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 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整理精校版)
嫦娥三号ppt讲解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探月卫星
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 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 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 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 要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 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 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 成分等探测活动。根据中国探 月工程三步走的规划。2013年 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 勘察。
月球车模型
载人登月
载人登月未正式立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明确表示 ,中国的探月工程共分为“无人月球 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欧阳自远透露说,我 国在2017年将有望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的 资料进行更加详细的积累和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中“绕、落、回” 的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 “嫦娥五号”将实现中国第一次月球采样返回。而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 程副总设计师兼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 仍未正式立项,但各方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已趋于一致 。
两器分离
嫦娥三号及玉兔号任务
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 奏巡视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 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大约任务时间为3个 月。
嫦娥三号卫星任务
着陆区全景照首公开
16日之后,嫦娥三号迎来月昼高温考验。月球车转入“午休”模式,为应对 高温,只保留部分分系统工作,移动等分系统则停止工作。而着陆器热控能 力强,月午状态仍能工作,地形地貌相机对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进行了 360°环拍,获得了全景照片,其他有效载荷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科学探测 。 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是用 60张照片 分三次拼接而成,分别为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而成,而 选择这个角度正是因为可以由近到远清晰地看清楚。
微写作简介

【习作二】 又到了周末回家,我的思绪又飘向了家。坐在回家的 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繁华的街景,望着远处似乎没有 尽头的车水马龙……母亲应该已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 等着一周未回家的我吧;父亲应该已坐在桌前边,一 边看着报纸,一边问妈妈,我还有多长时间到家;小 狗儿应该已趴在门前,耷拉着耳朵分辨着我的脚步; 窗前的含羞草是否已含情地等待为我张开……“***站 到了,请下车的乘客……”我冲下车,快步向前奔去, 任沉甸甸的书包拍打着我的后背,远处暖黄色的灯火 也似乎招呼着我快点回家。“爸,妈,我回来了
题目7:“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词语概括过 去一年国内或国际发生的变化、人们关注的焦点。请 从“ 霾、正能量、女汉子、曼德拉、喜大普奔”中, 选择一个你认同的“2013年度词语”,并写出理由。 要求:150字左右。 题目8: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诗人没有从自己 如何思念家人去写,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于 是他写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请 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 要求:1.有描写和抒情。2.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 生动。3.不少于150字。
示范作品
【习作】致“发小”: 六岁,十六岁;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十二年来, 我们一起走过。我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你的小秘密, 你的糗事,点点滴滴,就像你也那么了解我一样。记 得我们曾流着泪大吼“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 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么?傻丫头,不论再 有多少个冬天,我们都能一起把它变成春天的,不是 么?过去的十二年不会随着新年的到来而消失在泛黄 的日历深处,我们之间的一切都会好好的。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徐南南老师评语】
此则征招启事,具有鼓动意味,但陈述 征招对象的要求、小组开展活动的主要 内容、意义以及报名具体事项交代不清, 还不够准确,没有突出重点内容;陈述 脉络还不够清晰;应通过修改,进一步 体现出“微写作”短小精悍,针对性强 的特点。
玉兔号

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登月示意图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共同组成。
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网民投票“玉兔”号。
今年12月“嫦娥”将怀抱“玉兔”飞天落月,“玉兔”号随后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月面巡视探测。
这是着陆器示意图。
这是嫦娥三号月球车示意图。
图为9月25日在北京拍摄的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模型。
图表:如嫦娥三号进展顺利,将于12月上旬择机发射我国载人航天大事记2012年06月17日02:59 新京报随着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直飞太空,神舟九号三位中国航天员开始了太空之旅。
这是中国人第四次探访太空。
从1992年起步,1999年发射第一艘神舟飞船,短短2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载人航天飞行、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今天,又开始了有人控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全新探索。
综合新华社电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亮点:考核了飞船5项重要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调姿和制动、升力控制、防热和回收着陆。
神舟二号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亮点: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它的各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
神舟三号首次装载了模拟人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亮点: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这套拟人载荷系统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多种重要生理参数。
还完善了回收过程安全着陆技术。
神舟四号达到可以载人的程度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亮点: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还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舟五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男)亮点:首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男)聂海胜(男)亮点: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年有关玉兔号月球车相关热点考物理试题

2021年有关玉兔号月球车相关热点考物理试题1.(黄冈四月调) 如图所示是静止在月球上的“玉兔”号月球车. 下列说法对的是( ) DA.月球车采纳多轮设计是为了减小对月面的压力B.月球车采纳多轮设计是为了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力C.月球车水平静止在月面上对月面压力与其受到的撑持力均衡D.月球车水平静止在月面上比水平静止在地球外观上对支承面压力要小2、根据“嫦娥工程”筹划, 我国将于2021年发射首颗“登月探测器”, 携月球车玉兔号一路登陆月球, 月球车将进行月面巡视勘察.月球四周的环境与地球四周的环境有许多差别之处, 比如: 月球外观昼夜温差很大, 高达330℃;月球上没有空气, 近似于真空…根据以上信息, 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DA.月球车的零件应该用热胀冷缩较显明的材料制成B.月车的零件之间应该紧密联合、不留缝隙C.月球车可以使用汽油机来驱动D.月球车不能使用超声波探测仪来探测前方的障碍物3、2021年12月2日, 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间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如图甲所示) .12月14日是“嫦娥三号”携“玉免号”月球车实现月球着陆.图乙为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免号”月球车巡视器在月球车上开展科学探讨工作互拍回传的照片.请你察看图片, 联想发射过程、“玉免号”月球车组织及其在月面巡视勘察的工作情景, 请参照示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不得与示例重复) , 并对提出的物理问题尝试解答.示例:问题: “玉免号”月球车上太阳翼的作用是什么?解答: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问题: ?解答: .问题: (1) 火箭为什么选用氢做燃料?(2) 月球车停留在月球上, 参加以月球为参照物, 月球车是运动仍是静止的?参加以地球为参照物, 情况有若何?(3)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外观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什么的方式将什么能转化为内能?(4) 月球上昼夜温差对照大的缘故?(5) 火箭发射时, 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 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 这些“白气”是怎么样产生的?(6)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在加速升空过程中, 动能和重力势能将若何转变?解答: (1) 氢的热值大, 一样质量的氢与其他燃料相比, 提供的能量最多;(2) 参加以月球为参照物, 月球车是静止的, 参加以地球为参照物, 月球车是运动的;(3)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升空时外观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能转化为内能;(4) 月球上无水, 其它物质的比热对照小, 日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很快, 温度很高;黑夜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的很快, 温度很低;(5) 火箭发射时, 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 使水池中的水汽化为水蒸气, 水蒸气遇冷又液化为小水珠飘散在空中, 成为“白气”;(6) 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大.4.2021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 实现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奔月胡想, 几分钟后太阳翼展开, 太阳能电池板将能转化为能.据专家介绍, “玉免号”月球车是用(选填“电动机”或“内燃机”) 作为终极动力系统, 缘故是.5、2021年, “嫦娥三号”将把我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送上月球.“玉免号”月球车装有六个车轮, 且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1) 月球车送到月球后, 月球车受到的重力将.(填: 不变、变大、变小)(2) 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是为了.(3) “月免牌”月球车装有六个车轮, 可以与月球外观的接触面积, 减小月球车对月球外观.答案: : (1) 变小;(2) 增大摩擦;(3) 增大;压强.6、2021年我国自主研究的“玉兔号”探月器成功探月, 当“玉兔号”从着落器中缓慢驶出时, 以着落器为参照物, “玉兔号”是(运动静止) 的;“玉兔号”通过接受地面工作的人员发出各项指令的.答案: 运动;电磁波.5.如图所示是我国2021年12月2号发射的“嫦娥3号”和“玉兔车”, 玉兔车上的电池帆板接受太阳光发电, 这说明光具有;太阳的热主要以的形式辐射到地球上, 登月玉兔车以200mh速度匀速行走20m要min.答案为: 能量;红外线;6.6.2021年我国探月工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玉兔号”探月器成功探月.在“玉兔号”从间隔月球5km高处减速下降时, “玉兔号”的重力势能(减小增大不变) , 动能(减小增大不变) , 该过程主要依靠大推力发动机提供的7500N反向推力完成, 历时10min.若发动机始终提供竖直向上的反向推力, 且“玉兔号”始终沿着竖直方向下降, 则下降过程中, 发动机共对“玉兔号”做功J, 做功的功率为W.答案为: 减小;减小; 3.75×107;6.25×104.7.中新社北京2021年12月16日电,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公布, “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英姿如图所示.请给“玉兔号”月球车的相关数据填上符合的单位: “玉兔号”高约 1.1 、质量约140 、巡视勘察速度为200 .答案为: m;kg;mh8.如图为2021年12月15日与嫦娥三号成功分离的玉兔号月球车和嫦娥三号彼此拍摄时的一张照片.该车在地球质量为140kg, 在月球的最大速度每小时200m, 携带有高清照相机, 机身贴有五星红旗标记, 下列关于玉兔号说法对的是() CA.玉兔号从地球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B.玉兔号在月球上最大速度为v=0.2msC.若想使玉兔号的照片变大些应减小与嫦娥三号的间隔同时照相机镜头前伸D.拍照时玉免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9、2021年12月15日, 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外观成功实现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 如图是“玉兔号”月球车从探测器缓缓驶离的情景, 以月面为参照物, “嫦娥三号探测器”是(静止运动) , “玉兔号”月球车是(静止运动) .答案为: 静止, 运动.10、2021年12月15日, “嫦娥二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外观.随后“玉兔号”月球车与其分离, 并操纵各自的相机完成互拍.互拍的照片信息是通过传回地面控制中间的.“玉兔号”月球车从地球被带到月球, 它的质量将.答案为: 电磁波、不变11、2021年12月15日4时35分,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玉兔号”巡视器顺遂驶抵月球外观.12月15日23时45分完成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 并传回照片.(1) “玉兔号”是操纵电磁波向地球发回所获得的信息, 月球与地球相距3.84×108m, “玉兔号”发出的信号需s到达地球.(2) 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 地球上质量为140kg “玉兔号”到达月球后的质量是t.对水平月面的压力为N.(3) “玉兔号”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作用是将能转化为电能.答案为: 1.28 140 233.3 光(太阳)12.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5日4时35分,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玉兔号”巡视器顺遂抵达月球外观.下列相关说法对的是() DA.着陆器上的相机拍摄到“玉兔号”巡视器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着陆器通过超声波将信息传回地面控制中间C.“玉兔号”巡视器抵达月球外观后质量增大D.在月球外观上静止的“玉兔号”巡视器相对地球是运动的13.“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 2021年12月15日4时35分, “玉兔号”顺遂驶抵月球外观.当月球上为日间时, 月球车上的太阳仪可以自由旋转寻找太阳的位置.然后将能转化为电能;核能是次能源, 未来人们可操纵月球土壤中富厚的氦3与氘核联合成新的原子核, 通过核(聚变、裂变) 释放的巨大能量作为人类未来的能源.答案为: 光(太阳) 、二、聚变.14.2021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间升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尝试, “两器”顺遂互拍.“玉兔号”月球车继续绕着陆器行驶, 从差别角度与着陆器多次互拍.2021年12月22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月球车进行了第5次互拍, 并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清晰全景照片, 标记着两器互拍任务圆满完成.随后, 月球车“告辞”着陆器, 最先月面测试工作, 并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1) “玉兔号”月球车可以使用(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 驱动, 最高可跨越25cm障碍物, 当前方3m处有高于25cm的障碍物时, 月球车上的障碍探测器就会发出预警, 障碍探测器不能操纵(激光电磁波超声波) 的反射来工作.(2) 月球上的引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玉兔号”自身质量140kg, 当玉兔号到月球外观后, 质量为.(3) “玉兔号”月球车行进速度可达6cms, 前方120米有一目的样品, “玉兔号”月球车还需要s时间能够到达?答案为: 电动机超声波、140kg 200015.2021年12月14日21时11分, 中国探月工程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并着陆于月球外观, 15日4时35分, 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巡视器分离, 随后玉兔和嫦娥上的相机完成互拍, 如图1所示,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务, 同时我们也来摸索一下:(1) 截至12月21日20时05分, “玉兔号”巡视器顺遂行驶21米, 以为参照物, “玉兔号”巡视器是静止的;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有专门的设备探测“玉兔”号自己的间隔, 这就操纵(选填“超声测距”或“激光测距”) 的原理.(2) 当北京测控站发射速度为3×105kms的电磁波到达月球后, 经由2.56s接收到反射回测控站的电磁波信号, 那么,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直线间隔是千米?(3) 如图2所示, 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到的关于火箭刚脱离地面时作直线起动的一张照片, 参加火箭的总长度为42m, 那么, 火箭在从A位置到B位置的位置的过程中, 火箭的平均速度是几?答案为: 相机、激光测距 3.84×105 42ms16.2021年12月14日, 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玉兔号月球车最先巡视探测, 如图.在软着陆的过程中, 在主减速段嫦娥三号急剧减速, 则它的() BA.重力势能和动能均增大B.重力势能和动能均减小C.重力势能增大, 动能减小D.重力势能减小, 动能增大17、“玉兔号”月球车把月球上获取的照片通过传输到地球上(选填“声波”或“无线电波”) .它的六个轮子对照宽大, 是为了压强, 轮子外观的凹凸*状结构是为了摩擦(后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为: 无线电波减小增大18、“嫦娥三号”于2021年12月14日, 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此次成功落月, 中国成为全天下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如图所示是“玉兔号”月球车脱离着陆器到月球外观时的情景.因为物体在月球外观四周受到的重力仅为地球外观四周所受重力的1 6 , “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为120kg, 它在月球外观受到的重力为N.若它在月球外观四周上方随着陆器竖直下落4m, 则重力对它做的功为J.(地球外观g=10Nkg)答案: 200 800太空课堂相关热点1. .2021年6月20日,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物理课. 如图所示是王亚平用铁圈和水做尝试, 透过水球, 我们可以看到王亚平倒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 像, 其中水球是一个________镜, 与这一成像原理一样的仪器有。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展开奔月之旅经过53年的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形成了六个能力——进入空间的能力、卫星研制能力、载人航天能力、航天基础与保障能力和卫星应用能力。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
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
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2024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真题完全解读(新高考Ⅱ卷)

真题解读
(摘编自布莱恩·弗洛卡《登月》,袁玮译)材料二:今年6月,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举行会议,中国科学家介绍了“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表示将于2018年底前将中继卫星发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个引力稳定的位置,即地-月L2点,这颗中继卫星将执行为期三年的任务。新华社的报道没有透露“嫦娥四号”发射的具体时间,只是说将在2020年之前发射。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抵达月球之后,中国的“嫦娥三号”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它搭载的“玉兔一号”月球车共有6个轮子,在任务结束前共行驶了约114米.中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玉兔一号”的探地雷达探测到其着陆点下方有9个明显不同的地下层,表明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史,这与“阿波罗号”宇航员探索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根据今年6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布的信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要工程目标包括进行月球背面着陆和深空数据中继。中国方面已邀请国际社会围绕“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建立合作关系。(摘译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英国“当今天文学”网)
真题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终于抵达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那是阿姆斯特朗从月球发出的声音:“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他异常平静,地球上的人们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沿着舷梯爬下登月舱。陌生、寂静、壮丽的月球从此有了生命。
【新高考Ⅱ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新高考Ⅱ卷】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真题试卷语文试卷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航天演讲玉兔号的故事

航天演讲玉兔号的故事正值癸卯兔年新春佳节,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你是否也想起了咱们在月亮上的两只“玉兔”?航天与“兔”的缘分,既有“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还有发生在兔年的那些航天事,以及一些趣闻轶事。
本报特在春节期间推出航天与“兔”系列推送。
今天,让我们回顾下《嫦娥三号:玉兔号的故事》。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携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着陆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着陆在月面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模拟图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月球车缓缓开动,驶上月球表面,在月球上留下两行属于中国人的印记。
随后,“嫦娥”与“玉兔”成功进行了互拍。
这是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的第一幅照片。
跨越38万公里茫茫太空,五星红旗图片从月面传来,如此清晰,如此鲜艳!探测器着陆器顺利互拍,五星红旗完美展现,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三句话了解“玉兔”①1.1米高,1.5米长,1米宽,银色,有一对太阳能帆板做翅膀,6只轮子为脚掌;②“苗条”,体重140公斤,前苏联月球车1号756公斤,美国有人驾驶的巡行者1号超200公斤;③就算没有地面指令,也能自主导航、自主避障、自动上坡下坡,还可指挥身上仪器开展探测活动。
“玉兔号”抵达月宫后,没看到雄伟的广寒宫、没闻到清新的桂花,更没有邂逅美若天仙的嫦娥。
月亮之上,没有一丝空气、一丝生机。
在长达半个月的白天,地面温度高达150度;而到了同样连续半个月的夜晚,温度又跌落到让许多气体都能变成液体甚至凝固的零下180度。
除了剧烈变化的气温,月球上,致命的太空辐射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无论光学仪器,还是电子器件,随时都有可能被夺去生命。
然而就在生存极其艰难的月亮上,“玉兔号”承担着无比繁重的任务。
为了获取更多数据,“玉兔号”从太阳一升起来就不停地工作,测啊、算啊,直到十几天后太阳下山才休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
素材汇编
1216 0710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功月球车五星红旗清晰(图)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
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
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
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
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自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中国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
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
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
”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
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
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中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
基础。
(完)
当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总设计师孙泽洲以手捂脸,疑似擦泪。
然后又回到正常工作状态。
孙泽洲简介
孙泽洲,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1992年,从航空航天大学(原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一室(现传输遥感卫星总体室)的副主任。
2002年,孙泽洲开始参与“嫦娥”的前期论证,负责星载测控论证工作。
在此期间,孙泽洲协助总师叶培建,组织制定了顶层规范。
然后就是为各个分系统制定规范,提出性能指标。
孙泽洲配合总师叶培建审查把关、掌握原则、条件,参与前期文件讨论。
2004年,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后担任“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
各国迄今共探月129次成功率仅51%
自1958年以来,世界各国迄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包括美国59次,前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其中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迄今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两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
美苏两国成功共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1958年至1976年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曾展开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美国共发射先驱者等7个系列5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35次,成功率65%;苏联共发射4个系列6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21次,成功率32.8%。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1964年,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层空间的第一个脚印。
1970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6号”探测器,这是第一个实现在月球上自动取样并送回地球的探测器。
1970年11月10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7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携带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月球车“月球车1号”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行驶并进行科学探测,最终在月球上工作了11个月。
1977年至1993年间,人类没有成功发射过一颗专门用于探测月球的卫星,使这20多年成为探月的寂静期。
自1976年美国与前苏联的探月工程告一段落以后,没有国家再到月球上进行落月探测。
“嫦娥三号”如果成功完成既定任务,将是多年之后人类首次实现落月探测。
90年代以来人类再掀探月热潮中国强势入围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欧洲、中国与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加入到第二轮探月活动中来,美国与俄罗斯等老牌航天强国也提出新的探月计划。
在第二轮探月高峰中,各国迄今共实施11次探月计划,其中1次失败,1次部分成功,其余全部成功,成功率大大提高,显示出人类的探月技术已经获得极大提高。
1990年1月,日本发射“缪斯A”号卫星,进入太空后更名“飞天号”,向月球轨道释放一颗小型探测卫星,成为第三个探月的国家。
但“飞天”号接近月球后与地面失去联系,未获得探测成果,最终于1993年4月坠毁在月球上。
1994年1月与1998年1月,美国先后发射“克莱门汀”号、“月球勘探者”号,对月球形貌、资源、水冰等进行了探索。
2003年9月27日,欧洲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智慧1
号”(“SMART1”),进入月球轨道绕月飞行,成功完成预期月球探测任务,并于2006年9月撞月。
2015年9月14日,日本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号,包括一个主轨道器和两颗小卫星。
2015年6月,“月亮女神”受控撞月,结束为期2年左右的探测任务。
2015年10月与2015年10月,中国先后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以及探月工程二期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进入世界上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2015年10月,印度发射“月船一号”卫星,获得一批科学成果,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成像。
2015年8月,“月船1号”在轨工作312天后,与地面失去联系。
2015年6月,美国一箭双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
10月9日“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成功撞击月球,发现了水。
2015年9月,美国发射“圣杯号”月球探测器,对月球重力场系统进行精细探测。
2015年9月7日,美国发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以探测月球大气层的散逸层和周围的尘埃,携带了尘埃探测器、中性质谱仪、紫外与可见光光谱仪,还进行激光通讯技术验证试验。
前苏联:首个进行绕月探测的国家
在人类探月初期,前苏联领先于其它各国。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成功发射“月球1号”,9月12日,再次发射“月球2号”,受控首次撞击月球,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1959年10月,前苏联又发射“月球3号”,首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照片。
从1958到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月球号”、“探测器”、“宇宙号”、“联盟号”等系列月球探测器共64次,21次成功,成功率32.8%。
此外,苏联还发射了其它型号的月球探测器,如,1968年9月,首次实现无人飞船绕月球飞行并成功返回地球。
1970年11月,前苏联无人驾驶的月球车1号搭载“月球17号”探测器在月面“雨海”地区着陆,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辆月球车。
此后前苏联送上月球的“月球车2号”行驶了37公里,向地球发回了88幅月面全景图。
在美国成功载人登月后,苏联的登月计划于1976年取消。
美国:使人类脚步首次踏上月球
美国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1958年至1976年冷战期间,美国共发射先驱者等7个系列54个月球探测器,成功35次,成功率65%,虽然探测次数少于前苏联,但成功率为前苏联的两倍。
美国从1958年8月起,几次向月球发射“先锋”系列探测器,但直到1959年3月的“先锋4号”才勉强成功,成为美国第一个脱离地球重力的探测器。
后来美国又发射了“艾布尔”、“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器”、“探险者”以至后来的“阿波罗”等系列月球探测器。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探月史上,“阿波罗计划”是具有标志性的工程,使人类的脚步首次踏上了月球。
在经历多次失败后,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后续的阿波罗飞船又5次成功载人登月,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1971年7月,“阿波罗15号”登上月球“雨海”地区后,两名宇航员执行了航天史上第一次有人驾驶月球车的任务,月球车行驶27.9公里,收集月岩样品77公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