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2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902年3月,上海 人议论最多的是一 种能够在街上自动 行驶的四轮怪物。 这就是汽车。
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 (仅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 赖进口等,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B.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历程
1.20世纪初,开始出现汽车、有轨电车。 2.民国时,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发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较快发展 (公路网、公路大桥) 。 4.20世纪90年代,轿车进入百姓生活。
(2)电话在中国
时间 19世纪80年代
电话的发明者贝尔
成就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20世纪初 新中国成立后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 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 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
老式电话
程控电话
可视电话
手机
卫星电话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2.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
宝成铁路
兰新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的沟通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铁路营业线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国家加大投资,加快铁路建设。到200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 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 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 式通车运营,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 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2.航空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序幕。

15课(上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5课(上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烽火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代的通讯方式
书信(带信、飞鸽、驿站) 烽火
春 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的进步: 1.轮船——航运交通 3.汽车——公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 2.火车——铁路交通 4.飞机——航空交通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动力:机械动力(蒸汽—内燃—电气)
第一次大提速 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 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实现 了历史性突破。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 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
第二次大提速
1998年10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开 始。列车速度进一步提高。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 了时速160公里,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速度达到了时 速120公里。京九、浙赣、侯月、宝中、南昆线和兰新线 武威至乌鲁木齐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提高。旅 客列车旅行速度和技术速度与1997年相比,也都有了一 定幅度的提高,直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 公里,提高了4.5公里。
ARJ21---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 新支线飞机
2007年12月21日,ARJ21-700在上海 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这标志着中国飞 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
北京首都机场 第三航站楼
空中客车A380
计划于2006年投 入使用的空中客 车A380客机的模 拟图片。这种被 称为最先进、宽 敞和高效的超级 巨型客机将拥有 555个客舱座位。
手机
▲发展原因: ⑴建国后国家加大投资 ⑵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 ⑶通讯技术迅猛发展 ⑷电脑普及
六、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
1.交通更便利、信息传递更快捷、简便,开阔人们的 视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大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月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根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位、世界第四位。

⑤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大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头消失在上海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大路交通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拟密集的大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月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开展,20世纪90年月以后开头萎缩。

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头。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成立初期,民航开展有限。

(4)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①19世纪70年月,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 :19世纪80年月,外国开头在上海设立公司。

2.现代通讯(1)成立后,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开放以后,由浪费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转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易错提示]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 第15课 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共86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15课 交通工具与通讯工具的进步(共86张PPT)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北京地铁四号线
思考:古代主要交通工具有哪些?
古代主要交通工具:
马车(牛车、驴车) 骑马 船 乘轿
思考: 古代交通工具的动力
和对象是什么?
动力:人力、畜力
对象:有身份、有地位 家境较好的人
思考: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
40年代世界发生哪一重大历 史事件?主要发明是什么?
——中国国家统计局
思考: 为什么我国的铁路建设
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经济实力增强 综合国力提高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1)设施 宝成铁路和兰新铁路 京九铁路 青藏铁路
(2)工具
解放型蒸汽机车
第一台内燃机车 第一台电力机车
90年代末广深铁路上高速列车
2003 上海磁悬浮列车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
中国铁 路之父 詹天佑
“中国地大物博,而于 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 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 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 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 铁路。”
——詹天佑
自设自建——京张铁路
一、交通工具
1. 铁路
(1)设施 最早铁路——淞沪铁路 诞生标志——唐胥铁路 自设自建——京张铁路
——李岳瑞《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
பைடு நூலகம்
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运行,主 要用于载客,轰动一时。……中国 政府拨出官帑28万5千两收回这条铁 路。但是,1877年路款付清之日,立 即停运,而且沈葆桢不顾商民的要 求,竟下令把这条铁路拆掉!
——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铁路诞生标志——唐胥铁路
高中历史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必修二第15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状况,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3、结合近代天津地方史,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方法:以五行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现在我们常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直观感受,把学生思维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二)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交通工具的缺陷:速度慢,舟车劳顿。

对比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铁路交通材料展示:18世纪中叶煤矿已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

据说,一匹马干22匹马在普通道路上所干的活。

1830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到1870年,拥有15500里铁路。

通过工业革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引入该部分。

(1)学生自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概况?(2)教师伴行,答疑解惑:①唐胥铁路材料展示:为了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课件:5.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课件:5.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思考:据史料分析归纳近代通讯技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史料实证) 【点拨】从①中“快捷”、②中“社会动员”、③中 “全国”和④中“技术基础”信息进行归纳特点和影 响。
提示:特点: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影响:促 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 式,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情境在线】观察下列有关近现代交通工具变迁的图 片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以来中国的火车机车有 哪些改进? 提示: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_轮__船__公__司__, 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_轮__船__招__商__局__,打破 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情境在线】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 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 能用,着耳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 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指的是 什么? 提示:电话。
【助学助记】 1.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 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面临革新。但是,由于地区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 具长时间并行存在。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2.电话:
时间
成就
19世纪 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公司
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新中国 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改革开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固 放后 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完整版)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

(完整版)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2)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3)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

(2)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通过学习,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十五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十五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三目:水上交通。
展示的图片有:木帆船、蒸汽轮船、豪华邮轮。
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的近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的发展。
第四目:航空交通
展示的图片:冯如的飞机、老式螺旋浆飞机、现代客机。讲解员讲解图片,并归纳教材的基本知识: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开通。到1949年,中国民航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交通有了较快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教学(后记)后思:
批注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有哪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原因:科学技术在现实中应用;各个时期政府采取的统治政策;西方势力的渗透等。
积极方面: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课时教案
课题: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2011年月日执行时间:2011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识记交通工具中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通讯工具电报、电话等在中国的出现。理解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及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机车制造技术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从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铁路的六次提速,尤其是高速列车动车组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运行效率。
第二目:公路交通
展示的图片有:老式汽车,一汽红旗汽车,高速公路、长江公路大桥、全国公路交通示意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高一历史备课组第15课总第课时教学札记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冋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工具,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

飞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

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要问题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2.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三、探究新课(一)交通工具的发展(1 )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显示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情况。

在学生自主回答的基础上,列出变化情况简表: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萎缩铁路交通:19世纪80年代,唐山一胥各庄铁路;民国以后,进展缓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宝成、兰新铁路;九五期末,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京九铁路)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2)深入理解探究仔细阅读教材,讨论下列冋题:1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结合教材内容和第67页有关铁路交通的三幅图片以及“火车机车演变一览表”讨论回答,我国的铁路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公路交通在民国时期发展缓慢,而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的原因各是什么?4•看第69页“学思之窗”思考: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有哪些办法?5•交通运输业在旧中国发展缓慢,进入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就有了迅速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解决:第1题:提醒学生,书中有隐讳的回答。

抓住鸦片战争的影响去思考。

第2题:火车机车的改进、铁路的延伸、火车的提速。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介绍“ 0”号机车名称的来历,播放有关京九铁路等影视资料。

第3题:旧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公路交通发展迅速。

第4题:教师提示:要解决交通运输堵塞,就要疏导城市交通流量,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流来实现客流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用咼速来弥补交通堵塞的时间。

答案提示: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第5题:根据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旧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缓慢是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原因导致,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中国的建设还处于探索期,所以虽然有发展,但还不够迅速,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并逐渐与世界接轨,更加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充分说明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发展。

(二)通讯工具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经历过不同的时代。

可以先由学生介绍他们所知道的联络方式,教师再介绍自己所经历过的联络方式。

用谈话法整理出通讯工具的发展情况:电报电话互联网。

多媒体播放相应的内容和资料。

(三)小结提问: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讨论: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为“地球村”?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是什么使全世界的人,宛若生活在同一个乡村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设计】结合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指导学生从现实出发,以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为出发点来考虑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有主人翁感,调动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

【如何处理好本课教材与前后内容的衔接】本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用3课时概述了中国近现代(也就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所起的巨大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一个共同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使近现代中国在物质生活、交通工具、大众传媒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共冋的结论:只有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才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

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以次为线索,把三节内容连贯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概念。

【如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前半段教学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则通过播放大量的图片配合教材,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后半段的知识理解教学中,通过一系列讨论思考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播、指导为辅,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如何处理好时间紧和内容多的关系】学习本课内容的时候,由于与生活比较接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图文资料,用“图说历史”的形式,让学生结合图片来熟悉教材内容。

对知识的理解则通过讨论的方式完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少讲或不讲,教师重点解释讨论过程中分歧较大的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启发、反思或后记】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材中的资料创设情境,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本课内容贴近生活,所以联系生活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把自己的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识与能力巩固】一、选择题1 •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A.洋务运动后B.鸦片战争后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D.辛亥革命后2 •标志着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福州船政局的成立C.江南制造总局的建立D.发昌机器厂成立3 •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A.京汉铁路的修建B.沪宁铁路的修建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D.东省铁路的修建4 •你哥哥今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就向你介绍新中国关于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初期后,大力改造沿海干道B. 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C. 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D. 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发展铁路事业的重要内容5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浮列车于2003年开通于()A.广州B.上海C.天津D.北京6•中国以汽车代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7 •无线电报最初设立时主要用于()A.军舰之间通讯B.官府通话C. 民用聊天D.通商贸易&下列有关中国电讯事业发展的情况,不正确的是()A. 20世纪末,中国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二位B. 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手段成为电讯事业的重要内容C. 20世纪后期,互联网也成为电讯事业的重要内容D. 电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建国初期二、材料分析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

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

……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

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

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