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中的湿化
气道湿化指南

气道湿化指南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2012气道湿化指南2014-02-08美国呼吸治疗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2012AARC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RespirCare,2012,57(5):782–788.译者:中日友好医院ICU孙菁夏金根1.有创通气患者均应进行气道湿化。
2.主动湿化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
3.有创通气患者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度水平在33~44mgH2O/L之间,Y型接头处气体温度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达100%。
4.有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时,建议热湿交换器提供的吸入气湿度至少达到30mgH2O/L。
5.不主张无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
6.对于小潮气量患者,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时,不推荐使用热湿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因为这样会导致额外死腔的产生,增加通气需求及PaCO2。
7.不建议应用热湿交换器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HMV概述有创通气时因上呼吸道被旁路,湿化对于预防低体温、呼吸道上皮组织的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以及气道阻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些严重情况下,气道分泌物的过于黏稠可导致气管插管阻塞。
然而,目前仍无明确观点表明额外的加热、加湿对于无创通气具有明确的必要性,但是湿化的确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舒适度。
两种湿化装置可以用于有创通气患者吸入的气体的加热湿化,主动湿化是指通过加热湿化器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是通过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来进行的。
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热湿交换器或者人工鼻:疏水型、亲水型和过滤功能型。
主动加热湿化器通过对吸入气体加温并增加水蒸气的含量来进行加温、加湿。
被动加热湿化器(人工鼻)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储存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和水分来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湿化。
上呼吸道可提供75%的热量和水分给肺泡。
呼吸治疗最佳湿化

95%加温 加湿在鼻 咽、口咽 及气管完 成
33 ° C
30mg/L, 85% RH
呼气 - 湿,热回收
25% 的热量和水分在呼气时回 收 1,2 大部分是在鼻咽和口咽回收
1. Ingelstedt , 1996. 2. Cole, 1993
气体调节
湿,热回收
水分 热量 水分
水分 热量
水分
呼吸干预 --- 干冷医用气体
Thorax 2003 58: 81-88
为什么呼吸治疗病人需要湿化?
• 最佳湿化,最佳气道防御和通气
最佳湿化
37℃,44mg/L, 100%相对湿度
粘液纤毛转运系统
有创通气湿化
呼吸气体湿化---AARC临床操作指南2012
为有创通气病人提供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化器能够提 供湿度水平在33mg/L至44mg/L,Y型件处气体温度在 34℃-41℃,相对湿度100%。
Lomholt, 1968; Sim et. al., 2008; Ritchie et. al., 2006
30 L/min 混 合氧气
吸气需要: 30 L/min
消除解剖学死腔
最佳湿度确保舒适地输送高流量氧气,而使得:
•
减少呼出二氧化碳(CO2)的再吸入,提高呼吸效率
–通过富氧气体持续“冲刷”上气道(解剖学死腔)
方法:
1.鼻导管法:为常用的给氧法,缺点为易被分泌物所阻
塞。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2.面罩法:吸入氧浓度可达50%~60%,
但面
罩密闭,患者不舒服。
3.贮氧气囊面罩法: 可提供高浓度氧, 氧浓度可达70%甚至更高。 4.T管法:
吸入
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中的湿化

无创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中的气体湿化Ruben D Restrepo MD RRT FAARC and Brian K Walsh RRT-NPS FAARC我们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护理学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检索了所有在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发表的文章。
这份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基于184个临床实践、系统综述和10份研究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中湿化相关的文章。
接下来的建议是遵循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的分级。
1:建议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均使用湿化;2:建议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主动湿化,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和舒适度;O/L之3:有创呼吸的病人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提供湿化的装置保证湿度在33-44 mg H2间,气体温度在34℃- 41℃,相对湿度达到100%。
4:有创通气的病人被动湿化时,建议湿热交换器(HME)提供的气体湿度至少要保持在30 mg H2O/L以上。
5:不建议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使用被动湿化;6:小潮气量通气的病人给与湿化时,例如:肺保护通气的模式时,不建议使用HME,它会增加额外的无效腔;7:HME不能作为常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策略。
关键词:主动湿化,湿热交换器,加温湿化器,疏水性,吸湿冷凝湿化,被动湿化。
HMV1.0综述:当有创机械通气跨越了上呼吸道的生理性加温加湿,气体的湿化成为了预防低体温、气道上皮细胞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气道阻塞的关键。
在许多案例中,浓缩的气道分泌物会引起气管导管的闭塞1。
对于没有跨越上呼吸道通气的病人气体加温加湿是否必要,尽管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共识,例如无创机械通气(NIV),主动湿化在临床上还是高度建议,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性2-7两种系统:主动湿化通过加热湿化器(HH)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器则通过湿热交换器(HME)来达到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再输送给机械通气的病人。
湿热交换器(HME)又被称为人工鼻,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型号:防水式、吸湿式、过滤式。
医脉通指南频道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2012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Respir Care, 2012, 57(5):782–788.译者:中日友好医院ICU 孙菁夏金根1.有创通气患者均应进行气道湿化。
2.主动湿化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度。
3.有创通气患者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度水平在33~44mg H2O/L之间,Y型接头处气体温度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达100%。
4.有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时,建议热湿交换器提供的吸入气湿度至少达到30mg H2O/L。
5.不主张无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
6.对于小潮气量患者,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时,不推荐使用热湿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因为这样会导致额外死腔的产生,增加通气需求及PaCO2 。
7.不建议应用热湿交换器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HMV 1.0 概述有创通气时因上呼吸道被旁路,湿化对于预防低体温、呼吸道上皮组织的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以及气道阻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些严重情况下,气道分泌物的过于黏稠可导致气管插管阻塞。
然而,目前仍无明确观点表明额外的加热、加湿对于无创通气具有明确的必要性,但是湿化的确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舒适度。
两种湿化装置可以用于有创通气患者吸入的气体的加热湿化,主动湿化是指通过加热湿化器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是通过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来进行的。
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热湿交换器或者人工鼻:疏水型、亲水型和过滤功能型。
主动加热湿化器通过对吸入气体加温并增加水蒸气的含量来进行加温、加湿。
被动加热湿化器(人工鼻)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储存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和水分来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湿化。
上呼吸道可提供75%的热量和水分给肺泡。
当上呼吸道不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时,湿化器就需要补偿丢失的这部分热量和水分。
比如说,总的水分需求吸收量是44mg/L,湿化器需要补偿的部分就等于0.75*44mg/L = 33mg/L。
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气道湿化指南要点

有创呼吸机与无创呼吸机气道湿化指南要点一、气道湿化的种类(主动湿化、被动湿化)两种湿化装置可以用于有创通气患者吸入气体的加热湿化,主动湿化就是指通过加热湿化器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就是通过热湿交换器(人工鼻)来进行的。
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热湿交换器(人工鼻):疏水型、亲水型与过滤功能型。
二、气道湿化原理主动加热湿化器通过对吸入气体加温并增加水蒸气的含量来进行加温、加湿。
被动加热湿化器(人工鼻)的工作原理就是指通过储存患者呼出气体中的热量与水分来对吸入气体进行加热湿化。
三、指南推荐1、有创通气患者均应进行气道湿化。
2、主动湿化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依从性与舒适度。
有创通气时因上呼吸道被旁路,湿化对于预防低体温、呼吸道上皮组织的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以及气道阻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某些严重情况下,气道分泌物的过于黏稠,可导致气管插管阻塞。
然而,目前仍无明确观点表明额外的加热、加湿对于无创通气具有明确的必要性,但就是湿化的确可以增加无创通气患者的舒适度。
3、有通气患者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度水平在33-44mgH2O /L之间,Y型接头处气体温度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达100%。
4、有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时,建议热湿交换器提供的吸入气湿度至少达到30mgH2O/L。
5、不主张无创通气患者进行被动湿化。
6、对于小潮气量患者,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时,不推荐使用热湿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因为这样会导致额外死腔的产生,增加通气需求及PaCO2。
7、不建议应用热湿交换器(人工鼻)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四、机械通气气道湿化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需强制地对其吸入气体加温加湿,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可选择性应用。
禁忌证:1、对机械通气患者吸入气体进行湿化属于生理替代,无禁忌证。
2、人工鼻(HME)的使用有禁忌证,如下:(1)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过于黏稠而且痰量过多的患者(2)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70%的患者(例如:存在较大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人工气道的气囊功能障碍;气囊缺失的患者)(3)对于小潮气量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不主张应用 HME,因为该做法会增加额外死腔,增加通气需求与 PaCO2水平。
机械通气时雾化治疗的临床应用-(1)

Contents
目 录
一.共识制定的背景和概况 二.雾化治疗概述 三.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雾化要点 四.雾化疗效的影响因素和评价 五.常用的雾化治疗药物
雾化器置于不同位置及湿化对药物沉积率的影响
位置1:气管内管和Y型管之间
喷射 网孔 超声 压力定量
位置3:加热湿化器进气口处
喷射 网孔 超声 压力定量
吸入药物质量(%)
吸入药物质量(%)
吸入药物质量(%)
无湿化
加热/湿化
位置2:吸气肢管路距Y型管15cm处
喷射 网孔 超声 压力定量
无湿化
加热/湿化
无湿化
呼吸机送气后1-1.5秒摁压pMDI, 输送进入下呼吸道的气溶胶量可
忽略不计
Diot P,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1391-1394
应用pMDI时连接储雾罐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6: 机械通气应用pMDI时,宜选择腔体状储雾罐连接
(推荐级别:C级)
推荐意见8: 雾化吸入时,可不用关闭加热湿化器;如应用小容量雾 化器需适当增加药量;如应用pMDI需连接干燥的储雾 罐,使用完毕后立即取下
(推荐级别:D级)
推荐意见9: 如果使用人工鼻,雾化吸入时需将其暂时取下
(推荐级别:D级)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 2014 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1):812-815.
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
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 ppt课件

C
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和厂家提供的数据之间的 差值为3.0±2.7mg H2O/L,其中最大差值 为8.9mg H2O/L
d
36%的HME测得的差值高于4mg H2O/L
HH的风险
• 电击伤 • 被烫伤 •气道灼伤
•湿化罐加水过多、 冷凝水积聚导致气 道灌洗 •冷凝水过多可能造 成人机不协调
风险
• 温度设置过低或 湿化水平低于标 准水平,湿化不 足
改变的影响。对于应用小潮气量的ARDS患者,存在高碳酸血症者应避免HME的应用。 应用肺保护性策略的患者避免应用HME可以有效减少死腔及PaCO2水平,并增加pH值。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HME会显著增加分钟通气量、呼吸驱动和呼吸功耗。 体温低于32℃的患者。 自主分钟通气量过高(>10L/min)的患者。 当将雾化器连接于呼吸机管路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HME必须转变为雾化旁路模式
•有创通气主动湿化:湿度33mg H2O/L~44mg H2O/L •温度在34℃~41℃之间 •相对湿度达100%来保证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有效排出
有通气患者进行 主动湿化时 建议湿度水平在 33~44mg H2O/L 之间,Y 型接头处气体温 度在 34~41℃之 间 相对湿度达 100%(2B)
→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工鼻(HME)的禁忌证
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过于黏稠而且痰量过多的患者 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70%的患者(例如:存在较大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人工
气道的气囊功能障碍;气囊缺失的患者) 对于小潮气量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例如应用肺保护性策略,不主张应用HME,因为
该做法会增加额外死腔,增加通气需求和PaCO2水平 人工气道死腔的减少可以降低PaCO2水平,PaCO2水平的降低不受呼吸系统力学指标
机械通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1)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护理学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的数据库中检索了所有在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发表的文章。
这份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基于184个临床实践、系统综述和10份研究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中湿化相关的文章。
接下来的建议是遵循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的分级。
1:建议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均使用湿化;2:建议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主动湿化,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和舒适度;3:有创呼吸的病人进行主动湿化时,建议提供湿化的装置保证湿度在33-44 mg H2O/L之间,气体温度在34℃- 41℃,相对湿度达到100%。
4:有创通气的病人被动湿化时,建议湿热交换器(HME)提供的气体湿度至少要保持在30 mg H2O/L以上。
5:不建议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使用被动湿化;6:小潮气量通气的病人给与湿化时,例如:肺保护通气的模式时,不建议使用HME,它会增加额外的无效腔;7:HME不能作为常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策略。
关键词:主动湿化,湿热交换器,加温湿化器,疏水性,吸湿冷凝湿化,被动湿化。
综述:当有创机械通气跨越了上呼吸道的生理性加温加湿,气体的湿化成为了预防低体温、气道上皮细胞破坏、支气管痉挛、肺不张、气道阻塞的关键。
在许多案例中,浓缩的气道分泌物会引起气管导管的闭塞1。
对于没有跨越上呼吸道通气的病人气体加温加湿是否必要,尽管目前仍没有明确的共识,例如无创机械通气(NIV),主动湿化在临床上还是高度建议,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性2-7两种系统:主动湿化通过加热湿化器(HH)进行主动加温加湿;被动湿化器则通过湿热交换器(HME)来达到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再输送给机械通气的病人。
湿热交换器(HME)又被称为人工鼻,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型号:防水式、吸湿式、过滤式。
加热湿化器的作用是通过主动的增加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水蒸气含量8。
被动湿化器人工鼻的作用则是通过被动地保存病人呼出气体中的温度和水分,释放到病人的吸入气体中。
肺泡气体75%的温度和湿度由上呼吸道提供,当它被跨越时,湿化器需要提供这些损失的温度和湿度。
人体吸入气体的湿度总需求量是44mg/L,湿化器就需要提供*44mg/L=33mg/L的湿度。
当正常的通气情况下,气管中的湿度在36mg/L—40mg/L之间,气体在隆突水平以下时最佳的湿化需达到44mg/L(即在37℃时达到100%的相对湿度)。
当给与无创通气病人主动湿化时,建议湿化装置提供的湿化水平保持在33 mg H2O/L and 44 mg H2O/L之间,保持气体温度34°C—41°C,相对湿度100%的水平,以预防干燥的分泌物在呼吸管道中附着10-15。
尽管现在的主动增湿器能够将Y型回路中的气体温度加热到41℃,建议Y型环路中的气体相对湿度保持在100%且最大温度不要超过37℃10-14。
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报导,输送的气体持续保持在41℃以上,可能会对病人造成热伤害,同时ISO组织建议,将呼气末端的温度报警上限设置为43℃,可以有效的预防热伤害11。
如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100%,温度高于37℃,在呼吸道将会发生气体冷凝,产生冷凝水,减少粘液的粘稠度同时增加细胞周围的液体深度,分泌物的粘度变低,细胞周围液体增多,使粘液的流动性增强,难以被纤毛感应,从而使纤毛与粘液无法充分接触。
因此黏膜纤毛的清除率下降。
过多的水分将需要被细胞膜清除,可能会导致细胞膜损伤,过高的温度也会引起细胞造成损伤12.,13.如果将气道暴露于湿度水平低于25mg/L的气体中一个小时,或者湿度水平低于30mg/L的气体中达24小时,将会导致气道粘膜功能障碍16。
因此,对于人工气道的病人建议给与气体的湿度不能低于33mg/L10-14。
湿热交换器(HMES)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9360方法:对的呼出体外的气体的湿度进行测量。
然而湿热交换器的内在性能与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存在差异17,美国国际标准协会推荐:绝对湿度≥30 mg H2O/L;美国呼吸治疗协会(AARC)也推荐:绝对湿度≥30 mg H2O/L,然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则推荐:绝对湿度≥33mg H2O/L。
对于气道分泌物清除没有障碍的病人,我们认为湿热交换器(HME)提供26-29 mg H2O/L的湿度水平即可满足需求18,19。
提供的绝对湿度<26 mg H2O/L的湿热交换器(HME)不建议使用。
我们建议使用的人工鼻(HME)至少要提供30 mg H2O/L的绝对湿度,这与降低气管插管内阻塞的发生率有关17,18。
HMV 设置重症监护住院病人急救护理手术室康复护理和专业的护理机构家庭护理转运HMV 适应症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病人行机械通气时,吸入的气体必须要进行湿化1,20-24;无创通气的病人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性应用20,24。
HMV 禁忌症机械通气的病人,吸入气体的湿化属于生理性代替,无禁忌症;人工鼻在某些情况下有禁忌::有明显出血情况或者分泌物较多较厚的患者禁忌使用人工鼻25:呼出的潮气量小于输送潮气量的70%的患者禁忌使用(例如:存在较大的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人工气道气囊故障的患者、气囊缺失的患者)26-28:小潮气量通气的患者进行气体湿化时,例如: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患者,不建议使用人工鼻,因为它会增加患者的通气无效腔,增加患者通气需求和PaCO2水平25。
4.3.1:人工气道死腔减少可以降低PaCO2水平,不受任何机械通气的影响。
对于运用小潮气量的ARDS的病人,在肯定有高碳酸血症存在的情况下,避免使用人工鼻(HMES)29。
4.3.2:在运用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患者移除环路中的人工鼻(HME)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腔,降低PaCO2,增加患者PH值30。
4.3.3:对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人工鼻(HME)会增加分钟通气量、呼吸驱动和呼吸做工31。
:体温低于32℃的低体温患者禁忌使用人工鼻。
:自主分钟通气量过高(>10L/min)的患者禁忌使用人工鼻。
:将雾化器连接于呼吸机管路上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人工鼻(HME)必须转变为雾化旁路模式或从环路中移除32-35。
:人工鼻(HME)所产生的死腔和气道阻力会降低无创正压通气效果,并增加额外的呼吸做功36。
:面罩漏气量过多的无创通气患者,不适合使用人工鼻(HME),因为患者呼出的潮气量不能为HME提供足够下一次吸气所需的热量和水分。
:HME会增加死腔量以及PaCO2水平,因而可能会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通气需求。
HMV 风险和并发症使用湿化装置寻在的相关的危害和并发症包括::加热湿化器(以下简称HH)可能存在电击伤的风险;:低体温:HME和不当使用HH,温度过高:HH37-39;: HH可导致气道灼伤,使用与HH不相匹配的加热导丝环路或呼吸管路,会引起患者气道灼伤和管路熔化。
::使用 HH或HME时,若湿度水平低于26mg H2O/L,可导致湿化不足以及黏液分泌物的排出不畅1,11,24,40,41;:使用HME或HH时,气道粘液栓塞可能导致肺通气不足或(和)肺泡萎陷1,11,14,24,28,29;:使用HME或HH时,气道粘液栓塞可能增加吸气做工1,7,9,15,39,;,:使用HME或HH时,通过湿化器时吸气做工增加可能导致气道高压或者人机不同步42-44;:使用HME时通气死腔增加,可能会引起高碳酸血症,导致肺通气不足41;:使用HH时,由于疏忽导致湿化灌加水过多或者冷凝水汇集都会导致气道灌洗27,45-57;:使用HH或HME时,当湿化器与患者脱开时,呼吸机在病人回路中产生的高速气流可能会使污染的冷凝水发生雾化效果,而增加患者和临床工作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27,43-55;:使用主动湿化时,医护人员可能会被加热装置烫伤;:使用HH时,呼吸机环路中冷凝水汇集会导致人际不同步和呼吸机性能异常;:使用HME时,由于HME的阻力可能会导致无效地气道低压报警40,41;:使用HME或HH时,压缩气体容积减少,会导致有效潮气量不准确(如果不进行校准)和降低呼吸机的反馈灵敏度58;:使用HH时,如果按照患者的体温来设定湿化温度会导致气道脱水,相对湿度会过低12;HMV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采用不能提供足够的湿化和温度的HME装置,会引起许多上述的并发症和风险4,10,18,59,606.1.1:最近对一些HME进行了评估,该评估表明:只有%的HME符合AARC和ISO的标准(>30 mg H2O/L),25%的设备,相对湿度甚至<26 mg H2O/L。
:采用不能提供足够湿化和温度的HH装置,会引起许多上述的并发症和风险。
6.2.1:温度设置不合理,温度是一个相对便捷的监测相对湿度参数的指标,但是它的监测效果欠佳61。
6.2.2:温度的选择是预先设置好的且无法调节,而不是根据临床的评估来选择的18。
6.2.3:加热导丝使用不当.6.2.3.1:环路中加热导丝一般被用来控制呼吸回路中冷凝水和雨洗效应。
使用加热导丝回路时,在加热控制湿化装置输出口和Y型管道之间的气体来达到控制冷凝的同时,可能会降低输送气体的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的降低的量取决于湿化输出口和病人之间的温度差以及当时病人护理区域的环境条件。
6.2.3.2:相对湿化不足导致分泌物干燥,积聚在气管插管内,引起气管插管阻塞。
:装置中水平面过低:HME的选择不符合病人的型号和潮气量HMV 需求评估众所周知所有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病人都需要湿化。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HME更适合短期(<96小时)或在转运时使9,17,63-66。
: 有HME禁忌症的患者建议使用HH9,17,56。
此外,近期有一项对比HHS和HMES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以下结论::HHS和HMES在预防机械通气病人整体的死亡率和其他并发症上没有差异67。
:应用HHS或HMES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上没有显著差别。
:需要更深入开展防水式和吸湿式模式的HMES的研究以及HMES在婴幼儿和新生儿中的应用。
HMV 成果评估仔细规范的检查加湿器,选择合适的加湿器,病人将不存在上述的风险和并发症;Ricard et al已证明:呼吸机接头中存在的冷凝水预示着相对湿度是100%73。
HMV 资源:设备.合适的设备能够提供给吸入气体充分的湿化,这种设备至少包含:9.1.1:湿化装置9.1.2:检测吸入气体温度并在温度超出临界范围时报警的系统。
(加热湿化器)9.1.3:加热湿化器的无菌液体9.1.4:其他必须的相关设备,以用来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标准.需要仔细检查湿化装置的性能以确保它能在够在呼吸机提供预期的最大气体流速和最大分钟通气量时提供充分的湿化。
选择使用的HHs必须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