤资源以及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这些资源对于乡村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比如,乡村旅游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它所依托的是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资源。
对于这方面的资源,地理实践的关键是如何保护和利用它们。
在保护方面,应该采取科学且可行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采和污染等。
在利用方面,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资源价值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
乡土资源的人文方面则包括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特色食品等。
这些资源是乡村文化的瑰宝和珍贵遗产。
对于这方面的资源,地理实践的关键是如何挖掘和发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挖掘方面,应该注重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固有价值,以实现文化的自我展示和推广。
在传承和创新方面,应该注重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整体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
乡土资源的社会方面包括人口、劳动力、社会组织和乡村建设等。
这些资源是乡村社区的基础和动力,对于推动乡村现代化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这方面的资源,地理实践的关键是如何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在合理配置方面,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手段,全面提高乡村社区的人口和劳动力素质。
在优化利用方面,需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增强乡村社区的组织和凝聚力,加快乡村建设和政策落地。
综上所述,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对于乡村社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全面重视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发展格局。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摘要】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探讨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设计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高中生地理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和调研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法等内容,分析了地理实践活动对高中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加强高中生地理实践教育的建议,为未来地理教育提供参考。
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实地考察、调研、培养方法、影响、教育建议。
1. 引言1.1 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乡土地理资源是指特定地区所拥有的土地、水资源、人文环境等资源。
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地理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实践对象。
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理学习中,更体现在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上。
通过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有效促进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意义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意义在于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通过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地理理论与实际生活和实地调研结合起来,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和调研,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实践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理学科不仅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更是一门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
在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一、认识乡土地理资源乡土地理资源是指乡村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要素,如历史、人文风貌、民俗风情等。
乡土地理资源是高中生地理实践的重要依托和材料基础。
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认识,能引导学生走到自然之中,感受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力量。
二、实地考察与调查实地考察与调查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
在乡土地理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实地进行考察与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与调查,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理环境,了解地理要素的实际情况,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山区、湖泊、河流、田野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村庄、农田、工业园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文化特色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情况。
三、地理实践活动在乡土地理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文化节日、民俗活动,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感受地理环境的变迁。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在乡土地理资源背景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可以教授学生地图阅读、制图技能,让学生学会通过地图找到实地位置,理解地图上的地理元素;可以教授学生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让学生学会通过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展示;可以教授学生遥感技术,让学生学会通过卫星影像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译。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中学课程资源第5期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乡土课程资源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也随之升高。
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地理教师应重视这项工作,以生活为基础,以地理学科体系为支架,充分挖掘身边的地理事物,使乡土资源与地理知识交相呼应,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成果甚少,效果欠佳,所以教师更应该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探析。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述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可以将其总结为一个区域在长久的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的自然财富与社会财富。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的一切。
由此得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指乡土课程资源中对地理课程具有创造性价值的内容。
二、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义基础课程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乡土课程就成为地理学科新的探究方向。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能展现出区域的自然特色和社会特色,弥补基础课程过于普通的缺点,同时能够达到展示地方独特风采和实现个性教育的目的。
地理教师应当明确这项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地理教材的建设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所使用的地理教材主要有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
各种版本教材中所设的自学窗、案例分析、自主活动仅能体现特定地区的特点,对于全国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相对困难。
地理乡土教材是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工具,既有助于增加地理教材的版本,使全国地理教师在教学时有更多的借鉴资源,又有助于地理教材适应本区域的教学,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教学内容。
各地区可依照自身情况,或编写整本地理乡土教材,或以现存某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为主体,对其中的活动、案例进行修改,使其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地理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手段。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教材支撑,乡土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资源开发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加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乡土地理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乡土地理资源是指那些与特定地区、特定民族、特定历史文化等紧密相关的地理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以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利用、人文地理等形式存在,还包括方言、民俗、传说、历史遗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深入地理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挖掘和发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资源。
同时,还需要广泛借鉴相关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研究成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二、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是指将开发出来的地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地考察、实验观察、故事讲解等。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地,亲身感受地理环境的特点,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在实验观察中,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设计和开展适合高中学生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在故事讲解中,教师可以根据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讲述有关的历史事件、传说和民俗,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和地域认同感。
在乡土地理课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培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其次,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实验研究报告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实验研究报告《基于乡土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题子课题组长乐第一中学地理组一、课题的产生㈠课题产生的背景1.新课改“地理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作为学习的载体。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
2.本校是课程改革实验校。
要求每位教师以研究来带动教育改革。
为了把握学生学习地理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的改进地理教学,本课题研究前设计一次专题学生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以定量的方式获取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现状,了解当前我们的地理教育以及乡土地理校本课程教育的现状,以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和从中得到启发,尤其是对于在当前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改进地理教育的思考。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高一年4个班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
学生基本状况如下:4个班共有学生221人,学生地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90份,男女学生基本各一半,所有问卷都是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基本上是健康的。
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求知需要, 重视思维的激活与训练练;强调情感激发;重视人格构建、方法适宜等。
以便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某种高尚的地理学习动机,使这些内在的动机与个人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自动性,以取得较为满意的地理教学效果。
同时调查显示,此前有71%的学生没有听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的说法,有85%的学生没有上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课,读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书籍的只有25%,有7 6%的学生渴望了解家乡的地理概况,对于增设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课赞同的则有68%。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三、研究问题和假设
本研究旨在解决如何开发出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 源这一问题。我们假设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 识和实践能力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收集与高 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研究现状。其次,通过 实地调查,掌握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最后,运用实验研究,对比分 析优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存 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计不够合理,缺乏针对性;二是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缺 乏有效整合;三是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是细化课程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 性的教学方案;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挖掘地方特色,提高实践效果;三 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优化后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学生在 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比分析显示,优化后的 课程资源开发在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六、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 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的选取可能存在偏差,实验时间较 短可能影响结
果的稳定性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长期追踪实验 效果,从而得出更为可靠的研究结论。
此外,本研究主要了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有益 的借鉴。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乡土地理作为地理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地理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展开探讨。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具有深厚乡土情怀的一门学科。
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中,首先需要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地理资源,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资源,比如地形、气候、植被、农田、村落、文化遗产等,使其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中,还要注重创新和实践。
可以通过开展实地考察、采集地理数据、制作地理实景模型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通过地理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的价值,充分展示地方的魅力和特色,提升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识和了解。
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中,应该注重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首先应该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梳理,将各种地理资源有机地融合到课程中,形成系统完整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体系。
还要注重课程资源的优化和提升,不断完善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还需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教学、互联网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乡土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还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创新中,应该注重地方特色的发掘和利用。
地理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地方特色,因此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应该充分反映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使其成为地理教育的亮点和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
作者:李俊材,李小倩,苟明忠,陈秋艳,罗培
来源:《教师·中》2018年第05期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地理实践力列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并提倡着力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爱国情怀。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载体。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文章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以培养地理实践力为目的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关键词: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乡土课程资源;地理实践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地质公园次生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14ZA0129);西华师范大学校级创新团队(CXTD2016-4);国土资源厅级项目“基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实证研究”(KJ-2017-8)。
作者简介:李俊材(199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一、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边缘山地过渡区,系乌蒙山山脉北端,因地表怪石嶙峋,地下洞壑连襟,故有“石海洞乡”之誉,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久远、最全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
公园的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6.5℃~18.3℃,年日照时数1043.0小时;年降水量1199.2mm,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园区内有地上河5条,地下水子系统2条,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自园区中部仙峰山向南北两侧倾斜;具有明显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发育了数量庞大的石林、漏斗群、溶洞等。
二、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笔者对园区乡土地理资源进行考察,根据公园的基本情况,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具代表性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见下表)。
地质公园既可为四川省兴文县乃至宜宾市周边的学校提供大量乡土课程素材,又可作为周边学校天然的校外实践和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学生地理夏令营、春秋游和地理实践活动,如游览自然和人文景观、地质科普活动、生物多样性专题活动等,为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服务。
三、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建议
1. 政府要转变观念,统筹规划,重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1)政府统筹规划,从制度层面给予适当支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增强乡土地理资源开发能力,改革考核制度,增加奖励机制,提高乡土地理在考试中的分值比重。
(2)政府加快利用地质公园乡土课程资源推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包括图书馆、地质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建设。
(3)政府加紧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实地开展科研考察,发掘公园的教育科普价值。
(4)政府组织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为四川省兴文县周边中小学和高校提供课外实践学习平台,发挥地质公园的教育作用。
(5)政府加大对乡土课程资源投入,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建设四川省兴文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网站。
2. 学校要循序渐进,突出重点,逐步开发地区特色乡土课程资源
四川省兴文地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暂不具备大力开发的条件,该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如园区内的褶皱山、岩溶地貌、僰苗文化、红色文化等就是极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课程资源。
(1)学校应以地质公园为依托,与其加强合作,开展乡土地理教学研究和课外实践活动。
(2)学校改革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将乡土地理教学纳入评价考核体系。
(3)教研室应成立资源开发小组,组织师生收集乡土案例,编写乡土地理教案和教材。
(4)学校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开展讲座,组织地理教师开展假期培训学习活动。
3. 教师要勇于探索,寓教于乐,通过乡土教学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
乡土地理教学以大自然为教科书,要求教师要发掘能反映出实际社会问题、提供较多知识增长点的素材和案例作为课程资源,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1)教师要勇于探索,积极参与乡土教学实践研讨和培训活动,挖掘当地乡土素材,增强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的意识和技能。
(2)教师要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进行地理教学,组织学生参加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如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具、模拟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课本知识。
(3)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或社会调查来考察和分析各类地理问题。
4. 学生参与,投身实践,推动乡土地理实践课程活动形式多样化
乡土课程有明显实践性特点,分为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建议如下:
(1)学生在深化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要注意联系实际,观察周边乡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积极参与乡土地理课内实践,如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绘制图件、社会角色扮演和演讲辩论等。
(2)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出课堂,利用地质公园天然的资源优势,积极投身课外实践活动,如参与野外考察与观察、社会调查、地理科普、地理夏令营等,善用课本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
参考文献:
[1]陈祝清.开发地方性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以《镛城旅游》中探究性活动设计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9):69-70.
[2]张文杰.乡土地理资源融入地理必修三教学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税伟,张斌,戴林冲,等.中国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绿色发展分析与创新对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