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人本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人本观苏晔;韩剑锋【摘要】Marxist Humanism contains the practical nature ,social nature and human needs and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hu-man nature in threeareas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rxist Humanism guides the theory of thecontent ,perspective and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structs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 Marxist Humanism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the theory differen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马克思人本观从实践性、社会性和人的需要三个方面揭示了人的本质内涵,这一哲学内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视角和目的等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的发展,对澄清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是非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名称】《胜利油田党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马克思人本观【作者】苏晔;韩剑锋【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41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长期以来学术界探讨的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对人的本质理论认识是否正确、透彻、全面,关系着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及思维领域创造性活动的进步发展。
人性自由: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辑演绎而成 的理论体系 , 黑格尔称为科 学体系。科学 蒸发为抽象 的规定 ; 在第二 条道路 上 , 抽象 的规 定在 体系与逻辑 起点具有 一脉相 承性 ,有什么样 的起点 思维行程 中导致具体 的再 现 。”l , 【3 2 第一条 道路的研 1 a 就会 推演 出什 么样 的科学体 系 即逻辑 终点 的完 成 , 究方法是从 实在和具 体开始 ,即客观现象或感性 具 它们 是一个 严 密的 、 统一 的整体 , 因此 , 辑起 点具 体 ( 逻 指研究起 点 ) 考察事 物的本质 和规律 。第 二条道
大学 社 会 科 学 学 院教 授 , 士 生导 师 。 博
基金项 目: 上海市博 士点专项课题 :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 ; 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 Q X 2 浙 1H Z 0 )
9 8
人 性 自由 : 想 政 治教 育 的逻 辑起 点 思
的方式 。 决不是具体本身的产生过程”1 。 但 [ 3 这种方 隔绝 、 3 1 0 离群索居状态 的人 , 而是处在 于一定条件 下进
有惟一性 , 也就是说 , 一个完整 的科 学体 系只能有一 路指逻辑方 法 , 用马克思 的话来说 就是“ 只是 思维用
个起点 。“ 科学理论 的系统性 和 内在联 系性 。一种理 来掌握具体并 把它 当作一 个精神上 的具体再 现出来
收 稿 日期 :0 1 0 —1 21-7 5
作者简介 : 晓妹 (9 0 )女 , 袁 18一 , 江苏南通人 ,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王天恩(9 4 )男 , 15一 , 江西莲 花人 , 上海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善 现 实 社 会 中 的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作 为 一 种 关 于 人 的 实 践 活 动 , 目 的 是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发 人 的 积 极 性 与 主 动 性 , 其 激 因 此 , 要 重 视 人 的社 会 属 性 , 要 重 视人 的 自然 属 性 , 现人 的社 会 性 与 自然 性 共 存 。任 何 教 育 过 程 , 只能 是 针 对 现 实 的人 既 又 实 都
点。
在 马 克 思 视 界 里 的 “ ” 现 实 的 、 体 的 、 史 的人 , 克 思 所 谓 的“ ” 研 究 人 类 社 会 历 史 的 出发 点 , 是 研 究 人 性 、 人 是 具 历 马 人 是 亦 人
学 、 权 等 重 要 问 题 的 出发 点 。通 过 对 思 想 政 治教 育体 系 中 “ 实 的 人 ” 行 具 体 分 析 可 知 : 现 实 的 人 ” 对 客 观 环 境 进 行 具 人 现 进 “ 是 体 分 析 , 把 握 人 的 生 物 性 和 社 会 性 来 具 体 的 分析 独 立 的 个 体 或 群 体 , 不 是 分 析社 会 中具 体 的 单 个 个 体 的 差 异 。立 足 于 人 并 而
Vo1 4 No. .2 02
M a .2 2 r O1
口 思 想 政 治 教 育研 究
思想政治教 育学的逻辑起 点
代 长 彬
( 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 院, 徽 合肥 200) 合 安 3 0 9
现实 的人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论 思想政 治教育学的逻辑 起点
陈殿 林 , 王 天 恩
( 上海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 , 上海 2O4 ) O44
摘要 : 学科逻辑起 点的界 定与单一理论逻辑起点的界 定是 不 同的, 只有 清楚 学科逻 辑起点 的界 定标 准才
便于从 纷繁 复杂的学科概念 中找到该 学科 的逻辑起 点。将 “ 实的人” 为思想政 治教 育 学的逻辑起 点理 由 现 作 在于 ,现 实的人” “ 是对 思想政 治教 育学范畴领域的高度抽 象, 是思想政 治教 育 学生发的历 史起点 , 是导 引着思
理, 等等 。下面就 已有 的研究成果作些概述 : ( ) 于思 想政 治教 育学 逻辑 起点 的相 关研 究成 果 一 关 经过资料的检索与收集 , 直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 只能将思想政治
收稿 日期 ;0 8 2 6 20 —1 —0
基金项 目: 上海大学 20 O7年研究生创新基 金项 目“ 良亚文化 对大 学生思 想政治 教育 的影 响与对策 ” 编号 : 1 — 不 ( A6
想政 治教 育学主题的基础概念 , 是规 定思想政治教育 学理论 的核心概念 。 关键 词 : 想政 治教 育学 ; 思 逻辑起 点; 思想政 治教 育 ; 念 概
中图分类 号 :4 文献标识码 : G1 A
文章编号 :00 7 (090 —03 —0 10 —59 2o )2 05 6
第 4 卷第 2 2 期
2O O9年 4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Ju a o J n ̄ N r a U i rt Sc l c ne) or l f i gi om l n e i(oi i cs n a v Ap . O 9 r2 O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作者:王静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2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根本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从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不同的理解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一种改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逻辑起点是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的、凝滞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不断生成的。
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对增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实践;价值一、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阐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在世界各国早已存在,但关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却至今仍然是学界追问的热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人的本质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的、静态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不断生成的。
不存在亘古不变、绝对同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我们只能寻求一个相对稳定时期的那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它重点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对本质的判断应着眼于它对实践问题的解决适合与否,而不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和考证。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行来考虑。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及其理论、地位、作用、原则、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队伍等要素的社会性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定的服务对象,规范了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政治态度、行为方式和活动价值,从根本上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特殊性。
孙其昂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性;石书臣教授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性;李辽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阶级性、服务性、工具性与启蒙性四个维度的统一;陈志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等。
思政教学论习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练习j一、填空题1.教学论是以研究()和()为对象的学科,是研究优化教学活动的理论,是教学科学的组成部分。
2.以“()”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相政治学科教与学的()和()的一门学问。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从它的实际理论容结构和作用来看,它应该属于()与O边缘交叉学科。
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基本容主要有三大部分,即()、()、()。
6.(),()是贯穿理信纸的一个基本精神,也是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7.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
8.()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9.学校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环境它包括()和()。
10.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主导是()。
11.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
12.思想政治科教学的基本形式中心环节是()。
13.教学方法一般分为()、()、()。
14.教学模式是程式比较()、()教学方法。
15.行知提出的()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
16.探究式教学模式包括()和()。
17.教学评价包括()和()两部分。
18.情感目标水平层次由()、()、()。
19.八字教学法的四个教学环节是()、()、()、()。
20.“预议导练”教学法的四个步骤是()、()、()、()。
21.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和(案)三项工作。
2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二是();三是()。
23.教案一般分为()和()两种。
24.教学目标具有()、()和()。
25.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容有: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
二、选择题1.素质教育的特征()A.目的性B.育人性C.全体性D.全面性E.基础性F.主体性2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畴()A.教师与学生B.教育与教学C.传授与接受D.化与外化E.理论与实践3.目前典型的教学目标取向可归结为四种()A. “普通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 “表现性目标”取向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A.情意目标B.品德目标C.能力目标D.知识目标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的()A.认识过程B.实践过程C.继承过程D.创造过程E.创新过程6.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A.教师B.教室C.学生D.教材E.教学手段7.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A.思想品德B.动机C.人格D.情感E.-性格8.智力因素包括()A.观察力B.注意力C.记忆力D.思维力E.想象力9.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包括()A.知行统一规律B.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C.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D.时代性规律E.创造性规律10.理论联系实际的容包括()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B.学生实际C.教师实际D.国际政治实际E.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1•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A.报告会B.写小论文C.参观访问D.社会调查E.歌咏比赛12.课外活动的原则()A.实践性B.自愿性C.独立性D.强制性E.灵活性13.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A.教学思想B.教学目标C.教学操作程序D.教学策略E.师生地位14.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A.认知目标B.情意目标C.技能目标D.行为目标E.过程目标15.情意目标的容包括()A.道德目标B.审美目标C.理智目标D.学习情感E.人生价值目标16.情感教学的特征有()A.以智育情B.以德育情C.以意育情D.以情育情E.以境育情17.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是()A.读书B.议论C.讲解D.练习E.总结F.测评18.五字教学法的五字是()A.学B.议C.问D.思E.讲F.解19.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原则()A.系统性原则B.形象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重点性原则E.艺术性原则20.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可分为()A.知识目标B.思想品德目标C.能力培养目标D.情意目标21.教学艺术的功能()A.提髙威信功能B.激发动机功能C.全面育才功能D.优化氛围功能22.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A.独特性B.多样性C.稳定性D.发展性23.设计导入语,导入新课,符合基本要求的有()A.针对性B.新颖性C.趣味性D.简洁性24.板书的基本要求()A.科学准确,简练精要B.条理清楚,重点突出C.布局合理,书写规D.灵活多样,整体美观25.板书的主要形式()A.观点式板书B .线索式板书C .归纳式板书D.演泽式板书E .表格式板书F.图解式板书三、判断题1 .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新探

辑终 点 , 抓住 了这 三 点 , 才算 抓 住 了一 门科 学理 论
的纲 。”z 辑起 点 问题是关 于一 门学 科理 论体 系 C逻
科学 性 的根 本 问题 , 对一 门学科 的成 熟 和发展 具 它
、
何谓逻辑起点
考察一 门学科 的逻辑起点是什 么 , 首先就要明确 什么是逻辑起 点。 黑格尔 、 马克思 、 列宁等经典作家都 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黑格尔关于逻辑起 点的论述 , 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 以下几点 : 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 整个体 系得以展开、 赖以建立起来 的客观根据和基础 ;
合社会要求 的思想 , 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 的行为 。不 容否认 , 思想和行为这对范畴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 科体系中 占有很重要 的地位 。 但还不足以作 为建立整
的。但笔者认 为 , 冯契在《 逻辑思维 的辩证法 》 一书 中 “ 弄清一个领域里原始 的基本 的关系”更能说 明什么
二是起 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 、 最直接 的和最简单
的规定 ; 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 的 、 抽象 的; 四是逻
治教 育 的逻 辑起点 ; n国家 主体或 统治 阶级 主体是 思想 政治教 育的逻 辑起 点 ; 嗯 想 和行 为是思 想政
治教育 学的逻 辑起 点 。 而笔者 认 为 , 个人 需要 把 和社会 需要 这 对范 畴 作 为思想 政 治 教育 的 逻辑 起 点更 为贴切 。
有重要 价值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逻 辑起 点 , 构建 学 是 科理 论体 系 的基 石 , 因此 , 对这个 问题 进行 探讨 很
有必要 。目前关 于思 想政治 教育逻辑起 点 问题 的主
要 观点有 : 实的人是思想政 治教育 的逻 辑起点 ; ] 现 [ 2 抽 象 的人 、 面发 展 的人 、 全 自我实 现 的人 是思 想 政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知识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导论1、思想政治学科论的含义:思想政治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学习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方法性。
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5、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学形式:理论讲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研究、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教学研讨、第一章1、英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学校的德育课是有宗教、社会科学、道德教育组成。
2、法国的德育教育理论:法国始终把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德育理念为自由、平等、博爱3、德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德育教育目标:朴素、道德、善良、教育4、中国的德育思想:孔子:仁墨子:兼爱孟子:义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1)人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的理想是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德育工作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摆到教育工作的首位。
(4)德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5)德育的内容:第一方向性内容第二认知性内容第三有道德规范性内容(6)德育的方式(7)德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守教学相长的原则,建立有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8)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6、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7、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8、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规范性功能(对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规范)、个性化功能、9、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1)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实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关于逻辑起点
什么是逻辑起点?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指科学应该从何开始?这表明,逻辑起点是指范畴体系的起始范畴。
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因为这里, 在这些基本东西那里,全部发展就在萌芽中。
任何一门学科, 都是基于某一逻辑起点, 依据科学的方法论展开思维,而形成组合有序的符合逻辑推理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
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般认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起点出发,借助逻辑手段, 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 层层推导, 科学的逐步展开, 构成严谨的逻辑体系。
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是这门学科产生的源头, 它既是整个学科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又是准确反映该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逻辑起点就如构建学科大厦的基石,如果基石没有确定, 那么学科的结构或体系一定是松散和无序的, 其理论是经不起推敲的, 从而缺乏科学性。
考察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什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逻辑起点,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对这个问题有过描述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
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辨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
”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不仅是构建其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而且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它将直接决定并制约着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进而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的几种观点
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获得重大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研究中, 理论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也存在不少分歧和不足。
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主要有四种观点:①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②思想和行为作为逻辑起点③学习和教育,或者说以人的接受心理亦或可以说一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④以人为逻辑起点——其中包括了以具体的人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逻辑起点;以经济人、社会人为逻辑起点;以抽象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为逻辑起点。
这四种观点各有其侧重点,分析的立场不同,因而都有其合理性。
但正是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家的观点都是处于自身的立场而设法完善,自圆其说的,都有其和行李的同时也存在不足。
首先,以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阶级性,或者说看到了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必然性但是将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有失偏颇了这种观点没有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基本关系,而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思想
政治教育的功能或价值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贯彻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价值;二是培养具有公民道德和健全人格的人,即其人文价值如果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其重要的人文价值,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都很难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突破阶段性和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不同侧面,也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实际上,只有关心人的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以,单一重视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那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
第二,以第三,思想和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思想和行为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研究如何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不容否认,思想和行为这对范畴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还不足以作为建立整个学科体系的基石,这种观点还是没有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原始的基本的关系是什么,思想和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含很多矛盾,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等等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特殊矛盾正是这个特殊矛盾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正是这点规定了其不同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学科。
第三、以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以及以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有相似的地方。
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本身独有的或加以特殊规定的范畴,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
以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以及以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的观点虽说有很大的合理性,,但是,纵观全社会,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以及人,可以作为全部学科的逻辑起点。
这就与“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本身独有的或加以特殊规定的范畴,这样,全部理论才能从起点开始逐步展开”相违背,可见,以以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以及以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不妥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性假设
本人认为,逻辑起点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是研究一门学科的即使,是不可更改的。
逻辑起点问题是哲学特别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它的理解就不能脱离哲学、逻辑学的有关理论。
在哲学史上,很多哲学家对此问题进行过论述。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论述。
综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起点范畴一定是整个体系得以展开、赖以建立起来的客观根据和基础;二是起点范畴应该是一个最初的、最直接的和最简单的规定;三是起点范畴必须是绝对的、抽象的;四是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一致;五是起点和终点是辨证统一的;六是起点范畴与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关于逻辑起点,在目前的教科书里认为,科学的逻辑起点,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即它的规定性包括第一、逻辑起点是整个学科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第二、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彼此规定;第三、逻辑起点是学科理论体系中一切矛盾的胚芽;第四、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是相互吻合的,在此意义上,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是同一的。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美国行为科学家。
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人性假设的X-Y理论。
我觉得,X-Y理论作为思想政治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符合要求的。
人性假设理论分为性恶论和性善论。
性恶论——X 理论,一般认为,性恶论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继而为法家代表韩非所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有其深远影响。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佚”。
如果顺着“好利”的本性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放纵人的本性,就必定会危害社会,致使天下大乱。
所以,“人之性恶”。
荀子又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可见,人之性恶又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办法将之变成“善”的,因此必须进行教育,用礼义对一般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使之向善、从善、为善,进行赏罚分明的治理。
韩非也认为,人生来就“好利避害”,人与人之间总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利”乃人们行为的实际动力,“故赏罚可用”。
荀子说,“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可见荀子理想的国家管理模式是“礼义之治”,“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管理者要制定礼义,提供必要的规章制度,以调节人们的欲望,以礼义教育人民,建立法制以治理国家,推行刑罚以限制百姓,使社会达到安定而有秩序。
性善论——Y理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
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
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主张,认为“仁政”就是要“以德服人”,而不是“用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所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国家管理者把这种爱惜别人的心情来实施爱惜别人的政治,“那么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人性假设理论所包含的性恶论和性善论说明,认识需要改造的,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造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发展人自身,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不管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需要教育。
性本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是人的“性”更善,而性本恶则本身就说明人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的十个关键词:
1、鲜活的生命个体
2、生命教育
3、国家主题或统治阶级主体
4、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5、教育环境
6、人的主体性
7、人的素质提升
8、个人的需要
9、社会的需要
10、人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