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山水画基础知识
写意山水画基础知识

写意山水画基础知识
写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独特风格,注重画家的个性表达和自由创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写意山水画的基础知识。
一、基础构图
写意山水画的构图不同于写实山水画,它不需要过多地考虑透视和比例关系,而是强调画家的个性和情感表达。
基础构图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前到后依次是“前景”、“中景”、“远景”、“天空”。
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去选择构图,使画面更具有个性和艺术感染力。
二、用笔技巧
用笔技巧是写意山水画的关键。
与写实山水画不同,写意山水画不注重细节和精度,而是注重笔墨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画家可以运用“浓淡变化”、“笔墨干湿”、“线条变化”等技巧,使笔墨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三、色彩运用
色彩运用是写意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意山水画不同于写实山水画,它可以随意运用色彩,表现画家的个性和情感。
画家可以用鲜艳的颜色来表现画面的气氛和情感,也可以用柔和的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温柔和柔美。
四、表现主题
写意山水画的题材多样,可以表现山、水、云、树等自然景观,也可以表现人物、动物等生活场景。
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情感,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总之,写意山水画是一种自由、个性的绘画风格,它注重画家的情感表达和自由创作。
通过基础构图、用笔技巧、色彩运用和表现主题等方面的掌握,画家可以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写意山水技法全解!

写意山水技法全解!书画艺术客户端 2018-07-30 07:57:00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体系,内容十分丰富。
它的主要特征有:1写意山水画的技法不同于其他技法,比如工笔山水。
工笔山水勾线力求劲挺,设色务求匀丽,一笔不苟,工笔山水画的技法比较机械,作画者的意识受到很大的限制。
写意山水画的技法正好相反,用笔用墨要求传达作者的情绪意趣,以“意”为止。
元-倪瓒2写意山水画技法的整体意识很强,用笔、用墨、用水、用色力求达到高度的统一。
所谓“有笔有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等等。
现代-李可染3写意山水画的技法通用性极强,它可以既是线又是点,它可以点、线、面混合使用。
比如“积点成线”,它既是“点”的技法,同时又是“线”的技法。
它在运笔中有用墨,在用墨中有运笔,使人很难截然割裂开来判断这是运笔、那是用墨。
它可以既是勾勒又是皴法,连勾带皴反倒将你引入一个十分自由的天地。
现代-陆俨少4写意山水画的技法在山水画中既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处于毫无地位的地位。
不具备技法的写意山水画是不可能成立的,画好写意山水的技法至关重要。
但是,具备了写意山水画技法不一定就能画好写意山水画。
反过来说,一幅好的写意山水不完全凭藉技法的如何高超。
这是因为写意山水画的灵魂是“写意”而不是技法的表现,或者说不完全是。
现代-齐白石写意山水画技法一直以“笔墨”来统领,十分简洁。
所谓“笔”,是“运笔”的总称,笔下出现的是线、点、面、皴四大部分。
总的要求是运笔要有“力”,一般来说,运笔慢比快要来的有力,毛比光显得有力。
运笔宜“涩”,不宜“滑”,宜顿挫而行,不宜一拖二过。
笔锋在纸面上运行时还会产生不同的状态,笔锋在点画当中运行的,叫做“中锋”;偏在一侧的就叫“偏锋”;落笔取侧势的叫“侧锋”等等。
运笔可以去顺势,也可以取逆势。
总之,运笔要有书法的意味,注意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段落,切忌飘、滑、板、结。
用墨的关键在于水,不用水则成“死墨”。
国画入门教程:国画山水画的基本功,太全面了!

国画入门教程:国画山水画的基本功,太全面了!学画的四点准备(一)造型能力的锻炼①塑造形体的能力。
②表现空间的能力。
(二)自然规律的研究包括山、水、树、石、建筑、舟车、烟云、流水等。
(三)对传统技法的学习“传统、生活、创作三位一体”即“监摹、写生、创作”。
对传统的学习、研究是山水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临摹学习是为了借鉴,决不可在自己的创作中照搬照抄。
临摹分为整体临和局部临。
整体临便于领会精神,局部临便于掌握技法,两方面相互相成,结合进行。
(四)专业工具的运用主要指笔、墨、纸、水、色等性能的了解和掌握运用。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一)笔法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1、笔法的原理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
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
”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
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
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二)墨法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
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1、积墨法。
中国画之山水画理论

中国画之山水技法理论孙文前1、中国画为什么要讲“用笔”和“笔法”?《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简单讲,形而下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事物。
形而上就是指比较抽象的规律,原则。
所以形而上者谓之道。
中国画中讲“用笔”和“笔法”,笔法既服务于客观造型的需要,又必须接受画家思想感情的指挥,所以随描绘对象和画家个性感情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笔法,这也与毛笔这种特殊工具有关。
古来制笔要求具备“尖、齐、圆、健”四种品德。
用笔靠指,但归属于心,指掌运动,腕肘支持,笔触纸上,留下点、线,构成物象,总结这些线条变化的规律就产生了笔法。
古人极重笔法,有“失其笔法,岂曰画也”的警告。
黄宾虹集古人用笔大成,留下五字用笔诀——平、圆、留、重、变。
平:指运笔平缓,力度均匀。
行笔过程如物凝碍,持重而行。
用笔须匀,无跳跃,不飘浮,此为中国画用线之根本。
圆:指线条圆浑沉厚,同时指有弹性的曲”线。
树无寸直,石也多圆笔画法,“折钗股”的效果就是“圆”,线是柔和而有弹性的,而不能刻板僵硬。
留:就是收得住,是功底的显现,控制得力就叫留。
古人讲“屋漏痕”就是“留”的效果。
中国画还讲究起止无痕,’同时又力能扛鼎,这就是留。
重:就是往纸背后去的力量感,即厚重感。
大家用笔无一不厚。
厚重的对立面是浮薄轻滑,是用笔的大忌。
古人用笔如“高山坠石”,笔在纸上运行要沙沙有声。
做到以上四条,便体味得到“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系南齐谢赫首提,五代荆浩解释为“生死刚正谓之骨”,没有力或力不够强的用笔,是不配叫骨法的。
用笔有两个基本要求:力量感、含蓄性。
力量在以上论述中提到,这是线条的基本审美要素。
含蓄是体现笔墨精神的元素之一。
不剑拔弩张,不狂怪奇诡,有内在的美存在于笔中,这是极高境界。
两者结合,为物述形,形式美和内质美都在其中。
至于“十八描”,各种皴法及各种点法,都是用笔程式,须知不一定一一照搬。
用笔有规律,不要强守定法,立足于“变”字。
总之,用笔是画中国画的人绕不过的命题,要花一生精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判别中国画高下的第一道门坎。
国画主要知识点总结

国画主要知识点总结
国画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绘画基本功、国画的分类、国画的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等。
国画的绘画基本功包括写意、工笔、水墨等绘画技法,这些技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写意是一种概括、抽象的绘画风格,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情感的抒发;工笔则是一种细腻、精细的绘画风格,强调细节和精准的表现;水墨是国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形式,它以水和墨为主要材料,追求意境和气韵的表现。
国画的分类有具体画种和风格上的分类。
具体画种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每种画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主题内容;风格上的分类则包括了南北画派、东西画派等,不同的画派有着不同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点。
国画的创作技法包括构图、用笔、用墨等技法,构图是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用笔是笔墨的运用和表现,用墨则是对水墨的运用和表现。
这些创作技法都是国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画作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国画的表现手法包括以点、线、面等元素,表现形式多样,有铺陈式、写意、留白等不同表现手法。
这些表现手法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是国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国画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绘画基本功、分类、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魅力。
希望我的总结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国画艺术。
山水画基础知识

1.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原来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
较之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有明显的差异。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今作为中国的画种之一,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品种。
中国画不是一个符合艺术分类学的科学概念,按工具材料的区别:可以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与油画、水彩画、版画、水粉画并列;按使用上的不同:中国画作品可分别列入壁画、连环画、年画、插图之中;按题材之异:可以分别列入人物画、风景画之内。
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特点,集中代表了中国绘画传统及其在新时代的更新,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是东方绘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画在技法形式上的特点是什么?(1)构图布局自由。
根据主题的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如:“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等,构图都采用了散点透视,将远隔千里,时隔数日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一个画面之中。
(2)内容概括,主体突出。
中国画的造型观源于生活,在对物象进行提炼、取舍、加工过程中并不脱离人们的视觉经验,也不违背生活的逻辑,讲究通过艺术的经营将自然物象转化为用笔墨和线条表现的绘画形式符号。
(3)以线造型为主,以点、面造型为辅。
物象的型、质和形象是通过轻重、粗细不同的各种线的组合,以及大小虚实等不同的点、面配合下体现出来的。
3.中国画的分类是怎样的?中国画基本分为三大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在技法上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工笔画中包括白描、淡彩、重彩和没骨工笔。
写意画中包括兼工带写、小写意和大写意。
4.中国画的画幅形式是怎样的?画幅形式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镜心、横披与手卷等。
5.中国画用什么样的笔?中国画使用的笔通称毛笔,制笔的毫料有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
毛笔笔锋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
软毫笔以羊毫为多,鸡毫次之。
长锋羊毫笔锋长,含水分较多,适于表现多种墨色变化,但不易掌握。
美术教师考试-美术史材料-中国山水画讲义

第一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山水画分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
青绿山水是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
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
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又所发展;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并形成了整套以水墨为主体的表现技法。
其笔法糸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导,长于结构和质感的表现;其墨法系于墨的浓淡干湿。
一、隋代1.展子虔中国隋代画家。
展子虔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山水画,他最善于表现自然山水的深远的空间感,代表作品《游春图》是现存古代山水画的重要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所保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
《游春图》艺术赏析作者:《游春图》作者是隋代的展子虔。
背景内容: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
整幅画浸透着一股阳光般的暖意,水的右边两个人在走马闲逛,左边两个人在看水,湖中三位标致的女子乘船闲话中,正在渡河。
艺术手法: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画面取俯瞰式的构图,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
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意义价值: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卷。
《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
二、唐代1.青绿山水①李思训、李昭道唐玄宗开元年间,诸卫将军李思训,和他的儿子中舍人李昭道,父子二人都画得一笔绝妙的山水画,当时人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
父亲李思训善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遒劲,格调细密。
金碧辉映为一家法,鸟兽草木皆穷其态,还常用神仙故事来点缀幽曲的岩岭。
这种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山水画,富有装饰性。
源于隋代展子虔,继承发展了六朝以来以色彩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唐代张彦远说:“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写意山水画技法

写意山水画技法作者简介:孙长康,1941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现为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美协会员、书协会员,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高级美术师。
孙长康幼承家学,得其父孙其峰先生尽心指教,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汲众家之长,他初拜天津北宗山水名家黄士俊为师,后受业于天津著名山水画家赵松涛、孙克纲先生,遍临石涛、石器、梅清大师的作品以奠其基,兼研龚贤以及近代山水大师傅抱石、黄宾虹,得其神韵,故其山水之作形成了散锋、泼写、厚重浑苍、气韵生动的特点。
山水画简述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与人物画、花鸟画等门类并立的一大门类,是以自然山川为描绘对象的画种。
山水画的画法既是写实的又是意象式的,具有表现性。
从实质上是用写实手法以求达到“极貌以写物”的境地。
表现山川云树的质量感、空间感及季节与风雨雪等气象的变幻之美,是山水画画家潜汇探求的重要课题。
但是中国山水画的画法不是西方风景画照相式的纯摹写自然,山水画中的山川云树都是经过画家主观意象加工的产物。
所以,历来有造就的山水画家多数是本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精神,不断探求自然奥秘,捕捉山情水意,锤炼表现方法和抒写自身性灵的艺术语言。
山水画创作是以毛笔、水墨、宣纸为主要工具材料,以线条、水墨为主要笔墨技巧表现。
表达主观情感、重笔情墨趣和笔墨形式的感人力量,削弱自然光景和自然色彩的机械摹写,活用散点透视和三远法构景方法以及以少胜多的概括程式,以求创建完美的意境而激发观者的共鸣,是山水画创作之魂。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代,历经唐而宋高度成熟,元、明、清以来几经演变,至今一千五六百年历史,形成了渊源有自的众多流派体系和多姿多彩、脉络相沿的传统风格。
不同时代的文化环境,不同资质、格性和生活阅历的画家,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山水画面目的千差万别。
山水画的多样,山石皴法、树木云水的丰富技法,及各时代相应的画理画论遗产,都是画家观察自然创造继承发展前人成果的积累,是中国山水画传统的雄厚基基础。
由于中国山水画传统表现技法的程式化语言,学习山水画必须尊重传统,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并到大自然中去,才可能创造出既有传统又有新意的作品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平远法
多次的由近向远平视 并由层层平视景物相叠 组成的画面
(六)章法
讲章法,重要是取“势”,前人用“之、
甲、由、则、须”五字来形容画的走势:
“之“字布局起点在上,走的是回曲线; “甲”字布局,上繁下疏,着力点在上; “由”字反之; “则”字为左繁右疏; “须”字又反之。
(七)空间表现
山水画里的空间表现,不仅是前后位置的安放问题, 重要的还是虚实问题。(分析图例)
1、两图相比,树的位置和地线的高低没有变。但右图将地线虚 以云烟,故显得空间增大。
虚实关系。
3、采用借景手法
(1)借画外的山势入画;
(2)树“势”往外伸展; (3)又将“势”从画外收回, 这一出一入打破了画幅的空 间限定。
写意山水画基础知识
空 间 表 现
章 法
山 水 画 的 三 远 法
色 彩 格 式
写 意 山 水 的 基 本 技 法 介 绍
初 学 四 忌
概山 念水 画 的 “ 写 意 ” 及 “ 笔 墨 ”
(一)山水画的“写意”及“笔墨” 概念
1、用笔与用墨
用笔: 笔意 笔势 笔力 笔法
用墨:
3、小青绿形式:在浅绛色的基础上加重石绿色或在纯 绿色基础上加重二绿三绿四绿分量,而后择其山石间 的重心所在,加以石青。
4、大青绿形式:需在纸绢正反两面着色,它是青红绿黑多种
色组成的,面上头青,背后也用头青衬着面上,底色用花青铺,石 绿用汁绿铺,背后仍用石绿衬。
5、金碧形式:在大青绿格式的基础上,加以金色皴,或 按阴阳
染:
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点:
也称点苔,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植物、远山 (远景)的小树,也可调整画面的轻重、疏密节奏关系等等。
(四)色彩格式
1、水墨形式
以水墨为 主,有时在 墨中调入极 淡藤黄或花 青或赭石, 略使墨色偏 暖或偏冷。
2、浅绛形式
分着山石的大小、 高低、远近、背面, 在四绿和少许赭石铺 底后,用花青色、赭 黄色或赭色和以少许 淡墨色相间的罩上去, 使它青、黄、黑三色 相间或辉映成章。
(二)初学四忌
1、描画 2、不敢画
3、急于求成 4、不习书法、不研笔法
(三)写意山水的基本技法介绍
勾:
运笔勾线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勾勒出来,它实际起到撑起骨 架的作用。
皴:
表现山、石、树的质性,后来超越了对对象的表现而趋向特有的形 式美。
擦:
运用擦笔需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达到苍茫的效 果。
4、执笔与用笔
用笔首先要执笔。虽然个人喜 好不同,执笔也无定式,但开始执 笔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拇指、食指执牢笔杆,中 指紧随食指执住笔杆形成与拇指相 对的局面,小指辅助无名指抵住笔 杆。正确按此法可使拇指与食指形 成“龙睛”“凤眼”状。 (2)执住笔杆后,一般笔杆不超 过食指的第一指节。 (3)一般画小画要练习提腕,并 随画幅逐渐增大提肋或提臂。用笔 主要用臂力。 (4)毛笔分笔尖、腹、根三部分, 运笔要练提按、转折;小按用笔尖、 腹,大按可用至笔跟处。
勾框,加以金色罩上,或在树叶上加金点勾,使全部调子和谐。
(五)山水画的三远法
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它提倡对 表现对象进行“面面观”。取景置物, 不固定在一点而是各取最佳角度组成 画面,这种方法总结为“三远法”。
1、高远法
由上而下去表现对 象,使得画面山高势雄、 气概威武。
2、深远法
由景前层层递进, 深远无比,显得天宽地 远。
清
润
沉
和
2、常见的用笔、用墨介绍
用笔:
中锋用笔 侧锋用笔 拖笔 逆锋用笔
用墨:泼墨法
用墨:积墨法
用墨:破墨法
用墨:淡破浓
用墨:浓破淡
3、结构
虚实关系:
国画山水里用笔用墨苦心营造的结构里的唯一 关系。 一切笔墨技巧都为营造它而展开。 虚实运用的诀窍在于使用“相间法”:繁简相 间、疏密相间、枯湿相间、黑白相间、浓淡相间、 大小相间、轻重相间、点、线、块相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