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锚结检查作业指导书
普铁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九章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普铁四跨、五跨非绝缘和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以及双耳旋转线夹、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
二、作业准备(一)人员:作业车作业8人,车梯作业12人。
(二)工、机具:激光接触网检测仪、钢卷尺、手扳葫芦、软套子、棕绳、滑轮、橡胶锤、吊弦压接工具、定位管吊线压接工具、角度仪、力矩扳手、扭面器、螺丝刀、钢丝钳、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照明用具、通讯工具等(根据具体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三)材料:吊弦线夹、定位线夹、吊钩定位环、垂直定位环、套管单耳、防风拉线、锚支定位卡子、整体吊弦线等、各种螺栓、螺母、止动垫片、销钉、开口销等(根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四)资料:旋转腕臂位置安装曲线图、锚段关节安装图、接触网平面图、终端锚固线夹安装说明书。
三、检修标准(一)腕臂随温度变化顺线路的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二)五跨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过渡跨两接触线等高处导线高度允许比相邻定位点抬高0-40mm。
(三)转换柱、中心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四)绝缘锚段关节的转换柱处绝缘子串距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为±30mm。
(五)绝缘锚段关节两锚段承力索、接触线相互间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关节示意图及参数1.隧道外四跨非绝缘锚段关节(1)导线高度在中心柱处,两定位点接触线距轨面等高,导线高度为6450mm。
过度点在两定位之间。
(2)定位器安装角度8-13°。
(3)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取225mm。
(4)隧道外四跨非锚段关节在直线区段布置图。
(5)隧道外四跨非锚段关节在曲线区段布置图。
(6)其参数(拉出值、高线高度)具体数值见下表(单位:口口)。
2.隧道外五跨非绝缘锚段关节(1)导线高度在中心柱跨中处,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导线高度为6450mm。
接触网维修作业指导书

接触线检调一、周期200km/h及以下区段正线检调周期为12个月,侧线为24个月。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线的线面校正、校直、磨耗测量和调整接触线位置、接触线补强等作业。
三、作业项目校正接触导线线面、校正接触导线波浪弯、测量接触导线磨耗、检调接触线拉出值(之字值)、检调接触线高度、检查接触线补强四、技术标准1、在曲线区段,接触线与承力索的连线应该垂直于轨平面,直线区段接触线呈“之”字型布置。
2、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应符合:200km/h以下区段: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200km/h及以上区段:设计值±20mm,并保证在0-300mm间。
同时,应满足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要求。
3、接触线高度应符合:(1)最高高度不得大于6500mm,最低高度不得小于5700mm。
(2)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3)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接触线坡度同时调整。
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应符合:(1)标准值: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2)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1根吊弦应等高,相对定位点的高度允许偏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3)200km/h区段相邻两吊弦的高差不得大于10mm。
相邻两悬挂点的高差不得大于30mm。
5、接触线不得偏磨和扭面。
6、接触线硬弯不得超过0.2mm。
7、200km/h及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接头。
200km/h以下区段,正线接触线接头不超过2个,接头处必须有负驰度。
8、接触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不小于2m。
9、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避免出现接头,各接头距离不小于150m。
10、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
高铁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更换作业指导书_1

高铁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更换作业指导书一、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用途及说明1、用途:用于正线(150 mm2截面的铜合金接触线)、站线(120 mm2截面的铜合金接触线)接触线中心锚结绳在接触线上的固定安装。
中心锚结绳采用70mm2截面的铜合金承力索绞线。
2、说明:本更换作业指导书适用兰新高铁(汉和飞轮电气化器材有限公司所供接触网材料安装处所:高台南至清水北区间K2237.534~石板墩南站K2580.236)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更换使用。
更换零件为中心锚结线夹本体及线夹与中心锚结绳的连接螺栓销。
二、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介绍1、被更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结构尺寸图实物装配图被更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配件清单2、加强型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结构尺寸图实物装配图加强型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配件清单三、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更换流程1、根据加强型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结构尺寸图、实物装配图、配件清单检查零部件是否齐全;检查配件是否有影响使用的质量缺陷或变形;紧固件之间的配合是否灵活。
2、将被更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四个M12x55螺栓松开,直至线夹从接触线的线槽脱离,抽出线夹与中心锚结绳连接的M12销钉,卸下被更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
3、将加强型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四个M12x40的螺栓松开,把线夹本体固定在接触线要求的位置上(从结构尺寸图可见:加强型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安装长度小于被更换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安装长度35mm,为保证中心锚结线夹更换后中心锚结绳张力保持原样,新线夹安装位置向原安装痕迹的中锚方向移动35mm),保证接触线的牙型嵌入接触线的线槽内。
见线夹更换示意图。
4、交替紧固螺栓,紧固力矩70N.m(禁止使用各种普通扳手紧固)。
5、将螺栓处安装的三联止动垫片两个止动端折弯(止动端向上),保证与最近侧螺栓头六角平面粘紧,松止螺栓松动。
6、抽出加强型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M12螺栓销,将中心锚结绳心型环部分对准中心锚结线夹夹板中间,穿上螺栓销(由田野侧穿向线路侧)、带上背母(螺母拧紧至夹板平面,紧固力矩10N.m)穿入开口销,锁住螺栓销(开口销由根部劈开100-120°),实现线夹与锚结绳的连接。
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

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2023年9月10日发布2023年9月20日实施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作业指导书一、适用的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综合实训中心项目接触网专业承力索中心锚结安装。
二、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1)承力索架设落锚已完成,补偿装置工作正常;(2)中锚下锚拉线及下锚底座已安装,锚柱顺线路倾斜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技术要求(1)承力索中心锚节应在承力索架设后尽快安装;(2)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的最低点应不低于该跨承力索的最低高度,张力应严格按中心锚结安装设计图表中的张力安装;(3)中心锚结柱的腕臂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4)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至腕臂中心距离为200mm;(5)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固定承力索与承力索中锚绳)的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长螺栓在上,短螺栓在下;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中锚绳的螺栓从上向下穿向;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安装说明书要求。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安装中心锚结绳→结束。
5.2工艺流程五、施工要求1、施工准备提前测量辅助承力索绳,剪断盘好,并将起锚侧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按《承力索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安装好,为安装做好准备,如下图所示:将承力索依次穿入锥筒螺栓和楔子孔内,线头露出楔子大端面约2~3mm。
将锥筒螺栓轴向移动并使楔子外锥面与锥筒螺栓内锥面贴合,轻轻敲击楔子大端面,以迫使楔子握紧承力索,承力索端头露出楔子大端面 2~3mm。
当紧固力矩达到80N.m时,锥筒螺栓有部分螺纹裸露在外属于正常情况。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7年10月30日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设计及建设单位相关文件二、检测目的锚杆试验包括锚杆的基本试验、验收试验。
基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锚固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工作程序四、检测仪器设备及要求加载装置:穿心千斤顶、油泵;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百分表或位移计、秒表等。
仪器设备测试精度、量程应满足要求,且必须在计量周期的有效期限内,其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
五、一般规定1、锚杆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进行试验;2、检测现场环境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或重新检测。
4、锚杆试验记录表按下表填写:六、检测仪器设备安装1、检测加载设备宜采用油压穿心千斤顶(穿孔千斤顶)。
千斤顶的中心应与锚杆轴线重合,其额定压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荷载量测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力传感器直接测定;也可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千斤顶及其示值仪表的校准方程换算荷载。
测力计、力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合理选择其量程,使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压力表精度应优于0.4级,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3、位移测量位移测量仪表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高于或等于0.01mm;②固定和支承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基准桩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作业指导书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检验(按JGJ145-2013、GB50550-2010编制)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检验1.适用范围本文用于以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的验收检验,不适用于以砌体、轻骨料混凝土以及特种混凝土为基材的后锚固连接检验。
2.引用标准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其锚固件检验要求与GB50367-2006 GB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程》相同)3.基本规定3.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工程质量应进行锚固件的抗拔承载力的现场抽样检验(必检项);3.2后锚固件应进行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还应进行破坏性检验。
a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后锚固构件(所谓重要的锚固是指后接大梁、悬臂梁、桁架、网架以及大偏心受压柱及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之锚固连接。
故定为一级。
—摘自规程4.3.3条文说明);b悬挑结构和构件;c对后锚固设计参数有疑问;d对该工程锚固质量有怀疑。
GB50550-2010对破坏性检验范围的规定如下:3.3抽样规则(GB50550-2010与JGJ145-2013抽样规则相同,GB50550-2010表W.2.3内容与JGJ145-2013中表C.2.3也相同)3.3.1锚栓非破损抽样:a.锚固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应以同品种、同规格、同强度等级的锚固件安装于锚固部位基本相同部位的同类构件为一个检验批,并应从每一检验批所含的锚固件中进行抽样。
b.对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数量应按规程表C.2.3(附后)抽取。
(生命线工程是指维系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功能的基础设施与工程系统。
主要包括:交通系统、供(排)水系统、燃气系统、输油系统、电力系统、通讯系统、水利工程等工程系统。
--摘自GB/T24336-2009)。
规程表C.2.3检验批锚栓总数≤100 500 1000 2500 ≥5000按检验批锚栓总数计算的最小抽样量20%且不少于5件10% 7% 4% 3%注:当锚栓总数介于两栏数量之间时,可按线性内插法确定抽样数量。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2)(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 (2)(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3)(三)要令及验电接地程序 (4)(四)作业过程 (5)(五)撤出地线及消令 (6)(六)收工 (7)二、岗位作业指导书 (10)(一)工作票签发人作业指导书 (10)(二)工作领导人作业指导书 (11)(三)安全员作业指导书 (13)(四)驻站联络员作业指导书 (14)(五)现场行车防护员作业指导书 (15)(六)地线监护人及操作人作业指导书 (16)(七)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指导书 (17)(八)平台操作员作业指导书 (18)(九)车梯推扶人作业指导书 (19)三、接触网巡视作业指导书 (20)四、接触网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一)整体吊弦检修作业指导书 (25)(二)两跨式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28)(三)交叉线岔检修作业指导书 (30)(四)电联结检修作业指导书 (34)(五)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37)(六)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1)(七)滑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4)(八)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6)(九)弹簧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48)(十)绝缘子检修作业指导书 (50)(十一)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52)(十二)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指导书 (55)(十三)避雷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58)(十四)吸上线检修作业指导书 (61)(十五)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指导书 (63)(十六)扭力扳手使用作业指导书 (67)一、 接触网一日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一)作业前一天的准备1、作业计划的接收与传达1及道岔编号一致。
2、工作票签发人及工作领导人查阅AT 分区所、AT 满足V 停作业条件。
1.工作领导人宣读工作票。
2.支柱号、行车防护、轨道车运行段、作业小组人数、线路情况等。
工时要将本次作业任务和安全措 知轨道车当班司机。
1票人签认。
2签字的票(二)出工前的准备工作)。
普速线接触网集中修平推检修作业指导书

第一章集中修平推(支柱)1. 设备分A、B、C区进行检查,如下图:AB 区C 区区2.作业组分工:A区:人工组B、C区:作业车、梯车组3. 作业车、梯车组高空人员细化分工作业车组:高空人员2人、监护人兼任质检员1人。
高空1负责B区的零部件检查及螺栓紧固力矩校核;高空2负责C区零部件检查及螺栓紧固力矩校核;监护人负责工作记录和质量验收、作业平台操作。
拉出值调整、更换受力部件,由本组人员共同完成。
梯车组:高空人员2人、监护人兼任质检员和辅助1人、辅助人员2人。
高空1负责B区的零部件检查及螺栓紧固力矩校核;高空2负责C区零部件检查及螺栓紧固力矩校核;监护人负责工作记录和质量验收。
拉出值调整、更换受力部件,由本组人员共同完成。
4.平推检修作业内容4.1 A区主要负责瓷瓶铁锚压板[悬式绝缘子以带电侧第一片瓷瓶(含)]至支柱的设备平推检查维修。
主要涵盖支柱外观检查、标志牌、上下部腕臂底座、回流线、回流跳线、接地极等部件的平推检查及检修。
4.2 B区主要负责支持装置处的检修。
主要涵盖套管绞环、调节板+拉杆(压管)、承力索位置调整、钩头鞍子等部件的平推检查及检修。
4.3 C区主要负责定位处检修。
主要涵盖官帽、定位环、套管双耳、防风支撑、定位管、定位器、定位线夹、斜拉线等部件的检查,拉出值、定位坡度的调整。
5. 检查项目及内容5.1 上下部腕臂底座及瓷瓶铁铆压板的检查:1、上、下部腕臂底座穿钉是否紧固,弹簧垫片是否压平,有无副帽。
2、上、下部腕臂底座棒式绝缘子顶部铁锚压板安装是否正确,弹簧垫片是否压平。
3、瓷瓶是否破损,有无脏污、破损、烧伤痕迹。
5.2 斜撑的检查:1、零部件的外观检查,无裂纹变形,零部件连接状态;2、检查螺母是否按规定力矩紧固,锁片是否安装标准。
5.3 限位定位器座的检查:对限位定位器座的外观整体检查,检查螺栓是否紧固,垫片是否压平,紧固螺帽是否缺失;定位器支座必须垂直大地,不得顺线路偏斜。
5.4 定位器的状态检查:1、对定位器的外观整体检查,检查定位器是否破损、开裂,是否入槽,有无烧伤痕迹,发现问题则进行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中心锚结检查作业
(一)作业目的及适用范围
规范接触网中心锚结日常检修作业和检修中的执行质量标准
(二)作业准备
1、人员:6人,其中:高空作业2 人,监护人1人,记录人员1人,激光道尺测量人员2 人。
(不含地线、防护、车梯辅助人员)
2、工机具:扭矩扳手、激光道尺、手扳葫芦、钢丝套子、钢卷尺。
3、材料:自喷漆、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止动垫片、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4、资料:测量后的中心锚结处的导高数据、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安装张力驰度曲线表。
(三)作业程序
1、对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进行外观的检查,线夹本体及螺栓、销钉有无损伤、变形、裂纹、烧伤等现象。
2、检查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沟槽是否密贴入槽,线夹螺栓穿向是否正确,有无开口销,开口销是否拜到位。
3、然后用扭矩扳手按照规定的力矩分别按照(由内向外)顺序紧固、检查螺栓。
4、检查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中锚辅助绳压接回头是否良好,鸡心
环是否密贴,压接处是否有咬死、损伤线索现象。
5、检查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状态是否良好,中锚辅助绳外露线夹长度是否符合符合标准,并用扭矩扳手按规定数值进行交替紧固,检查线夹状态后将止动垫片掰弯,起到止动作用。
6、检查承力索与承力索中锚绳之间连接线夹的位置是否正确、状态是否良好,并用扭矩扳手紧固检查,然后将止动垫片掰弯,起到止动作用。
7、观察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驰度是否符合张力驰度曲线安装要求。
8、测量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螺丝外露长度,并检查开口销状态及各连接件的状态良好后,对终端锚固线夹用红漆做标识。
(四)检修标准
1、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100N.M(用19MM的套筒)。
2、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46N.M。
3、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辅助绳压接后外露30MM,辅助绳在承力索线夹处外露为50MM,并不得散股。
4、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据定位处承力索座中心的距离为200MM,且两边线夹应对称。
5、承力索辅助绳终端锚固线夹的螺纹外露为15MM-20MM,如果超出20MM,应进行卸载调整。
6、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应垂直于接触线,并比两端的吊线线夹高0-10MM。
(五)注意事项(包含安全、技术方面)
1、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丝丝扣应良好,不应出现咬丝、错丝现象。
2、承力索中锚辅助绳驰度应符合要求,一般性辨别为其驰度与所在跨距内承力索的驰度相一致,太紧则容易影响整个锚段接触悬挂的状态,太松不利于中锚发挥作用。
3、中心锚结线夹处辅助绳的压接状态应良好,压接后应紧密、密贴,不得出现压接线夹变形、损伤等现象。
4、中心锚结检查检查完毕后用激光道尺对中心锚结处的导高进行测量,掌握接触线导高变化,吊弦的导高是否符合要求。
灵宝西供电工区:赵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