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识字写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识字与写字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台。很荣幸我作为我们学校语文老师的代表参加了新课标培训,培训过程中我发现新课标内容有很多改变。有的是一个字一个词的细微变化,有的是大篇幅的改变。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细小的改动还是打到近百字的大手术,都能读书制定者的用心良苦,很多改变都是借鉴了十年课改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写字规范,养成习惯、培育人格,须把好识字关,练好童子功。尤其小学阶段,识字历来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童子功。仔细阅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会发现,关于识字、写字的相关内容,对2001年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修订共计二十余处,主要分布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附录”中,本人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比较解读,以期把握好新课标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一.注重写字规范,养成习惯、建竖人格。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将实验稿的“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句改为“有主动

识字、写字的愿望”,力图改变重识轻写的现象,明确了识写并重这一教学目标。识字和写字时贯穿在整个义务阶段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人误以为这只是第一学段的教学任务,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识字写字教学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而低年级课堂的识字和写字教学也并不能令人满意,写字指导往往成为形式或者匆匆忙忙走过场,难以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现状直接导致学生的写字习惯和识字写字质量低下,据某地区抽样调查显示:低年级的写字和执笔姿势错误率高达75%,中年级46%,高年级23%。调查显示学生字迹工整情况是:低年级90%,中年级65%,高年级只有50%。从中看出,年级越高反而书写质量越低,同时我们在使用2001版课标实验教材十年教学,还发现学生生字的回生率较高,导致习作中错别字频出,到了中年级达到高峰。

新课标以及之前的《小学语文大纲》相比,此次出台的课标中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出现了很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共同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原来只是一二年级的要求,现在却要求义务教育九年中要始终贯彻。在识字写字的实施建议中也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新课标第一次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关于书写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真正执行“提笔既是练字时”。在作文教学评价的建议中再次提出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在写字识字教学建议中明确表述“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书写,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要求将课堂的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进行书写指导和练习,并且一至六年级要一以贯之,足以看出对于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

1、重视写字姿势、习惯的养成。实验稿只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有关于写字姿势和习惯的要求。以往第一二学段相对识字量减少,普遍忽略了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培养,导致学生错别字多,书写质量普遍下降。新课标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明确了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必须训练的内容,它贯穿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2、重视规范意识和审美趣味的培养。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重情趣重意向、重意会、重情境。渗透汉字的表里,那一笔笔一画画都蕴含着象形、指事等,那方方正正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音调,无不融入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识字一》中第二课的“口、耳、目、日、月、水、火”等,能让学生读写“口”字就想到表达语言的唇口;读写“耳”就想到听东听西的耳朵;读写“目”就想到明亮的眼睛;读写到“日”就想到红彤彤的太阳;读写到“月”就想到弯钩似的月亮。还有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识字一》,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情风俗。全课仅十二个词语分成四组。生字“饺”“饼”都是形声字,教学生认识两字,不仅明白“食字旁”书写结构左窄右宽的规则,书写时撇不能过大”、“竖钩尽量竖直且短促有力”的书写技能,同时通过比较知道“食字旁”字的意义。再就是教学生字“团圆”不仅知道“大口框”和独体字“口”在书写时的的大小区别,而且认识“大口框”蕴含有圆满之意,使得汉字字形和汉字文化完美结合。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学生不仅知道一笔一画规范有序,书写美观的技能技巧,还能从中涵养性情,感悟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中华文化

的沉淀,提高审美能力。以此说明,识字写字,不能仅简单地被当作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而掌握字形与书写技能的过程,还应当成为培养学生规范意识、提高辨别正误美丑的能力,提高审美趣味的过程。

3、重视天天练字的好习惯。新课程在“教学建议”的表述: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写字,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习效果。”俗话活得好,小时不促,大来不弯。这无疑要求语文教师确保在每节语文课上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字,不拖到课外。学生的性情、态度、审美情趣就能在一笔一画的练习中逐渐养成的。

二.降识字量,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适当降低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量的降低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质”的提升提供了保障。第一学段由原来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字改为认识常用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1000个字改为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原来要求会写2000字减少为会写1600个左右的字。第三学段要求不变。从改变看,显然是为了缓减低中年级学生的负担,也意在不急于求成,以打好识字、写字基础为第一要务。

1、多认少写。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低年级阶段学生是在量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表明,力图把汉字的“认、写、讲用”同时推进,恰恰是是在削弱、忽视各种目标的特点和规律。学生开始练习写字应该严格指导,注重写的质量。如果把学生写字基础打牢了,学生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文《画》15个生字其中只有“人、火、文、六”4个生字要求“认、写、讲、用”;另外“远、色、近”等十一个都要求只认不写,试想假如教师要求学生15个都“四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也会让教学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出现故障。新课标中“多认少写”的理念是鲜明的,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暂时的少写是为以后能写得更好、写得更快,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修养的目的。

2、多研究字理,少平均使力。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对不同难度的字平均使力,教不同阶段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至于是否符合儿童学习心理,是否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