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室要求】1、保持病室清洁、齐整、安静、舒适、平安。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
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1、每日催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外表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谢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医治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治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内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1、紧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马上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病症。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医治效果。
【根底护理】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枯燥。
5、胃管的护理〔1〕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内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推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预防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爱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烧伤外科护理常规

烧伤外科护理常规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烧伤外科护理的常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有效地进行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正确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以下护理常规,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感染风险并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护理常规1. 伤口清洁和消毒:- 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柔清洁烧伤伤口,并确保完全清除污垢和异物。
- 使用适当的抗菌溶液如碘酒或氯己定进行消毒。
- 注意使用无菌手套和无菌器械,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伤口覆盖和敷料:- 选择适合的敷料材料,如无菌纱布或透气性敷料,以保持伤口湿润并防止细菌感染。
-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伤口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3.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有效的镇痛药物。
- 注意监测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4. 液体平衡:- 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液摄入和排出,保持良好的液体平衡。
-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液体输注速率和种类。
5. 营养支持:- 提供充足的高蛋白质饮食,以促进创伤愈合和恢复。
- 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和口服摄入情况,可能需要使用肠内或静脉营养支持。
6. 感染预防:- 严格遵守洗手和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机会。
- 定期监测伤口情况,注意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 需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7.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
-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感受和困惑。
8. 康复和床位护理:- 在伤口愈合后,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和运动,促进康复。
- 注意定期翻身和卧位改变,以预防压力性溃疡。
结论烧伤外科护理的常规方法和步骤包括伤口清洁和消毒、伤口覆盖和敷料、疼痛管理、液体平衡、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心理支持和康复等。
通过遵循这些常规,我们可以为烧伤患者提供有效和全面的护理,促进他们尽早康复。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
对于烧伤患者,科学、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烧伤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
一、烧伤患者入院护理当患者因烧伤入院时,护士应迅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下工作:1、病情评估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评估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判断烧伤的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无呼吸道烧伤等情况。
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为患者建立至少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补液和给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要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或气管切开。
4、伤口处理用无菌敷料覆盖烧伤创面,避免感染。
5、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因烧伤带来的疼痛和恐惧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应给予安慰和支持,让患者感到安心。
二、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创面护理是烧伤护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1、清洁创面定期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溶液清洗创面,去除污垢和坏死组织。
2、换药根据创面的情况和医嘱,按时更换敷料。
换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
3、观察创面密切观察创面的颜色、气味、渗液情况以及有无感染迹象。
如发现创面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渗液增多且有异味等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促进创面愈合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红外线照射、湿性敷料等,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细胞爬行。
三、烧伤患者的疼痛护理烧伤后的疼痛往往非常剧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1、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2、药物止痛按照医嘱给予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非药物止痛采用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如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
四、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渗出、代谢增加等原因,营养需求显著增加。
1、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清蛋白水平、氮平衡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烧伤患者护理常规

烧伤患者护理常规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组织。
【护理评估】1.根据病情或医嘱每2-4 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
2.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迅速补液及用药。
4.协助医师进行清创、换药、并做好健康皮肤护理。
5.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6.保持室温,夏季26~28℃,暴露疗法时可提高至32℃,有条件者可用空调。
【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与烧伤创面渗出过多、血容量减少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头面部、呼吸道或胸部等部位烧伤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烧伤导致组织破坏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皮肤完整性受损有关。
5.焦虑:与烧伤后毁容、肢残及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维持有效循环血量①烧伤较轻者,可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
②重度烧伤者: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
2.维持有效呼吸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深呼吸、用力咳嗽、咳痰,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②给氧:氧浓度40%左右,氧流量4-5L/分。
3.加强创面护理,促进愈合①包扎疗法护理:保持关节功能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脉搏、颜色、温度。
②暴露疗法护理: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创面干燥,定时翻身或使用翻身床。
4.防治感染遵医嘱及早应用抗菌药物,正确处理创面,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
营养支持,增强抗感染能力。
5.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情,鼓励病人参与社交活动,减轻心理压力,放松精神和促进康复。
【健康指导】1.宣传防火、灭火和自救措施。
2.烧伤部位在1年内避免太阳暴晒,指导康复训练。
3.合理膳食,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烧伤科护理常规简答题

烧伤科护理常规简答题篇一:烧伤科护理常规简答题1. 烧伤后应如何处理伤口?答:烧伤后应立即清洁伤口,使用无菌棉签擦拭伤口。
如果伤口有血肿或肿胀,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敷物进行缓解。
如果伤口深及组织,需要立即就医。
在处理伤口时,一定要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2. 烧伤后应该穿什么衣服?答:烧伤后应该穿柔软、透气的衣服,避免穿过紧的衣服和裤子。
在烧伤区域附近不要穿戴衣物,以免摩擦伤口。
3. 烧伤后应该如何处理烧伤区域?答:烧伤后应该立即使用无菌的敷料覆盖伤口。
敷料应覆盖伤口和皮肤破损的区域,避免感染。
如果伤口需要缝合,应该尽快就医并进行缝合。
烧伤后不要触摸或修剪烧伤区域,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裂开。
4. 烧伤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答:烧伤后应该避免活动受损部位,以免加重疼痛和肿胀。
烧伤后应该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免伤口裂开。
烧伤后应该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服用止痛药,但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
5. 烧伤后如何康复?答:烧伤后的康复过程因人而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伤口康复:烧伤后需要对伤口进行积极的康复处理,包括清洁伤口、使用敷料、缝合伤口等。
伤口康复期间,避免过度活动伤口部位,以免加重疼痛和肿胀。
- 疼痛缓解:烧伤后可能会感到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
但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
篇二:烧伤科护理常规简答题如下:1. 烧伤科护理常规概述烧伤科护理常规是指烧伤患者在烧伤治疗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患者的皮肤和身体健康,促进伤口愈合。
2. 烧伤科护理常规的主要内容(1)烧伤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保持清洁、干燥、温暖和舒适的环境,穿戴合适的敷料和防护设备,避免摩擦和刺伤皮肤。
(2)疼痛管理: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和抗炎药物,控制疼痛,避免疼痛加重。
(3)皮肤修复:根据烧伤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皮肤修复。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敷料覆盖、皮肤移植、烧伤植皮等。
烧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烧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要求病室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湿度60%~70%。
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每天中午紫外线消毒 1 次,时间为30min.。
2、病情评估烧伤面积、深度和严重程度的判断。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呼吸形态。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4、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手。
医务人员以穿短袖衫、套裤为宜。
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5、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并按要求做好静脉切开、套管针穿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
6、康复护理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瘢痕增生引起功能障碍。
7、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晚间的口腔护理;对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
健康皮肤清洁每天 1 次,衣服宽松、柔软。
8、压疮护理重视压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
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注意潮湿度并及时更换。
9、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
节饮食。
10、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并协助患者做好出院后重返社会的思想准备。
11、护理记录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液量、神志、情绪、食欲、大便、小便及创面情况。
烧伤科护理常规参考模板

第四章烧伤整形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烧伤疾病护理常规一、烧伤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有无原发疾病及合并症。
2、评估患者创面情况。
二、护理措施1、做好入院介绍及床单位的管理。
2、做好心理护理。
3、保持肢体舒适及功能位,减轻疼痛,做好创面的观察及护理:(一)包扎创面1、注意观察包扎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保持外层敷料清洁,防止污染。
3、保持外层敷料干燥,如渗液过多或浸透应及时添加敷料或更换外层敷料。
4、有高热、疼痛加剧或有臭味时,应通知医生及时检查。
(二)暴露创面1、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保持创面干燥,以烤灯烘烤。
3、已结痂的部位,勿自行剥除痂皮,勿活动过度,以防止痂皮破裂出血。
4、必要时肢体约束,防止抓摸创面。
5、肢体环形烧伤,经常注意末梢循环,躯干环形烧伤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
6、会阴部烧伤,双大腿外展,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
三、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充分有效的饮食营养对创面恢复的重要性,指导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卫生的食物。
戒烟、酒。
2、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循环,勿抓摸受压,防止创面加深。
3、烧伤早期渗液过多,勿以卫生纸覆盖创面,可以以消毒棉签擦拭,使创面形成干痂。
四、出院指导1、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门诊隔日换药。
2、坚持康复锻炼,持续佩带弹力套,预防后期疤痕产生。
3、定期随访。
二、大面积烧伤病人护理常规一、全身评估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有无原发疾病及合并症。
2、评估患者有无休克指征。
3、评估患者伤后处理情况。
二、护理措施1、根据病情准备病床及用物。
2、接受病员,如需收治大批病员应立即向领导汇报。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深静脉置管术。
4、保暖,烦躁病员应用保护具。
5、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术。
6、配合医生行留置导尿,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色、量、透明度。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测T、P、R、BP、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烧伤外科护理常规

烧伤外科护理常规一、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
正确评估烧伤面积、深度、部位、致伤原因及合并症。
2。
体液不足:观察神志、尿量、血压、脉搏、末梢循环。
3.感染:观察体温、创面颜色、气味及渗液情况。
4。
营养失调:观察皮肤弹性、体重及相关血液检查结果(白蛋白值、血红蛋白值)。
5.疼痛:观察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
㈡护理措施1、简要了解病情,评估烧伤面积及深度,根据病情安排床位。
2。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8-32℃,相对湿度在40-5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2次,限制探视人员。
3、新鲜创面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创面干燥,防止交叉感染、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创面烤灯照射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烫伤。
4。
烧伤面积成人大于20%,小儿大于10%,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补液、备血、5.烧伤后如无恶心、呕吐,应尽早鼓励病人进食,可口服流质。
以后根据病情可逐渐增加食量,遵循“循序渐进”得原则,给予补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6。
呼吸道烧伤或呼吸困难者应给氧气吸入,并备好气管切开包。
7。
定时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以防褥疮发生、8、严重烧伤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9.高热、鼻饲、面部及口唇周围烧伤患者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
10.根据烧伤病人各期得心理特征,做好病人得心理护理。
㈢健康教育1。
注意保护新生皮肤,应避免磨擦、抓痒,穿棉质柔软衣物,每日清洗局部,防止感染。
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全身瘙痒难忍时可服用扑尔敏止痒,或用vitC充当安慰剂作用、2。
浅二度烧伤创面治愈后一般不遗留瘢痕,嘱病人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避免停留在高温环境中,防止皮肤色素加深、起水泡。
3。
伤口愈合后仍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辣椒等。
4、为减少深度烧伤导致得瘢痕挛缩畸形,创面大部分愈合时指导病人进行床上功能锻炼,创面愈合后继续功能锻炼,同时戴弹力套、局部用抗瘢痕药(如舒疤宁、疤痕软膏等),继续进行抗瘢痕治疗至少6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
评估
1受伤史
2受伤严重程度
(1) 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 呼吸道是否通畅
(3) 有无休克、出血指征
(4) 创面情况
3 心里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
P1:皮肤完整性受损
P2:体液不足
P3:组织灌注量不足
P4:有感染的危险
P5:有窒息的危险
P6:疼痛
P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P8:潜在并发症:应激性溃疡
P9:自我形象紊乱
P10:焦虑
P11: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预防感染入室应戴口罩、帽子,减少探视。
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接触大面积烧伤患者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2.病室要求病室内保持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抢救,减少交叉感染,室温28-32oC,湿度60%一70%。
重症烧伤,暴露疗法除外。
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时间为lh。
3.心理护理针对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病情特点及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积极做好心理护理。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并注意热型变化,心率、心律变化和呼吸频率、深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晨、晚间护理严重烧伤患者做好晨间和餐后的口腔护理,头面部无烧伤的患者协助其漱口、刷牙,健康皮肤清洁每日1次,衣服宽松、柔软。
6.褥疮护理重视褥疮的预防,按时翻身,骨突处避免受压,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潮湿应及时更换。
7.营养护理鼓励及协助患者进食,根据各阶段病情需要合理调节饮食。
8.做好静脉穿刺、输液护理,注意保护静脉。
9.正确及时记录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入水量、神志、情绪、食欲、大小便
及创面情况。
10.尽早指导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因搬痕增生引起的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
1.心里护理:介绍烧伤的一般治疗方法、病程、治愈率及预后情况,以消除恐惧和忧虑的心理。
于病人交谈,介绍病友,与之沟通思想,互助鼓励,共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各项治疗。
创面疼痛引起情绪紧张、恐惧时,可听音乐。
和亲人交谈,以分散注意力。
针对轻视皮外伤的病人,应仔细说明皮肤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及时治疗的严重后果,使其充分认识自己的病情。
已毁容和功能障碍者,应耐心开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介绍现代最先进的整形(容)的方法。
2. 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3. 功能锻炼: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各关节功能位,先行各关节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
初愈合创面皮肤弹性差、静脉回流障碍,进行功能锻炼时,应注意运动强度;待无静脉回流障碍后,练习下床站立、行走,以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4.保护新生皮肤:新生皮肤薄、缺乏韧性、弹性,磨擦后易发生小水泡或造成水泡破溃,应避免摩擦、抓挠,每日清洗局部,防止感染。
5.尽量避免日光照射,日光照射可促进皮肤黑色素合成而使皮肤色素沉着。
6.减少疤痕挛缩畸形:深二度、三度创面愈合后,可形成疤痕,除功能锻炼外,应坚持外涂抑制疤痕增生药物、使用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包扎局部等辅助措施半年到一年,以减少疤痕增生。
遗留疤痕增生、挛缩畸形,影响功能和容貌时,可于六个月后行整形手术。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