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运用及影响
造型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功用

·121·美学技术造型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功用黄 亮(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199)摘 要:本文分析造型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详细说明艺术性和多种技术的结合是设计创意造型的源泉,掌握和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快速提高造型设计的方式方法,并对视传功用的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造型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维表现现代社会中,艺术设计顺应潮流,表现出符合大众的审美意识,使视觉传达专业也吸收美术各个学科的精华和思想,变得更加充实,而且各美术学科间思想上的取长补短也成为一种现实,更符合现代设计的标准。
用来主要塑造美术设计的图形图像的造型艺术,不仅是所有设计者共同要面对的一项问题,更是设计之初、设计之本。
任何设计审美的创意表现都无法抛弃造型的魅力,高校设计类专业的一年级一般都会安排基础造型内容,如素描、速写课程,用来强化造型基础,它们可以运用到创意图形、广告插图、吉祥物的设计、Flash 动画的制作,也可以运用到规划整个设计方向和设计方法的风格用途,尤其在设计操作中会带来好的创意结构和表现。
这些造型对美术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使设计创意得以完善,使作品内容得以充实,使个性表意得以实现,因此造型的组合与搭配是设计当中的重点,功用与审美的结合才是现代设计中的精粹。
1 造型艺术的传统技法与数字技术的参与1.1 数字软件技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美术造型成为艺术设计重点之一,这些视传造型设计表现不仅有二维平面的形式,还有一些涉及三维立体的表现,如今二维视觉软件应用较多,像摄影中拍摄的各种造型图片均适用于平面设计中,很多设计作品应时代需求,增加了三维立体作品内容的比例,应用软件像3Dmax 或Maya,这些软件针对不同的需求各有自己的特色,而对于视传设计而言,运用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创建模型和数字运算模拟灯光来制作,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理解虚拟空间表现的设计创作,而且对设计方向和创作灵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这种软件可以制作出三维空间立体逼真与绚丽的效果,所以现在已有很多优秀的创作作品展现在人们生活中。
标志设计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时代,在这些青铜器上出 现了许多装饰的纹样,这些纹样并不是一般意义
上的装饰纹样,它是一种象征权威的标志。
秦汉时期的瓦当艺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中 可称得上是一朵奇葩。这时期的瓦当多用于宫殿、 阁台和墓室建筑上,图案造型简练,风格古朴淳
厚,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瓦当图案既是一种装
饰,更是一种标志,表达了特定的内容和意义。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四神纹。
• 4、标志修正
• • 提案阶段确定的标志,可能在细节上还不太完善,我 们经过对标志的标准制图、大小修正、黑白应用、线条应 用等不同表现形式的修正,使标志使用使更加规范,同时 标志的特点、结构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也不会丧失,达 到统一、有序、规范的传播。
第四章、现代标志设计的方法
重复、渐变、变异、正负形、共用、重叠、立体等形式。
20 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标志改革运动,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美国花旗银行把20世纪沿用的老标志改为“BA”
两个字母构成的新图形;百事可乐公司也把20世纪沿用的老标志改为
两字组成的新图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大师保罗 · 兰德设计调整 的IBM,西屋电器公司、UPS等公司的标志,大胆采用了紧凑、简练、
• 2.标志的新价值
• a.经济社会中“印象时代”的到来 • 消费者购买的是什么?物质还是精神? • 劳力士与普通手表 • 名牌服饰与普通服饰
• 标志是视觉识别系统中最核心的要素。 • 在消费大众的心目中,标志就是企业、产品。
• b.不断攀升的世界超级品牌的身价
•
• • • • • • • • • •
4、标志设计分类
(1) 按经济因素分
营利性的——商标:工商业采用的标记符号。
应用于:企业、产品等商业群体 目的:注册登记、品牌宣传
浅析历届G20峰会标志设计的造型艺术表现

浅析历届G20峰会标志设计的造型艺术表现作者:翁栋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影响G20峰会标志设计的造型艺术表现主要因素入手研究,对历届G20峰会标志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类比较,分析不同时期G20峰会标志的风格特点,从而对G20峰会标志设计发展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进而总结出G20峰会标志设计的发展规律。
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力求对G20峰会标志设计风格的变化进行有序而完整的梳理和总结,并展望未来G20峰会标志发展趋势,力求从视觉传达方面丰富G20峰会标志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希望对高校的平面设计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G20峰会标志;造型艺术;标志设计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作为G20峰会视觉形象的G20峰会标志正是不同地域不同年代标志设计的缩影,同时也是当时设计风格趋势的集中反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G20峰会标志设计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一、G20峰会标志的构形方式(一)点、线、面的运用标志设计的造型元素,按形态特征可以归纳为点、线、面三个要素。
在点的构成中,点可以有序地排列也可以自由组合。
点的使用往往通过疏密的排序而满足空间中的图形需要。
例如2010年加拿大G20峰会标志选用的是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这一地标建筑为原型,丰富而有序的点的构成,以及色彩深浅色使用,图形表现中产生层次细腻的空间感。
在设计视觉形态中,线的运用有着丰富的变化,有分割、指向、引导的作用。
线一般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
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标志设计中就使用了20根线条,它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
面是标志中表现标志形状的重要载体。
2014年澳大利亚G20峰会标志中,采用托雷斯海峡岛民用椰棕编织的三角形图案来表现,有序排列组合成G20字样。
浅析构成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地运用 到现代 标 志设 计 教 学 中 , 可为 培养 现 代 艺 术
设 计 人才打下 坚 实 的基 础 。 将 构成艺 术结 合 到 现 代标 志 的设 计 教 学之 中 , 是 引导学 生设 计 出具 有 主 张性 、 时代 性 和 国际性 的 现代 标 志 的关 键 。在教 学 中并 不是 让学 生对 构成 艺 术进 行 纯粹 的拷 贝或 者 简单 的挪 用 , 而是 要 引 导 学 生去 认识 和 了解平 面构 成 。并 在 此 基 础上 , 学 生 让 学会 逐步 挖掘 、 变化 和改 造传统 图形 , 平面构 成成 使 为他 们进 行设计 的一个 新 的创 意 点 和 启示 点 , 而 从 设计 出具 有生命 力 的现代 标志 。 现代 标志 、 符号 在人 们生 活 中 , 已经 得到广 泛 的 应用 。特别 是在 近代 科 学 高 度 发 达 的社 会 里 , 了 为 便于 传达信 息 , 生活 的 各 个领 域 都 较 多 地运 用 符 号 性质 的 图形 去表 达事 物 。如 : 品 的商标 , 产 企事业 单 位或 各类 团体 的标徽 , 各种 大型 集体 活动 的指示 牌 , 交通运 输 以及公共 场 所 使 用 的标 志 等 , 多 都 是 以 很
构成 艺术 是一 种 造 型概 念 , 将 不 同或相 同 的 是 形态 单元重 新组 合成 新 的单 元 形 象 , 予视 觉 感 受 赋 上新 的形态 、 的感 觉 。构成 艺 术 是 以 理解 结 构 为 新 主导 去认识 万 千事 物 的 , 自然 形 态 和 人工 形 态 提 将 炼成 各种视 觉要 素 , 而研 究它 们 各 自的特 点 和 相 继 互 间 的关 系 , 按照 美 的形 式 原 则 进行 全 方位 的组 合 设 计 。在构成 艺术 设计 中 , 抽 象形态 人手 , 从 重点 培 养 人 的敏感性 和创 造性 。将 抽象 形态 的形 态美熟 练
从标志设计看传统造型面临的状态

从标志设计看传统造型面临的状态摘要:标志设计对传统造型已形成主导地位,传统造型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又影响着当代的标志设计。
任何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我们推崇超越传统造型的标志设计为高层次的设计,因为它是真正属于当代的设计,能体现出当代人的理想和当代社会的印迹,尤其是它所具有的原创性或探索性更凸显了其存在的价值。
当代中国设计师的厚重、完整、均衡、和谐、礼让等富有共性的气质文化已自然形成,其作品的外在形式也将永远与其内在的结构同形。
关键词:标志设计;造型;模仿;借鉴;超越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标志设计中,对传统造型的借鉴状态之所以普遍存在,且已形成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利用现代方式对传统造型进行重新处理,既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民族特色,又可以明晰地显露出当代标志的特征。
从标志设计与传统造型已经形成的关系看,它所涉及到得传统造型是广泛的,有建筑,雕刻、服装,也有书、画、印、工艺品等。
可以说这些传统造型艺术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的标志设计,这其中,尤以依托传统工艺品和日用品的装饰造型最为突出。
中国的装饰造型不仅起源早,而且一直保持着良性的发展状态,在其延伸的过程中虽有起伏变化,但从未间断过,而且还保持着稳定的气质。
从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到商代的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从春秋战国时代的梅花篆到汉代漆器上的龙凤图形,从唐代的宝相花图案,再到清代木版年画上的吉祥图形,可谓是脉络清晰而贯通。
目前,资源丰富的传统造型在标志设计的领域里正面临着三种状态:一是被模仿,二是被借鉴,三是被超越。
而从标志的成品看,传统造型所处的状态主要还是中间状态,即被借鉴状态。
本文认为,传统造型所处的状态主要处于被借鉴状态还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对传统造型的超越。
我们知道,模仿是一种低级的行为,任何事物处于一种“仿”的状态都是没有前途的,标志设计对传统造型的直接模仿无疑也是低层次的。
镬耳屋图形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134学研探索视觉摘要:分析镬耳屋图形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文献研究发、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
镬耳屋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取形达意和取意达情两种特点以及直接、间接和解构创新的设计手法。
镬耳屋图形可以以多种形式应用于标志设计中,能够通过标志设计作品推广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要融会贯通,形成本土化设计精神。
关键词:镬耳屋 图形 标志设计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8-0134-03Abstract: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handle house graphic elements in logo design.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study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handle house pattern in logo design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taking shape to express meaning and taking meaning to express emotion ,as well as direct ,indirect and deconstructive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s. Handle house graphics can be used in many forms in logo design ,which can promote and inherit Lingnan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logo design works.Keywords:H andle house G raphic L ogo design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 孔姣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赵秀华前言岭南地区的镬耳屋作为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承载着岭南人民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在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习惯着快节奏的审美和高速信息的获取,忽略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现,也习惯在这样的快节奏审美中忽略掉标志本身所蕴含的多重释义和审美意义,如何在这样纷杂的信息化时代中将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又如何将岭南传统的图形进行挖掘、继承以及发扬,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融入新时代的活力,是作为设计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筑造型艺术 2_副本

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1. 寒区公共建筑造型艺术与空间布置探讨2. 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运用及影响 2. 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运用及影响3. 视觉调整与建筑造型艺术 3. 视觉调整与建筑造型艺术4. 建筑造型艺术与建筑精品意识 4. 建筑造型艺术与建筑精品意识8. 现代主义与造型的相互影响——建筑与艺术的关系8. 现代主义与造型的相互影响——建筑与艺术的关系10. 浅谈高层建筑造型中的结构艺术视觉调整与建筑造型艺术张义忠,郭兆儒(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从建筑群布局,单体建筑造型和室内装修三个层次探讨视觉调整在建筑造型艺术中的应用规律.认为视觉调整是除比例、尺度、均衡.稳定等基本美学法则之外表现建筑造型艺术的深层的、细腻的手段。
应有意识地将其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关键词:视差调整;建筑造型;视觉艺术中图分类号:TUl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978(2010)03 O 引言建筑是内外空间艺术,又是实体造型艺术,它的美主要在于其视觉的形式美n3.只有当建筑造型与视觉思维感知取得一致时,我们才会有美的感受;只有我们的感受与建筑表达的含义产生共鸣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比例、尺度,均衡、稳定等是基本美学法则,是建筑造型艺术的基础,但是建筑造型艺术的美不仅是单纯的视觉冲击效果,更是通过各种因素不断地进行视觉调整而带来的愉悦.对于观赏者而言,不同的建筑造型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知和心理震撼,所以建筑造型必须考虑人的视错觉,才能塑造出更细腻的建筑作品.基于心理学的视觉调整与建筑造型设计有着很深的渊源,通过视觉调整可使人们对建筑产生或宏伟壮丽、或小巧玲珑、或神秘尊严、或幽雅清新的完美心理感受.本文从视觉调整在建筑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的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来探寻它的规律性.1视错觉与视觉调整1.1视错觉任何建筑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视觉,离不开通过视觉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能够造成人们对建筑形态和色彩的错误判断,产生视错觉.视错觉的产生首先是一个生理问题.由于人的两眼瞳孔之间相距大约65 mm,两眼是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在观察一个立体物体或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就会在左眼和右眼的视网膜上分别感受到不完全相同的收稿I/t期:2009-12—10作者简介:张义忠(1968一)男,山东荷泽人,副教授.万方数据328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0卷第3期刺激,形成双眼视觉差异.视错觉的产生也是一个心理问题[23.人们习惯于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感知眼前的事物,总是保持知觉的恒常性,故当视觉对象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时,就会产生错觉.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得知,视错觉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建筑造型设计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掌握了视错觉的规律,也就找到了建筑造型艺术深层次的、细腻的设计途径.这也是“视幻艺术”已经深化到了建筑设计、家具设计、广告宣传以及多媒体艺术等领域的一个原因.1.2视觉调整法国后期印象派代表塞尚认为:人的知觉生来就是混乱的,但由于专心和研究,艺术家可以使混乱纳入秩序,艺术也就是要在视觉范围内获得这种结构的秩序,其显著特点就是部分组成整体,但整体决不等于构成它的部分之和,而是一个完全独立于部分之外的全新整体口].因此,在进行建筑室内、外造型设计中可通过视觉调整,改变或利用视错觉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根据透视学原理,上下、远近距离的不同会形成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视错觉;冷色有收缩后退感,暧色有膨胀靠近感;粗犷的建筑体面材质使人觉得建筑稳重、严谨,乃至有压抑感,细腻的建筑体面材质则会让人感到建筑轻灵、活泼与柔和;室内空间的明与暗会使人有正常、光明、前进与异常、黑暗、死亡的不同感受等.因此,研究视错觉在材质、色彩、明暗、形体等方面的表现规律,注重视觉调整在建筑造型艺术中的应用,是建筑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 视觉调整在建筑群布局中的应用早在公元前8—4世纪,东西方几乎同时有了建筑整体经营的观念,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依靠单体形象融人群体序列来取得.在群体空间序列的处理中,视觉调整的运用在塑造建筑群体艺术时起着重要作用.2.1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初建于9世纪,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图1).拿破仑曾形容该广场为“欧洲最高雅的客厅”,只有它配称piazza,其他的就只是campo而已.圣马可广场有此殊荣除了它周围布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之外,更与周围建筑巧妙围合的这个plazza分不开,而这个piazza在被围合的方式上,却与视觉调整图1圣马可广场鸟瞰与平面示意图手法的运用是紧密相连的.Fig·1 Bird’s—eye view and plane diagram of Plazza San Marco无论从广场的哪一端向圣马可大教堂望去,本应该由透视所引起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感受,都会使广场远端(圣马可大教堂前)的空间显得局促与压抑,但随着广场宽度的不断增加,却改变了这种由广场在空间上的透视造成的视错觉,从而在视觉与心理上烘托了圣马可大教堂的中心地位,突显了教堂在piazza中的主体与主导作用.反过来,从圣马可大教堂向大小广场的尽端望去,因广场越来越窄又加速了这种透视效果,使视觉上的落差更加明显,不仅使广场更显深远,而且强烈地彰显出圣马可大教堂的尊崇地位.2.2明十三陵神道明十三陵选址背倚呈U型环抱之势的燕山,南望东西两山包的天然双阙,形成自然围合的陵区.东西双阙大小尺度悬殊,若按照平面距离对称的原则来布局,神道应在与二山包等距的中间地带穿过.但是,这样居中布置神道的结果必然造成神道两侧双阙在空间体量上的严重失衡,进而会造成视觉心理上的失调,从而破坏由对称带给神道的神圣与尊崇.艺术的进步,很多新1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
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徐倩王坚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图形作为各项设计活动中的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属性和表现技能。
图形创意是以图形作为一种新型的视觉语言或称图形语言为理论基础的一种表现技巧。
关键词:图形创意;设计视觉语言;图形语言1 图形的概述及起源1.1 图形的概述图形就是图而成形,它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图形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记录思想等相关活动的最早手段。
“言为心声,图为心画”,图形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元素,长久以来一直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
当前,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读取各种无声的图形信息,如行车时的指示牌、公共空间的导示系统、日用产品使用示意图,小到某一产品按钮上的图形,图形在很多地方起到了文字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
因此图形是一种没有国界和地域限制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它超越了文字语言的局限性。
1.2 图形的起源图形起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从已发现的4000~8000年前的象形文字可以判断,图形的出现远远早于文字。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图形标志逐渐统一和完善起来,这时文字产生了。
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进行广泛而准确的传播,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图形的演化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分别是原始符号和原始文字的形成期、是中国西汉时期发明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19世纪欧洲的产业革命。
2 图形创意的概念及目的意义2.1 图形创意的概念图形创意就是寻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是现代设计师根据表现主题内容的要求,以说明为主的图画形象为现代造型元素,运用一定的独创形式构成的规律性的组织变化,使现代图形本身更具有深刻的寓意,从而调动视觉来激发心理层面,并准确传递信息,沟通情感。
图形创意需要符合视觉美的要求,现代图形含有一定的信息量,为了传播某种概念、思想或观念而存在。
通过美好的造型、艺术的构思,来吸引人们观看、解读,从而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让现代图形的传播更直观,视觉传达的冲击力更强,接受现代图形所要传达的观念信息而具有国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运用及影响
建筑物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建筑物更是一个城市整体面貌和实力的重要体现。
人们在追求建筑物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建筑物的美观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简述建筑造型艺术以及标志设计图形,分析了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运用及影响。
一、建筑造型艺术
(一)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建筑物三维空间的物质实体,其目的是为了让建筑物拥有完整性和整体性。
建筑造型通过点线面的不同结合,而构成形态各不相同的空间,从中体现出美观,凸显出不同的建筑设计理念。
常见的建筑造型包括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这些造型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存在,构成形式多样的建筑造型。
同时,建筑造型又可以分为平面和立体造型,平面造型是二维图形,建筑物中的平面性可以给人一种亲切、朴素感;而立体造型是一种三维图形,更加强调空间感、立体感,立体造型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可以给人一种现代感、动感,与平面造型相比它更具有生动性和活泼性。
(二)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则是指建筑师们遵循美学规律,运用不同的建造手法,来为建筑物赋予象征性、民族性以及现代感。
它是人们对建筑物审美价值方面的追求。
如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广东的“小蛮腰”等。
二、标志设计图形
标志设计是指将某一具体实物或者是一种精神理念等通过对其赋予意义,以固定的图形将其表现出来,从而让人们在看到这一图形标志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相对应的事物。
标志图形设计可以分为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这两种。
具象图形可以用人、动物、植物等形象来进行设计,比如比利时的撒尿小孩、甘肃武威的马踏飞燕等。
抽象图像则形式更为多样,可主要依据设计者的主观意愿来进行设计。
三、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影响
(一)运用
标志设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设计师可以充分的运用建筑造型艺术中的光影原理、线面交错等手段来使平面图形产生出立体感。
通过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具体运用,可以让标志设计图形颇具趣味性、新鲜性和艺术性,让观看者在立体与平面的相互交错中感受标志图形带给他们的美学盛宴。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徽,该设计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象征着人民、人文、人本的理念,凸显出了学校的建校理念、教学方针,充分的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校徽利用曲線线条,体现出了生动活泼性,避免了直线线条的呆板,同时又很好的传达出了其中包含的寓意。
(二)影响
1、丰富了标志设计图形的设计素材
将中国古代的建筑造型等充分的应用到标志图形设计中去,为标志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
我国古代的建筑造型在世界上都享有着极高的美誉,红瓦、青砖等建筑元素为设计师设计出优美的标志设计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国的国徽设计就充分的运用了天安门造型,以此为基础展开设计,从中体现出了我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
又如山西大学商务学员设计的校徽,以我国古代常见的木结构建筑造型为例,通过对造型的调整,从中隐喻山西这两个字,很好的凸显出了校徽的设计主题。
2、创新了标志设计图形设计的方法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物造型多样,形式丰富,也使得标志图形设计的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创新,能够在对建筑造型的借鉴下,用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表现图形的设计。
而我国的古代建筑物又代表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以及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
标志设计图形对古代建筑造型的借鉴,通过具体图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仅能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更能够凸显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从而让标志图形的寓意更加深刻。
建筑造型艺术和标志图形设计都是以追求建筑物外形的美观为主要目的,在美观性原则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创造,给美观的建筑物外形添砖加瓦,发挥别具一格的作用,使建筑物拥有别样的风采。
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变化,相应的,建筑造型艺术以及标志设计图形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人们更加追求建筑物立体空间和平面的平衡感,因此相信建筑造型艺术在标志设计图形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影响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