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一、课程目标1.理解并能口头回答问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最后是如何解决的?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画画、拼图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提升幼儿园小班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

二、教学内容•故事《七只瞎老鼠》。

•画画、拼图等动手活动。

•相关教学游戏(如问答、议论)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向幼儿展示老鼠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老鼠的特点和它们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听故事做铺垫,逐渐将幼儿带入故事情境。

2.讲故事:老师向幼儿讲述《七只瞎老鼠》的故事,讲故事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幼儿打动画加深小朋友们的印象。

3.着重讲解故事中的道理:老师引导幼儿,从故事中认识到:一只老鼠的判断不可靠,需要大家一起探求真相;团结协作可以解决世界上许多的难题。

4.综合应用:老师和小朋友细节分析:“老鼠们是怎样根据一只瞎老鼠的描述找到芝麻的?”以及“What are the strengths of these mice as a group?“ 等问题,启发幼儿主动思考,尽可能让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并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5.动手活动:老师让小朋友画出各自印象中的老鼠,并帮助小朋友制作老鼠拼图。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6.游戏环节:老师提供一些游戏环节,比如问答题等,帮助幼儿复述故事情节和理解故事中的哲理。

四、教学反思此教学案为小班的一堂植根于故事中的课程,课上采用了讲故事、画画、拼图等动手活动和相关的教学游戏,为幼儿全面锻炼了听、说、读、写、绘、做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幼儿角度出发,为幼儿提供了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

同时故事中蕴含着“团结、合作”的主题,有助于培养幼儿团体合作的意识和初步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情感。

绘本七只瞎老鼠教案

绘本七只瞎老鼠教案

主体教学活动A:绘本故事《七只瞎老鼠》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正确运用量词和相符的形容词清楚表达看到的事物,懂得观察事物要具体全面,不要妄下定论.4.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绘本阅读的乐趣.5.认识汉字:“柱子、蛇、矛、峭壁、扇子、绳子、大象”二、教具准备:1绘本《七只瞎老鼠》2字图“柱子、蛇、矛、峭壁、扇子、绳子、大象”三、教学难点:尝试用恰当的量词和形容词来形容看到的事物.(如一根柱子,一条蛇,一支矛,一座峭壁,一把扇子,一根绳子,一只大象)四、教学重点:让小朋友们懂得观察事物要具体全面,不要妄下定论.五、教学时间:30-45分钟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认识人物,提出问题导入:唱儿歌<小老鼠上登台>:提问(1)老师:刚才我们唱了一首关于什么的歌?生:小老鼠……(2)出示图书封面上: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老鼠老师:为什么老鼠是黑色的呢?有几只呢?生:因为老师:我们今天要讲的绘本名字叫<七只瞎老鼠>,”瞎”老鼠是什么意思?(看不见),它们是不是真的瞎了,你觉得这七只瞎老鼠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猜一猜)2.分享故事情节,激发读书兴趣2.1翻开扉页,引导学生看图。

师:我们看到了什么?这长长的,细细的什么什么呢?生:老鼠尾巴师:这有几条尾巴?这七根小尾巴有什么不同的呢?生:7条尾巴,有红的.绿的.黄的.紫的.橙的.蓝的.白的.师:这是那七只瞎老鼠的小尾巴,我们给它们分别取一个名字吧(红老鼠.绿老鼠.黄老鼠.紫老鼠.橙老鼠.蓝老鼠.白老鼠)师:这七只瞎老鼠到底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师:”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发现一个怪东西,他们吓了一跳,啊^^大声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然后急急忙忙跑回了家”.师:你们觉得是什么东西?生:猫.老虎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去看一看2.2翻开第一页,引导学生观察插图。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认识和了解老鼠的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锻炼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具准备:《七只瞎老鼠》绘本故事书、幼儿绘图纸、彩色笔。

教学活动:活动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将绘本故事《七只瞎老鼠》展示给幼儿,询问他们是否知道书中的动物是什么?2.鼓励幼儿提出他们关于老鼠的任何问题,然后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活动二:故事听讲(15分钟)1.教师拿起绘本,将《七只瞎老鼠》的故事展示给幼儿,简单介绍故事的情节,并鼓励幼儿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

2.阅读故事《七只瞎老鼠》,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询问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猜测。

3.读完故事后,启发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三:思考与讨论(20分钟)1.向幼儿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七只老鼠认为自己是瞎的?”2.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认为老鼠们得到了什么伙伴的帮助?”3.组织幼儿集体讨论,鼓励他们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促进互动与合作。

活动四:绘制老鼠(20分钟)1.教师提前准备好绘图纸和彩色笔。

2.鼓励幼儿用画笔画出他们对老鼠外貌的描绘,可以是根据故事中的插图,也可以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想象。

活动五:再讲故事(15分钟)1.鼓励幼儿将自己绘制的老鼠作品展示给全班。

2.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所画的老鼠,可以围绕着老鼠的颜色、大小、形状、特征等进行描述。

3.再次读故事给幼儿听,让他们关注细节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六:故事复述(20分钟)1.让幼儿分组并选择一位小组代表。

2.每个小组代表需要尽量准确地复述《七只瞎老鼠》的故事情节。

3.其他小组成员可辅助小组代表,一起进行复述。

4.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活动七:小结(5分钟)1.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向幼儿提问:“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2.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他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分享幼儿的答案,并表扬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主题:七只瞎老鼠1.2 适用年级:幼儿园小班1.3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

1.4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能力。

1.5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简介:讲述了一只猫抓到了七只小老鼠,小老鼠们通过合作、智慧和勇气,成功逃脱了猫的追捕,与猫成为好朋友的故事。

2.2 教学方法:图片观察:通过展示故事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故事讲述: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分享对故事的感受,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3 教学步骤: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听取幼儿的分享和讨论,了解幼儿对故事道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 评价指标: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幼儿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资源故事图片:七只瞎老鼠、猫等角色的图片。

故事教材:七只瞎老鼠的故事书。

第五章:教学建议在讲述故事时,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在讨论交流环节,可以给予每个幼儿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活动名称:角色扮演6.2 活动目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6.3 活动准备:准备故事中的角色头饰。

安排一个宽敞的场地。

6.4 活动过程: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教师指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小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七只瞎老鼠教案一、活动背景:“盲人摸象”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杨志成先生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改变成了《七只瞎老鼠》。

黑色的背景和鲜艳的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拼贴技巧赋予了绘本新的视觉感受,巧妙地帮助了幼儿学会该如何认识并观察新事物,非常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

通过解读绘本,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能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因此我选择了该绘本故事,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设计和教学。

二、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老鼠图片、1—7数字。

四、活动过程:(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

2.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1、2、3、一共是七只,这个故事就叫《七只瞎老鼠》。

3.讨论:“瞎”是什么意思?(评析:猜一猜、看一看的形式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引导幼儿观察那只隐藏了一半身体的老鼠,主要是为接下来理解“观察事物都要全面”这个道理作伏笔。

)(二)猜测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1.演示课件画面一。

讲述故事: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发现一个大怪物,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回来之后将结果告诉其他老鼠。

(1)星期一红老鼠出发了,它来到了怪物的身边一摸,你们猜猜红老鼠会觉得大怪物是什么?(2)听了红老鼠的话,其他老鼠相不相信呢?2.演示课件画面二。

(1)师:是呀,其他老鼠们并不相信,星期二黄老鼠出发了,他告诉其他老鼠:“那是一支黄色的长矛”。

(2)黄老鼠说了什么?长矛是指什么?3.演示课件画面三。

(1)猜猜紫老鼠看到大怪物会觉得是什么?(2)我们一起来听听紫老鼠是怎么说的。

4.演示课件画面四。

(1)听了紫老鼠的话,大家还是不相信,星期四,谁又出发了。

(2)桔老鼠是怎么说的?5.演示课件画面五。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幼儿对故事《七只瞎老鼠》产生兴趣,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故事《七只瞎老鼠》的基本情节,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插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讲述故事《七只瞎老鼠》的开头部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

第二章:故事理解2.1 教学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七只瞎老鼠》的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继续讲述故事《七只瞎老鼠》的中间部分,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插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来理解故事情节。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讲述故事《七只瞎老鼠》的中间部分,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插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来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章:故事讨论3.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对故事《七只瞎老鼠》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教学内容:让幼儿讨论故事《七只瞎老鼠》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七只瞎老鼠》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章:故事延伸4.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从故事《七只瞎老鼠》中学习到道理。

4.2 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故事《七只瞎老鼠》的情节进行延伸,引导幼儿从故事中学习到道理。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绘画材料和角色扮演道具,让幼儿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故事《七只瞎老鼠》的情节进行延伸,引导幼儿从故事中学习到道理。

5.1 教学目的:5.2 教学内容:让幼儿回顾故事《七只瞎老鼠》的内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七只瞎老鼠》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七只瞎老鼠》小班教学计划《七只瞎老鼠》适用于小班语言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先了解量词的用法,然后进一步熟悉颜色。

通过故事,让孩子们理解他们不仅可以看到同一物体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轻松得出结论。

为了了解整个情况的真相,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让我们看一下幼儿园班003010的教学计划。

[活动]1.进一步熟悉颜色。

2.初步了解量词的用法。

3.通过故事,让孩子们理解他们不能仅仅看到同一物体的一部分并轻松得出结论。

要了解所有事实,然后得出结论。

4.理解故事的内容,大胆地讲简单的事情。

5.让孩子们尝试讲故事并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Ppt,鼠标图片,大象拼图,功能独特的盒子【活动步骤】一,场景导入老师:孩子们今天带了一本书给你。

猜猜这个故事是关于谁的吗?年轻:鼠标老师:那里有几只老鼠?年轻:6岁和7岁。

老师:我们一起算。

(如果孩子看不到鼠标尾巴,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

原来是七点。

今天的故事与这七只小老鼠有关。

故事的名字是《七只瞎老鼠》。

你知道,“瞎”是什么意思?杨:答案师:“瞎”是隐身的意思。

七只看不见的老鼠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听这个故事《七只瞎老鼠》!二,听故事老师:在播放幻灯片时,讲一个故事。

(谈到七只老鼠,决定调查这个怪物。

引导孩子观察老鼠的颜色)。

老师:红色的鼠标在星期一出发。

它来到了怪物的侧面并摸了摸。

原来这是一个巨大的红色支柱!红老鼠回去对他的同伴说:“嘿,原来是一只大红色的老鼠。

柱!'老师:同伴不相信他说的话吗?年轻:信不信由你。

老师:继续往下看。

事实证明,他们不相信绿色鼠标会在星期二启动,而绿色鼠标会触摸它。

原来是一条绿蛇。

绿老鼠回去告诉其他老鼠:“原来是蛇”。

老师:谁在星期二派老鼠去调查这个怪物?青年:绿老鼠老师:她调查了这个怪物?年轻:蛇。

老师:是几条蛇吗?(a)什么颜色?(绿色)。

您应该联系在一起,说完整性应该是(一条绿色的蛇)老师:但是其他老鼠仍然不相信。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七只瞎老鼠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七只瞎老鼠及其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七只瞎老鼠》2. 故事简介: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森林里捉迷藏,最小的老鼠不小心掉进了井里。

其他老鼠为了救它,一个接一个地跳进井里。

井里只剩下一只瞎老鼠,它发现了井底的宝藏,并将其他老鼠救了上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七只瞎老鼠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幼儿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七只瞎老鼠的特点。

2. 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七只瞎老鼠》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3. 讨论故事: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引导幼儿表达情感。

4. 捉迷藏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捉迷藏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捉迷藏游戏,观察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3. 收集幼儿在讨论环节的发言,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 准备捉迷藏游戏的道具,如毛巾、帽子等。

3.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教具,如七只瞎老鼠的手偶。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亲子捉迷藏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关于七只瞎老鼠的家庭故事,增强家庭情感交流。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确保他们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在讨论环节,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只瞎老鼠》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把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重要内容。

3. 发扬察看力和思考本领,通过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进展批判性思维和制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生词及常用短语的用法。

2. 发扬察看力和思考本领。

教学难点:
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提高幼儿的思考本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PPT、故事书、舞台剧表演服装。

幼儿准备简单扮演角色的面具和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15分钟)
1. 老师为孩子们呈现七只瞎老鼠的主题图片,询问孩子们图片中的老鼠看上去是否古怪。

2. 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的老鼠,引导幼儿了解老鼠的特征和行为。

二、教学中心环节(30分钟)
老师为孩子们叙述七只瞎老鼠的故事,并利用图片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

将重点语言、生词等标注在PPT上。

三、活动小结环节(15分钟)
1. 让孩子们手持自制的老鼠面具和道具,用老鼠的语言诠释本身的理解,仿照鼠在惊心动魄的境遇中如何鼓起本身的勇气和智慧。

2. 老师带领孩子们合成对话,让幼儿倾听老鼠之间的对话,并依据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发表本身的想法。

四、巩固记忆环节(15分钟)
1. 播放介绍老鼠的纪录片,让孩子们通过视频了解老鼠的生活、习性等信息。

2. 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呈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娱乐性表演本领,加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 老师订立课堂小游戏,让幼儿依据故事情节完成学习任务,检验孩子们的记忆和理解本领。

五、反思与评估环节(10分钟)
1. 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和拓展内容,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学问点。

2. 让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选择本节课程提高较多内容和个人感爱好的部分,让孩子们可以针对性的开展自我学习活动。

教学方式:讲授、图片呈现、表演游戏等。

教学手段:PPT、老鼠面具、老鼠道具、纪录片等多媒体工具。

教学资源:
故事书《七只瞎老鼠》、PPT课件、老鼠面具制作材料、老鼠道具制作材料、纪录片等。

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提高了对生词和短语的把握本领,发扬了察看力和制造力,提高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本领。

同时,课程也激发了幼儿对世界各种现象的敏感性和古怪心,为幼儿的综合素养供给了有效的培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