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灵异记 今昔物语集

合集下载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七卷“灵鬼”的定位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七卷“灵鬼”的定位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七卷“灵鬼”的定位《今昔物语集》收录了超过一千则的说话故事,这些说话故事按照天竺部、震旦部、本朝部的顺序排列。

每个部分又分为佛法部与世俗部。

编者以“佛法王法相依”理论作为编纂的逻辑基础,试图以文字记录对整个世界的认知。

然而第二十六卷之后的诸卷似乎偏离了“佛法王法相依”理论的逻辑体系,有各自独立的主题。

先行研究对这些主题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与“佛法王法相依”理论体系之间的关联性未能清晰阐释。

有鉴于此,本论文以第二十七卷为切入口,从语言表现、内容构成以及话末评语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明确第二十七卷的编纂意图,进而分析其与全集“佛法王法相依”编纂理论的逻辑关联。

本文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第一章首先对相关先行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针对第二十七卷各说话故事中反复出现有关恐惧心理的描写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说明了其在故事构成方面所起的作用。

恐惧心理的描写不仅可以营造出充满危机感的气氛,将读者吸引到说话的世界之中,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充分发挥智慧以克服危机。

通过与故事的出典资料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编者的一种编纂倾向,即在描写生死攸关的场面时有意识地添加了表现恐惧心理的内容。

这一倾向体现出编者关注的焦点在于面对死亡的恐惧时人所采取的行动。

编者始终执着于究明“灵鬼”的真实本体,并试图教训读者如何才能在充满危机的现实中活下去,第三章具体分析了编者的这一态度。

之所以执着于究明“灵鬼”的真实本体,是因为看穿其真实本体通常意味着能够镇压它们。

对“灵鬼”真实本体的认定,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借助遭遇“灵鬼”之人的心理表现,二是通过话末评语。

看穿“灵鬼”的真实本体并镇压它们,需要人的胆力、武力与智力。

编者高度评价了这些资质,并认为它们是能够使人在充满危机的现实中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另外,编者也反复强调要保持警惕性,以及不要靠近没有人烟的地方的重要性。

试论芥川小说《罗生门》与《今昔物语集》

试论芥川小说《罗生门》与《今昔物语集》

试论芥川小说《罗生门》与《今昔物语集》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他的众多作品中,《罗生门》与《今昔物语集》是两个备受关注的作品。

本篇论文将探讨两个作品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于日本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一、作品概述1. 《罗生门》的创作背景以及主要情节2. 《今昔物语集》的历史地位以及内容特点二、人物塑造1. 《罗生门》中的不同角色形象的呈现与展示2. 《今昔物语集》中的神怪与人物塑造的关系三、文学表现手法1. 《罗生门》的叙述方式与艺术手法2. 《今昔物语集》的传说故事与文学传统四、价值观与思想深度1. 《罗生门》中对于人性的探讨与价值观的反思2. 《今昔物语集》中的宗教与哲学思考五、社会反映与历史痕迹1. 《罗生门》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2. 《今昔物语集》对于日本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六、审美追求与意象建构1. 《罗生门》的审美体验与意象建构2. 《今昔物语集》的审美观念与意象构建七、国际文化交流与影响1. 《罗生门》在欧美文学界的接受与影响2. 《今昔物语集》对于亚洲文学的影响八、文学评价与成就1. 《罗生门》的文学评价与历史地位2. 《今昔物语集》的影响力与文学价值九、结论1. 两个作品之间的关联及其对于日本文学的贡献2. 两个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罗生门》的创作背景以及主要情节:通过深入分析芥川龙之介为何选用“罗生门”作为小说题材,及小说中展示的不同人物形象与生活处境,结合历史背景,揭示出作品的深层思想和主题。

2. 《今昔物语集》的历史地位以及内容特点:该提纲应该主要介绍《今昔物语集》的历史背景和对日本文化的贡献,要准确描述其内容及文学特点,以便更好地评估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罗生门》中的不同角色形象的呈现与展示:可以通过探讨每一位角色的性格、言行和命运,解析芥川龙之介如何通过叙述技巧、语言和其他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形象,以及这些形象与“罗生门”主题的关系。

4. 《今昔物语集》中的神怪与人物塑造的关系:可以谈及《今昔物语集》中的神怪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塑造形象。

《今昔物语集》中的鉴真故事研究

《今昔物语集》中的鉴真故事研究

《今昔物语集》中的鑑真故事研究《今昔物语集》是日本的一部古代九段故事集,它记录着大量的日本传说、神话以及历史故事等。

其中,鑑真故事是一篇十分有代表性的故事,它记载了唐代高僧鑑真在日本弘法的传奇故事。

本文选取了鑑真故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

一、鑑真的生平与传说二、鑑真的东渡及在日本弘法三、鑑真在日本活动的背景四、鑑真弘法的宗教背景五、鑑真的教化方法六、鑑真对于日本政治与文化的影响七、鑑真对于日本佛教的影响八、鑑真的后继者及影响九、鑑真故事的意义与价值据史料记载,鑑真于唐德宗年间出生在陕西的咸阳县。

后入洛阳佛学院、白马寺、法门寺等古刹,求学佛法。

开元年间,鑑真前往印度朝圣,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回国后被授予御史中丞之职。

然而,在唐德宗年间,东西两仪者在中国内部爆发战乱,经济十分困难,而在日本,较为富裕,日本皇室及贵族对于中国文化也十分感兴趣,故鑑真等御史奏请往日本弘法。

与此同时,唐朝对于民间佛教的镇压日益严厉,民间佛教的信徒复杂,走出国门大多成就颇丰。

鑑真随后受到唐高宗的召唤与赞赏,2年的时间来到日本国。

鑑真在日本弘法期间,除了翻译佛经、建造〇摩等的寺院,还制订了颇有代表性的《四分律》。

在弘法的过程中,他的教化风格鲜明、手法独特,广泛感召日本当时各行各业的人群。

其性情浑朴,教化方法以供养教化为主,比如在道场上请周围的乡邑居民尽量送来食物来支持其寺院的运营。

鑑真在日本弘法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如今被广泛认为是积极的,他为佛教、新宗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中日文化与宗教交流的重要契机。

同时,鑑真的思想、教义等也派生出了一系列日系佛教的流派。

作为〇摩宗派的创始人,鑑真的教义与〇摩密教、禅宗等有很大关联,对于日本佛教的传播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鑑真故事是《今昔物语集》中的经典故事,但它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宗教思想、教化方法等等,依然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浅谈《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题材

浅谈《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题材

浅谈《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题材作者:岳晟婷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9期收稿日期:2015—02—26作者简介:岳晟婷(1981—),女,辽宁营口人。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日语教学。

岳晟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今昔物语集》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大量、集中地从中国取材的日本古典作品。

本文就《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题材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可以对加深中日两国在文学上的交流和理解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故事集;中国题材;改编DOI:10.16083/ki.22-1296/g4.2015.09.054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126—02一、《今昔物语集》的起源《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古代文学史中短篇故事集的里程碑,共收录短篇故事一千多个,约形成于12世纪上半期,是流传至今的故事集当中故事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部作品。

因每个故事都是以“今昔”二字开头,所以取名为《今昔物语集》。

编者和编撰目的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全书洋溢着浓厚的佛教色彩,因此编者为佛教僧侣的可能性极大。

该书是一部以佛教说教为主旨、以文学娱乐为辅的佛教文学集。

二、《今昔物语集》的结构《今昔物语集》共分三十一卷,其中第八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一卷残缺不全。

全书分为天竺、震旦、本朝三大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印度、中国、日本三个部分。

其中天竺部分为第一卷至第五卷,共一百八十七个故事;震旦部分为第六卷至第十卷,共一百八十个故事;本朝部分为第十一卷至第三十一卷,故事的数量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

其中,中国题材主要体现在天竺和震旦两部分,本文将主要对这两部分,尤其是震旦部分的中国题材进行研究。

三、《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竺部分《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竺部分不是直接从印度取材,而是间接地取材于中国。

因为当时日本并没有僧侣去印度取经,也没有人懂得梵语等语言,因此,书中的佛教故事主要是根据汉语佛经翻译改编的。

《今昔物语集》中的“狐女”故事特点分析

《今昔物语集》中的“狐女”故事特点分析

《今昔物语集》中的“狐女”故事特点分析作者:吴倍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6期摘; 要:狐狸在日本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地位,“狐女”这一文学形象尤其特别。

她们在传说中亦善亦恶充满魅力。

在日本古典文學中,《今昔物语集》中所包含的狐狸相关的故事最多。

本文中将以文本为基础探索该作品中“狐女”的特点。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狐女”;狐信仰作者简介:吴倍倍(1993.1-),女,辽宁大连人,东北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1《今昔物语集》全文一共三十一卷,狐狸相关的内容主分散在卷五、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二十、卷二十六和卷二十七中,共有16篇,而其中“狐女”故事主要是卷五第十九话、卷十四第五话、卷十六第十七话、卷二十七第二十九话、第三十一话、第三十八话、第三十九话、第四十话和第四十一话,共9篇。

本文想就这些“狐女”故事的特征进行探讨。

《今昔物语集》中的“狐女”故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她们自始至终都被当做异类对待,无法摆脱妖怪身份。

日本民间传说狐狸具有不为人知的与生俱来的神秘特质,日本人对狐狸的感情不仅仅是恐惧也有崇敬。

这样双重的感情是由于狐狸附身这一说法的存在。

狐狸附身是狐信仰的变种,与此相关的最早的故事是《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七的第四十话——《託人被取玉乞返报恩语》。

坂井田瞳说:“狐狸对于我们日本人来说是有魅力的存在,但同时也被当做具有魔性的存在而忌讳,这是一种相互矛盾的狐观。

”由此可知日本人眼中的狐狸永远都跟人之间有一线之隔。

如《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七第三十八话《狐变女形值播磨安高语》中,安高最初见到“狐女”时为其美貌所吸引故而与其同行,但是由于怀疑其是狐妖又装作强盗吓唬她。

这个过程中人类并非诚意而是抱了戏耍之心的,暴露了人类对“狐女”的警戒和偏见。

而“狐女”受惊逃走后安高后悔没有杀之而后快的心理又体现了人类对“狐女”的嫌恶与敌意。

日本灵异记 今昔物语集

日本灵异记 今昔物语集

伏见稻荷大社
稻荷神社 其中以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 最有名,它是全日本稻荷神 社的大本营,除了有可爱的 狐狸雕像之外,还有最具特 色的千本鸟居,这里的绘马 (许愿用的小木板,把祝福 的话写在上面,挂在绘马专 用的架上,以求愿望达成) 外观是可爱的狐狸造型,你 还可以替它画上胡须,祈求 狐狸神为你完成心愿。
故事集冠以今昔二字者,因每回故事的开头皆有:“现在说,从前有 个……”的起句,放以今昔名之。是继《灵异记》等故事集之后,又 一部关于佛教的故事集。
今昔物语集
简要的内容介绍 《今昔物语集》以印度,中国,日本为舞台,拥有一千以 上个故事。并 且,在当时日本六十多个州中只有三个州 未被提及。第一卷至第五卷的内容是印度故事,第六 卷至第十卷是中国故事,第十一卷至第三十一卷是日 本故事。 内容则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 仰之功德与因果报应之思想;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 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 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 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 之寓言。出场的人物从贵族开始,包含僧侣、武者、百 姓、商人、渔夫、相扑人、医生、阴阳师、游女、傀 儡子、盗贼、 乞丐等,甚至连鸟兽变化都包含在内。 此物语系相对于当时广泛流传有关贵族社会生活之物 语及正统王朝文学之日记类而撰,也就是说,所有平 安王朝文学没写进去的物事,全部收录在《今昔物语 集》内。 所以,这本著作,为了解当时逐渐抬头的武士与庶民 生活、思想之重要资料,且为后世镰仓时代之宇治拾 遗物语与古今著闻集等说话文学之创作源泉。
最早出现在《日本灵异记》里,描述一只猫死后产下的胎儿竟然变 成人的故事。猫妖是上了年纪的老猫,通常以老太婆的形象显现, 身体大约是人类体型的一倍,大只的猫妖甚至可以长得像小牛一般 大小,尾巴在末端分叉为二,妖力越大,分岔越明显。 猫妖汉字写成「猫股」或「猫又」,意即「猫妖」或「猫怪」。所以,为了 防止老猫变成猫妖,便把仔猫的尾端切掉,只留下短短的根部,这样一来, 就不怕到时候猫尾巴分岔,变成猫妖在家中作祟了。 具有可怕魔力的猫妖,在吃早饭之前,会以人声说话,有时再将人吃掉后, 转化成此人的肉体伺机寻找下一个猎物。通常猫妖只攻击它怨恨的人,但是 如果遇到性情更凶狠、手段更残暴的猫精,只要一看到人,就不分青红皂白 ,一律加以伤害,传说中也有善良的猫妖,常变成少女模样以亲近人类,当 ま 然性格是很温顺的,平日喜欢吃鱼,身体轻盈,喜欢依靠人类,但是常被人 伤害。猫、狸和狐都是日本传说中有着非凡能力的动物。 据说猫有九条命,当猫养到9年后它就会长出一条尾巴,每9年长一条,一直 会长9条,当有了9条的猫又过了9年就会化成人形,这时猫才是真正有了9条 命,在中国也叫九命猫妖。猫又位于鸟山石燕《百鬼夜行》之前篇阴之卷。 是相当具有灵气的邪妖,也是在民间被认为最接近与现实的妖怪。 不过猫妖也有恶搞的一面,那便是乔装成美女与老太婆来欺骗路人........不过 这样的前提往往是其先已吃掉了所要变为对象的那个人,至于为什么要吃人 的原因其实也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既然它具有了一定灵力,或感知人 类内心的想法,那它就需要某些东西来维持他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本领,那就 是吃人。但若说到恐怖的一面,应该还是尸变,所以古人叮嘱的不要让猫类 接近与坟的谨句还是流传了下来。

今昔物语集

今昔物语集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前也被称作《宇治大纳言物语》,大约成书于1077年前后,它涉及到印度、中国、日本三国,共计三十一卷(内缺第八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一卷),总共收录一千零四十篇短篇小说,是平安末期的说话集,但是作者不详。

其中第一卷至第五卷是关于印度,也就是天竺的部分,主要叙述的是有关于释迦摩尼的一生和其生前死后的逸事传说。

第六卷至第十卷是中国的部分,当时称为震旦,主要叙述关于中国的王昭君、杨贵妃、孔子、庄子、郭巨等人的逸事传说。

第十一卷至第三十一卷是日本的本分,主要叙述的是关于日本所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们的事情以及神佛鬼怪等方面的传说。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

兄弟三人,早丧父。

他把家产分给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因家境贫困,为了节省粮食供养母亲,想把儿子埋掉,结果挖坑时挖出一个石盖,上书:﹕"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石盖下面有一坛黄金,郭巨高兴地抱着孩子和一罐金子回了家,从此一家人再不为衣食发愁。

而且郭巨的孝名也传遍了天下。

《今昔物语集》中第五卷第四段中有《一角仙人,背个女人下山来京城事》这样一个故事。

说的是过去在印度的深山里有一个头上长了一只角的一角仙人,有一次下雨后路滑摔倒了,他很恼火于是就一怒之下把天上的龙王给抓起来装进瓶子里了,于是印度就再也没下过雨。

当时的大臣就想了个办法,想用美女和美妙的音乐来感化一角仙人,于是就派了很多优美的女子穿上华丽的衣服唱着歌进入到一角仙人住的山里面。

一角仙人果然被美女们迷住了,其中一个美女顺从了他于是他的法力丧失了,龙王从瓶中出来下起了大雨。

这个美女后来撒娇让一角仙人背她回到了京城,美女回到王宫后一角仙人(这时已经没有法力了)就很落寞的走了。

第二十九卷第三段中的《不为人知的女强盗》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一个男子傍晚在京城中行走,被“鼠叫声”吸引到一个漂亮女子的房屋里,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这个女子主动对他献殷情,而他就和这个女子好上了。

浅析《今昔物语集》中的“他力”救助

浅析《今昔物语集》中的“他力”救助

浅析《今昔物语集》中的“他力”救助1. 引言1.1 介绍《今昔物语集》《今昔物语集》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编撰于平安时代中期。

这部作品收录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神话传说和怪谈轶事,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之一。

《今昔物语集》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闻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昔物语集》中,“他力”救助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在这些故事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危险,而“他力”救助往往在至关重要的时刻发挥作用。

通过“他力”救助,主人公们得以在危难关头获得神秘力量或他人的帮助,最终化解危机或取得胜利。

这种“他力”救助的出现,不仅为故事情节增添了戏剧性和惊险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信仰、命运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的认知。

通过介绍《今昔物语集》中的“他力”救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人类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珍贵和互相扶持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这些古老的故事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引领着我们去探讨人类与神秘力量、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000字结束】1.2 概述“他力”救助《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部文学作品,它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

“他力”救助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

在这些古老的故事中,人们经常依靠外力来解决问题或遇到困难,这种“他力”救助的概念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他力”救助在《今昔物语集》中被描述为一种非常神奇和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甚至超越自己的能力。

这种力量来自于外界,可能是神灵,也可能是其他超自然存在,它是一种无法用常规手段解释或解释的力量。

通过“他力”救助,故事中的人物们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支持,最终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力量不仅仅存在于虚构的故事中,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通过“他力”得到解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人相信,当太阳下山的时候穿上新的草鞋 的话就会变成狐狸,这种迷信广泛地散布在日 本各地。所以不论是拖鞋或是皮鞋,如果要穿 上新鞋一定要选在早上的时候,傍晚时分是不 可以穿新鞋的,假使非穿不可,要记得在鞋底 涂上一成煤灰或是沾上了墨汁等到干了之后才 可以穿。 另外,专门祭祀狐狸神的稻荷神社在日本各地 相当普及,所以狐狸神又称作稻荷神,被当作 祈求商业繁盛(鸿运昌隆)的神明来信奉,就 好像我们这里的土地公庙一样,到处都可以看 得到,原本狐狸神具有农耕神的特质,农民向 来祈求赐予五谷丰收。 另外,日本料理中有一种豆皮寿司,味道酸酸 甜甜的,大概是掺了醋和白糖做的,叫做「稻 荷寿司」,为什么叫做「稻荷寿司」呢?因为 据说狐狸很喜欢吃油豆腐皮,以稻荷为名,取 其丰收之意,吃了稻荷寿司会有好运的说法, 也就不胫而走。
绘马
千本鸟居
今 昔 物 语 集
《今昔物语集》是十二世纪前期,平安时代 末期成立的日本最大的故事集。另外,从内 容上看也属于佛教说话文学的范畴。
此作品直至十六世纪中旬的室町 时代才得以见天日,江户时代首 次出版成书上市,一夕之间成为 历史地位 名作。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几乎 及 对后世的影 都取材自《今昔物语集》,若无 《今昔》,恐怕也就没有芥川了。 响和意义 梦枕獏的《阴阳师》系列,大部 分也取材自此书。 可以说,《今昔物语集》对于后 世文学之流传,具有极重要之地 位,若以其集说话文学之大成的 性质而言,则更具世界文学之价 值,故被视为文学素材之宝库。
今昔物语集
从前,有位大藏大夫,十分怕猫。只要一看到猫,就什么事都不顾, 捂起脸来便逃。 这个家伙家里有很多地,但就是赖着不肯向地方上的国守缴纳租税。 因为他毕竟官居五位,国守也不便象对待普通百姓那样,将他逮捕。 但如果对他宽容,则租税之事肯定会不了了之。为了逼他交纳租税, 国守想出了个点子。 一天,国守佯称有事密谈,将这位大夫诓进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屋里, 问道:“下官的任期就要届满,大人所欠的钱粮,为何迟迟不交?” 大夫一听,口头上毕恭毕敬地道歉,说家里的田地不只一处,事情太 多,以至拖延了,待到秋天收成之后,一定如数缴清,心里却暗自骂 道,这个穷国守,没什么背景,还这么不依不饶,真是岂看穿了他的心事,坚持一定要大夫今天就缴清钱粮,而大藏 大夫则百般推委。如此一来,国守也翻脸了,于是乎…… 关门!放猫!! “只见五只一尺多长,长着一对琥珀般的红眼睛的灰色花猫一声接 一声地叫着,鱼贯走进房来。大藏大夫清廉一见,登时眼中流出豆粒 大的泪珠,紧搓双手,向国守告饶。这时候,五只花猫在屋里乱蹿, 有的去嗅清廉的衣袖,有的从这儿蹿到那儿,眼看着清廉吓得脸色煞 白,痛苦万分。” 被吓得够戗的大藏大夫只得按国守的要求,写下手谕,缴齐了所欠 钱粮。 这事被世人当作笑谈,都说这位大藏大夫大概是老鼠托生的。
日本霊異記
今昔物语集
浅谈 日本说话文学
“说话文学”一般是指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传说、故事等。它偏 于叙事,多是一些题材短小而具有纪实特征的短篇故事,其内 容则明显地传达出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思想尚好。通常情况下, 说话文学是指将这样一些短小故事按照一定的意图或目的编辑 成集的作品。例如《日本灵异记》、《今昔物语集》还有《宇 治拾遗物语》等就是平安时代至室町时代日本说话文学的代表 之作。 前面我们提到了,比如《日本灵异记就是其撰者景戒读了唐朝 初期的《冥报记》和《金刚般若经集验记》而受到启发编撰的。 而日本的说话文学,其实无论从作品的整体构造还是故事的题 材构成等方面都其实都受到了中国文学的较大影响。
日本霊異記 今昔物语集
作者
景戒(日本奈良药师寺的僧人)
日 本 霊 異 記
历史地位
日本最早的民间故事集;日本最古 老的佛教故事集。 成书于弘仁十三年(822)年。 全称《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 略称《日本灵异记》。 全书共有上、中、下3卷。 以和式汉文撰写,收入112篇故事, 其中,上卷三31篇,中卷42篇,下 卷39篇。 本书普及于当时民间,而影响后代 的俗文学,是了解日本佛教思想之 重要资料。
最早出现在《日本灵异记》里,描述一只猫死后产下的胎儿竟然变 成人的故事。猫妖是上了年纪的老猫,通常以老太婆的形象显现, 身体大约是人类体型的一倍,大只的猫妖甚至可以长得像小牛一般 大小,尾巴在末端分叉为二,妖力越大,分岔越明显。 猫妖汉字写成「猫股」或「猫又」,意即「猫妖」或「猫怪」。所以,为了 防止老猫变成猫妖,便把仔猫的尾端切掉,只留下短短的根部,这样一来, 就不怕到时候猫尾巴分岔,变成猫妖在家中作祟了。 具有可怕魔力的猫妖,在吃早饭之前,会以人声说话,有时再将人吃掉后, 转化成此人的肉体伺机寻找下一个猎物。通常猫妖只攻击它怨恨的人,但是 如果遇到性情更凶狠、手段更残暴的猫精,只要一看到人,就不分青红皂白 ,一律加以伤害,传说中也有善良的猫妖,常变成少女模样以亲近人类,当 ま 然性格是很温顺的,平日喜欢吃鱼,身体轻盈,喜欢依靠人类,但是常被人 伤害。猫、狸和狐都是日本传说中有着非凡能力的动物。 据说猫有九条命,当猫养到9年后它就会长出一条尾巴,每9年长一条,一直 会长9条,当有了9条的猫又过了9年就会化成人形,这时猫才是真正有了9条 命,在中国也叫九命猫妖。猫又位于鸟山石燕《百鬼夜行》之前篇阴之卷。 是相当具有灵气的邪妖,也是在民间被认为最接近与现实的妖怪。 不过猫妖也有恶搞的一面,那便是乔装成美女与老太婆来欺骗路人........不过 这样的前提往往是其先已吃掉了所要变为对象的那个人,至于为什么要吃人 的原因其实也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既然它具有了一定灵力,或感知人 类内心的想法,那它就需要某些东西来维持他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本领,那就 是吃人。但若说到恐怖的一面,应该还是尸变,所以古人叮嘱的不要让猫类 接近与坟的谨句还是流传了下来。
日本民间故事里,狐狸是常见 的妖怪之一,而在《日本灵异 记》就记载了狐狸妖怪的传说。 话说美浓国(今日的岐阜县) 的大野郡,某个男子,在荒野 遇见一名美女,与她结婚生子。 没想到他的妻子竟是狐狸幻化 而成。某天现出原形之后,像 狗一样吠了几声便回到荒野。 丈夫仍不死心地呼唤着狐狸, 并且对它说:「请不要把我给 遗忘了!孩子还需要你的照顾, 赶快回来睡吧!」最后这句 「赶快回来睡吧!」在当地的 方言读做 ki tsu ne,与狐狸的日 文发音近似,据说汉字的「狐」 日文的读音便是由此而来。
今昔物语集
编撰的历史缘由: 据《日本书纪》记载,佛教于钦明天皇十三年 (552)由百济传入日本,在经历了初创期的崇 佛灭佛的曲折后,从中央到地方,逐渐深入人心, 佛教故事集也应运而生,最早的为成书于9世纪 初的《日本现报善恶灵异记》(以下简称《灵异 记》)。《灵异记》的编撰者奈良药师寺僧人景 戒在上卷序中称:“昔,汉地造冥报记,大唐国 作般若验记。何唯慎乎他国传录,弗信恐自土奇 事 。”这里提到的《冥报记》为我国唐代唐临 于高宗的永徽年间(650-655)的佛教故事集, 多为因果报应类故事;《般若验记》指的是唐孟 献忠所著的《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成书于玄宗 的开元六年(718),收集了《金刚般若经》的 灵验故事。景戒对当时的日本人只信奉“他国传 录”,而对“自土”(本国)的奇事不闻不问的 现象感到忧虑,才编撰了这个故事集。
故事集冠以今昔二字者,因每回故事的开头皆有:“现在说,从前有 个……”的起句,放以今昔名之。是继《灵异记》等故事集之后,又 一部关于佛教的故事集。
今昔物语集
简要的内容介绍 《今昔物语集》以印度,中国,日本为舞台,拥有一千以 上个故事。并 且,在当时日本六十多个州中只有三个州 未被提及。第一卷至第五卷的内容是印度故事,第六 卷至第十卷是中国故事,第十一卷至第三十一卷是日 本故事。 内容则包括佛教故事与世俗故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 仰之功德与因果报应之思想;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 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 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 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 之寓言。出场的人物从贵族开始,包含僧侣、武者、百 姓、商人、渔夫、相扑人、医生、阴阳师、游女、傀 儡子、盗贼、 乞丐等,甚至连鸟兽变化都包含在内。 此物语系相对于当时广泛流传有关贵族社会生活之物 语及正统王朝文学之日记类而撰,也就是说,所有平 安王朝文学没写进去的物事,全部收录在《今昔物语 集》内。 所以,这本著作,为了解当时逐渐抬头的武士与庶民 生活、思想之重要资料,且为后世镰仓时代之宇治拾 遗物语与古今著闻集等说话文学之创作源泉。
日本霊異記
著者围绕讲解善恶因果报应之道理, 辑录从雄略帝到嵯峨天皇近4个世纪之 间的奇瑞谈100余回,大体按年代顺序 排列。 著者在自序中说,因受佛教思想影响, 解说世间善恶因果报应,劝恶向善。 故仿中国之冥报记、般若验记之佛旨 而记之,当时日本民间流传之故事亦 选录在内。 从中可见中国佛教对日本佛教之影响, 以及因果报应思想在中日民间的流传。 对日本以后的故事小说文学影响颇深, 是了解日本古代社会人情世态极为珍 贵的史料。
伏见稻荷大社
稻荷神社 其中以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 最有名,它是全日本稻荷神 社的大本营,除了有可爱的 狐狸雕像之外,还有最具特 色的千本鸟居,这里的绘马 (许愿用的小木板,把祝福 的话写在上面,挂在绘马专 用的架上,以求愿望达成) 外观是可爱的狐狸造型,你 还可以替它画上胡须,祈求 狐狸神为你完成心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