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解三角形(含答案)
2021年高考数学解答题专项练习《解三角形》(含答案)

2021年高考数学解答题专项练习《解三角形》1.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b=3,c=4,C=2B.(1)求cosB的值;(2)求的值.2.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1)求角B的值;(2)若b=2,△ABC的面积为,求a,c.3.已知a,b,c分别是△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acosC+csinA=b+c.(1)求A;(2)若a=,b+c=3,求b,c。
4.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已知B=150°.(1)若a=c,b=2,求△ABC的面积;(2)若sinA+sinC=,求C.5.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已知.(1)求A;(2)若,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6.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满足ab+a2=c2.(1)求证:C=2A;(2)若△ABC的面积为a2sin2B,求角C的大小.(1)求角C的大小;(2)若,且△ABC的面积为,求a+b的值.8.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1)求角A的大小;(2)若b+c=5,且ΔABC的面积为,求a的值;(3)若,求b+c的范围.9.在△ABC中,.(1)求∠B的大小;(2)求的最大值.(1)求角B(2)求cosA+cosB+cosC的取值范围.11.在△ABC中,sin2A-sin2B-sin2C=sinBsinC.(1)求A;(2)若BC=3,求△ABC周长的最大值.12.在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已知.(1)求角B的大小;(2)若,求△ABC的周长的取值范围.13.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满足:.(1)求角A的值;(2)若且b≥a,求的取值范围.14.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a=8,ccosAcosB=2asinCcosB-ccosC。
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 正弦定理(一)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pptx

跟踪训练1 如图,锐角△ABC的外接圆O半径为R,角A,B,C所对的 边分别为a,b,c.求证:sina A =2R. 证明
13
类型二 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2 已知△ABC,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a=20,A=30°,C= 45°. 解答 ∵A=30°,C=45°,∴B=180°-(A+C)=105°, 由正弦定理得 b=assiinnAB=20ssiinn3100°5°=40sin(45°+60°)=10( 6+ 2), c=assiinnAC=20sisnin3405°°=20 2, ∴B=105°,b=10( 6+ 2),c=20 2.
A.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由sin A=sin C,知a=c,∴△ABC为等腰三角形.
1 2 3 247
3.在△ABC中,已知BC= 5 ,sin C=2sin A,则AB=_2__5___.
答案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AB=ssiinn CABC=2BC=2 5.
18
命题角度2 运算求解问题
例4
在△ABC中,A=
π 3
,BC=3,求△ABC的周长的最大值.
解答
19
反思与感悟
利用sina A=sinb B=sinc C=2R 或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a=ksin A,b= ksin B,c=ksin C(k>0)能够使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相互转化.
22
跟 踪 训 练 3 在 △ABC 中 , 角 A 、 B 、 C 的 对 边 分 别 是 a 、 b 、 c , 若 A∶B∶C=1∶2∶3,求a∶b∶c的值. 解答
23
当堂训练
25
1. 在△ABC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答案 解析
专题解三角形大题(含答案)

解三角形专题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 cos A+a=c.(1)求B的大小;(2)若c=,a+b=2,求△ABC的面积.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a)sin B+a sin A=c sin C,且c=2.(Ⅰ)求角C的度数;(Ⅱ)求△ABC面积的最大值.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才是最美的;靠自己获得的一切,才是最珍贵的。
余生,无需3.已知在△ABC中,,a=13,c=15.(Ⅰ)求sin C;(Ⅱ)若△ABC是钝角三角形,求△ABC的面积.4.△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 C(a cos B+b cos A)=c.(1)求角C;(2)若c=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才是最美的;靠自己获得的一切,才是最珍贵的。
余生,无需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2∠B,且AD=2,CD=6,cos B=.(1)求△ACD的面积;(2)若BC=6,求AB的长.6.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 sin(A+C)=a sin C,且a=2c.(1)求sin B;(2)若△ABC的面积为4,求△ABC的周长.高三几何每日一题(5 )答案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才是最美的;靠自己获得的一切,才是最珍贵的。
余生,无需1.【答案】解:(1)∵b cos A+a=c,∴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cos A+sin A=sin C,又sin C=sin(A+B)=sin A cos B+cos A sin B,∴sin A=sin A cos B,∵sin A ≠0,∴cos B=,∵B∈(0,π),∴B=.(2)∵B=,c=,∴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B==,整理可得a2-b2+3=3a ,又a+b=2,解得a=b=1,∴S△ABC=ac sin B==.2.【答案】解:(Ⅰ)由正弦定理得(b-a)b+a2=c2,即a2+b2-c2=ab由余弦定理得,∵C∈(0,π),∴.(Ⅱ)由面积公式,由a2+b2-c2=ab,得到ab+4=a2+b2,由不等式a2+b2≥2ab,得到ab +4≥2ab,∴ab≤4,从而,当且仅当a =b=2时取等号.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为,3.【答案】解:(Ⅰ)在△ABC中根据正弦定理得,即,∴,(Ⅱ)因为a2=b2+c2-2bc cos A,所以.解得b=8或b=7.当b=7时,所以C为钝角,所以△ABC的面积,当b=8时,.此时C为锐角,不满足题意,所以△ABC的面积.4.【答案】解:(1)△ABC中,2cos C(a cos B+b cos A)=c,由正弦定理可得:2cos C(sin A cos B+sin B cos A)=sin C,即2cos C sinC=sin C,又0<C<π,sin C≠0,∴cos C=,求得C=;(2)由c=2,C=,利用余弦定理可得:4=c2=a2+b2-2ab cos C≥2ab-ab=ab,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才是最美的;靠自己获得的一切,才是最珍贵的。
高一数学解斜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解斜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ABC中,若==,则△ABC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由正弦定理得,由得,即,由于为三角形的内角,故,即,因此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考点】判定三角形的形状.2.在中,若,则△ABC的面积是= ( ).A.9B.9C.18D.18【答案】A【解析】在中,,是等腰三角形,,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考点:解三角形.3.已知中,的对边分别为且.(1)判断△的形状,并求的取值范围;(2)如图,三角形的顶点分别在上运动,,若直线直线,且相交于点,求间距离的取值范围.【答案】(1)为直角三角形,;(2).【解析】(1)法一,根据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及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化简得到,从而可确定,为直角三角形;法二:用数量积的定义,将数量积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而由余弦定理化简得到,从而可确定为直角,为直角三角形;(2)先引入,并设,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进而得到,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即可得到的取值范围,从而可确定两点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法一:因为所以即所以,所以所以是以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法二:因为所以是以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即(2)不仿设,所以所以.【考点】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余弦定理;3.三角函数的应用.4.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求它水平放置时的直观图的面积 .【答案】【解析】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故面积为,而原图和直观图面积之间的关系故直观图△A/B/C/的面积为.【考点】斜二测画法,直观图5.已知为的内角,且,则 .【答案】或【解析】依题意可知,且在单调递增,所以当时,,当时,,所以,即,综上可知或.【考点】1.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2.正弦函数的单调性.6.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差数列,则∠B的范围是()A.(0,] B.(0,]C.[,π) D.[,π)【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由于a、b、c成等差数列,则可知2b=a+c,结合余弦定理可知得到cosB ,故可知得到∠B的范围是(0,],故选B.【考点】等差数列点评:主要是考查了等差数列的运用,以及解三角形的综合运用,属于基础题。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第三课时)高一数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变式 1.(2011 年上海)在相距 2 千米的 A,B 两点处测量目标 C,
若∠CAB=75°,∠CBA=60°,求 A,C 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由条件知:C=180°-75°-60°=45°, 由正弦定理得sAinCB=sAinBC, 即siAn6C0°=sin245°. 解得 AC= 6.
例2:在△ABC 中,若 2cosBsinA=sin ,试判断CABC 的形 状.
2.余弦定理
a2= b2+c2-2bccos A ,b2= a2+c2-2accos B ,c2
= a2+b2-2abcos C .余弦定理可以变形:cos A
b2+c2-a2
a2+c2-b2
a2+b2-c2
= 2bc ,cos B= 2ac ,cos C= 2ab .
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
(1)S=12ah(h 表示边 a 上的高);
2
2
整理,得4cos2 C 4cos C 1 0,解得cos C 1 , 2
0 C 180,C 60.
(2)由余弦定理得c2 a2 b2 2abcos C,
即7=a2+b2-ab,∴7=(a+b)2-3ab, 由条件a+b=5,得7=25-3ab,ab=6,
SABC
1 2
absin
b=2,a=x,如 c 有两组解,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解 : 当 asinB< b< a 时 , 三 角 形 ABC 有 两 组 解 . 又 b=2, B=60°, a=x, 如 果 三 角 形 ABC 有 两 组 解 ,
那 么 x 应 满 足 xsin60°< 2< x, 即 2< x< 4
3
,
10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试题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试题1.如图,两座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是9m和15m,从建筑物AB的顶部看建筑物CD的张角,求建筑物AB和CD底部之间的距离BD。
【答案】【解析】过作于,设,显然此时,记;将放入中.利用建立关于的关系;将放入中,利用建立关于的关系.最后根据的关系,解出其中的.如图,过作于,设∵,记,则,在中,, ∴,在中,, ∴,∴,解得:或(舍去).所以建筑物和底部之间的距离为.【考点】直角三角形中,正切表示边;正切和角公式.2.如图,公园有一块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边角地,现修成草坪,图中DE把草坪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D在AB上,E在AC上.(1).设AD=x(x≥0),DE=y,求用x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函数的定义域;(2).如果DE是灌溉水管,为节约成本,希望它最短,DE的位置应在哪里?如果DE是参观线路,则希望它最长,DE的位置又应在哪里?请予证明.【答案】(1);(2)如果DE是水管,DE的位置在AD=AE=处,如果DE是参观路线,则DE为AB中线或AC中线时,DE最长,证明过程详见解析.【解析】(1)在△ADE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又根据面积公式可得,消去AE后即可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又根据可以得到x的取值范围;(2)如果DE是水管,则问题等价于当时,求的最小值,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当时,y有最小值为,如果DE是参观路线,则问题等价于问题等价于当时,求的最小值,根据函数在[1,2]上的单调性,可得当x=1或2时,y有最小值.(1)在△ADE中,由余弦定理:①又∵②②代入①得(y>0), ∴,由题意可知,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2)如果DE是水管,当且仅当,即x=时“=”成立,故DE∥BC,且DE=.如果DE是参观线路,记,可知函数在[1,]上递减,在[,2]上递增,=.即DE为AB中线或AC中线时,DE最长.故∴ymax【考点】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三角形面积计算.3.在中三个内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若则为钝角三角形B.若则为钝角三角形C.若则为钝角三角形D.若A、B为锐角且则为钝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可得.A正确;由余弦定理可知,为钝角,正确;,的夹角为钝角,但是夹角并不是三角形内角而是三角形外角,故错;由同一坐标系下的三角函数图象可知A、B为锐角且,可得.【考点】三角函数相关性质,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4.①设a,b是两个非零向量,若|a+b|=|a-b|,则a·b=0②若③在△ABC中,若,则△ABC 是等腰三角形④在中,,边长a,c分别为a=4,c=,则只有一解。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解三角形(含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解三角形【编著】黄勇权【第1题】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且sinC bsinBasinA = 3a32 sinB + c求:角C 的大小【第1题】答案:已知:sinCbsinB asinA += 3a 32 sinB + c等号左边:因为分子、分母每一项含有sin ,故用正弦定理,将sin 替换成边即:cb *b a *a += 3a 32 sinB +c 特别提示: 等号右边的sinB 不能换成边b , 这是因为sinB=R 2b ,这样就会多出R 21,等号两边同时乘以ca 2+b 2 = 3ac 32 sinB +c 2将c 2移到等号左边,a 2+b 2- c 2 = 3ac 32 sinB由于等号左边是a 2+b 2-c 2,只能构建cosC ,故等号两边同时除以2ab ,这一步非常重要。
2a b c b a 222-+ = b 3c 3 sinBc osC = b 3c 3 sinB等号右边,左边分子含c ,分母含b ,故用正弦定理把c 、b 换成sinC ,sinB 这一步非常重要,很多同学想不到,因此就解不出来。
c osC = B sin 3sinC 3 sinBc osC =33 sinCtanC= 3 即C=60°经典技巧:对于正弦定理,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其实,在运用正弦定理将sin与对应边换时,一定要遵循能够消除2R为原则。
例如1:acosB+bcosA=2c 【能用】由正弦定理:a=2RsinA,b=2RsinB,c=2RsinC代入上式,2RsinA*cosB+2RsinB*cosA=2*2RsinC因为每一项都有2R,故能消除2R,化简:sinA*cosB+sinB*cosA=2sinC所以能用正弦定理。
例如2:bcosA+sinB=3c 【不能用】由正弦定理:b=2RsinB,c=2RsinC代入上式,得:2RsinB*cosA+sinB=2RsinC*3因为第二项不含2R,无法消除2R, 所以不能用正弦定理例如3:sin2A+sin2B=2sinBsinC 【能用】a b c(R 2a )2 + (R 2b )2 = 2 *R 2b *R 2c因为每一项都有(R 21)2,故能消除2R ,化简得:a 2 +b 2=2bc 所以能用正弦定理 例如4:acosB+bcosA=4bc 【能用】由正弦定理:a=2RsinA ,b=2RsinB ,c=2RsinC 代入上式,2RsinA*cosB+2RsinB*cosA=4b*2RsinC因为要消除2R ,所以只能代入一项,要么是b 或c 而等号右边化简后sinA*cosB+sinB*cosA=sin (A+B )=sinC所以我们只把c 换为sinC ,而b 不动。
专题解三角形大题(含答案)

专题解三角形大题(含答案)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才是最美的;靠自己获得的一切,才是最珍贵的。
今天,你,做数学题了吗?1.在△ABC中,已知bcosA+a=c,求B的大小和△ABC的面积。
根据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得到sinBcosA+sinA=sinC和cosB=(c-a2-b2)/2ab。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B=π/3,S△ABC=absinB=√3/4.2.在△ABC中,已知(b-a)sinB+asinA=csinC,且c=2,求角C的度数和△ABC面积的最大值。
同样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得到a2+b2-c2=ab和cosB=(c-a2-b2)/2ab。
解得C=π/3,S△ABC=absinC=√3.3.在△ABC中,已知a+b+c=2,求sinC和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求其面积。
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cosC=(a2+b2-c2)/2ab。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sinC=√3/2,若△ABC是钝角三角形,面积为0.4.在△ABC中,已知2cosC(acosB+bcosA)=c,求角C和如果c=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cosC=(a2+b2-c2)/2ab。
代入已知条件,解得C=π/3,S△ABC=absinC=√3.当c=2时,代入面积公式,解得S△ABC=√3.5.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D=2∠B,且AD=2,CD=6,cosB=1/3,求△ACD的面积和AB的长。
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AC2=40-24cosB=32,再根据海龙公式和正弦定理,可以解得S△ACD=8√3和AB=2√7.6.在△ABC中,已知bsin(A+C)=asinC,且a=2c,求sinB和△ABC的周长。
代入正弦定理和已知条件,解得sinB=1/2,周长为3c。
1.由$a^2+b^2-c^2=ab$,得到$ab+4=a^2+b^2$。
由不等式$a^2+b^2\geq 2ab$,得到$ab+4\geq 2ab$,因此$ab\leq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或变形:::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余弦定理: 222222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 或 222222222
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
+-⎪=
⎨⎪⎪+-=
⎪⎩
.
3.(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 5.解题中利用
ABC ∆中A B C π
++=,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如: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 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
A B C A B C A B C
+++===.
高一数学测试题———正弦、余弦定理与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ΔABC 中,a=1,b=3, ∠A=30°,则∠B 等于
( )
A .60°
B .60°或120°
C .30°或150°
D .120°
2、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的是 ( )
A .a=1,b=2 ,c=3
B .a=1,b=
2 ,∠A=30°
C .a=1,b=2,∠A=100°
C .b=c=1, ∠B=45°
3、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有 ( )
A .cosA>sin
B 且cosB>sinA B .cosA<sinB 且cosB<sinA
C .cosA>sinB 且cosB<sinA
D .cosA<sinB 且cosB>sinA
4、若(a+b+c)(b+c-a)=3abc,且sinA=2sinBcosC, 那么ΔABC 是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5、设A 、B 、C 为三角形的三内角,且方程(sinB -sinA)x 2+(sinA -sinC)x +(sinC -sinB)=0有等根,那么角B ( )
A .B>60°
B .B ≥60°
C .B<60°
D .B ≤60°
6、满足A=45°,c=6 ,a=2的△ABC 的个数记为m,则a m 的值为
( )
A .4
B .2
C .1
D .不定
7、如图:D,C,B 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a,从C,D 两点测得A 点仰角分别是β, α(α<β),则A 点离地面的高度
AB 等于
( )
A .
)sin(sin sin αββα-a
B .
)
cos(sin sin βαβα-⋅a
C .
)
sin(cos sin αββα-a D .
)
cos(sin cos βαβα-a
8、两灯塔A,B 与海洋观察站C 的距离都等于a(km), 灯塔A 在C 北偏东30°,B 在C 南偏东60°,则A,B 之间的相距 ( )
A .a (km)
B .
3a(km) C .2a(km)
D .2a (km)
二、填空题:
9、A 为ΔABC 的一个内角,且sinA+cosA=
12
7
, 则ΔABC 是______三角形. 10、在ΔABC 中,A=60°, c:b=8:5,内切圆的面积为12π,则外接圆的半径为_____.
11、在ΔABC 中,若S ΔABC =4
1 (a 2+b 2-c 2
),那么角∠C=______. 12、在ΔABC 中,a =5,b = 4,cos(A -B)=32
31
,则cosC=_______.
三、解答题:
13、在ΔABC 中,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形状: ①B=60°,b 2=ac ; ②b 2tanA=a 2tanB ; ③sinC=B
A B
A cos cos sin sin ++④ (a 2-b 2)sin(A+B)=(a 2+b 2)sin(A -B).
A B
α
β
1、在ABC △中,已知内角
A π
=
3
,边BC =B x =,周长为y . (1)求函数()y f x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2)求y 的最大值.
2、在ABC △中,角
,,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若1
sin ,2
A
=sin B =
,求::a b c
3、在
ABC
△中
,,a b c
分别为
,,A B C
∠∠∠的对边,若
2sin (cos cos )3(sin sin )A B C B C +=+,
(1)求A 的大小;(2
)若9a b c =+=,求b 和c 的值。
4、如图
2AO =,B 是半个单位圆上的动点,ABC △是等边三
角形,求当AOB ∠等于多少时,四边形OACB 的面积最大,并
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5、在△OAB 中,O 为坐标原点,
]2
,0(),1,(sin ),cos ,1(π
θθθ∈B A ,则当△OAB 的面积达最大值时,=θ( )
A .6π
B .4π
C .3π
D .2
π
6. 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
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其中正确的是 ①2tan cot 1X A B σ⋅=
②2sin sin
0≤+<B A
③1cos sin 22
=+B A
④C B A 222
sin cos cos
=+
F
E
O
C
B
A
一、BDBBD AAC 二、(9)钝角 (10)
3314 (11)4
π
(12)
8
1
三、(13)分析:化简已知条件,找到边角之间的关系,就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①由余弦定理
ac ac c a ac b c a ac b c a =-+⇒=-+⇒-+=︒222222222
1
2260cos 0)(2=-∴c a ,
c a =∴. 由a=c 及B=60°可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 ②由A
A
b B a A b cos sin tan tan 22
2
⇒=
,2sin 2sin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2222B A B B A A A
B a b B A A B B B a =∴=∴==⇒=∴A=B
或A+B=90°,∴
△ABC 为等腰△或Rt △. ③B
A B A C cos cos sin sin sin ++=
,由正弦定理:,)cos (cos b a B A c +=+再由余弦定理:
b a ac
b c a c bc c b a c +=-+⨯+-+⨯22222222
∆∆∴+=∴=--+∴Rt ABC b a c b a c b a 为,,0))((2
2
2
2
2
2
. ④由条件变形为222
2
)sin()sin(b
a b a B A B A +-=+-
︒=+=∴=∴=⇒=--+-++∴90,2sin 2sin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sin()sin()sin()sin(2
222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或. ∴△AB
C 是等腰△或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