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的几点体会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的几点体会
李泠 (作者单位: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趋势也在逐渐加大,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行业竞争中 站稳脚跟,电视台必须要加强管理来提高综合实力,进而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针对电视专题片解说 词的写作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 ,旨在提高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质 量和效率,进而促进行业内其他经济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展开,且提高人民群众对相关电视节目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体会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其对精神文 化消费有更大、更多元的需求,这对电视台的工作人 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工作人员必须要选择合理的 题材来确保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实 际需求,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但现实状况是, 当前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中面临很多问题,如主 题选择不当、后期剪辑工作不到位等。由于这些问题 的存在,电视节目收视率难以提高,所以笔者结合自 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对电视 专题片的发展有所促进。
131
THE FILM ► 影视
要多提问,这样才能够提高采访工作的质量,也要对 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整理,将最真实的 内容传达给观众,这样才能够发挥解说词写作应有的 价值。第三,采访人员也要对采访的时间顺序、地点、 参与人员等信息做好相应处理,要善于取舍,将有利 于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质量提升的素材充分地利用 起来,进一步满足广大观众对电视专题片的实际需求, 促进我国新闻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2整体策划不够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体策划不够周密,也是当前电视专题片的解说 词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今,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 就对电视专题片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 要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周密的整体策划,这直接关乎电 视作品质量的高低。但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策划过程 中仍旧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在解说词的开篇,缺 乏对切入点的策划,这会导致电视专题片较难在开头 阶段吸引受众的关注,同时,每段主题的衔接性不强, 较难做到前呼后应,因此会给受众一种条理不够清晰 之感,且整篇解说词的核心点不够突出,这皆是因为
一片之本成功之母——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文本创作

2018/9摘要: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是电视创意的文字表达,是体现主题、塑造形象、传播信息的语言文字说明,也是摄制电视的基础和蓝图。
探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文本作创很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说词文本要求语言特点关于电视专题片的界定,目前电视界和学术界众说不一。
但可以肯定,专题片不是纯新闻,它不要求时效性,而是追求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价值。
而作为“一片之本、成功之母”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直接决定着专题片的生命。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文本要求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通常又称电视脚本,实质上是一种电视文案,是电视创意的文字表达。
它是体现主题、塑造形象、传播信息的语言文字说明,也是摄制电视专题片的基础和蓝图。
电视解说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非独立性,它不像文学作品,文学性是最大特质。
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它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协同作战,来完成整体塑造。
电视解说词的接收对象是观众。
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画面上,解说词写作要围绕画面进行,必须为“看”而写。
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
电视解说词是一种声音的引导。
它要有一定的延伸性,达到一种“只意会不言传”的效果,随时把观众的注意力向画面上引导。
电视解说词应当来自画面,从画面中寻找一个切入点,然后展开解说,又回到画面中去。
它必须在画面中找到一个细节,找到一个信息点展开解说。
电视解说词并不是“看图说话”。
不要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只是机械式地简单重复说明画面已经充分交代和观众一目了然的画面形象。
解说词应当向观众介绍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无形的信息,与画面有一定联系,但观众直接看不出来的信息。
电视专题解说词的语言特点电视专题解说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文字创作。
但是这种文字创作有它鲜明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它最终是通过声音的形式传播到受众耳中。
这种文体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种文体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
专题片写解说词技巧

专题片写解说词技巧今天来聊聊专题片写解说词的一些实用技巧。
我自己呢,之前有参与过一个关于地方文化的专题片制作,要写解说词。
那时候真的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就像一个迷失在森林里的人,到处乱撞。
首先呢,得深入了解专题片的主题。
比如说这个专题片是关于古老建筑的,那你就得像考古学家一样去挖掘每一个细节。
我当时就是,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独特之处,每个方面都得查资料研究透彻。
这就好比你要给一个朋友介绍你的私人珍藏,你肯定得对这东西了如指掌才行,不然就只能瞎扯咯。
还有啊,要注意解说词的节奏。
你不能一股脑儿地把信息都塞给观众,那样就像有人给你不停地灌汤,能把你呛死。
你得像厨师做菜一样,把信息慢慢地、有节奏地端出来。
比如在讲解一个复杂的建筑结构,不能一下子说完,先简单说个大概,然后再详细解释各个部件,有起有伏,有缓有急。
语言风格也要合适。
不能全是干巴巴的专业术语,就像你不能给小朋友讲大道理的时候,全用文言文对吧?得用一些生动的形象的表述。
比如把古老建筑的斗拱比作是建筑的骨骼,撑起整座建筑的框架。
这样观众一听就懂了。
对了,还有个事儿要说。
声音和韵律也很重要。
解说词要有一定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你就想象你是在写诗,不过是能把事儿说清楚的诗。
如果读起来拗口,那听起来就很痛苦了。
就像一首歌如果是乱调的,能好听吗?在我那个老建筑的专题片里,一开始我写得太啰嗦,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结果预演的时候,大家听起来都没精打采的。
这就是个失败的教训。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该精简,只留精华。
不过呢,我也有疑惑的地方。
当遇到特别专业、复杂的内容时,怎么平衡专业性和通俗性,有时候把握不好这个度就很容易出问题。
这时候可能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如果是给专业观众看的专题片,就可以适当多些术语,要是大众观看的,那就得往通俗里靠。
你可能会问,要是犯了一些错误,比如说语法错误或者事实性错误,怎么办?那可就糟糕了,这就像是你给客人端菜,结果盘子里有只苍蝇一样。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
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
它仰赖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消费群,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唤起巨大作用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
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二者之间是互为作用、互相补充和印证的。
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冬日画面就不是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或使人很费解了。
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看看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
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拖累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
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有线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好屏幕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无绿叶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访谈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
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
更有甚者,干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语言特色

浅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一部有感染力的电视专题片,除了内容深刻,画面真实,音乐和谐之外,解说词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其实,每一个电视记者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有的如雷电交加,气势磅礴;有的如行云流水,清高气爽;有的委婉缠绵,耐人寻味;有的节奏铿锵,粗犷豪放。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人与观众进行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
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要写好电视解说词,并使其有鲜明特色,就须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一、生动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主要的任务是服务于主题。
那么,怎样才能服务于主题呢?第一,解说词应尽量写得亲切、自然、朴实,符合实际。
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引起观众的共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靠语言来实现。
那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说教方式万万要不得,要写解说词时,作者要把自己摆在同观众同等的位置上,采取同自己的亲人、朋友拉家常、说心理话的方式,例如,1998年扎兰屯市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专题片《亲人解放军昼夜奋战在雅鲁河大堤上》,作者是这样写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专题节目》,扎兰屯市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我们的亲人解放军为使每一位居民不受生命和家庭财产的损失,他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昼夜奋战在雅鲁河的大堤上,截止记者发稿时,已经连续奋战十天了……这段话包含着许多丰富的内涵。
听来使人感动,敬佩,心疼我们亲人解放军。
第二,解说词要写得口语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对于这一点,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其实是很难的,这要作者锐意磨砺,多深入基层,学习群众的语言,因为口语化通俗易懂,亲切,能打动人,感染人,明了自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解说词里要有口语化,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使听众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艺术性

现在 的 电视 专题片解 说词 很少讲 究 遣 词造 句 、 语法修 辞 , 而更多 的是些 公式 化、 简单化 、 枯燥 、 干巴 巴的文字罗列或一 些数据排序 。 可以说 , 解说词 的写作 , 应该 属 于文学创作 的范畴 。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在风格上接 近散 文 , 在语言运用和情感抒 发上又体现情 的特质 。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 词讲究抒情手段 的运用 , 尤其是解说词的
NSOD声屏世界 E R WW Lf
如何增 强早 间新 闻的 “ 随性. 伴 "
写 意 , 需 要 有 情 的 注 入 , 样 的 解 说 词 更 这
对 电 视 而 言 ,画 面 已 经一 目了 然 , 看
图说话式的解说词只能是画蛇 添足 , 因此 在写解 说词之前应该 先把画面装 在心中。
写 实 性 解 说 词 较 适 合 纪 实 性 的 电 视 专 题 片创作 。 由于 纪实 性 的 电视 专 题 片 特 别 注
意 蕴
置 , 具体题 材而定 。 于作 品的语言配 视 至 置使用何种 风格 , 或兼 而有之 , 由作 品 应 的审美 意向来决定 , 力求达到二者 和谐统
一
是 ,解说词无论用哪一种形态来表现 , 都 应 以与画面的关 系作 为基础进行考察。
一
、
解 说词 要 有 情 的跃 动
,
珠联璧合。 如果 我们把 电视画面比作红花 , 么 那
才能感情饱满 ,富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 想象 、 比喻 、 抒情等 手法可 以大大拓宽 解 说词的张力和容量 , 而且 还能使解说 词透
出一 种 灵 气 。
原则 有规律可遵 循的 , 首选 “ 深化”, 要在 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启示 下进行 , 不能离开画面空发议
天祝三中专题片解说词

天祝县第三中学专题片解说词片头【镜头画面】(背景音乐起)旭日东升,霞光万丈,迷人的茫茫森林,清冽的滔滔河水,哈溪镇全景,切换到学校大门全景。
然后镜头推向校门,聚焦于“天祝县第三中学”几个字上→图书楼、校标→出旗的学生正步很有气势→升旗的学生甩旗的动作→全体师生抬头注视国旗→摄影国旗冉冉升起,先近后远。
【画外音】人杰地灵的华锐大地,人文荟萃的哈溪古镇,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这里——书香满园,这里——绿荫遍地,这里——是雄鹰展翅的高地,这里——是梦想起飞的舞台。
这,就是天祝县第三中学。
历经近百年的积淀与酝酿,成熟而又年轻的天祝三中蓄势待发,走向辉煌……【推出片名】成长的沃土,腾飞的摇篮——天祝县第三中学办学纪实【字幕】一、成长的足迹悠久历史古乡镇,历经沧桑育真人。
师生挥汗讲奉献,勤奋换来景色新。
【镜头画面】校园全景,校训、学生微机室学习、教师网上办公、画廊、艺术节镜头特写。
插入历届学校领导和历届毕业生的旧照片。
【画外音】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三中学始建于一九三八年,至今一次搬迁,三次更名。
至一九八七年,学校由“哈溪中学”更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三中学”,成为县直中学。
此后,承各级领导悉心关怀,蒙几代贤达栉风沐雨,经数届师生发愤图强,如今的天祝三中已焕然一新。
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几代人的奋斗与追求。
这里的沃土,孕育了无数花朵,成长着万千树苗;这里的大地,撒满阳光,把希望的种子播撒、酝酿;这是一首歌,一首奋进的歌,它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这是一艘启锚扬帆的航船,它满载着求知的向往,驶向知识的海洋;这更是一只展翅的雄鹰,翱翔蓝天,展望未来!【镜头画面】(领导办公会议、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特写、微机室上课、课间操全景……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全景,图书室、校史陈列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环境)【画外音】天祝三中地处哈溪镇北街,占地面积三万多平米,校舍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有六千多平米的操场,服务半径覆盖一镇两乡,服务总人口约四万人。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体会

摘 要 :作 为 电视 专题 片解 说 词 听 觉要 素 中 最 为重 要 的 内容 ,其 写 作要 求在对前期采访 对象深入 了解的基础上 ,要求写作者具有扎 实的 文字功底 ,要 围绕主 线展 开,要有概括 性 ,要 处理好听 觉与视 觉的 关 系 ,这 些 都是 专题 片解 说 词 写 作 的 特 殊规 律 。 关 键 词 : 电视 专题 片 ;解 说 词 ;创 作
电视 专 题 片 是 由视 觉 和 听 觉 两 大 基 本 要 素 构 成 的 , 而 解 说 词 是听 觉要 素之 中最重 要 的 内容 。解 说词 是 专题 片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是 无法 脱 离画面 而 独立 存 说 词 。 电视 专 题片 解说 词 ,是 相对 于 电视 画 面而 言 的解 释 说 明的文 字 ,它 与画 面是 一种 相 辅相 承 的关 系 。它 依靠 文 字对 事物 、事件 或人 物进 行 具体 的叙 述 描写 以及 通 过词 语 的渲 染来 感 染受 众 ,从 而使 人们 通 过对 其所 表 达 的思想 意境 有 更 加深 刻 的 了解 ,起 到进 步 加 深认 知和 感受 的作用 。在十 几年 的 电视 专题 片 创作 实 践 中 笔者 感 受到 ,优 秀 的专题 片 往往 是优 秀 的解 说 词 与蕴 含着 丰 富 内 涵的 画面 的完美结 合 ,这 是成 功 的专题 片所必 备 的条件之 一 。 在 电视 专 题片 中 ,解 说 词与 电视 画 面是 互 为作 用 、相 互 补充 和 印 证 的关 系。 虽然 专题 片解 说 词 的基 本功 能 是对 画面 内容 的文 字解 释和 说 明 ,但它 与 电视 画面 是不 可 分离 的。任 何 一部 专题 片 的解 说词 离 开 了画面 都 是支 离破 碎 的 ,任何 一 部缺 少解 说 的专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
如果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
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
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
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
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
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
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
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
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
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也定会打动观众的心。
相反,同样是在作一个电视专题节目,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如果没有打动你的心或引起你的兴趣的地方,你肯定不会写出打动观众心的解说词。
有人说,前期采访我也很认真,坐下来开始写解说词我也很投入,可写出来的解说词就是不能打动人。
主要原因那就是文字功底欠缺了。
头脑里没东西,肯定倒不出“货”来。
如果知识面广、文字能力强,那语言的组合就会很顺畅,文字的表述就如同源涌般溢出。
因此,要写好一篇解说词,必须有文学“细胞”,善于用文字语言表述、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画面。
现在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很少讲究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而更多的是些公式化、简单化、不生动、干巴巴的文字罗列或一些数据排序充斥整篇文章。
一篇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诗句、多少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它首先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很有味道,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它应该是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而解说词有时甚至是整部专题片的灵魂,即使不看电视片,它也应是一篇绝妙的文章,细读起来让人振奋、引发思考、唤起遐想、回味无穷。
深入采访、融入真情、文字功夫是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重要三步。
对电视记者而言,不能只注重图像、画面,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要求,写好解说词不仅是应当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只有这样,你制作出的节目才能更受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