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标、说教材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4.把握文章主旨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 灭亡。 (2)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 恶势力。 (3)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空想,勇于斗争。 (4)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前狼不敢前(前进)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乃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以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
(3)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名词作状语,上前) 一狼洞其中(洞穴,名词作动词,指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3.文章结尾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 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 ,狡猾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一语道破,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板块五、探究主旨,获得启示 1.本文从整体偏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 明确:主要写狼。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通过屠户的种 种情态变化来反应狼的贪婪、凶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作者直接评 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 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峙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 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猾,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 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善良
遇
凶恶
机警 屠户
惧狼
贪婪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初中学生以前从各种途径接受过童话的信息与影响,学生思维活跃, 课堂参与度较高。但是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多停留在故事层面上,比较肤 浅;学生受生活经历的限制及个性差异的影响,对童话主题的深层次分 析、理解能力较差。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受生活经历、思想认 识、文学修养等影响,对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之间的差异并不明确。
皇帝的新装 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大臣:自欺欺人、虚伪(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小孩:天真无邪(语言描写)
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环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 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 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环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动,明 确主旨。
4.分析小孩---“可是她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语言 描写;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
5.分析老百姓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 服真合他的身材!”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都是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老百姓的人云亦云。
2.生活中有人爱穿新装能到达这种程度吗?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不能,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皇帝是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关心国家大事,沉溺于“新衣” ,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明确:昏庸无能、穷奢极欲的皇帝
4.第一段主要描写了皇帝如何爱新装的,第一段对皇帝的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为下文受骗埋下伏笔。 5.皇帝能让做新装原因就是,骗子声称自己做的衣服有个特殊的特点,请 找出来。 明确:任何不称职的或者笨拙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三、说教学目标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说课课件

(2).第6诗节有什么作用?
(3).第7诗节的“轻些呀,轻些”是否与事实矛盾?用在这里有怎样的作 用?
第2-7节:追忆周总理革命一生、关心农业、关心工业、关心国防的可敬 形象,他日理万机,大事、小事、外事、内事,事事操劳,他和人民同 甘苦,共命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8、9节,思考以下问题: (1)第8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第9节)∶ 高度深化总理的形象和人民深深的思念之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 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的意境。
2.再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歌的结构线索和感情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首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 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 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 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的写法造成一种壮阔而动人的意境。
板块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1)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2)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3)用“/”“//”划分朗读节奏与停连,用“▪”标注朗读重音,并 总结朗读感情和语调,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诵读要领: 朗读感情: 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朗读语调: 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教师辅导朗读,学生齐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周总理,你在哪里》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 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赠从弟》(其二)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设计意图】 朗诵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 ,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句大意: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初读古诗时结合课内注释,培养学生利用书本资 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要对诗歌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读思结 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四)、提问: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表现手法,锻炼学生的诗 歌鉴赏能力,深化对诗歌主旨的领悟。 明确: (1)对比。用瑟瑟风声、凄惨冰霜的环境来衬托松柏的坚韧、端正的 品性。 (2)托物言志。诗人借用松柏勉励堂弟要坚贞自守。
板块四、品悟赏析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古诗及教材中对诗歌的赏析。 设计意图:全篇诗歌以朗读活动贯穿始终,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充 分领悟诗歌主旨之后以朗读收束全文,更能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 哲思,颇具酣畅淋漓之感。在此基础上,品读教材内提供的赏析,在 理论层面上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领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前面的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汉代前后的古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另一篇古诗《赠从弟》 (其二)(揭示课题)
1.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诗人, “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 善者,妙绝时人”。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 今有《刘公干集》。
板块五、合作探究 1、《赠从弟》描写的是什么景物?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它生长的 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答:青松,例句略。 生长环境恶劣,从“风声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看出。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说课件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说课标
总目标 学段目标 编写意图 编排特点 教材知识树 立体式整合教材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
说教材
说建议
总目标
一、说课标 学段目标
一、说课标要求
1.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正楷 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4.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文明交际,综合学习。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语感。 3.具有日常口语交际 的基本能力。 4.学会使用语文工具书。
初中语文总目标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正 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街头叫卖 难忘乡音
饮春酒 忆童年 刷子李 泥人张 平凡人平凡事显 不平人生
端午的 鸭蛋汪曾祺
吆喝萧乾
春酒琦君
王小玉 烘云托月 化听觉为视 觉
俗世奇人 冯骥才
第 一 单 元 民 俗
绝唱刘鹗
教材的逻辑关系 4、立体式整合教材 主题的相关性 文体的整合
本册教材整合
说教材逻辑关系
知识 初步训练 加深训练 综合训练
2、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中蕴含着 丰富的课程资源
内容结构的 稳定性
教 材 编 排 特 点
专题内部 自成系统
课外古诗词
略读、精读 资料链接 写作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 《名人传》
名著导读
六个单元
说课标
总目标 学段目标 编写意图 编排特点 教材知识树 立体式整合教材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
说教材
说建议
总目标
一、说课标 学段目标
一、说课标要求
1.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正楷 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4.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文明交际,综合学习。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语感。 3.具有日常口语交际 的基本能力。 4.学会使用语文工具书。
初中语文总目标
1.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趣。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
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正 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街头叫卖 难忘乡音
饮春酒 忆童年 刷子李 泥人张 平凡人平凡事显 不平人生
端午的 鸭蛋汪曾祺
吆喝萧乾
春酒琦君
王小玉 烘云托月 化听觉为视 觉
俗世奇人 冯骥才
第 一 单 元 民 俗
绝唱刘鹗
教材的逻辑关系 4、立体式整合教材 主题的相关性 文体的整合
本册教材整合
说教材逻辑关系
知识 初步训练 加深训练 综合训练
2、教材编写特点: 教材中蕴含着 丰富的课程资源
内容结构的 稳定性
教 材 编 排 特 点
专题内部 自成系统
课外古诗词
略读、精读 资料链接 写作
《海底两万里》 《名人传》 《名人传》
名著导读
六个单元
初中语文说课标说教材精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说课程说教材
滨海新区 同盛学校 李昕原
1
可编辑课件PPT
说课程
说教材 写 作
综说合性建学议习
流 程
2
可编辑课件PPT
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 以上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 能力
读懂课文
增强语感
积累文言词语
八上 读懂课文大意
七年级
了解文章大意
八下
八年级
熟读背诵课文
加强诵读
九上
理解课文内容
九年级
九下
体会作者思想
难度加大 篇目增多
体会作品的 艺术魅力
对一些常见 文言词语的 意义用法进行
篇幅增长
梳理和区分
文言文
20
可编辑课件PPT
说建议
教学中努 力体现语 文的实践 性和综合 性
重视情感、 态度、价 值观的正 确导向
重视培养 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议教
学
建 21
可编辑课件PPT
议教
学
建
22
可编辑课件PPT
议教
学
建
23
可编辑课件PPT
写 作
议教
学
建
24
可编辑课件PPT
写 作
议教
学
建
25
可编辑课件PPT
写 作
议教
学
建
26
可编辑课件PPT
恰当运 用多种 评价方 式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沟通交流 学会使用常见的语文工具书
说课程说教材
滨海新区 同盛学校 李昕原
1
可编辑课件PPT
说课程
说教材 写 作
综说合性建学议习
流 程
2
可编辑课件PPT
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 以上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 能力
读懂课文
增强语感
积累文言词语
八上 读懂课文大意
七年级
了解文章大意
八下
八年级
熟读背诵课文
加强诵读
九上
理解课文内容
九年级
九下
体会作者思想
难度加大 篇目增多
体会作品的 艺术魅力
对一些常见 文言词语的 意义用法进行
篇幅增长
梳理和区分
文言文
20
可编辑课件PPT
说建议
教学中努 力体现语 文的实践 性和综合 性
重视情感、 态度、价 值观的正 确导向
重视培养 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议教
学
建 21
可编辑课件PPT
议教
学
建
22
可编辑课件PPT
议教
学
建
23
可编辑课件PPT
写 作
议教
学
建
24
可编辑课件PPT
写 作
议教
学
建
25
可编辑课件PPT
写 作
议教
学
建
26
可编辑课件PPT
恰当运 用多种 评价方 式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沟通交流 学会使用常见的语文工具书
初中语文说课标说教材课件

对于综合 性学习 要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生兴趣 人人参与其中 小组合作实践
对于 写作要有固定的 作文课并以 多种形式 进行批改
形成导学式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
杨柳青第三中学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三、说建议
2.评价建议
杨柳青第三中学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新课标中指出评价目的:
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
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工具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以人的发展为本,面 向全体学生,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定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材 编写 特点 和意 图
杨柳青第三中学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课外古诗 词背诵 写作口语 交际综合 性学习 单元课文 (讲读课、 自读课)
杨柳青第三中学
名著导读
编 写 体 例
附录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每单元 5篇课文
课文分 讲读和 自读
文章 选材 多元化
每单元 课文2篇
选经典 名家名作 课外背诵
人教版结构更为清晰 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名作穿 插在每个 单元中
以课文 内容切入 综合性 学习
以贴近 生活 的专题 组织单元 杨柳青第三中学
以时代 为专题 组织单元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解读课内 经典篇目 理解透彻
大量课 外阅读
综合 性学 习
合作实 践 口头作 文 写作
阅读
练字
重积累
识字写 字
教 学 建 议
杨柳青第三中学
周记、 大作文
勤学 诚实 育人 报国
自身建议
对于 识字写字 要让学生写规范 字必须加强训练 加强课内外习字 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盛着爱恨——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独特安稳
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环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 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 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环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动,明 确主旨。
2.语言浑厚,意蕴深厚。 浑厚无华、充满哲理的语言,激发了我们情感的奔涌,展示了XXX致远的 境域:“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重。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字里 行间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
【方法活用】 本文第8段语言生动而又深刻,精美而又睿智,词语感情色彩鲜明,并且 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仿写一段文字,描画自 己的精神小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域。
教学难点
了解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了解作者对个人精神世界的 观点
五、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说,获得个性体验和特殊感受的过程,是教 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老子也说 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 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课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 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
使写作练习有据 可依,有计划有 目的有侧重点, 有助于提升学生 的写作能力
综合性学习
紧扣单元主体, 开放性强,是 语文能力的 综合演练。
说课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整合
编写特点 及体例 七下课程标 准及内容
说教材
教学建议
总课程标 说课标
准及内容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2 内容结构
课外 阅读
利用网络资源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外 阅读
谢谢聆听!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编 写 特 点
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编 写 特 点
突出了写作的地位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年级下册
单元设计 编 写 体 例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 词
单元设计
编 写 体 例
名著导读
单元设计
编 写 体 例
附录
单元导语
安排在单元之初, 概述了这单元的主 题,激发学生的兴 趣,并提出了具体 的学习要求
阅读课文
研 在理讨文解与前巩练导固习语内(容重
,拓展延伸,检
验教正学文效果)
读一读,写一
写(课体下现注了释对字
词积累的重视)
阅读课文
• 课后资料链接(补充 语文知识,有利于丰 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1.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 汉字并能正确书写;2.具 有独立阅读能力;3.能借 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4.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5.能具体 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 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1.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2.能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写作,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3.积极尝试 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 语文,推动学生发展思维 的能力。
横向整合
成长 足迹
一单元
热爱 祖国
走进 名人
三单元
文化 艺术
探索 自然
倾听 物语
六单元
五单元
四单元
二单元
横向整合
探索自然 (第五单元)
倾听物语 (第六单元)
《昆虫记》 (名著导读)
人与自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纵向整合
七上第五单元
绿色蝈蝈
七下第六单元
倾听物语
八下第三单元
敬畏自然
4
重视各种课内外活动的开展
1
重视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 重视诵读。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3 重视写作。随笔、读书笔记、小作文、大作文
4
重视各种课内外活动的开展
说课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整合
编写特点 及体例 七下课程标 准及内容
说教材
教学建议
总课程标 说课标
准及内容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 词
名著导读
单元设计
编 写 体 例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 词
名著导读
单元设计
编 写 体 例
附录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 词
1
2
3
人
人
人
与
与
与
自
社
自
我
会
然
内容结构
热爱祖国 成长足迹
文化艺术 探索自然
主 题 单 元
2 内容结构
6个写作专题
30课阅读
3个综合性学习 专题
2 内容结构
2部名 著导读
说课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整合
编写特点 及体例 七下课程标 准及内容
说教材
教学建议
总课程标 说课标
准及内容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说课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整合
编写特点 及体例 七下课程标 准及内容
说教材
教学建议
总课程标 说课标
准及内容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苏教版
人教版
新人教版
以栏目的形式 组织单元,每 个单元后面增 加了诵读赏析 的知识,专题 和名著阅读散 步其中
人教版以主题 单元为模块编 写,名著和课 外古诗词附后
集中编排
把写作单列出来, 把2012年版的
《综合性学习.写 作.口语交际》变
为《写作》、 《综合性学习》
教材 以人为本,人文性与工具 对比 性兼具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编 写 特 点
注重了自身的艺术性
注重内在的实用性
课后练习
课前导语 读一读,单写元一导写语
1 编写特点及体例
编 写 特 点
注重学科整合和合作探究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 文字的情感;2.培养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逐 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 正确的价值观;3.认识中 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尊重多 元文化,养成实事求是、 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第一部分:说课标
2 七下课程标准及内容
知识与能力
能熟记生字词254个, 会背诵课标要求的古诗 文16篇,课外阅读量在 60万字以上
评价建议
定性 评价
定量 评价
恰当运用多种 评价方式
教师、家长 评价
评价建议
学生互评 教师、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说课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整合
编写特点 及体例 七下课程标 准及内容
说教材
教学建议
总课程标 说课标
准及内容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外 阅读
课外阅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家好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语文(下)
平顶山市第十四中学 石金锋
说课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整合
编写特点 及体例
七下课程标 准及内容
说教材
教学建议
总课程标 说课标
准及内容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第一部分:说课标
1 总课程标准及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 值观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扩 展阅读面。能完整明白地 叙事,会抒情描写。学习 修改自己的习作,能和同 学互批互改。能利用图书 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 资料。
情感态度价 值观
关注自身成长,正确面 对成长的各种问题。培 养爱国情感,主动汲取 名人身上的养料,醉心 民族文化,勇于探险, 感受自然的魅力,聆听 动物物语,激发关爱动 物、善待生命的情愫。
从七年级到八年级,从易 到难,从感性到理性,教 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说课思路
内容结构 内容整合
编写特点
及体例 七下课程标
准及内容说教材教来自建议总课程标 说课标准及内容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第三部分:说建议
1
重视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
学
2 重视诵读。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建 议
3 重视写作。随笔、读书笔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