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产生该名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先 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意为“使 ……称王”。
意动用法
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特征。例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上》)中的“小”,意为“认为……小”。
“认为……美”。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例子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中的“生”和“死”,意
为“让百姓活着有好的生活,死了也没有遗憾”。
定义:形容词为了宾语怎么样。表示主语为宾 语而产生某种性质或状态。
“死国可乎”中的“死”,意为“为国而死”。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表示计算、测量的动作
如“数一数”、“量一量”中的“数”和“量”。
名词作副词
01 02 03 04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 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例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兄”原为名词,此 处用作副词,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箕畚”原为名词,此处 用作副词,表示“用箕畚装”。
01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特征或状态。
02
例子
0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中,“利”和“强”原为名 词,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锋利的”和“强健的”。
04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坚”和“锐”原为名词, 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坚固的”和“锐利的”。

9第八章词类活用

9第八章词类活用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类活用) 虚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 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
2、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实词如名词、动词、 形容词的问题
下面一起回顾一下这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 功能。 名词——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地用 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 动词——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 经常作谓语。 形容词——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 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所谓“数词的使动用法”,就是用于谓语的数词,使它的宾语 在数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 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贰”同“二”,表示“使……变成两样”。“贰其行”即“使 他的行为变成两样”,也就是他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二三” 在此表示“使……不专一”,“二三其德”即使他的心意多次 发生变化。 ⑵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孙子·军争》 “一”即“使……一致”,“一人之耳目”就是使人的视听统一。 这是个并提句。分开就是“夫金鼓,所以一人之耳也;夫旌旗, 所以一人之目也。” ⑶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霸主应该用德,却使德前后不一,他怎么能长久的得到诸 侯的拥护呢? “二三之”即“使之(德)多次发生变化,前后不一。”
❖ (二)形容词 ❖ 1、用如动词 ❖ 2、使动用法 ❖ 3、意动用法 ❖ (三)动词 ❖ 使动用法
三、词类活用的类别(见教材P343)
❖ (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 (二)、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 ❖ (三)、意动用法(名、形)
❖ (四)、名词作状语
❖ 1、表示处所 ❖ 2、表示工具和依据 ❖ 3、表示对人的态度 ❖ 4、表示比喻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课件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ppt1课件
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使动用法的句子从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省略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句承接上文“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还是使动用法,只是省略了宾语而已。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如果带上宾语一定是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①荘公寤生,驚姜氏。(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③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句中“积”“卫”“出”“入”都是动词,在句子中都充当宾语,其前面有结构助词“之”,用以表示修饰关系,这些动词都临时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在翻译中,要将动词译为一个与这个动作有关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以上四个词语分别译为“粮食”“保卫工作”“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二)形容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的条件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②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史记·张仪列传》) ③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战国策·秦策》) 形容词用在“所”字后面多用作意动用法。
四、为动用法
凡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既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用“使动”或“意动”去解释,而是要在动词和宾语间加进一个适当的介词,和宾语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才能正确理解该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主语为宾语发出动词表示的动作,即主语为宾语而动。 ①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②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吕氏春秋·疑似)
形容词的活用包括四种情况:用作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用作使动和意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比如: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①中“曲”是形容词,意为“弯曲”,在句子中作动词“中”的主语,临时充当了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曲度”; ②中“高”是形容词,意为“高的”,在句子中作动词“登”的宾语,临时充当名词的语法功能,意为“高处”。

文言文语法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宾结构的内容。

1、既表示动作,又表示了动作的对象或结果。

例如:(1)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2)名之者谁。

名:命名(3)陈胜王。

王:称王2、既表示了动作,又表示了动作的工具,译为“用……做……”。

例如:(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打(2)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二)方位名词用作趋向动词例如:(1)狼不敢前。

前:上前(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向东流。

西:向西流。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形容词带了宾语,活用为可及物动词。

例如:(1)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走完(2)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轻视(4)亲贤臣,远小人。

远:远离(5)请广于君。

广:扩大(二)形容词在“所”字之后,“所”字没有实际意义。

例如: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广:增加,扩大(三)形容词活用为不及物动词。

例如: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灵。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动词活用为名词,称作“动名词”。

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例如:(1)屠惧,投以骨。

屠:屠户(2)猛浪若奔。

奔:奔跑的马。

(二)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1)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优点。

(3)亲旧知其如此。

亲旧:亲戚朋友。

(4)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铁甲。

锐:武器。

(5)优劣得所。

优劣:能力强的人和能力弱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奸邪凶顽的敌人。

四、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起一种修饰或限制作用。

(一)表示比喻、比拟,译为“像……一样”。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2)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

(二)表示方位、处所,可译为“在……”、“到……”。

例如:(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东:到东方。

(2)未至,道渴而死。

道:在路上。

(3)山行六七里。

山:在山上。

(三)表示工具、方法、依据,可译为“用……”。

例如:(1)妇手拍儿声。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词类活用意思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 《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自己的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很普遍,例如《左传·成公二年》:“从左右,皆肘之。

”其中“肘”本是名词,在句中临时充当动词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指某些名词临时转化词义取得动词性质的现象。

其类型有四:1.事物——成为该事物:微禹,吾其鱼乎!《左传》则蚓而后可者也。

《孟子》2.事物——以该事物为工具的动作:从左右,皆肘之。

(用肘制止)《左传·成公二年》范曾数目项王。

(用眼睛看、示意)《史记·项羽本纪》3.事物——以该事物为对象的动作: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戚夫人泣。

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史记·留侯世家》4.方位——向该方位移动: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为西。

《史记·项羽本纪》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候雁北。

《吕氏春秋》二、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直接置于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和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需要借助介词的帮助才能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同。

有些著作把名词作状语称为名词用作副词。

其类型主要有四:1.比喻动作的状态。

例如:豕人立而泣。

《左传·庄公八年》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

《战国策·秦策一》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贾谊《论积贮疏》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2.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例如: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首功:谓以斩获敌首计功)《战国策·赵策三》文史、星历……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在语法中,词类活用是指词汇的不同形式在句子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在英语中,存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和介词等不同的词类,它们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语法角色。

以下是词类活用的知识点总结:名词名词是指人、事、物、地点和概念的名称。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担任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等不同的语法位置。

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形式、所有格形式以及不同的分类形式都是名词的活用形式。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者变化的词汇,它在句子中可以担任谓语、宾语补足语等不同的语法位置。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人称和数等形式都是动词的活用形式。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汇,它在句子中可以作为定语、表语等不同的语法位置。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形容词的活用形式,它们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程度或者比较。

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汇,它在句子中可以作状语、宾补等不同的语法位置。

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是副词的活用形式,它们用来表示程度或者比较。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的词汇,它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等不同的语法位置。

代词的人称、数和格等形式是代词的活用形式,它们用来表示代词在句子中的不同角色。

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汇,它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

连词的不同种类和用法是它的活用形式,它们用来表示逻辑关系和语法连接。

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位置的词汇,它在句子中可以作状语、宾语等不同的语法位置。

介词的不同种类和用法是它的活用形式,它们用来表示不同的空间或时间关系。

总结词类活用是语法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词汇的不同形式在句子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掌握词类活用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要注重词类活用的练习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对语言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的人或事物如何,或把賓語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當作什麽的一種特殊動賓關係。
結構:主語+意動詞+賓語
意動詞:形容詞、名詞
實質:用動賓結構的形式表達了“以……
爲……”結構的内容。
意義:主語認爲賓語如何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韓非
子· 說難)
2、以其子爲智,以巷人告者爲盜。(韓非
1、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鄭伯克段于鄢)
2、民參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左
傳〃昭3)
3、(此三子者)與臣而將四矣。(唐且不辱
使命)
4、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史記〃秦
始皇本紀)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韓
愈〃馬說)
第五節
一、表示比喻
名詞作狀語
1、失時不雨,民且狼顧。(賈誼〃論積貯疏) 2、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
三、表示工具或憑借 1、乃丹書帛曰:“陳勝王。”(史記〃陳涉
世家)
2、失期,法當斬。(同上) 3、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
元〃黔之驢)
四、表示行爲、動作的方式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鄒忌諷齊王納諫)
2、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
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馬說)
2、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夢
溪筆談〃採草藥)
(八)結構助詞“所”
+名詞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蠶。(蘇洵〃易論)
二、形容詞用如動詞 (一)形容詞+賓語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史
記〃屈原賈生列傳)
2、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
源記)
3、衆庶莫不多光。(漢書〃霍光傳)
類,從而具備這些詞類的語法功能,並且這 些語法功能是其固有的,而非臨時的。
甲、計:
1、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2、張良曰:“誰爲大王爲此計者?”
乙、相:
1、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2、今由與求也,相夫子。
3、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小國寡民)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墨子〃
公輸)
4、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
(二)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史記〃項
羽本紀)
2、止子路宿,殺雞爲黍而食之。(論語〃子
路)
3、晉侯飲趙盾酒。(左傳〃宣2)
4、寧許,以負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
(二)助動詞+形容詞
1、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王安
石〃遊褒禪山記)
2、厭其源,開其瀆,江河可竭。(荀子〃修
身)
(三)結構助詞“所”+形容詞
1、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盜跖)
2、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
之所尊也。(晁錯〃論貴粟疏)
三、數詞用如動詞
孟嘗君)
2、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水經注〃江水)
3、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鄭伯克段於鄢)
3、外連衡而斗諸侯。(過秦論)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爲動詞謂語(包
括活用爲動詞的形容詞和名詞)所表示的動 作行爲的施事者。
結構:主語+使動詞+賓語
使動詞:動詞、名詞、形容詞
實質:用動賓結構的形式表達了兼語結構的
内容
意義:主語使賓語如何
書〃諸葛亮傳)
3、驢不勝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驢)
(四)名詞+介賓詞組
1、晉師軍於盧柳。(左傳〃僖23)
2、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
出。(戰國策〃趙策)
3、一人飛升,仙及雞犬。(聊齋志異〃促織)
(五)介賓詞組+名詞
1、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孟子)
2、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一、使動用法 二、意動用法 三、其他特殊動賓關係:爲動、向動、因動
等 四、名詞等活用爲一般動詞(名詞用如動詞) 五、名詞等作狀語
第一節
使動用法
1、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
之。”(史記〃項羽本紀)
得擊。(史記〃項羽本紀)
3、豕人立而啼。(左傳〃莊8) 4、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聊齋
志異〃狼)
二、表示態度 1、沛公曰:“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記〃項羽本紀)
2、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養黎民。(漢
書〃鲍宣傳)
3、昇死,其印爲予群從所得,至今宝藏。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10)
2、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
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戊午 上高宗封事)
(三)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
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活用爲使
動詞的方位名詞所代表的方位行動。
1、築室百堵,西南其户。(詩〃小雅〃斯干)
2、臣爲王引弓虚發而下鳥。(戰國策〃楚策
四)
動作行爲。
結構:主語+爲動詞+賓語 爲動詞:動詞、形容詞、名詞
(一)動詞的爲動用法 甲、不及物動詞的爲動用法
1、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
上。(莊子〃駢拇) 2、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史記〃陳涉世家) 3、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 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
4、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
憂其君。 5、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龔自珍〃病梅 館記) 6、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論語〃憲問)
乙、及物動詞的爲動用法
1、文嬴請三帥。(左傳〃僖33)
2、邴夏御齊侯。(左傳〃成2)
(二)形容詞的爲動用法
1、稷勤百穀。(国语〃鲁语上)
公)
2、君子正其衣冠。(論語〃堯曰) 3、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爲上將軍。(戰
國策〃齊策)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孟子〃梁惠王上) 5、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 6、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三、名詞的使動用法
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爲活用爲使
五、表示處所和方位
1、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戰國策〃秦
策)
2、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國語〃越語上)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荀子〃勸學) 4、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資治通鑒〃漢
紀〃赤壁之戰)
六、表示時間 1、長驅到齊,晨而求見。(戰國策〃馮諼客
劉十九)
4、二月草已芽。(夢溪筆談〃採草藥) 5、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韓
愈〃師說)
(二)助動詞+名詞
1、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
樂〃京口百固亭懷古)
2、王曰:“吾亦欲東耳……”(史記〃淮陰
侯列傳)
(三)名詞+代詞
1、然則德我乎?(左傳〃成3)
2、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三國志〃蜀
2、予爲斯序,既痛逝者,並以爲國人之讀玆
編者勖。(孫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
略〉序》
(三)名詞的爲動用法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歐陽修〃醉翁
亭記)
2、父曰:“履我!”良業爲取履。因長跪履
之,父以足受,笑而去。(史記〃留侯世家)
3、佗脈之。(三國志〃魏書〃華佗傳)
4、盧陵文天祥自序其詩。(文天祥〃指南錄
3、適燕者,北其轅,雖未至燕,必不誤入越
矣;適越者,南其楫,雖未至越,必不誤入 燕矣。(張爾歧〃辨志)
第二節
意動用法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公冶長)
2、孟嘗君客我。(戰國策〃齊策) 3、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
仲永)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主語主觀上認爲賓語所

後序)
二、向動用法(對動用法)
意義:主語向着或朝着賓語發出動詞謂語所
表示的動作行爲。
結構:主語+向動詞+賓語 向動詞:動詞、形容詞
(一)動詞的向動用法 1、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黄泉
,無相見也!”(鄭伯克段于鄢)
2、君三泣臣矣,敢問誰之罪也?(左傳〃襄
22)
子· 說林下)
一、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主語主觀上認爲賓語具有活用爲意動詞的形
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
子〃第80章)
2、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漢書〃趙充
國傳)
3、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戰
國策〃燕策)
4、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第三章 語法基本知识——實詞部分 (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與詞的兼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
子〃勸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
安石〃泊船瓜州)
詞類活用:某些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
時活用作他類詞,從而臨時具備了他類詞的 語法功能。
詞的兼類:某些詞兼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
3、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戰國策〃唐且
不辱使命)
(二)形容詞的向動用法
公子爲人,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