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分类

合集下载

抗生素类分类

抗生素类分类

抗生素类分类一、青霉素类1.1、青霉素G、1.2、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1.3、氨比西林、1.4、阿莫西林二、头孢菌霉素2.1、头孢氨苄2.2、头孢唑啉钠2.3、先锋霉素V2.4、头孢噻呋2.5头孢曲松钠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3.1、舒巴坦3.2、青霉烷砜钠3.3、克拉维酸钾四、大环内脂类4.1、红霉素4.2、罗红霉素4.3、泰乐霉素4.4、阿奇霉素4.5、替米考星五、洁霉素类5.1、林可霉素(又名:洁霉素)六、多肽类6.1、杆菌肽6.2、多粘菌素E(又名:粘菌素、抗敌素)七、氨基糖苷类7.1、庆大霉素7.2、卡那霉素7.3、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7.4、新霉素7.5、壮观霉素(又名:大观霉素、速百治)7.6、安普霉素(又名:阿普拉霉素)八、四环素8.1、土霉素(又名:氧四环素)8.2、强力霉素(又名:多西环素)8.3、金霉素8.4、四环素九、氯霉素类9.1、甲砜霉素9.2、氟本尼考9.3、氯霉素十、喹诺酮类10.1、氧氟沙星10.2、恩诺沙星10.3、环丙沙星10.4、达氟沙星(又名:单氟沙星)10.5、沙拉沙星10.6、敌氟沙星(又名:二氟沙星)10.7、氟哌酸(又名:诺氟沙星)10.8、喹乙醇十一、磺胺类11.1、磺胺嘧啶11.2、磺胺二甲基嘧啶11.3、磺胺甲基异噁(e)唑(新诺明)11.4、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11.5、三甲氧苄氨嘧啶TMP11.6、磺胺氯吡嗪钠十二、抗病毒12.1、吗啉胍(病毒灵)12.2、利巴韦林(病毒唑、三肽唑核苷)12.3、金刚烷胺十三、聚醚类抗球虫药13.1、莫能霉素13.2、盐霉素(球虫粉)13.3、拉沙霉素13.4、马杜霉素13.5、海南霉素??十四、抗球虫药14.1氨丙啉14.2、尼卡巴嗪14.3、二硝托胺(球痢灵)14.4、氯苯胍14.5、氯羟吡啶14.6、地克珠利14.7、妥曲珠利14.8、常山酮十五、硝咪唑类15.1、二甲硝咪唑(达美素、地美硝咪唑)15.2、甲硝唑。

抗生素种类归纳分类

抗生素种类归纳分类

氧头孢烯类
氟氧头孢
拉氧头孢
一代
氟罗沙星

二代
奥索利酸


氨氟沙星


氧氟沙星
四代
克林沙星
萘啶酸 吡咯米酸 西诺沙星 培氟沙星 加替沙星
吡咯酸
吡哌酸
依诺沙星 ENO 左旋氧氟沙星 LVF 洛美沙星 LMF 诺氟沙星 NOR
罗琐沙星
芦氟沙星
司氟沙星
环丙沙星 CIP
莫苷沙星

来自链霉素 链霉素
卡那霉素
K
妥布霉素 TM 大观霉素 SPT


青霉素G

口服
青霉素V

耐酶
甲氧西林 ME 苯唑西林 OX 氯唑西林
双氯西林
பைடு நூலகம்
霉合
广谱
氨苄西林 AM 阿莫西林
成 抗铜绿假单胞菌 羧苄西林
CB
哌拉西林
β素
抗G-杆菌 美洛西林 MEZ 替卡西林 TIC

头孢唑啉
头孢羟氨
头孢氨苄
头孢噻吩
头孢匹林
头孢来星


头孢拉啶
头孢沙定
头孢替唑
头孢噻啶
头孢乙氰


新霉素

来自小单胞菌 庆大霉素 GM 小诺米星
阿司米星

半合成 阿米卡星 AN 奈替霉素 NET 异帕米星
地贝米星

其他
依替米星
单霉素
普那霉素
核糖霉素
西梭米星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 CM 林可霉素
多肽素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类抗生素
磺胺类抗生素 硝基呋喃类抗生素

抗生素分类及抗菌谱

抗生素分类及抗菌谱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
适应症:敏感旳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 炎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肠道菌 属、枸橼酸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雷特格式变形杆 菌、摩根氏变形杆菌所致下列感染:
败血症、术后感染、烧伤感染、皮下脓肿、痈、 疖、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脓胸、胆管炎、胆囊炎、 腹膜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炎、前列腺炎、脑 脊膜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旁组织炎、附件 炎、前庭大腺炎、中耳炎
喹诺酮类药物分类及作用
药物
第一代 萘啶酸 吡哌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第四代 曲伐沙星 莫昔沙星
抗菌谱
G-杆菌
G-杆为主
应用范围 尿路与肠道感染 各系统
G-杆菌 G+杆菌
各系统感染
G--杆菌 G+杆菌 厌氧菌 各系统感染
(五)喹诺酮类
存在问题
• 有些药物神经系统、肝、心脏传导系统等毒副反应 较严重
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 适应症:(一)治疗由拟脆弱杆菌、多形拟杆菌、一般拟杆 菌、幽门螺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旳多种感染性疾病 1、腹部感染 2、盆腔感染 3、口腔感染 4、外科感染 5、脑部感染 6、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 (二) 用于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厌氧菌感染 (三) 治疗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非经典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0
-内酰胺类 单环类:氨曲南
氧头孢烯类:噻吗灵
与酶克制剂旳复合剂
1、青霉素类
(一)青霉素G(1940年) (二) 半合成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氟氯西林) 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 )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物

抗生素分类及代表药物

2.头孢菌素类
随着头孢菌素升代,对β内酰胺酶 的稳定性增高。但由于Ⅲ代广泛应 用出现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致使Ⅲ代头孢耐药性增加。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① 头霉素类:归于头孢Ⅱ代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后者强
但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MRSA肠 球菌耐药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② 碳青霉烯类
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和ESBLs高度 稳定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③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对β内酰胺酶稳定,与青 霉素和头孢无交叉耐药,仅对G-菌 有效,但对不动杆菌及产碱杆菌作 用差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 ④
内酰胺酶抑制剂
β β 大多数耐药菌株对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是产生 内酰
耐药率高
1.青霉素类
⑤ 主要作用于G-杆菌的青霉素 替卡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
分三代(Ⅰ~Ⅲ代) 抗G+能力逐渐降低,抗G-能力逐渐增强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
第Ⅰ代
仅对G+有效,对G-无效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
第Ⅱ代
兼顾G+和G-菌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
第Ⅲ代
G-有效,G+效弱甚至无效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绿脓杆菌有效) 头孢曲松(对绿脓杆菌无效)
二.氨基糖苷类
对需氧G-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 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十分 敏感
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有效。
二.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在碱类环境中抗菌作用 强,偏酸环境中可抑制其抗菌活性。 与β内酰胺类合用可获协同作用, 一般不宜予独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一 线治疗。
二.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分类

抗生素分类

抗生素分类一按杀菌作用分类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二按抗菌作用分类Ⅰ繁殖期杀菌剂(β-类酰胺类)Ⅱ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甙类)Ⅲ快速抑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Ⅳ慢效杀菌剂(磺胺类)联合用药Ⅰ+Ⅱ协同Ⅰ+Ⅲ可能拮抗Ⅱ+Ⅲ累加或协同Ⅲ+Ⅳ累加Ⅰ+Ⅳ无关青霉素类1.青霉素由发酵液提取,应用其不同的盐,如钠盐,钾盐,普鲁卡因青霉素和苄星青霉素。

2.青霉素V 由发酵液提取。

3.耐酶青霉素(新青霉素)由半合成制取,具有抵抗金葡菌B-内酰胺酶的能力。

3.1 苯唑青霉素(新青Ⅱ Oxacillin)3.2 邻氯青霉素(Cloxacillin)3.3 甲氧苯青霉素(新青Ⅰ Methicillin)3.4 乙氧萘青霉素(新青Ⅲ Nafcillin)3.5 氟氯青霉素(Flucloxacillin)4. 广谱青霉素由半合成制取,具有抑制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对假单胞菌无效,并可被金葡菌产生的B-内酰胺酶分解。

4.1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4.2 匹氨青霉素(Pivampicillin)为氨苄青霉素的匹伐酸酯。

4.3 羟氨苄青霉素(Amoxicillin)5.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由半合成制取,具有抗假单胞菌作用。

5.1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2 呋苄青霉素(Furbucillin)5.3 磺苄青霉素(Sulbenicillin)5.4 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5.5 替卡西林(Ticarcillin)喹诺酮类分类:第一代萘啶酸第二代吡哌酸第三代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1990年以前各国使用的喹诺酮类:诺氟沙星Nor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1990年以后上市的喹诺酮类药物:替马沙星Temafloxacin Temac1991芦氟沙星Rufloxacin Tebraxin1992氟罗沙星Fleroxacin Magalocin 1992司帕沙星Sparfloxacin Spara1993那氟沙星Nadifloxacin Acuatim1993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Cravit1994格帕沙星Grepafloxacin Vaxar1997曲伐沙星Trovafloxacin Trovan1997阿拉沙星Alatrafloxacin TrovanⅠ1997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G+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G-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弗劳地枸橼酸盐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弧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消化性链球菌其他: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适应症: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扩、COPD、化脓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病、前列腺炎生殖系感染: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前庭大腺炎消化系感染:细菌性痢疾、肠炎、伤寒、胆囊炎外科感染:肛周脓肿、乳腺炎、外伤、术后预防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疖肿、蜂窝织炎、淋巴管特点:抗菌谱广,对各科感染均有显著疗效。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于治疗感染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对抗生素的分类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一、根据作用机制分类1. 菌落刺激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菌落刺激素是一类广谱的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菌落刺激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细菌的抗菌作用较弱。

头孢菌素是在青霉素基础上进行改良而得到的,对广谱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2. 核酸合成抑制剂核酸合成抑制剂干扰了细菌DNA或RNA的合成,导致细菌的生物合成受阻,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代表性的核酸合成抑制剂有四环素和喷他西林。

四环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

喷他西林则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3. 代谢干扰剂代谢干扰剂抑制了细菌呼吸链、蛋白质合成等代谢途径,从而破坏了细菌的正常生命活动,起到抗菌作用。

代表性的代谢干扰剂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磺胺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叶酸代谢干扰细菌蛋白合成,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二、根据抗菌谱分类1. 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同时抑制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

广谱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2. 窄谱抗生素窄谱抗生素则只对特定类型的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常用于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感染菌株较为明确的情况下。

例如,青霉素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三、根据来源分类1. 天然抗生素天然抗生素是由真菌、细菌等产生的天然化合物,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青霉素、链霉素等都属于天然抗生素。

2. 合成抗生素合成抗生素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和天然抗生素相似,但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抗生素分类及特点

氟喹诺酮类药物特点
广谱、G-为主,衣原体、支原体等胞内菌 杀菌剂,作用于DNA旋转酶,杀菌快速,有抗生素后作用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分布广,半减期较长 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胞内穿透力强 小儿、孕妇不宜 细菌耐药快、交叉耐药
*
Dr.HU Bijie
*
喹诺酮类
第一代喹诺酮:奈啶酸1962 第二代喹诺酮:吡哌酸1974 第三代喹诺酮: 诺氟沙星1979,培氟沙星,依诺沙星 氧氟沙星1985 ,环丙沙星,氨氟沙星 新一代(第四代)喹诺酮: 左氧氟沙星1993 ,司帕沙星,格帕沙星, 曲伐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
02
阿米卡星: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仿,对许多革兰阴性杆菌和绿脓杆菌所产生的钝化酶稳定,对绿脓杆菌和沙雷菌的耐药率低于8%,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杆菌、柠檬酸杆菌的耐药率比庆大霉素低。
03
*
Dr.HU Bijie
*
奈替米星:西索米星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基本相似,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的作用优于其它氨基糖苷类。 依替米星:庆大霉素C1a的半合成衍生物,其结构与奈替米星极其相似,在C4与C5为1单键,化学稳定性更好。 异帕米星:卡那霉素B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菌谱与阿米卡星相似,为一广谱抗生素,对酶的稳定性比阿米卡星更好,动物实验其耳肾毒性较阿米卡星低。 西索米星:与庆大霉素相似,对绿脓杆菌的作用稍强于庆大霉素而逊于 妥布霉素。
*
Dr.HU Bijie
*
大环内脂类特点
不同品种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性 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pH<4时抗菌作用 对胃酸不稳定 组织浓度高于血浓度 主要经胆汁排出,不透过血脑屏障 毒性低,变态反应少
*

抗生素分类方法

抗生素分类方法

抗生素分类方法简介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广泛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根据抗生素的不同特点和作用机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抗菌谱分类根据抗生素对不同类型的细菌的杀灭或抑制能力进行分类,抗菌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广谱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可以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如头孢菌素、四环素等。

- 狭谱抗生素:只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菌有效,对其他细菌无抑制或杀灭作用,如青霉素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 特定谱抗生素:只对某种具体类型的细菌有效,如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效。

2. 作用机制分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生素作用机制分类:- 细胞壁抑制剂: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

- 细胞膜抑制剂:如多粘菌素类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而导致细菌死亡。

- 核酸代谢抑制剂:如利福霉素,通过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如四环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抑菌作用。

3. 抗生素耐药性分类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水平不同,我们可以将抗生素的耐药性分为以下几类:- 敏感:细菌对抗生素非常敏感,能够有效杀死或抑制。

- 中度耐药: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需使用高浓度才能达到抑制或杀菌作用。

- 高度耐药:细菌对抗生素高度耐药,常规浓度无法起到抑制或杀菌作用。

- 超级细菌:细菌耐药性极强,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耐药。

4. 给药途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给药途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口服给药:抗生素经口服后进入消化道,被吸收后进入血液起到治疗作用。

- 静脉给药:抗生素通过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迅速起到治疗作用。

- 局部给药:抗生素通过外用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

结论抗生素的分类是根据其抗菌谱、作用机制、耐药性和给药途径等特点进行的。

了解不同抗生素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抗生素,合理地选择适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类分类
一、青霉素类
1.1、青霉素G、
1.2、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1.3、氨比西林、
1.4、阿莫西林
二、头孢菌霉素
2.1、头孢氨苄
2.2、头孢唑啉钠
2.3、先锋霉素V
2.4、头孢噻呋
2.5头孢曲松钠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1、舒巴坦
3.2、青霉烷砜钠
3.3、克拉维酸钾
四、大环内脂类
4.1、红霉素
4.2、罗红霉素
4.3、泰乐霉素
4.4、阿奇霉素
4.5、替米考星
五、洁霉素类
5.1、林可霉素〔又名:洁霉素〕
六、多肽类
6.1、杆菌肽
6.2、多粘菌素E〔又名:粘菌素、抗敌素〕
七、氨基糖苷类
7.1、庆大霉素
7.2、卡那霉素
7.3、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7.4、新霉素
7.5、壮观霉素〔又名:大观霉素、速百治〕
7.6、安普霉素〔又名:阿普拉霉素〕
八、四环素
8.1、土霉素〔又名:氧四环素〕
8.2、强力霉素〔又名:多西环素〕
8.3、金霉素
8.4、四环素
九、氯霉素类
9.1、甲砜霉素
9.2、氟本尼考
9.3、氯霉素
十、喹诺酮类
10.1、氧氟沙星
10.2、恩诺沙星
10.3、环丙沙星
10.4、达氟沙星〔又名:单氟沙星〕10.5、沙拉沙星
10.6、敌氟沙星〔又名:二氟沙星〕10.7、氟哌酸〔又名:诺氟沙星〕
10.8、喹乙醇
十一、磺胺类
11.1、磺胺嘧啶
11.2、磺胺二甲基嘧啶
11.3、磺胺甲基异噁〔e〕唑〔新诺明〕11.4、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
11.5、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11.6、磺胺氯吡嗪钠
十二、抗病毒
12.1、吗啉胍〔病毒灵〕
12.2、利巴韦林〔病毒唑、三肽唑核苷〕12.3、金刚烷胺
十三、聚醚类抗球虫药
13.1、莫能霉素
13.2、盐霉素〔球虫粉〕
13.3、拉沙霉素
13.4、马杜霉素
13.5、XX霉素??
十四、抗球虫药
14.1氨丙啉
14.2、尼卡巴嗪
14.3、二硝托胺〔球痢灵〕
14.4、氯苯胍
14.5、氯羟吡啶
14.6、地克珠利
14.7、妥曲珠利
14.8、常山酮
十五、硝咪唑类
15.1、二甲硝咪唑〔达美素、地美硝咪唑〕15.2、甲硝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