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山水画写生之感悟

山水画写生之感悟◆◆◆写生是山水画基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锻炼画者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
写生是作者面对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进行取舍和组织的再创造。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着自己特殊的含义。
“写”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笔墨抒写,即所谓的表现方法。
“生”是对画面的效果的一种要求,“生”也有生机、生气、生意、生命之意。
“写生”就是用“写”的方式,来表现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生命之意。
在南北朝时期,宗炳就有“好山水爱远游”,且“每游山水,往辄忘归”。
“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唐人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画家观察写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刻影响。
宋代画家郭熙提出“身即山川而取之”就是说直接到大自然去搜取。
这些画画理念,经过国画家们一代又一代的实践,逐渐成为中国绘画“形”与“意”的重要理论。
写生要体验物象的生意、生气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中国画写生是一种生命精神的体验画家游历山川感受生活,不光是用眼睛看,也要动脑子,用心去感悟大自然。
清代画家石涛搜集名山奇峰打草稿,但创作的正稿是根本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地方,他所画物象与真实物象完全不一样。
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所说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临,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他们的画作是大自然面貌在本质上的提升,是精神层面上的飞跃。
由此可见,要画好写生并不容易。
想为马山作画,可怎样才能画出作品来?成了一块心病。
开始,因为画大画创作,还不太情愿去画写生。
自从来到马山六里、龙田村写生,便一发不可收拾、渐渐的喜欢上。
喜欢雨后的六里屯那云里雾里仙境般的美景;喜欢龙田村清澈的河水和古榕树;喜欢马山镇的山山水水。
马山的美吸引了我,让我的画笔在宣纸上尽情的挥洒,享受在写生的快乐时光,收获着一幅又一幅写生画和快乐的心情,美滋滋的。
于是乎!一天天的常如农夫耕作早出晚归,耕耘在纸地墨田里,乐在其中!收稿的时间到了感觉收获满满的,不仅是国画写生笔墨上有了提升,也进一步理解了写生的精神所在,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是我们的精神依托,是生命之源。
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2023/06 No.256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家的必由之路,循此路能验证自己“师古”摹写传统的所得,能得自然之妙,能尽笔墨之性,是“师造化”到“师心”的过渡。
山水画写生有物质、人文、思维观念的差异。
本文以笔者的山水画写生实践为例做以下思考。
一、传统笔墨与现代图式我们在山水画写生实践中,可以借用传统笔墨和现代图式继承并发扬文化传统、表达家国情怀和内心情思。
或许有人对现代图式冲击传统笔墨感到担忧,但我认为,好的东西是完全可以融合的,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正是多元并存、相互融合的。
我们文化传统的根源在哪里?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正是一直在融合其他文化才走到今天的吗?这是文化的一个特性。
我们的文化正是在不停的斗争、融合中生发出今天的丰富多彩。
至于因自身修养及艺术审美存在差距的创作者,不思规矩,一味为创新而创新,往往失之偏颇,不过是因自身薄弱拿糟粕标榜,徒增笑料而已。
创新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生发。
与传统图式相生的是传统样式的笔墨构图,这需要画家自身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
在用笔方面就需要画家练就扎实的书学功底,仅这一点就困扰了很多人,更何况传统文化修养的养成了。
如果仅是以承袭传统笔墨旧貌为传承,也未免故步自封。
时代审美的演变终究是我们当代人避免不了的。
传承传统笔墨与山水精神才应是我们所追求的。
传统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舍笔墨而言“画”,这便与中国画的概念渐行渐远了。
当然,仅就“画”在当代的发展来说,舍笔墨这也并非不是一条路。
中国近几十年的绘画发展状况显示,一方面中国传统绘画式微,在图画形式和材料拓展方面都有新的变化。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徒具形式、格调不高的所谓“创作”。
在当代语境下,中国画变革出新的难点非在现代意识,而是现代意识下的图式与传统笔墨的融合发展。
舍弃好的传统笔墨而不加选择地拿糟粕当精华,高标“创新”,其创作走向显然有所牵强。
以传统笔墨为基础,“含道映物,澄怀味象”[1],是中国画家对传统山水精神的回归。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山水写意心得体会(优秀14篇)山水写意课心得体会一年级随着社会的进步,美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我校引入了山水写意课。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在山水写意课上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下面我将从观察、绘画、创造、团队合作和心理发展五个方面来总结我在山水写意课上的心得。
首先,观察是学习山水写意课的第一步。
在课堂上,老师常常带我们去户外或画室观察大自然的山水景色。
我注意到,每一幅山水画都是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揣摩才能完成的。
我开始学会用心去观察自然界景物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关注周围的环境变化和细节,这锻炼了我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其次,绘画是山水写意课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逐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用色和造型来表现山水画中的空间感和情感。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画笔的运用、层次的塑造和色彩的运用等基本技巧。
我发现,绘画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维和创造的过程。
然后,创造是山水写意课的核心。
每一次上课,老师都鼓励我们大胆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通过山水画的创作,我学会了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我可以任意选择画布、笔触、颜色和构图等元素,将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想象传达给他人。
创造力的发展也使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灵活和独立。
其次,团队合作在山水写意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与同学们一起进行绘画活动,彼此合作与交流。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当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与同伴协商,共同解决问题。
这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我在团队中更加融洽和协调。
最后,山水写意课还对我的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课堂上绘制山水画时,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忘却烦恼和压力。
绘画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
每一幅画的完成都给我带来了成就感,使我更加自信和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山水写意课在一年级的学习中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山水画写生心得山水画写生心得胡阶庆一、山水写生之乐画山水画,不走进大山中去写生,是很难把握住山水的灵魂的,山水画写生心得。
那么,当你背起行囊走进大山的时候,你便到了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让你超然随想,让你信笔挥洒。
在山水间,听鸟唱虫鸣,飞瀑喧泄;观山润花放,云起云落。
一派脱除尘俗的感觉。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想在山水间写生,就要选择适合写生的地点。
就连现在最时尚的旅游都时兴“无景点旅游”,因此,我们写生千万不要到著名的景点去,乡野山村最入画。
在写生前,一般我都要先打听,山里能不能住宿。
有些景区今天买完票,明天再画还要买票,最好别去,画着不方便。
一般我选择买一次票进村,一呆十几天。
比如离我们不太远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景区内有农户的,而且这些景点取得游客极少,一种原生态的味道。
如果再近,那就是蓟县山区,津围公路和去盘山道路两旁的小岔口,进取都有不错的风景。
在山里除了写生、放松心情以外,还感悟自然,写一些山水情怀的体会。
比如,我在兴隆写生的时候,看到一株长在山巅的小松,向导说它叫“忍者”,问了原因,才知道:一颗小小的松子,在缺水、少养分的石缝山巅生长,实属不易。
向导说这棵树有上百年,可它的粗细、高矮开上去也就像十几年,在旅途中,我有了感悟——正是它不事张扬才寿过百年。
如果长得太高太壮,要么因养分不足而苦干,要么在山巅遭雷电击垮,这都难使它保全,正是这种涅槃的状态,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它的身姿。
由此,我想到人和自然物象是一样的道理,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走进自然呈大道》。
二、写生之险到山里写生,可谓:与自然亲密接触。
往往会让人亲历险境,让我们终身不忘。
比如,有一年去兴隆写生,向导把我们带到半山腰,然后指出路线,我们便去爬山。
但到下午四、五点钟,山雨突至,天马上阴沉下来。
这个时候肯定是马上下山,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下山的路。
这时,不远处传来大型猫科动物的“咕咕”声响,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感。
路旁和我们一样迷路的一直戴胜鸟,特别可爱,花纹奇特,可是已经无心欣赏。
如画 入画——中国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五代时, 山水 画家荆浩 曾深居于太行 , 长期游走 于 山林 丘 壑间 , 幽 探奇 , 携 笔 墨 画 山水 以 自适 。 寻 并 洪谷一 带 多古松 , 遇奇异 , 取纸 笔写之 。在 所著 每 便 《 笔法记》 详述 了其对 形态各异松树的观察、 中, 体 悟及 写生情 景 : 皮老苍藓, 翔鳞乘空, 蟠虬之 势, 附 欲 云 汉。 ……挂 岸盘 溪 , 苔 裂石 。 因惊 其 披 异 , 而赏之 。 明 日携 笔 复 就 写之 。凡 数 遍
21年 1月 01 0 第 1 卷第 5 4 期
西安 文理学 院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 a O inU iesyo r n c n e( oil cecsE io ) o r l f h nvri f t a dSi c S c i e dt n n X t As e aS n i
Oc .2 l t 0l Vo . 4 N . 1水 画 写 生之我 见
刘 晓枫
( 西安文理 学院 艺术设计 系, 陕西 西安 70 6 ) 105
摘
要: 中国山水画取材于 自 然实景 , 却不刻 意于外在表象 。正 如唐代 张躁 所言 :外 师造化 , “ 中得心 源 ” 。跟
画牛作马也 , 但以气韵为主耳。 这与石涛所谓 “ ” 欲 以不似 似 之 。 真 在 气 , 在 姿 ”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 不 有 石涛在题画诗中有“ 变幻神奇懵懂 间, 不似似之 当 下拜 ” _ ( ‘ 。 2腑 对花作画将人意, J 画笔传神总是春 ” 。 北宋陈去非在《 墨梅诗》 中亦有 “ 意得 不求 颜色似 , 前身相马九方皋。 此 既是诗 , ” 亦是 画理 , 在论 画 是
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

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第二篇、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_1山水画写生心得体会【标题】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浅谈/B>;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作者】罗礼洪【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指导老师】陈文安【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
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
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
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
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
“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
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
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
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
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
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
关于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山川河流之壮美辽阔从古至今都是众多大家名家必描之景。
“写生”一词源于宋朝,它来得最简单也最有效,也是画家的立业之本。
把画室搬到大自然当中去,置身于壮丽山河秀美景色之中,不管是高山流水还是涓涓细流,画家去感受去汲取去沉淀,寄情于山水,山水亦能还情于画中。
有句歌词叫“跟着感觉走”,中国画本来就是味觉和视觉艺术,重在“品”,品此景此情。
通过写生实践让笔墨参与到当下,进行的一系列形式语言的探索,逐步构建起了自己的语言模式,以朴素的语言将西部山水的雄浑与厚重融入画家心灵之境。
用作品对话人生,用画笔讲述着自己心底的幽思和对山川的敬畏与热爱。
静观而妙悟,以虔诚之心走进大自然,用画笔来感悟生命的奥妙。
以人之性情观自然万物,自然山水亦被画家心化,以情观物,物被心化。
写生,不是一次浪漫之旅,而是一种求索,一种对心智的磨难,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认知、体验方式,也是一种对人生思考的途径。
有一次,在国庆长假期间参加“金昌画家画金昌”活动,圣容寺、花大门、孩姆寺、龙景村等处处留着我们写生团队为追求艺术梦想的身影。
晨曦而出,繁星而归,每一张作品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是画者自己对山水的感悟,是大自然的大美、朴茂……赐予我们无数的艺术信息,那山、那水、那树等如何用艺术语言表现于黑白之间,痛苦着、思索着,或仰天闭目,或黑夜翻阅大师名作,或打开笔记本再次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
“写生不易”这是大家常说的话,也是感悟,痛并快乐着,让身体的疲乏带着心灵的喜悦和洗礼,在黑白方寸间写自我山河,也为我们的梦想蹒跚而行!在近期的写生中,尤其是去年在贵州写生的系列作品,画瀑布,画水口,画植被,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努力遵循视觉的规律对繁杂的自然物象进行选择,使画面形成一个联系与变化的统一的整体,注意调整画面的结构关系,利用对比因素使物象与物象之间拉开距离,表现一种山石林木相互关联、充满变化又和谐统一的式样。
并置叠加,山石错落,树木掩映。
国画山水写生感悟

国画山水写生感悟
国画山水写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艺术家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艺术家可以将自然的美丽和韵味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
以下是我对国画山水写生的一些感悟:
1. 写生是沟通自然的桥梁:写生让艺术家直接面对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和生命力。
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知自然,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使自然的美得以传承和发扬。
2. 写生是锻炼绘画技巧的方式: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迅速捕捉自然景观的特征和变化,这有助于提高绘画的技巧和速度。
3. 写生是培养艺术感悟的途径:写生可以让艺术家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发现自然的内在规律和美学价值。
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艺术家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悟,提升艺术创作的水平。
4. 写生是探索艺术表现手法的手段: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实践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索适合自己的艺术风格。
写生可以让艺术家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
5. 写生是丰富艺术生活的方式:写生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写生的过程中,艺术家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丰富自己的艺术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国画山水写生是一种充满智慧和乐趣的艺术活动。
通过写生,艺术家可以与自然建立深刻的联系,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写生让艺术家更加珍惜自然,敬畏自然,也将自然的美丽传递给更多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郑天欣
写意山水画,有人又称它为水墨山水画,顾名思义它是以水墨——即笔墨技巧为语言的民族艺术。
水墨世界的千变万化宛若海洋。
每一个画家(即使是天才巨子)涉入其境,惨淡经营探索终生,也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滴或几滴圣水而已。
但这一滴圣水却犹如包含核能量的元素那样,能迸发出耀人的艺术之光,给人以新的艺术享受,永焕画史。
正因为这样,她的引力也最大,执着于其中的探索者最顽强,成功者也多是不会炫耀的诚实艺术家。
写意山水画家苦苦勤奋一生,一直在寻找着最适合自己个性的笔墨艺术语言这滴水。
许多人没有找到,寻到的就是佼佼者。
我觉得寻找自己水墨语言的最好途径就是在掌握传统技法后,坚持不懈深入生活写生,特别是进行水墨写生。
当然还应有相应的画外功的配合,限于不是本文的主题,这里只提出来。
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和科技的发展,不少从事写意山水画创作的画家为求方便和快速而放弃了水墨写生,操起了钢笔、铅笔和照相机、摄像机。
这对于一个要想创建自己独特水墨语言的有志者来说,确实是不利的。
因为这样的写生丧失了一次出现新的笔墨效果的机会。
这样收集来的素材并未具备写意山水的笔墨语言,用它来创作仍然是很艰难的,简直无法和实地水墨写生相比,何况,一幅好的水墨山水写生就是一幅成功的山水作品,是人们公认的。
这是因为身处真实景观中的那种强烈的激情早已淡化了。
写意山水画的艺术形式因素特别是水墨语言实际上是主客观因素和谐的迹化,景是触发情思的客体,但必须融入人的性情才能产生表现它的语言形成感人的作品。
写意山水画中的笔墨技巧和经营位置等等都是画家受当时客观景物的感染冲击而形成的不可抑制的感情所迸发的火花,所以是最能感染人的。
要使自己的写意山水画创作既能出现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美感及浓郁的生活气息,我的体会是:长期坚持水墨写生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中国写意山水画实际上开创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们,他们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书法功底为画写意山水奠定了有利的笔墨基础。
多数文人从事写意山水多是在读书翰墨之余或酒足饭饱之后乘兴消遣,娱乐游戏,绘画不是为了换取钱粮谋生,故能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放笔任意挥洒,感人的佳作很多,值得我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借鉴。
同时他们往往在无意间的笔墨游戏中偶然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艺术效果,他们从偶然性中得到启发,并锲而不舍对偶然性进行反复试验研究,总结升华出了一套不断发展和产生新活力的笔墨技法规律和理论,形成生动鲜活的写意山水画民族绘画传统。
我在30多年对写意山水画创作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只有在进行水墨写生中,随激情所至放笔任意挥洒时,才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要比创作中偶尔出现的效果生动的多,感人的多。
我的绘画语言的成熟多来自坚持不懈的水墨写生之中。
笔墨语言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档次,写意山水画家对笔墨语言的提炼和探索是无止境的,要想自己的艺术常青,一生都要不断寻求新的语言。
实践告诉我们,新的别具个人独特风韵的艺术语言,多不是来自画室内的苦思冥想,而是来自活生生的自然景观和激情的结合,也就是说不是源于理智,而是发自客观景物感化了的情感。
宋代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绘画观点,批判了缺乏感情的描绘景物表像的毕肖观点,对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革命的意义,也把绘画从过去仅仅作为“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工具中解放出来,成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由艺术手段。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得到以后历代有识画家的认同。
“寄情物外”、“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意足不求颜色似”成了近、现代画家进行创作的准绳,对我国绘画(包括写意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值得我们在水墨写生乃至创作中体味和借鉴。
在对历代佳作的研究中还不难发现重视画外功的文人画家的各种艺术修养比当时的专业画家要丰富得多,在绘画的意境上追求深化,高出一筹。
“意境”在绘画中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极神秘而又极直观的审美感觉,作者通过有限的画面表现无限的主客观景象,凭借别具“意境”的可视有限的感性形象,诱发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形成艺术张力,进而打动观者。
为了开拓绘画“意境”,只有依靠水墨写生,在写生中力求精炼概括以少胜多,并在画外意境上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感染力。
我还在水墨写生的实践中发现,面对眼前的同一景观,因人而异会画出情趣、笔墨程式截然不同的作品。
这是因为同一景观给不同画家带来的感受和各自不同的修养、经历和审美情趣而造成的,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必然。
画家只有全心身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在激奋的驱使下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最生动地、自己的新艺术语言,它是画家风格形成的关键一环。
照相机、摄像机和钢笔、铅笔写生不能替代水墨写生的意义也正在这里。
另外,还要明白在写生中及时把握情衷的重要性。
经验告诉我,在写生中一旦遇到自己激动的景物时,应立即援笔挥毫,会常出满意之作,有时遇到非常感人的景观时却因某种情况未能来得及写生,常常是反过头来再回到此景前,却失去了初见时的激动。
所以,不失时机的能把握住第一眼的兴奋感情进行挥毫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笔墨当随时代”是我们每个中国画画家都公认的原则,它是石涛在“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前提下有感而发的。
就石涛所处的时代,无疑是用毛笔打的水墨草稿,进行的是长期的水墨写生(包括忆写),因此,才形成了他不同凡响的艺术绘画语言。
只有像石涛那样重视水墨探索,自己才会从对传统的学习研究和在生动的现实景观写生探索中形成无愧于时代的绘画语言。
才不会靠因袭古人或今人的笔墨程式而创作。
我们还应明白,进行水墨写生的前提是在对传统笔墨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写生效果。
李可染先生就是一个注重水墨写生的写意山水画的大师,他认为对传统笔墨不但要“以最深的工夫打进去”,还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的“打出来”是在以最深的功夫对传统笔墨技巧进行了精深研究之后,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水墨写生而完成的。
我的山水画启蒙老师罗铭教授非常重视水墨写生,年近70高龄时还经常和我深入秦岭林区进行水墨写生,一坐下写生就是三四个小时,为了防止在山上着凉和感染风湿,身边一直带着一只银制带嘴的小酒壶,出发时装满酒,写生之中饮用暖身。
在跟随罗老师的写生中我没有发现他用过钢笔或铅笔,受老师的感染,画水墨写生已成了我的癖好。
罗铭老师恣意纵横的破笔挥洒风格就是在深入实地进行水墨写生中形成的。
古往今来,有出息的写意山水画家没有一个是不重视水墨写生的。
也没有一个是只会在前人遗迹(作品)中找灵感、觅食而成为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