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理论基础: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特点

诊断理论基础: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特点

中等度以上二尖瓣返流者,则心前区可扪到较强的弥散性搏动,心尖搏动移向左下方,心尖区可听到粗糙、响亮、3级以上、时限较长的全收缩期杂音。深吸气时杂音响度减弱,呼气时响度可稍增强,常传导到腋中线。

杂音传导方向与病变部位有关系。关闭不全病变主要位于后瓣叶者,杂音常传导到胸骨或主动脉瓣区;关闭不全病变主要位于前瓣叶者,则返流的血液冲向左心房后壁,收缩期杂音常传导到脊柱或头顶部。有的病例伴有收缩期震颤。有时心尖区尚可听到因大量血流通过二尖瓣瓣口产生的短促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1心音减弱或消失并常被杂音所掩盖。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响度正常或略亢进,并因主动脉瓣提前关闭呈现分裂。心尖区可能听到第3心音。

脉搏正常或呈水冲脉。病程进入晚期可呈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状。兼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病例则心尖区既可听到时限较长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又可听到全收缩期杂音,第1心音较为响亮。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措施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措施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对它的表现跟治疗方法是不太了解的。其实,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心脏病引起的,它对于患者的心脏影响是很大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这种疾病引起重视,最好是及时的接受医生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等,病程比较久就会引起房颤。常有心慌、胸痛、头晕、浮肿、气喘等症状,胸闷气促浮肿是心衰的表现,胸痛常常是主动脉狭窄引起。这些症候属于中医心痹、心悸、怔忡、厥脱等病证。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肾气不足、心血亏血、脾肾阳虚、气滞血瘀、阴阳虚脱等。西医治疗多用瓣膜置换术或者瓣膜扩张术,中医治疗可以使很多病人瓣膜功能改善,避免手术之苦。 风心病心脏瓣膜损害会导致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其主要病机是风湿热炎症造成瓣膜炎性改变,出现瓣膜的水肿、渗出以及结缔组织增生,瓣膜失去其灵活柔软的特

性。 针对以上情况,就要用以下措施: 1.控制炎症反应,比如西药长效青霉素注射,每月一次,连续数年,甚至终生注射。中药可以用金银花等泡水当茶饮,点地梅、木蝴蝶、射干等等。也有效果。用增加免疫力的方法来减少炎症的出现,是另一条比较好的方法,中药可用冬虫夏草、灵芝、人参等等,有良好的效果。 2.用中医特有的技术,来消除瓣膜以及心肌的炎症渗出、水肿特别是结缔组织增生等等。来改变瓣膜的僵硬不柔顺状态,恢复正常瓣膜功能,可以选用白芥子、炮山甲、藏红花等等,效果比较明显。严重的病例,也可用白花蛇、虻虫、水蛭等。 3.用茯苓、白术、桂枝等活血利水强心,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供血,达到快速缓解心慌、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防止病情恶化死亡。 总之,治疗风心病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中药是有效的,轻中度的风心病瓣膜损害是可以治愈的。西医只有手术一条路。 关于文章介绍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这种疾病的表现 症状跟治疗方法,希望你们可以在生活中好好的了解一下。我们

2017执业医师考点-22 二尖瓣关闭不全(二闭)

2011年西医综合内科学考点笔记:二尖瓣关闭不全(二闭) 1.病因和病理 (1)瓣叶风湿性损害最常见,占二闭的1/3,女性多见。此外,二尖瓣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破坏瓣叶、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垫缺损等可导致二闭。 (2)瓣环扩大左室扩大、左心衰造成二尖瓣瓣环扩大导致相对关闭不全;二尖瓣环退行性变和瓣环钙化也可导致二闭。 (3)腱索先天性或获得性的腱索病变,如腱索过长、断裂缩短和融合。 (4)乳头肌乳头肌缺血导致短暂二闭,急性心肌梗死后乳头肌坏死可导致永久性二闭;先天性乳头肌畸形、乳头肌脓肿、肉芽肿、淀粉样变、结节病等。 2.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3.二狭与二闭的鉴别 二狭二闭 病程从急性风湿热至形成二狭至少需2年从风心病至出现二闭症状>20年 病因风湿热(最常见)风心病(最常见) 心脏扩大左房为主左室、左房增大 心尖搏动正常或不明显高动力型(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性) 听诊①心尖部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伴震颤 ②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 ③肺动脉高压时可有P2亢进、分裂 ④肺动脉扩张致肺闭可出现该区舒张早期 吹风样杂音(Graham.Steell杂音) ①心尖部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型杂音 ②第一心音减低 ③肺动脉高压时可有P2亢进、分裂 临床表现二尖瓣瓣口面积<1.5cm2才出现症状 如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等 急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肺水肿 慢性:轻症者可终身无症状 严重者疲乏无力、肺淤血出现较晚 并发症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 右心衰、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肿 房颤(3/4)、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多见 体循环栓塞少见、心衰、二尖瓣脱垂 病情分级瓣口面积>1.5cm2为轻度二狭 瓣口面积1~1.5cm2为中度二狭 瓣口面积≤1cm2为重度二狭 左房最大反流束面积<4cm2为轻度反流 左房最大反流束面积4~8cm2为中度反流 左房最大反流束面积>8cm2为重度反流 诊断超声心动图是确诊二狭的可靠方法脉冲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敏感性l00%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31T10:40:11.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李广霞[导读]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症状。严重返流由于有效心搏量减少常首先出现软弱、乏力,晚期出现呼吸困难。 李广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龙南医院物理诊断科> 163001)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111-01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约占所有风湿性瓣膜疾患的34%,且多数合并二尖瓣狭窄。另外有二尖瓣脱垂、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瓣环和环下部钙化、感染性心内膜炎、左室显著扩大、心肌病变及先天性畸形等。 1 临床表现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症状。严重返流由于有效心搏量减少常首先出现软弱、乏力,晚期出现呼吸困难。主要体征是心尖区出现全收缩期吹风样、音调高或粗糙的杂音,强度在Ⅲ级以上。杂音一般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吸气期增强。二尖瓣脱垂可闻及喀喇音后的收缩晚期杂音。 2 超声检查 2.1 检查方法 主要选用左室长轴观、心尖二腔观和心尖四腔观,观察房室腔大小、二尖瓣叶、腱索、乳头肌情况,胸骨旁心底短轴观可观察二尖瓣关闭对合是否良好。利用彩色多普勒可观察左房内异常返流束,脉冲波和连续波多普勒可探测二尖瓣返流频谱曲线。经食管超声检查由于探头位于左房后方,常可清楚显示左房内异常返流束,尤其对于人工瓣膜,因可避免人工瓣膜的反射影响,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2.2 声像图表现 2.2.1 切面超声心动图 (1)可显示瓣叶、腱索和乳头肌形态及功能状态,一般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时解剖结构改变并不明显,当合并二尖瓣狭窄时较易观察瓣叶形态改变。 (2)二尖瓣关闭不全时两瓣叶不能合拢。在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和四腔观,可显示二尖瓣关闭时对合欠佳。二尖瓣口短轴观可显示瓣叶部分或全部瓣叶收缩期关闭有缝隙。二尖瓣开放幅度增大,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时,舒张期瓣口开放变小。在二尖瓣脱垂时,可显示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收缩期脱入左房。腱索断裂时,左室腔内可见活动的漂带样回声,二尖瓣呈连枷样改变,收缩期可见脱入左房的短带状二尖瓣回声,舒张期则消失。 (3)左房、左室扩大,代偿期室间隔、左室壁、左房壁运动增强,表现为左室容量负荷过度,肺静脉增宽。 2.2.2 M型超声心动图 一般选择二尖瓣波群和心底波群。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数与二尖瓣狭窄并存,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无特异性表现,M型超声只有辅助诊断意义。二尖瓣曲线表现为二尖瓣活动增强,EF斜率增快。室间隔运动增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收缩末期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二尖瓣脱垂时,可见CD段呈吊床样改变,吊床与CD段距离一般大于3mm或大于DE距离1/5。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时,除二尖瓣活动受限,还可见CD段呈双线。心底波群可见左房增大,左房内可见返流血液冲击左房扩张形成的C凹。 2.2.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及收缩期起自二尖瓣口至左房的异常返流束是诊断二尖瓣返流最直接、可靠的依据。返流束一般为蓝色或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返流束的方向可指向左房中部或朝向心房侧壁。二尖瓣脱垂时,前叶脱垂返流束朝向左房后方,当后叶脱垂时,返流束朝向前方。根据返流束面积和左房面积的比值可半定量评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一般认为,当比值<20%时为轻度返流,20%~40%时为中度返流,>40%时为重度返流。在目前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中,此半定量方法是最方便也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2)脉冲多普勒检查: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环,可测及收缩期高速的异常血流信号。记录到收缩期向下的返流频谱曲线,由于二尖瓣返流速度均超过脉冲多普勒测量范围,因而出现混迭效应,记录到充满整个流速显示范围的双向充填的方块形频谱曲线。 左房内出现湍流信号。在明显二尖瓣返流时,肺静脉血流异常,肺静脉血流频谱曲线中的正向S波消失。代之以收缩期负向的波形,D 波峰值增大。在二尖瓣返流时,由于左房压低于主动脉内压,收缩中晚期左室压迅速下降,左室-主动脉压力阶差也随之降低,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峰值前移,流速减低,减速肢的下降速度增快。由于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量增多,故E波峰值升高,但E波下降速率正常或轻度延长。 (3)连续多普勒检查:利用连续多普勒在左室流入道内扫查,可记录到收缩期返流频谱曲线,占据全收缩期,呈负向单峰波形,加速肢及减速肢均陡直,顶峰圆钝。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最大返流速度一般大于4m/s。因连续波多普勒记录左室流入道内所有速度成分,因而出现窗口充填。另外,中度以上二尖瓣返流舒张期血流量和E波峰值升高,主动脉血流量和峰值降低。 (4)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定量分析:二尖瓣返流量和返流分数。二尖瓣返流量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二尖瓣返流量(MRV)=二尖瓣口流量(TSV)-主动脉瓣口流量(ESV)。在单纯二尖瓣返流时,主动脉瓣口流量代表了有效心搏量,二尖瓣血流量代表了全部心搏量之和。主动脉瓣口流量=主动脉瓣环面积(AOA)×主动脉收缩期流速积分(SVI),二尖瓣口流量(TSV)=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血流速度积分(DVI)。二尖瓣返流分数可由下式得出:RF=(TSV-ESV)/TSV=1-ESV/TSV。二尖瓣返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二尖瓣返流口的面积,收缩期房室压差和返流时间。多普勒计算的返流分数与左室造影的返流级数存在良好相关关系。 3 临床价值 3.1 病因确定 根据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形态及功能改变确定病因。 3.2 确定是否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区别生理性与病理性返流,并可进一步半定量及定量二尖瓣返流程度。 目前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可对返流程度进行定量诊断。Blumlein等研究结果表明,多普勒技术和心导管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技术测量的返流分数具有相似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因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迅速等优点,可做为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方法。

无症状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时机选择

有关无症状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时机的选择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1级硕士研究生戴敬ABSTRACT The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asymptomatic or mildly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mitral regurgitation is always a difficult clinical dilemma, Many patients are asymptomatic, but some of them have profound limitations to their ventricular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impairment of contraction indices. Because of this, it is right to schedule surgical intervention before irreversible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End-diastolic dimension of volume is dependent upon the preload, end-systolic diameter is a better prognostic index; an end-systolic dimension of 4.5 cm (2.6 cm/m2) and a calculated end-systolic volume of 50 mum2 seem to be reasonable discriminators of outcome following surgery. More recent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left ventricular measured from a Doppler profile of mitral regurgitation, is perhaps a better predictor. In the asymptomatic patient, it is difficult to justify a role for intense medical therapy.,and valve repair might be considered in this patient. Vasodilator therapy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may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aortic regurgitation, but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such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regurgitation will delay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无症状手术时机 在西方,慢性二尖瓣反流最常见的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瓣膜黏液样退变,导致瓣膜脱垂,腱索断裂或部分连枷样改变。慢性重度退变性二尖瓣反流和心衰症状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无疑需要行二尖瓣修补术或置换术,但是对于无症状尤其是左室功能正常的患者的手术指证仍有争议。特别是根据瓣膜本身存在的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资料指出了有关瓣膜修补的耐用性和寿命的问题。另外始终不能确定血管舒张治疗是否能避免或延缓慢性二尖瓣反流无症状患者的手术时间。如何确定最佳手术时机以避免患者的左室功能不全转变到不可逆转的阶段是复杂而又争议的问题。 (一)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收缩期二尖瓣关闭依赖二尖瓣装置(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和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其中任何部分的异常均可以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大致如下: 1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单纯性风湿性二尖瓣反流罕见,多数情况下与狭窄和结合部融合合并存在。需手术矫正的重度风湿性二尖瓣反流在发展中国家常见,发达国家罕见。基本病变为瓣叶和腱索纤维回缩,导致瓣叶闭合不良。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即使是相当严重病变的病人也能很好地耐受很多年,这是通过左心室功能代偿来完成的。 2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环钙化在老年人常见。合并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糖尿病加速了钙化的过程。常没有功能性的后果,但是它可能为导致重度二尖瓣返流的因素。并且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引起血流梗阻需要手术处理。 3缺血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缺血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是继发于缺血、瘢痕、动脉瘤、心肌病或心肌炎,导致左室功能不全所致。发生二尖瓣功能不全的共同机制是自身正常的瓣叶闭合不完全,然而左室局部变形较收缩功能更易引起二尖瓣反流。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的处理

作者:李戍波,李军波,张保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病人,运动或者情绪波动时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更为明显,当压力升高到5.3kpa,超过正常血浆渗透压4.0kpa时,即可产生急性肺水肿。早期病例较易发生急性肺水肿。晚期由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组织增厚,从毛细血管渗出到组织间液的渗液被淋巴管所吸收,不易进入肺泡内,因此肺水肿的发生率减少。同时,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可引起肺小动脉痉挛收缩,可以阻止大量血液进入肺毛细血管床,并限制肺毛细血管压力的过度升高,从而亦降低了肺水肿的发生率。 1 急性肺水肿 1.1 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常突然发作,高度气急,呼吸浅而快,端坐呼吸,咳嗽,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发绀,大汗,烦躁不安,心悸,乏力。体征:急性病容,表情异常痛苦,二尖瓣面容,双肺可闻及散在的湿性啰音或者哮鸣音,心率快,心尖区可闻及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常伴有心房颤动。 1.2 非特异性治疗 1.2.1 纠正缺氧缺氧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肺水肿,而肺水肿反过来又加重肺毛细血管的缺氧。所以,纠正缺氧是治疗肺水肿的首要措施。吸入消泡剂如有机硅雾化剂或者70%酒精湿化吸入,以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缺氧。 1.2.2 改善静脉回流病人应取半卧位或者坐位,两腿下垂以改善肺活量和减少静脉回流,或者轮换结扎四肢的近心端以减少体静脉回流。 1.2.3 吗啡或者度冷丁吗啡或者度冷丁有镇静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的作用。吗啡一般用3~5mg 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15min再注射1次。 1.2.4 利尿剂应用速尿20~40mg静注以减轻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1.2.5 氨茶碱具有扩张支气管,止咳和平喘;增加肾血流量,降低左心室的充盈和轻度利尿作用。氨茶碱一般用250mg静注,可以间隔1~2h再重复注射1次。 1.2.6 洋地黄制剂肺水肿患者常伴有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很快的病人,应给予西地兰0.2~0.4mg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6h后再重复追加西地兰0.2mg静注,然后用地高辛口服维持。 1.2.7 血管扩张剂如果经上述治疗心衰仍然得不到控制,可静滴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2 特异性治疗针对病因的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在紧急治疗肺水肿后,待病情得以控制后应尽早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进行二尖瓣的分离手术,以从根本上治愈。 3 讨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晚期病情危重,患者痛苦难堪,此时并发急性肺水肿,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重患者精神和身体的痛苦。急性肺水肿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致死原因之一,病死率很高,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医学生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文字表述:【概述】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急性风湿热侵犯心脏后所遗留的慢性心脏病变,目前在我国仍相当多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以二尖瓣最为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很少见,肺动脉瓣则更为罕见。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可累及数个瓣膜。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单独二尖瓣病变,约占70%,次之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5%,单独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3%,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则多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存在。 【治疗措施】 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施行外科手术,扩大狭窄的瓣口,解除或减轻血流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机械性梗阻,改善心脏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或切除损坏严重的二尖瓣,替换以人工二尖瓣。但手术未能消除风湿感染病因,大多数病人术后心房颤动也未能消失。 手术适应证:二尖瓣狭窄病人临床上呈现症状者均应考虑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心功能I级的病人可先预防风湿热发作,适当限制体力活动,日常生活注意卫生习惯而暂缓手术。心功能Ⅱ~Ⅲ级的病人宜施行手术治疗且疗效良好。心功能Ⅳ级病人手术危险性虽较大,但经卧床休息和内科治疗,控制心力衰竭,病情改善后即宜施行手术治疗。肺动脉高压病例仍可考虑施行手术治疗。体循环周围栓塞在取除动脉内血栓后即应施行手术治疗。脑血管栓塞则需等待数周,病情稳定后施行手术。风湿热复发和细菌性心内膜炎宜延缓外科治疗。急性肺水肿和大量咯血经内科治疗未能控制者应考虑急症手术。二尖瓣狭窄的孕妇宜在妊娠早期施行手术治疗,以免妊娠后期循环血容量增多时加重心脏负担

。伴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宜施行二尖瓣扩张分离术,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一般可自行改善或消失。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重或有三尖瓣器质性病变者则需在解除二尖瓣狭窄同时作三尖瓣整复术。 手术发展史:Cutler与Levine于1902年首先经左心室心尖部插入特制弯刀切开二尖瓣狭窄。1925年Souttar经左心耳途径用手指分离扩大二尖瓣瓣口。1947~1948年Harken,Bailey,BroCk等先后经左心耳行闭式二尖瓣交界扩张分离术,疗效良好。1954年Neptune和Bailey又报道经右胸房间沟切口施行二尖瓣交界分离术。这个手术途径可避免术中手指触动左心耳内血栓以致破碎脱落,应用于心房颤动的病人可减低栓塞的并发率。1954~1960年Beck,Glenn,Logan,Turner,Tubbs等先后研制二尖瓣机械扩张器,经左心房或左心室小切口插入瓣膜区,在左心房内手指的指引下扩大瓣口,提高治疗效果。957年起Lillehei,Merendino,Bailey等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二尖瓣病变直视手术,对二尖瓣狭窄病例既可准确地分离瓣膜交界和腱索粘连,扩大瓣口,改善瓣叶活动度,又可剥除瓣膜钙化病变和心房内血栓,治疗效果比闭式二尖瓣交界扩张分离术更为满意,又可防止发生栓塞,但设备条件要求较高,耗用的人力较多,医疗费用较大。1961年Starr,Edwar ds首先施行人工二尖瓣替换术取得成功,这样对于瓣膜高度硬变、钙化的重度二尖瓣狭窄病人,亦可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的选择: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用二尖瓣扩张器分离瓣膜粘连,扩大瓣口,操作比较简单,疗效较好,目前国内大多数二尖瓣狭窄病例仍应用这种手术方法。闭式手术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瓣膜病变属隔膜型,瓣叶增厚不明显,活动度较好的病例。怀疑左心房内有血栓者宜采用右前胸切口,经房间沟于左心房内插入手指及扩张器。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亦适于并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病变无需处理的病例。 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适用于各型二尖瓣狭窄病例。由于可以准确地切开融合的瓣膜交界,分离瓣下腱索及乳头肌粘连,取除钙质和左心房内血栓,疗效最为满意。但目前在我国由于医疗条件限制,直视手术大多应用于左心房内有血栓、二尖瓣再狭窄、高度怀疑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需施行瓣膜替换术的病例,以及并有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三尖瓣病变需同期纠治的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方法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方法 1.X线检查 透视下可见收缩期左心室搏动增强和左心房膨胀性搏动。如X线摄片:后前位见左心房、左心室阴影增大;右心缘可见双心房影,可见肺淤血;右前斜位示左心房扩张而使食管向后、向右移位。晚期出现右心室增大。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左心室可不大或仅有轻度增大,主要表现为肺水肿征象。 2.心电图 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心电图可正常;中、重度有左心房肥大和左心室肥厚、劳损。 3.超声心动图(UCG) (1)M型及二维UCG: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可见瓣膜增厚,腱索、乳头肌增粗、缩短或延长,腱索断裂者可见“连枷样摆动”,瓣叶脱垂时可见“吊床样”改变;收缩期二尖瓣前后叶对合不良,并可见缝隙,间距>2mm。二维UCG可显示关闭裂隙的具体位置或瓣叶裂孔、赘生物等;间接征象有左心室扩大、左室流出道增宽、左心房扩大及房室环扩张。 (2)多普勒UCG:脉冲多普勒在左房侧探查到收缩期高速、宽频湍流频谱。彩色多普勒于收缩期左房内显示以蓝色为主五彩镶嵌的反流束,并可显示反流束的起源部位和方向。 (3)定量诊断:UCG对二尖瓣反流的定量是半定量诊断,方法较多,临床应用中应综合分析: ①利用脉冲多普勒在左心房内采样,根据反流束在左房内的长度进行分级。 ②利用彩色多普勒反流束面积与左房面积的比值估测反流量,可采用下述公式表示:MR=最大反流面积/左房面积。<20%为轻度,20%~40%为中度,40%~60%为中重度,>60%为重度。 ③血流会聚法对二尖瓣反流进行定量,国内外已有报道,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4)经食管UCG:除了对二尖瓣及其附件(腱索、乳头肌、瓣环)的二维结构观察的更为细致、精确,对心房血栓检出率更高外,对二尖瓣反流的检测较常规经胸UCG敏感,常可检出经胸UCG不易发现的极轻度反流。 (5)三维、四维UCG:可在三维方向上观察瓣叶的结构和运动,更直观地观察反流束的起始部位、方向及形状,对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并可给手术方案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4.左心室造影 右前斜位及左侧位,左心室造影时根据造影剂在左房出现的情况,将反流分为4级:

二尖瓣关闭不全相关知识

二尖瓣关闭不全相关知识 【概述】 二尖瓣包括四个成份: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结构异常或功能失调,均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 【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心尖区典型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有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一)内科治疗适当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限制钠盐摄入,保护心功能;对风心病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与风湿活动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适当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特别是减轻后负荷的血管扩张剂,通过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可减少返流量,增加心排血量,从而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作用。慢性患者可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急性者可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洋地黄类药物宜用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对伴有心房颤动者更有效。晚期的心力衰竭患者可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栓塞。

(二)手术治疗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即使在合并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的患者中,手术治疗的疗效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瓣膜修复术比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死亡率低,长期存活率较高,血栓栓塞发生率较小。 1.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前,应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和左心室造影。这些检查对确诊二尖瓣返流,明确原发性心肌病变或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均有很大的帮助;血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估价受累瓣叶的病变严重程度;冠状动脉造影可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同时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因为合并冠心病者,手术的死亡率高,并发症多。 2.手术指征①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②心功能3~4级,经内科积极治疗后;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心功能在2级或2级以下,辅助检查表明心脏进行性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达50mm或舒张期末内径达70mm,射血分数≤50%时即应尽早手术治疗。 3.手术种类①瓣膜修复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天然瓣膜。适用于二尖瓣松弛所致的脱垂;腱索过长或断裂;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局限,前叶柔软无皱缩且腱索虽有纤维化或钙化但无挛缩;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或穿孔病变局限,前叶无或仅轻微损害者。 ②人工瓣膜置换术:置换的瓣膜有机械瓣和生物瓣。机械瓣包括球瓣、浮动碟瓣和倾斜碟瓣,其优点为耐磨损性强,但血栓栓塞的发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炎症、黏液样变、退行性变、先天性畸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的狭窄和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在我国风湿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为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炎症所致瓣膜损害。40岁以下女性多见。 一、病因及病理机制 由于慢性、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瓣膜炎症和结缔组织增生,使瓣叶增厚、变形、粘连,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血流动力学和心脏负荷的变化。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有以下四种: (一)二尖瓣狭窄 正常人二尖瓣口面积位4-6cm2,当瓣膜口面积减小大2cm2以下时,左心房压力升高而代偿性扩大、肥厚。此时病人多无症状;当瓣膜口面积小于1.5 cm2时,左心房压力增高,导致肺淤血,临床上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并伴失代偿期表现;长期肺循环淤血,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最终导致右心衰。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返回左心房,左心房容量负荷过重左心房内血液在心室舒张期又返流回左心室,引起左心室扩大、肥厚,最终导致左心衰。 (三)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狭窄使左心衰射血阻力增加,左心衰代偿性肥厚;时代常时,左心衰输血减少而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纤维化,导致左心衰。

(四)主动脉关闭不全 主动脉关闭不全时,左心衰容量负荷过重,在心室扩大、肥厚,冠状动脉灌注减少, 致心肌缺血,最终引起左心衰。 二、临床表现 4种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详见表格2-2-2 表2-2-2 4种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 疾病名称症状体征并发症 二尖瓣狭窄呼吸困难(最早出现)、咯 血、咳嗽“二尖瓣面容”、心尖区舒 张期隆隆样杂音 心衰、心律失常、血栓 栓塞 二尖瓣关闭不全疲乏无力、心悸、胸闷心尖搏动左下移,第一心 音减弱,心尖区闻及全收 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 二尖瓣狭窄相同。 主动脉瓣狭窄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三联征”。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响亮粗 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房颤、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 主动脉关闭不全早期无症状或心悸、心前区 不适、头部搏动感等;晚期 左心衰表现 心尖搏动左下移,呈抬举 样波动。主动脉瓣第二听 诊区可听到舒张早期叹气 样杂音;出现周围血管征, 即点头征、水冲脉、毛细 血管搏动征阳性、股动脉 枪击音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室性 心律失常。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增大,心影呈梨形;左心室增大,心影呈靴形。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及左心房增大,伴肺淤血。 2.心电图检查二尖瓣狭窄时出现“二尖瓣型P波”(P波>0.12秒,伴切迹);二尖 瓣关闭不全时左心衰肥厚及继发性ST—T改变;主动脉狭窄和关闭不全时出现左心衰肥厚伴继发ST—T改变。 3.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方法。二尖瓣狭窄时呈“城墙样”改变。 四、诊断 各种类型的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根据心脏听诊杂音和超声心电图的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

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哪些症状

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哪些症状 *导读: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见于女性,发病者年龄为20-40岁,病因为风湿性,主要病理改变为部分瓣叶增厚、不伴交界处粘连,同时可有半环增大,腱索延长及前瓣脱垂等改变。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房充盈增加,左室容量负荷增加,慢性病变可引起左室代偿性扩张及肥厚,但又因舒张期反流入左房的血又减低了左室壁张力,一般代偿良好,后负荷降低,可保障前向排出,心排血量得以维持。同时,左房逐渐扩张增加其顺应性,有利于避免心室收缩期心房压的显著升高,心功能逐渐减退,晚期可发生左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哪些症状,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见于女性,发病者年龄为20-40岁,病因为风湿性,主要病理改变为部分瓣叶增厚、不伴交界处粘连,同时可有半环增大,腱索延长及前瓣脱垂等改变。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房充盈增加,左室容量负荷增加,慢性病变可引起左室代偿性扩张及肥厚,但又因舒张期反流入左房的血又减低了左室壁张力,一般代偿良好,后负荷降低,可保障前向排出,心排血量得以维持。同时,左房逐渐扩张增加其顺应性,有利于避免心室收缩期心房压的显著升高,心功能逐渐减退,晚期可发生左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竭。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哪些症状,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症状 1.症状 (1)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为慢性过程,病程较长,早期无症状,一旦出现左心功能障碍,多为进行性加重。 (2)心排血量减少所致症状,可有心悸、气短、头昏、疲乏,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而端坐呼吸等,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较少出现非动脉压增高,右心衰较少,但晚期可有右心衰出现。 2.体征 可见心尖搏动呈抬举性,并向左下移位。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听诊可有: 1.心尖部第一音减退。 2.严重返流时,肺动脉瓣区可闻及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分裂时在吸气时明显。 3.可闻及第三心音。 4.舒张期杂音,第三心音后有时可闻及轻度而短促的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 5.收缩期杂音,为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必要条件,杂音多为全收缩期,吹风样,于心尖部最易闻及,并向左腋下甚而背后的肩胛骨处传导。 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哪些症状,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养生疾病库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为您解答。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最全版)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CD-10:Q23.301)行直视下二尖瓣修补术(ICD-9-CM-3:35.12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气促,运动耐力减低等。 2.体征:可以出现心尖区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直视下二尖瓣修补术(ICD-9-CM-3:35.12001)。

(四)标准住院日为11-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CD-10:Q23.301)。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心室功能良好的患者。 4.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患儿。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核磁共振、CT、心导管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体外循环辅助。 3.手术植入物:涤纶垫片、自体心包垫片、胸骨固定钢丝等。 4.术中用药:麻醉和体外循环常规用药。 5.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8-11天。 1.术后转监护病房,持续监测治疗。

二尖瓣返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二尖瓣返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二尖瓣返流使得左心房负荷和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加重。左心室收缩时,血流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和阻力较小的左心房,流入左心房的返流量可达左心室排血量的50%以上。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二尖瓣返流使得左心房负荷和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加重。左心室收缩时,血流由左心室注入主动脉和阻力较小的左心房,流入左心房的返流量可达左心室排血量的50%以上。左心房除接受肺静脉回流的血液外,还接受左心室返流的血液,因此左心房压力的升高可引起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的升高,继而扩张和淤血。同时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左心室扩大。慢性者早期通过代偿,心搏量和射血分数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压力可不增加,此时可无临床症状;失代偿时,心搏量和射血分数下降,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明显增加,临床上出现肺淤血和体循环灌注低下等左心衰竭的表现。晚期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全心衰竭。 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突然增加大量返流的血液,可使左心房和肺静脉压力急剧上升,引起急性肺水肿。 病理变化 慢性发病者中,由于风湿热造成的瓣叶损害所引起者最多见,占全部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1/3,且多见于男性。病理变化主要是炎症和纤维化使瓣叶变硬,缩短,变形,粘连融合,腱索融合,缩短。约有50%患者合并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还可见于: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后以及慢性心肌缺血累及乳头肌及其邻近室壁心肌,引起乳头肌纤维化伴功能障碍。 ②先天性畸形:二尖瓣裂缺,最常见于心内膜垫缺损或纠正型心脏转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降落伞型二尖瓣畸形。③二尖瓣环钙化:为特发性退行性病变,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此外,高血压病,马凡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亦易发生二尖瓣环钙化。④左心室扩大:任何病因引起的明显左心室扩大,均可使二尖瓣环扩张,和乳头肌侧移,影响瓣叶的闭合,从而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⑤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参见下文)。⑥其他少见病因: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强直硬化性脊椎炎。 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因腱索断裂,瓣膜毁损或破裂,乳头肌坏死或断裂以及人工瓣膜替换术后开裂而引起,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塞、穿通性或闭合性胸外伤及自发性腱索断裂。 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心尖区典型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有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应下列情况的心尖区收缩期杂音鉴别: (一)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发生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各种原因的引起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贫血性心脏病等。由于左心室或二尖瓣环明显扩大,造成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而出现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二)功能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半数左右的正常儿童和青少年可听到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响度在1~2/6级,短促,性质柔和,不掩盖第一心音,无心房和心室的扩大。亦可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高动力循环状态,原因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诊断治疗指南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肺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多由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动脉总干扩张所致,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亦可见于房间隔缺损。罕见的病因有风湿性单纯肺动脉瓣炎、马方综合征、先天性肺动脉缺如或发育不良,感染性心内膜。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一)临床表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在未发生右心衰竭前,临床上无症状。主要体征为肺动脉瓣区舒张早期递减型哈气样杂音,可下传至第4肋间。伴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反流量大时,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前期低调杂音,如瓣膜活动度好,可听到肺动脉喷射音。 (二)辅助检查: 1.X线:肺动脉关闭不全伴肺动脉高压时,可见肺动脉段及肺门阴影,尤其是右下肺动脉影增大。 2.心电图:重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可表现为右房室肥

大、电轴右偏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3.超声心动图: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右心室扩大,室问隔反常运动,瓣环扩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直接显示右心室流出道内的舒张期反流束,反流束起源于肺动脉瓣环,延伸入右心室流出道,反流束主要显示为明亮的红色或蓝色斑点、斑块,当反流速度明显增高时,反流束显示为多色镶嵌的图形。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根据肺动脉瓣区舒张早期杂音,吸气时增强,可作出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诊断。多普勒超声可帮助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鉴别。 (二)鉴别诊断: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Gram-Steell 杂音需要与主动脉关闭不全的舒张早期杂音鉴别,杂音部位、扩大的左心室以及周围血管征有助于明确。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内科治疗:轻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不需要特殊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限制钠盐摄入。发生右侧心力衰竭时。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是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和老年人。二尖瓣钙化引起者少见。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中二尖瓣发病率占95%~98%,单纯二尖瓣狭窄约占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25%。超声技术已成为诊断二尖瓣狭窄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不仅可判断房室大小,并可直接观察瓣膜形态学改变和功能障碍,也可通过多普勒超声对其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定量分析。 【病理】 正常瓣膜质地柔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早期病理改变为瓣膜前、后叶交界处及根部发生水肿、炎症,以后相互粘连、融合,并逐渐产生瓣膜增厚、粗糙、硬化,致瓣口变窄,瓣口狭窄程度达正常一半时,才产生临床症状。根据二尖瓣病变形态,可分为隔膜型(瓣叶交界处相互粘连,呈隔膜状,残留瓣口变窄,瓣体病变较轻);漏斗型(瓣叶交界处相互粘连,瓣体、腱索、乳头肌均有明显粘连、增厚、纤维化,且有腱索、乳头肌缩短、变硬,牵拉瓣膜,使整个瓣膜形成漏斗状),活动严重受限,常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使左房血液不易进入左室,部分血液淤积于左房,导致左房压升高,左房扩张,久之可产生左房代偿性肥厚。由于血流缓慢,于左心耳及左房可形成血栓。左房压升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并且也扩张、瘀血,肺内瘀血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逐渐升高,右室负荷增加,右室代偿性肥厚和扩大,最后,右心房扩张,发生右心衰竭。左室因充盈不足,可正常或缩小,左房压增高,左房、左室压差增大。 正常瓣口面积约4cm2,舒张期跨二尖瓣口的平均压差为0.667kPa(5mmHg)。一般认为轻度二尖瓣狭窄,跨二尖瓣口的平均压差为1.336kPa(10mmHg)左右,瓣口面积1.5~2.0cm2;中度二尖瓣狭窄,平均压差1.336~2.67kPa(10~20mmHg),瓣口面积1.0~1.5cm2;重度二尖瓣狭窄,平均压差大于2.67kPa(20mmHg),瓣口面积小于1.0cm2。 【临床表现】 一般当二尖瓣口中度狭窄(<1.5cm2)时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最早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咳嗽,可发生咯血,随着病情加重,出现休息时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肺水肿时则咳出大量浆液性粉红色泡沫血痰。 重度二尖瓣狭窄双颧常呈绀红色,呈“二尖瓣面容”,心尖区舒张期杂音是最重要的体征,典型者在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先递减后递增型杂音,常伴舒张期震颤;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及二尖瓣开放拍击音,提示二尖瓣前叶的弹性及活动度良好,仅见于隔膜型。 x线检查左房增大,重者右心缘有双房影。肺动脉总干、左心耳及右心室增大时,心影如梨状,称为“二尖瓣型心”。肺瘀血、间质性肿水肿,肺淋巴管扩大,常可见右肺外下野水平走行的线状影,称为Kelley B线,肺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等。 【超声检查】 (一)检查方法 检查时患者平卧或左侧卧位,主要检查左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和二尖瓣水平短轴观,观察瓣膜形态及功能改变、房室大小。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测二尖瓣狭窄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计算通过二尖瓣口的血流速度、压差及二尖瓣口面积等。在M型超声心动图上,主要观察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改变。 (二)声像图表现 1.切面超声心动图 (1)左室长轴观及四腔观:可见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因瓣膜粘连,瓣尖部活动幅度减低,瓣口变小,由于瓣体病变较轻,且舒张期瓣口排血受阻,因此,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呈气球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现状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现状 摘要:在心脏瓣膜病中,最常受累的是二尖瓣。二尖瓣的病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两种。本文就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现状进行了概述。以其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现状 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心脏瓣膜病中的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先天性,也可以是后天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只要左室的压力超过左房的压力,即可使左室内的血液通过未关闭的空隙反流入左房,直至左室内的压力低于左房的压力为止。临床上中度以下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保守对症治疗,逐渐进展的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应取外科治疗。目前处理的外科技术主要有两种基本术式: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臵换术[1]。据统计每年因各种病因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病率约为5/万人[2]。现就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及手术治疗概述如下: 1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病因 正常的二尖瓣关闭功能取决于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左心室这5个部分的完整结构和正常功能。这5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发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均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3]。 1.1 慢性风湿热所致心脏瓣膜病 慢性风湿热所致心脏瓣膜病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风湿热反复发作造成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可引起瓣叶缩短、硬化、变形、腱索的粘连、融合、变粗、均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在疾病晚期,二尖瓣在收缩期或舒张期均为一漏斗状的通道,造成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1.2 二尖瓣脱垂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见于慢性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SLE、硬皮病)。由于二尖瓣瓣叶发生黏液性退行性病变,使二尖瓣瓣叶张力降低、松弛,引起二尖瓣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1.3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