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山水画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山水国画创作报告总结与反思

山水国画创作报告总结与反思

山水国画创作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山水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表现自然山水景观为主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有幸能够深入了解和尝试山水国画的创作。

本篇报告将对我在山水国画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与反思进行阐述和分享。

2. 创作过程在创作山水国画时,我首先从学习传统山水国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开始。

通过参考老师的教学和经典作品,我逐渐理解了山水画的意境和表现技巧。

我发现,通过捕捉大自然的气息、运用线条勾勒形态、运用水墨渲染和点染营造温润的意境等手法,能够更好地表达山水画的神韵和美感。

而后,我开始从实景中寻找创作灵感。

我经常选择远离城市喧嚣和人群的地方,有时是在大自然中的山间溪水,有时是在悠静的湖边,有时是在青山绿野之间。

我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这种亲身体验和感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和灵气,并能够在创作时具有更自由和独特的表现。

在创作过程中,我也不断尝试与创新。

我运用了一些新颖的表现手法,例如将水墨与彩墨结合,或将传统线条构图与现代艺术元素融合。

这些尝试不仅丰富了我的作品,也展现出了山水国画可以与时俱进的潜力和活力。

3. 反思与体会通过创作山水国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山水国画作为一种审美方式,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而且展示了大自然和人类心灵的和谐共生。

这种深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我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热爱。

在创作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我发现理解并把握山水画的构图和技法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有时,我也会在表达意境和节奏上遇到挑战。

但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尝试,我逐渐掌握了相关的技巧和方法,并在创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此外,我也反思到自身在传统山水国画鉴赏方面的知识不足。

我发现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哲学内涵需要我深入学习和研究。

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把握,我才能更好地运用在我的创作中,并更好地表达出山水国画的精髓。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山水写意课心得体会一年级随着社会的进步,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我校引入了山水写意课。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在山水写意课上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下面我将从观察、绘画、创造、团队合作和心理发展五个方面来总结我在山水写意课上的心得。

首先,观察是学习山水写意课的第一步。

在课堂上,老师常常带我们去户外或画室观察大自然的山水景色。

我注意到,每一幅山水画都是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揣摩才能完成的。

我开始学会用心去观察自然界景物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和细节,这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绘画是山水写意课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用色和造型来表现山水画中的空间感和情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画笔的运用、层次的塑造和色彩的运用等基本技巧。

我发现,绘画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维和创造的过程。

然后,创造是山水写意课的核心。

每一次上课,老师都鼓励我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通过山水画的创作,我学会了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我可以任意选择画布、笔触、颜色和构图等元素,将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想象传达给他人。

创造力的发展也使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灵活和独立。

其次,团队合作在山水写意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绘画活动,彼此合作与交流。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这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我在团队中更加融洽和协调。

最后,山水写意课还对我的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课堂上绘制山水画时,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却烦恼和压力。

绘画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每一幅画的完成都给我带来了成就感,使我更加自信和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山水写意课在一年级的学习中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元明清写意山水课后感

元明清写意山水课后感

元明清写意山水课后感一、课程回顾1.1 元代写意山水的特点•简练而意境深远的构图•独特的笔墨表现力,追求气韵生动•强调墨色的润泽和水墨渗透的效果1.2 明代写意山水的传承与发展•传承元代写意山水的精神,注重创新与突破•增加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真实感的追求•强调背后的哲学意蕴和人文情怀1.3 清代写意山水的艺术特点•更加注重气势恢宏和山水意境的宏大•打破传统山水的局限,更加注重与诗词、音乐的结合•社会变迁对写意山水艺术的影响二、元代写意山水的艺术魅力2.1 构图简练而意境深远•元代写意山水的构图多采用大胆简洁的手法•通过简单而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和气势•使观者在简约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和空间2.2 独特的笔墨表现力•元代写意山水追求墨色的润泽和水墨渗透的效果•运用干、湿、浓、淡的墨色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通过墨色的变化表现山水的深远和气韵生动的意境2.3 精神境界的表达•元代写意山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表现出山水背后的哲学意蕴和心灵的寄托•通过运用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境界,使观者共鸣三、明代写意山水的传承与突破3.1 细腻描绘与真实感的追求•明代写意山水在继承元代写意山水的基础上,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通过对形态、色彩、光影的观察与表现,创造出更真实、更立体的山水形象3.2 哲学意蕴和人文情怀的融入•明代写意山水注重背后的哲学理念和人文情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审美和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社会、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思考3.3 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风格•明代写意山水在传承元代写意山水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将写意山水与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四、清代写意山水的艺术演变4.1 重新注重气势恢宏和山水意境的宏大•清代写意山水更加注重表现山水壮丽恢宏的气势•追求高峻险峭的山势和浩渺广阔的水面,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4.2 打破局限,融入诗词、音乐等艺术形式•清代写意山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和题材选择•融入了诗词、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4.3 社会变迁对写意山水艺术的影响•清代社会变迁给写意山水艺术带来了新的题材和观念•作品中出现了更多有关社会现实和民生的意象和寓意五、结语通过对元明清三个时期写意山水艺术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艺术形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国画山水课后小结

国画山水课后小结

国画山水课后小结一、引言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国画山水作品能够展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在本次课后小结中,我将对国画山水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特点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二、国画山水的起源与发展国画山水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当时的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人们对于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向往。

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家开始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自然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画山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流派,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唐代是国画山水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如王维、李思训等纷纷涌现。

他们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观点,将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清时期,国画山水进一步发展壮大。

明代的画家如文征明、唐寅等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自然风景,注重细节的表现和色彩的运用。

而清代的画家如石涛、郑板桥等则更加注重气韵生动和意境的表达,他们通过墨色的运用和笔墨的纵横交错,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国画山水的艺术特点国画山水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下面我将从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构图国画山水注重整体构图和平衡感。

通常采用“前高后低”、“左深右浅”、“远近分明”等手法来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

通过巧妙地安排元素的位置和大小,使画面更加协调和谐。

2. 笔墨国画山水以墨为主要材料,通过变化多样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景物。

常用笔法有“破墨”、“点染”、“枯笔”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画家能够表达出山水的纹理、质感和光影变化,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意境国画山水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画家通过巧妙地运用构图、笔墨等手法,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绪。

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国画山水的影响与传承国画山水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对于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水画实训反思总结报告

山水画实训反思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提升个人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山水画实训课程。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习了山水画的绘画技法,更深入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本次实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理论学习阶段在实训初期,我们系统学习了山水画的历史、流派、技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创作奠定了基础。

2. 技法训练阶段在技法训练阶段,我们重点学习了山水画的勾、皴、擦、染等基本技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逐一实践,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复杂的山水构图,逐步提高了绘画技能。

3. 实践创作阶段在实践创作阶段,我们根据所学技法,结合个人审美情趣,进行了山水画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注重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和气韵,力求将个人情感融入作品中。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升了审美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山水画的审美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欣赏和学习山水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山水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2. 提高了绘画技能在技法训练和创作实践中,我熟练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勾、皴、擦、染等。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构图、布局,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3. 增强了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山水画,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感自豪,为自己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创作能力有待提高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和气韵方面还存在不足。

部分作品过于注重技法,而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效果。

2. 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虽然通过学习,我对山水画的理论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我发现自己在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创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五、改进措施1. 加强理论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山水画理论知识的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国画山水课程心得体会(2篇)

国画山水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国画艺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有幸参加了国画山水课程的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国画山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山水画的魅力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笔墨线条、构图布局等手法,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学习国画山水课程之前,我对山水画的认识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而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山水画的魅力。

首先,山水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一幅优秀的山水画,既有雄浑壮阔的气势,又有细腻生动的描绘,让人陶醉其中。

在学习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山水画的美在于它所展现的自然之美、意境之美和艺术之美。

其次,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山水画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思想表达。

在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以及他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种文化内涵使得山水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学习山水画的体会1. 笔墨线条的运用国画山水画中,笔墨线条是表现山水意境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同的笔墨线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山水风貌。

例如,粗犷的线条可以表现山石的雄伟,细长的线条可以描绘山水的秀丽。

通过不断练习,我逐渐掌握了不同线条的运用技巧,使我的山水画作品更具表现力。

2. 构图布局的把握构图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关键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意境来安排构图。

例如,在表现山水的深远时,可以采用“三远”构图法,即高远、深远、平远。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空白、留白等手法,使画面更具意境。

3. 意境的营造山水画不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意境的重要性,并努力在作品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例如,通过描绘山水的静谧、幽深,来表达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 传统文化修养的积累国画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修养的积累过程。

山水画基础课程的感想

山水画基础课程的感想

山水画基础课程的感想在参加山水画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门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无穷魄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山水画的技法、构图和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老师详细介绍了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让我对这门艺术形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了解到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线条、墨色和构图等元素,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美妙和壮丽。

这些知识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让我有机会亲自动手画山水。

通过练习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运用,我逐渐掌握了山石、树木和水流等元素的描绘技巧。

我学会了运用淡墨渲染远山的轮廓,使用浓墨勾勒出近处的树木和岩石,以及运用水墨的变化表现出水流的动态。

这些实践让我感受到了山水画的独特之处,也提高了我的绘画技能。

除了技法,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力。

老师鼓励我们多出门去大自然中观察山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学会了捕捉山水中的细节和氛围,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这种观察力的培养不仅对山水画有益,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

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老师组织了一次山水画作品展览,让我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次展览不仅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与他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通过观摩他人的作品,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这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展览也增强了我对山水画的自信,激发了我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总的来说,参加山水画基础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还培养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这门课程让我更加热爱艺术,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山水画水平,用画笔记录下更多美丽的山水风景。

山水写意课心得体会一年级

山水写意课心得体会一年级

山水写意课心得体会一年级山水写意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它注重表现大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在一年级的山水写意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在山水写意课上,老师教我们欣赏一些经典的山水画作品。

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山水画,如《千里江山图》、《水帘洞》等。

这些画作绘制得非常精细,画家用笔勾勒出大自然的山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观赏这些画作,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美丽,也激发了我对山水画的兴趣。

其次,老师教我们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

比如,如何运用线条勾勒出山川河流的形状,如何运用水墨的深浅来表现山的远近,如何用色彩来描绘出山水的气氛等等。

这些技巧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新颖的,但是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我们很快就能够掌握并运用到绘画中去。

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要想画出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需要耐心和细心。

每一笔每一划都需要仔细思考和斟酌,尤其是在运用颜色的时候更要多加小心。

只有耐心细致地完成每一个部分,画出的作品才会更加精彩。

另外,我还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山水,如公园里的湖泊、校园里的小山丘等。

通过观察和绘画,我发现原来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的创作素材。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感受,就能够创作出美丽的山水画作品。

最后,山水写意课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组织我们进行绘画比赛或者展览,让我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我能够向同学们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绘画才华,也能够从他们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技巧和灵感。

通过一年级的山水写意课,我收获了很多。

我不仅学会了绘画技巧,还培养了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能力。

我相信这些能力对于我的绘画创作和个人成长都非常重要。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山水写意,用我的画笔描绘出更多美丽的山水画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画山水考查课程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执笔人:王志平
三、教学分析与总结
1.课程考核总评成绩情况
考核内容是完成山水画创作一份。

要求是:
以山水画为主,着重造型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要求构图合理,章法完整,笔墨效果好,完成创作形式的作品1幅。

成绩考核上,平时成绩为30分,考试成绩70分,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素质、能力、知识进行全面考核。

本次课程考核总的情况是:优秀8人,占38℅,良好13人,占62℅,。

总的情况是优良率达到100℅,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程教学情况
山水画课程进行了大约五周的时间。

在这短短的有限时间里要教的东西很多,学生要学的东西有很多。

国画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成。

古代的文人画家的画为什么比一般画家更有价值,古代文人画讲究人品、画品是有其道理的。

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他的绘画必然就会为自己的某种目的服务就必然失去自然的价值。

绘画的价值应当是为自己所画,画的是自己的感觉,心情,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情感流漏;而不是为了取悦与他人,也不是表现自己,更不是为了功利其他目的。

这也正是中国画的本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一、学习的内容及方式:
在这五周时间里,主要进行了树木的画法、山石画法和树石组合的学习。

每堂课开始之前先要进行技法理论学习,画法练习是临摹范画。

山水画临摹练习是学习山水画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以学习技术技法为目的。

不仅要学习笔墨规律、造型规律和章法规律等基本技法,而且要学习古人作品的“神韵”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平时的国画临摹练习, 都根据每个人临摹的范例进行单独指导。

这对于短时间的学习绘画很有效,也很充实。

其次、就是相互评论。

通过评论,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认识了自己
绘画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找到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龚贤画集是临摹的主要范本。

龚贤的山水画,在笔墨造型和章法构成两方面,皆表现出有别于前辈的独特性,并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从笔墨造型方面说,龚贤山水画有“白龚”、“灰龚”、“黑龚”之别。

“白龚”是用极简的线条勾勒描绘山石、树木等形象,少有皴染,画面显得空灵透亮,极具抽象性与音乐性;“灰龚”是先勾勒后皴擦,皴法柔和细腻,色调统一,不温不火,画面宁静中充满诗意;“黑龚”则反复皴染、层层积墨,大丘大壑,沉郁浑莽,元气淋漓。

“黑龚”最具特色,最为世人所称道。

“白龚”、“灰龚”、“黑龚”表面上说,虽然是笔墨表现简与繁之间的差别,但不可据此认为,“白龚”从简,“黑龚”事繁。

“白龚”虽寥寥数笔勾勒并辅以淡墨复勾,几乎不加皴染,但画面形象充盈饱满,变化多端,简而不简
单;“黑龚”不厌其烦地层层皴染积加,丰富中求变化,但黑而不板不结不乱,浑然一体,整肃单纯,繁而不繁琐;“灰龚”介于两者之间,灵活多变。

二、认识:
平时的练习使学生意识到构图、笔墨是中国画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构图可以说是中国画的框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幅画总要突出主体,主要的东西要摆在显要的适当的位置。

还要通过其它物体、线条的疏密、墨色的浓淡、面积的大小等因素加以衬托,使主题更加突出。

其次、要有矛盾冲突,就象老师说的“没有矛盾就没有艺术”。

一幅画的构图不能四平八稳,要设置险境、因势造景。

制造了险境后还要通过其它事物的对抗补充平衡,或者通过用印、题款、补景等方法调整平衡使画面在奇险中达到稳定。

第三、就是虚实、疏密。

虚实主要靠用墨、用笔来体现,一个场景远近要有变化,同一距离也要有变化。

第四、藏露得体。

王维诗说“山要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

”同类物象摆在一起要有藏有露。

主要的东西摆在突出的位置,次要的东西以遮挡的办法把它减弱。

第五、参差错落是在构图时物象摆布不要太整齐或太平均。

有画处与无画处交合线不能直,要齿牙交错,参差有致,这样才显得灵活与生动。

以树木枝杆穿插,长短参差,使有画处与无画处错落交合,避免直线分割,给人以变化另动的韵味。

第六、对比和谐。

不仅大小对比要和谐,墨色也要和谐。

例如,小墨点的处理,不能过分强调,不然就会破坏画面山石的效果。

最后、物象之间要有呼应,前后左右互为照应与联系,才能联系为一个整体。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

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

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

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

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

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

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

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

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

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

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运笔速度的把握和水分控制两个方面;同时绘画熟练程度还不够时常会要出现一些误笔;再次就是对古人“神韵”的把握不充分。

短短五周的教学就要划上句号了。

五周对于学习国画山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也许这只是相当于入门
而以,也许以后学生很难再有机会在专门的教室进行这样专业的学习了,但是课程的学习已经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一定会很深远,至少不会忘记画了这么多的画,并作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3.改进建议
课后我经过研究与反思,建议:改进相关设施;提供大量的图书资料及图片;多提供临摹创作范画以供参考;同时建议系里购进一些古代优秀山水画的复制品,并提供相应的临摹工作室以便于学生临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