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气力输送与厂内运输机械》

合集下载

《气体输送机械》课件

《气体输送机械》课件

气体输送机械的原理
传送原理
气体输送机械利用气体流动产生的推力将物料由 低压区域推向气体的流速、密度和压力来实现物料的 输送和控制。
气体输送机械的设计要点
1 选型
根据物料性质、输送距离 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输 送机械。
2 设计参数
确定输送速度、气体流量 和压力等参数,以实现稳 定的输送效果。
2 缺点
能耗较高,对物料的特性要求较高,操作和 维护成本较大。
结语
1 总结
气体输送机械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设备,它通过独特的原理和设计实现了高效 的气体输送。
2 展望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气体输送机械将继续 发展,为各行业带来更加便捷和可靠的输送 解决方案。
空气滑动传送机
利用气体的压缩和释放来输送物料,适用于轻型 颗粒物料的输送。
规划气力输送机
利用气流的作用将物料从起点输送到目的地,适 用于大量、远距离的输送。
气动输送机
通过气体的压力差来推动物料的输送,常用于粉 尘和颗粒物料的输送。
真空输送机
利用负压差将物料吸附并输送,适用于容易受损、 易挥发的物料。
3 结构设计
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布局, 以确保机械的稳定性、安 全性和维护便利。
气体输送机械的应用场景
煤气输送
气体输送机械广泛应用于煤气输送系统,提高煤 气输送的效率和安全性。
粉末提升
利用气体输送机械将粉末提升到需要的高度,常 见于化工、食品和制药领域。
气体输送机械的优点和缺点
1 优点
高效、快速、灵活,适用于各种物料和工艺 要求。
《气体输送机械》PPT课 件
欢迎来到《气体输送机械》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气体输 送机械的定义、原理、设计要点、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让您全面了解这一 关键领域。

第二章输送机械与设备第六节气力输送

第二章输送机械与设备第六节气力输送
• (3)设计输料管及其元件时,必须满足:接头和焊缝 的密封性好;运动阻力小;装卸方便,具有一定的灵活 性;尽量缩短管道的总长度
• (4)为了使输料管和吸嘴有一定的灵活性,可在吸嘴 与垂直管连接处和垂直管与弯管连接处安装一段挠性管 (如套筒式软管、金属软管、耐磨橡胶软管和聚氯乙烯 管等),但由于软管阻力较硬管大(一般为硬管的两倍 或更大),故尽可能少用。
旋转式供料器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行维修方便,能连 续定量供料,有一定程度的气密性。但对加工要求较高, 叶轮与壳体磨损后易漏气。
19
1、供料器
2)喷射式供料器:主要用于低压、短距 离的输送式气力输送装置中。
20
• 喷射式供料器的工作原理为,由于供料口处管道喷嘴收 缩使气流速度增大,从而将部分静压转变为动压,造成 供料口处的静压等于或低于大气压力,于是管内空气不 仅不会向供料口喷吹,相反会有少量空气随物料一起从 料斗进入喷射式供料器。在供料口后有一段渐扩管,渐 扩管中气流的速度逐渐减小,静压逐渐增高,达到所需 的输送气流速度与静压力,使物料沿着管道正常输送。
送装置来卸散粮。 • 2、我国从1958年起,也开始了对气力输送技术的
研究和试验。 • 3、最先在港口开始采用吸粮机从船舱卸散粮,其后
其他各行业也创造出多种型式的气力输送装置。 • 4、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发展很快,气力输送装置今天
已成为散粒物料装卸和输送的现代化工具之一
3
第六节 气力输送装置
• 一、气力输送装置的特点 • 优点: • 1、输送过程密封,物料损失少,保证物料不致吸湿、
旋转,物料从加料斗进入旋转叶轮的格室中,然
后随着叶轮的旋转从下部流进输料管中。
18
为了提高格室中物料的装满程度,设有均压管,其作用 是当叶轮的格室旋转到装料口之前;格室中的高压气体 可从均压管中排出,从而使其中的压力降低,便于物料 填装。为防止叶轮的叶片被异物卡死,在进料口还须装 设具有弹性的防卡挡板。

气力输送讲义

气力输送讲义
②对应的(每种起重量)次数ni 与总的工作循 环次数N之比。
Kp
ni
N
Ppmiaxm
ni――载荷Pi作用的次数;
Pi-i个起升载荷的重量
Pmax- 额定起重量(最大起重量); N-总的工作循环次数
m―― 指数3
2.2 起重机载荷谱系数Kp(整个起重机的载荷状态)
起重机的载荷状态及其Kp
2.3 起重机工作级别:按起重机的利用等级和载荷状态,起重
§绪 论
1、厂内运输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工艺设备(木工机械) 机械设备
运输设备
运输设备作用: 1、保证运输; 2、保证机械化、自动化; 3、完成部分工艺(如:中密度 纤维板;塑料贴面板等)
叉车
制材车间 叉车、有轨车
干燥
原 木―――→ 板、方材主线――――― ― ― 木制品-
有轨车 皮边材工艺线 液压手推车、电瓶车 细木工
1.1 按绕法分 ③三重绕


丝-→股(双重绕)-→绳(缆)
把双重绕绳作为股,再由几股围绕绳芯捻成缆。其 挠性特别好。但由于制造复杂,并且钢丝相对较细,容 易磨损折断,故不常采用。
圆股钢丝绳的国家标准为;GB 1102—74。
1.2 按绕方向分 ①顺绕(同向绕):丝与股方向一致;易松散、刚性好。 ②交叉绕:丝与股方向不一致;作起升绳用,不易松散。
排放或扩散到车间外的木质粉尘严重地影 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温室蔬菜等作物 的生长,造成一些民事纠纷。这些均直接影响 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因而,在一定 程度上,粉尘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木 材加工和人造板企业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而 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倍受关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修改版。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国家强制性标准 《劳动保护法》2002年7月1日实施 《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颁布,2003年l月1日施行 《旋风分离器参数》LY/T1423-1999 《旋风分离器制造验收技术条件》LY/T 1424-1999

《气力输送技术》课件

《气力输送技术》课件
气力输送技术
气力输送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课件将为你详细介绍气力输送 的定义、原理、应用场景、和优点,以及气力输送的工艺流程。
气力输送的组成
送受料装置
负责将物料装入气力输送管道中,以及将物 料从管道中卸出。
气源装置
提供气体动力以带动物料传输。
气力输送管道
传输物料的通道,便于维护和清洁。
废气处理装置
通过调整气源装置输出 的空气压力、管道的直 径、长度等因素来控制 输送的量。
气力输送的流程控制方法
气流调节
通过调整气流的速度和方向, 控制物料在管道中的传输。
流量检测
安装流量计可以准确的检测出 输送系统中物料的流量。
电子控制
配备可编程控制器,实现逻辑 控制,过程控制,联锁控制等 功能。
气力输送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多种应用
可用于输送液体、固体、灰 尘等物料,适用于不同的工 业领域。
减少占用空间
由于不需要机械输送带,气 力输送占用空间较小,容易 实现对厂房的轻量化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气力输送的设计考虑因素
1 环境条件
气力输送管道的材质、 直径、长度等需要考虑 环境因素的影响。
2 输送物料的性质
3 输送量的控制
输送物料的大小、形状、 稠度、比重等因素决定 了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 参数。
1
气流不足
增加气源装置的气压或采用更强大的气源装置,改善空气密封系统等。
2
管道堵塞
增加管道直径或使用减阻器技术,控制输送物料的干湿比、条件的温度等。
3
颗粒破碎
增加管道壁的滑脂,减轻对颗粒的摩擦,在管道中增加减速段或防护板。
4
颗粒分布不均

第五章_气力输送

第五章_气力输送

压缩空气
底部的压缩空气使物料流态化
上部的压缩空气将混合物压送到输料管
iv) 容器式供料器 )
特点:高压,密封性好,体积大,周期性工作,远距 离,大容量,消耗小,混合比高,成本高. 适用:粉状物料
二,输料管
连接在吸嘴和分离器之间,根据形状分为直管, 软管,弯管,铰接弯管,伸缩管.
1.直管 直管
无缝钢管,法兰连接
3.输料弯管:钢管或薄钢板焊剂 输料弯管: 输料弯管
①曲率半径为管道直径的6~10倍. ②外侧壁面易磨损,作成可拆换式结构,或 采用加厚,加耐磨衬垫等措施. ③压力损失 Pb
Pb = ξb
ρbVb2
2
(1 + ukb )
4.铰接输料弯管 输料管与分离器连接处 铰接输料弯管→输料管与分离器连接处 铰接输料弯管
倒圆锥体,反射屏) ②扩散式旋风除尘器 (倒圆锥体,反射屏)
结构特点:圆筒体下面采用倒圆锥体,其 下部固定一反射屏,反射屏与倒锥体之间 形成环形的间隙,反射屏中心有透气孔, 它可防止已被分离出来的灰尘再次飞扬和 被重新带走. 工作原理:粉尘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器 壁下滑,经反射屏四周的缝隙落入灰斗; 大部分气体则由反射屏上部旋转而上;少 量气体随粉尘一起进入受尘斗,经反射屏 透气孔上升至除尘器中心排气管.
2.带式过虑器 带式过虑器
①虑袋:棉,毛,化纤织物,工业条纶绒布; 耐磨,强度高,容尘量大. ②清灰方法:手工振动(0.35~0.5m/min), 机械振动(1.0~1.5m/min),气流反向吹洗(3~ 4m/min). ③总过滤面积F: = Q F 60v
五,卸料器(卸灰器) 卸料器(卸灰器)
3.状态 状态
气流速度足够大,均匀分布 气流速度足够大,均匀分布——悬浮流 悬浮流 气流速度逐渐减小: ①分布不均匀,管底较密——底密流 底密流 ②沿轴向出现疏密相间的流动,部分在管底滑 动——疏密流 疏密流(悬浮输送的极限) 疏密流 ③多数丧失悬浮能力,物料沉积,聚集,吹走过 程交替——停滞流 停滞流—— 不稳定输送 停滞流 ④表层颗粒不规则移动,堆积层做沙丘形运动— —部分流 ——悬浮气力输送气体动能输送 部分流 ⑤堆积物料充赛管道. ——栓状流.——气体 栓状流. 栓状流 压力推动输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章 前言

输送机械
自从有了物资的流通, 自从有了物资的流通,就产生了相应的输 送机械。通过各种输送机械, 送机械。通过各种输送机械,可以把物流系统 中的各个部分、各个操作或生产工位、 中的各个部分、各个操作或生产工位、各存储 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整个物流系统。 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整个物流系统。输送机 械是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械是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输送机械是可连续或间断地沿给定线路输 送物料或物品的机械设备。 送物料或物品的机械设备。
三种形式比较
名称 通风 任务 排除有毒、 / 有害气体 混合浓度 使用风机 轴流、低压、离 心 多为低压风机 (<500mmH2O) 个别用中压风机 多为中、高压离 心风机。 501~2000或 >2000mmH2O, 有用罗茨风机 线路型式 工作形式 计算方法 吸送(吸) 按纯空气 压送(排) 线路复杂, 吸送 支管多, 吸—压 但距离短 线路简单, 运距长, 吸送 压送 可达 1700m以 混合式 上 , 简化计算, 先按纯空 气,再附 加
四、 木材 工业 中常 用的 厂内 运输
气力输 送装置
气力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木材散碎物料
气力吸尘装置:用于吸集木工机械加工排出的散碎物料 带式运输机 链式运输机 有挠性牵引构件 绳式运输机 连续 滚柱运输机 无牵引构件 运输 螺旋运输机 重力运输机机械 汽车 无轨运输机械 叉车 间歇 电瓶车 装载机、跨车 有轨运输机械 窄轨牵引车 摆渡车 举重器——千斤顶 简单起重机械(只有起升机械) 旋转—(起升、 旋转、变幅) 有轨运输 机械 桥式起重机 滑车 纹盘机 固定式(转柱、 定柱、转盘、框架式等) 运行式(铁轨的、履带式、轮式)
机械
普通桥式(天画)、以墙为腿 龙门起重机 装卸桥

气力输送设备培训课件

气力输送设备培训课件

气力输送设备培训课件一、介绍气力输送设备是一种将物料通过气体流动进行输送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颗粒物料输送领域。

本课程将着重介绍气力输送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二、工作原理气力输送设备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流动的动力学。

当压缩空气通过管道流动时,会在管道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并将物料一起带动向前输送。

物料与气体之间的摩擦力和流动阻力会影响输送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主要组成部分气力输送设备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1.压缩空气系统:用于提供输送过程中所需的压缩空气。

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储罐、过滤器等。

2.输送管道系统:用于传输气体和物料的管道系统。

包括主管道、分支管道、弯头、接头等。

3.出料装置:用于将物料从容器中出料并送入输送管道。

常见的出料装置有振动传送器、螺旋输送器等。

4.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气力输送设备的工作状态。

包括压力控制器、流量控制器、故障报警系统等。

四、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气力输送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正确选择输送管道的材质和尺寸,以避免管道堵塞和泄漏的问题;•定期检查和清洁输送管道,确保物料畅通无阻;•定期检查压缩空气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稳定供气;•根据物料性质调整压力和流量控制器,以确保稳定的输送效果;•注意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振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修;•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输送管道堵塞:可能原因包括物料湿度过高、管道设计不合理等。

解决方法包括增加通风设备、更换管道材质等。

2.物料泄漏:可能原因包括出料装置故障、管道连接不紧等。

解决方法包括修理出料装置、检查并紧固管道连接等。

3.压缩空气供应不稳定:可能原因包括压缩空气系统故障、过滤器堵塞等。

解决方法包括检修压缩空气系统、更换过滤器等。

六、常见应用领域气力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水泥工业:用于输送煤粉、水泥等物料。

2.粮食加工:用于输送谷物、饲料等物料。

气力运输课程设计

气力运输课程设计

气力运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力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范围。

2. 掌握气力运输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了解气力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气力运输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气力运输系统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会运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气力运输系统的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气力运输技术研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气力运输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技术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技术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应以生动的案例、实验和实践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气力运输基本概念与原理- 气力运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气体力学基础理论在气力运输中的应用2. 气力运输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常见气力运输设备及其选用原则3. 气力运输应用案例分析- 粉体、颗粒物料气力运输案例- 气力输送在环保、化工等领域的应用4. 气力运输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流程与方法- 气力运输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与优化5. 气力运输系统调试与维护- 系统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气力运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气力运输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气力运输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第三周:气力运输应用案例分析第四周:气力运输系统设计第五周:气力运输系统调试与维护教学内容进度: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课,一次实践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计10个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力输送与厂内运输机械》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气力输送与厂内运输机械
Pneumatic Conveying and In-plant Transport
课程编号:14371057
课程学分:2.0
课程总学时:32
课程性质:专业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气力输送和厂内运输机械两部分。

第一部分气力输送部分主要讲述家具和人造板工业中产生的粉尘的类型及特性;气力输送装置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气力输送系统的流体力学原理、主要参数及计算方法;气力输送装置的主要构成部件;木材工业中气力除尘及气力运输系统的设计计算等。

第二部分厂内运输机械主要讲述家具及人造板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一些物料输送机械如带式运输机、链式运输机、辊子运输机、螺旋运输机等的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应用特点、选择和使用维护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气力输送装置选择和设计计算的方法;掌握木材工业中常用的厂内运输机械的类型及工作特性,并能对其进行选择和使用维护。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气力输送技术和厂内运输机械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掌握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其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能对木材工业中常用的气力除尘与气力运输装置进行选择和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一、气力输送的特点及应用
二、气力输送系统的构成
三、气力输送系统的类型
第一章植物粉尘与污染防治(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粉尘的产生途径、粉尘的类型、理解和掌握粉尘的性质及粉尘的危害。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粉尘的性质。

难点:木材工业中产生的粉尘的性质及治理。

第一节植物粉尘的产生及类型(0.5学时)
第二节植物粉尘的性质(1学时)
一、理化性质
二、流动特性
三、空气动力特性
第三节植物粉尘的危害及污染防治(0.5学时)
一、粉尘的危害
二、粉尘的污染防治
第二章气力输送系统压损计算(8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气力输送装置的主要参数;管道内气流速度的确定;理解和掌握管道内混合气流的输送状态;混合气流管道系统的压力变化图、混合气流在管道内输送的压力损失计算;管道系统的总压力损失计算和并联管道的平衡计算。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力输送系统各种压力损失的计算。

难点: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选定合适的混合浓度与气流速度;气力输送管道系统的压力变化规律。

第一节气力输送的主要参数(1学时)
一、流量、流速和压力
二、混合浓度
第二节混合气流在管道内的运动(1学时)
一、输送状态
二、混合气流在水平管内的速度
第三节混合气流管道输送系统的压力损失计算(6学时)
一、流体力学原理
二、管道中的压力分布
三、压力损失计算
第三章气力输送系统的主要构件(8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吸送管段供料器的类型;给料装置的类型、工作原理及选择;气力输送管道附件的类型、结构原理;理解和掌握喷射注入式供料器、旋转叶轮式供料器、螺旋式供料器;管道的类型、布置、安装;吸料器的类型、结构原理、选择计算;风机的类型、结构原理、工作特性、选择计算;分离器的类型、结构原理、工作特性、选择计算;除尘器的类型、结构原理、工作特性、选择计算。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力输送压出管段的供料器、木工机床气力吸集装置的吸料器、风机和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合理选用。

难点:风机的工作特性及分离器、风机的合理选用。

第一节压出段的供料器(1学时)
一、喷射注入式供料器
二、旋转叶轮式供料器
三、螺旋式供料器
第二节给料装置及吸料器(1学时)
一、给料装置
二、吸嘴
三、木工机床吸料器
第三节气力输送管道及其附件(1学时)
一、管道
二、弯管与三通管
三、管道附件
第四节风机(3学时)
一、叶轮离心式风机
(一)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离心式风机的性能参数
(三)离心式风机的选择
(四)离心式风机的安装与使用
二、容积式风机风机
第五节分离装置(2学时)
一、降尘室
二、旋风分离器
三、袋式除尘器
第四章木材工业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计算(4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车间气力除尘装置的设计原则与设计参数;理解和掌握气力除尘装置的设计计算方法;气力输送装置的设计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木材工业气力输送系统的布置方式、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根据工艺要求,合理确定气力除尘或气力运输装置的类型,阻力平衡计算。

第一节车间气力除尘装置的设计计算(2学时)
一、设计计算原则与参数
二、气力除尘装置设计计算
第二节车间气力运输装置的设计计算(2学时)
第五章带式运输机(3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带式运输机的类型和其在木材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理解和掌握带式运输机的特点、性能参数、结构、设备选择和设计计算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带式运输机的结构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难点:根据车间实际情况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带式运输机。

第一节带式运输机的结构(2学时)
一、输送带
二、支承装置
第二节带式运输机设计计算(1学时)
一、设计计算的程序
二、设计计算
第六章链式运输机(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链式运输机的基本类型;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理解和掌握链式运输机的结构、性能特点;链式运输机的选择和使用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类型链式运输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难点:根据车间实际情况选择或设计合适的链式运输机。

第一节链条(1学时)
第二节刮板运输机(1学时)
一、应用和结构
二、设计计算
第三节板式运输机和小车运输机
第七章无挠性构件的连续运输机(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辊子运输机和螺旋运输机的类型和其在木材工业企业中的应用。

理解和掌握辊子运输机和螺旋运输机的特点、性能参数、结构、设备选择和设计计算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辊子运输机的结构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难点:根据车间实际情况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辊子运输机和螺旋运输机。

第一节辊子运输机(1学时)
一、辊子运输机的类型和结构
二、辊子运输机的设计计算
第二节螺旋运输机(1学时)
一、螺旋运输机的类型和结构
二、螺旋运输机的设计计算
第八章间歇式运输机械(1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间歇式运输机械的类型。

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间歇式运输机的性能特点、主要参数、结构和设备选择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间歇式运输机的应用特点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难点:根据车间实际情况选择或设计合适的间歇式运输机械。

第一节起重机械(0.4学时)
第二节无轨运输机械(0.3学时)
第三节有轨运输机械(0.3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主要考查的内容为平时课堂考勤和提问、课外作业、课堂练习、课程结束的考试等内容综合评定最终成绩。

评定方法:课堂考勤和提问占15%;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占15%;课程结束考试占70%。

满分100分。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气力输送与厂内运输》,彭万喜、吴义强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年。

参考资料:
1、《连续输送机械》,孟春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气力输送工程》,杨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吴建章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
4、《木材加工粉尘治理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周玉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
5、《木材工业气力输送及厂内运输机械》,李维礼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
6、《木材加工装备——木工机械》,李黎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7、《木材加工装备——人造板机械》,谢拥群、高金贵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8、《林产工业》,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9、《木材工业》,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