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颈部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边缘
淋巴门 回声
清晰
可见
周边软组 织水肿和 感染而边 界模糊
趋向于 消失, 但在早 期可见
清晰
模糊
回声 分布较均匀
血流显像 淋巴门型
易囊变坏死钙化 偏心型
极低回声,但高分 辨力探头可见不均 匀微笑结节图像
混合型或 边缘型
常表现为低回声, 但甲状腺乳头状转 移癌表现为高回声 及点状钙化
混合型或 边缘型
右腮腺浅叶腺淋巴瘤
(三)、涎腺囊肿
• 临床概述
多因涎腺导管因炎症或结石阻塞使腺体分泌物滞留所 致,以舌下腺及腮腺为多。
• 超声表现
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有明显包膜, 伴感染时其内可见点状回声悬浮,伴结石可见有声影 的强回声团,暗区内无血流信号。
左颌下涎腺导管囊肿
舌下腺囊肿,病变呈椭圆形暗区,后方回 声增强,有明显包膜回声
(一)、颈动脉体瘤
• 临床概述
原发于颈动脉分叉部、颈动脉小体的实质性肿瘤,瘤体包绕 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外动脉,触诊有搏动感.
• 超声表现
颈动脉分叉处夹角增宽,也有瘤体包绕颈动脉分叉部或颈内 外动脉。
呈均匀低回声,有时其内可见囊状及管道结构,CDFI显示为 血管腔,血流方向朝向颅侧,频谱为动脉血流,颈外动脉出现低 阻血流。
颈部的分区
颈前三角区
颈前部
颈后三角区
颈后部
颌下三角 颏下三角 颈动脉三角 肌三角 锁骨上三角
枕三角
颈部各区常见肿块
部位
单发性肿块
多发性肿块
颌下颏下区 颌下腺炎、颏下皮样囊肿 急、慢性淋巴结炎
颈前正中区 颈侧区 锁骨上窝
甲状腺舌管囊肿、各种甲状 腺疾病
胸腺咽管囊肿、囊状淋巴管 瘤、颈动脉体瘤、血管瘤
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诊断

( 大庆油 田总医院 , 黑龙江 大庆 130 ) 60 1
摘要: 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 C' 目的 I 与超声特征。方 法 搜集 6 例经手术病理证 实的颈部 囊性病 2 变, 均行 c T和超声检查 , 回顾性分析其 c T和超声特点。结果 甲状舌管囊肿 2 例(51%)颈淋巴管瘤 8 4. 6 , 2 例(38 % )鳃 裂 囊肿 1 (09 %) 1 3 .7 , 3例 2 .7 。颈部 囊性 病 变各 有其 好 发部 位 , 病 变 C' 超 声表 现 具 有 一 且 I 和 定的特征 。 甲状 舌管 囊肿 多见 于 颈 中线 附近 、 舌骨上 下 ; 巴管瘤 多见于颈侧部 、 骨上 , 围较 广 ; 淋 锁 范 鳃裂 囊 肿 多见 于 中上 侧颈 部。 甲状 舌管 囊肿及 鳃 裂 囊肿 呈 单房 性 , 巴管瘤 多为 多房 性 。 结论 C' 超 声检 查 淋 I 和 可清 晰显示病 变的大 小 、 态和延伸 范 围, 形 多数 能 定性诊 断 ,对 颈部 囊性病 变具有 重要 的诊 断和鉴 别诊 断
WAN a Xi ,BIC n—ln u o g,Z HANG i We
(D p r e tfUt snga h ,T eG nrl optl a i iFe ,D q g 130 ,C i eat n l aoo r y h ee si qn O l i d ai 60 0 hn m o r p aH aD g l n a)
维普资讯
第 3 卷 2 6 6 20 4 08年第 9期 黑龙江 Nhomakorabea医
学
V0. 2. 13 No. 9
H IL N JA DI A O N E O G I NG ME C L J UR AL
超声对甲状腺包块囊性变诊断价值论文

超声对甲状腺包块囊性变诊断分析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包块囊性变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包块囊性变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与超声图像对照分析。
结果甲状腺包块囊性变多见于甲状腺腺瘤(简称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并对比两者声像图特点。
结论甲状腺包块囊性变后其周围组织回声,包膜、晕环、血流信号等的观察分析对腺瘤与结甲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包块囊性变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51-02甲状腺包块囊性变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可发生在多种甲状腺疾病中,其超声声像图复杂多样,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本文收集的72例经手术、病理已证实诊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2006年我院治疗72例甲状腺包块囊性变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所有患者中31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7例患者为甲状腺腺瘤。
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6例患者为男性,2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为11-70岁,中位48岁。
37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中5例患者为男性,32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为17-67岁,中位40岁。
1.2仪器美国飞利浦d-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7.5mhz。
1.3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部垫枕以使头后仰。
先做常规探测甲状腺,详细记录甲状腺左、右叶及峡部大小。
2结果本组声图像图共同点:甲状腺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肿大,其内囊实性包块较大(2.0-3.0cm)。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的声像图特点: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图像的特点:甲状腺显示两侧或一侧叶增大、不对称、表面不光滑、呈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回声,结节的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楚、不整齐,多数无包膜及晕环,结节内部呈中低回声,囊性变时囊内液实性回声呈不规则条带状相间或囊内实性回声呈乳头状不规则附着在内壁,囊内可见强回声光点、光斑,呈散在分布,与周围腺体组织无低回声声晕,结节间回声欠均匀,有不均的纤维细条,结节血供不丰富,结节周围呈点状或在结节间穿行,绕行的血流信号。
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

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颈部淋巴瘤是指淋巴结在颈部发生异常增生或肿瘤形成的疾病。
超声诊断在颈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评估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部淋巴瘤超声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1. 形态特征颈部淋巴瘤通常呈现为边缘清晰、形态规则的淋巴结肿大。
常见形态包括椭圆形、圆形、卵圆形等。
淋巴瘤的形态还与其病变类型有关,如滤泡性淋巴瘤常呈多发的圆形或卵圆形,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则可能表现为单个大型淋巴结。
在超声图像中,淋巴瘤可呈现等回声、低回声、无回声等不同的回声特征。
2. 血流特征颈部淋巴瘤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恶性淋巴瘤的血流灌注明显增强,表现为淋巴结内见到血管影或者血管分支。
而良性淋巴瘤的血流灌注则相对较少,呈现为淋巴结周围呈环形分布的少量血管。
3. 壁厚度淋巴瘤的壁厚度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淋巴瘤的壁厚度一般小于3mm,如果壁厚超过3mm,则提示可能存在恶性变。
4. 回声分布根据淋巴瘤的回声分布,可以进一步判断其性质。
一般而言,淋巴瘤呈现为均匀、无回声为良性,而出现分叶、不均匀回声或细小强回声区则提示可能为恶性淋巴瘤。
根据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可以制定如下超声诊断标准:1. 淋巴结大小直径超过1cm的颈部淋巴结,应予以警惕。
在超声检查时,应关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特征等情况,如果发现淋巴结明显增大或存在异常表现,则应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
2. 血流灌注淋巴瘤的血流灌注增强是其恶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超声检查时,应认真观察淋巴瘤的血流情况,如发现有大量血管分支、血管内充盈等异常表现,应高度警惕可能存在的恶性淋巴瘤。
3. 回声特征淋巴瘤的回声特征可以反映其组织结构和性质。
一般来说,恶性淋巴瘤的回声特征比较复杂,如出现分叶、不均匀回声、强回声区等。
在超声检查中应认真观察淋巴瘤的回声特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
超声对颈部囊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上 , 围较广 , 范 部分淋 巴结囊 性病变 , 如淋 巴结 结核 、颈淋 巴结 囊性 转移 瘤常 多发 , 分布 范 围较 广 。病 灶内 回声情 况 : 甲状舌 管囊 肿及鳃
3结果
本组 4 例颈部囊性病 变 中, 4 最后 经手 术与病理 诊断为 甲状 舌管囊 肿 l 例, 9 鳃裂 囊肿 8 , 例 颈淋 巴管瘤 5 , 例 颈部淋 巴结 囊性病 变 1 2例 ( 包括化脓性淋 巴结 炎 3 , 巴结核 3例 , 巴结囊 性转移 6例) 例 淋 淋 。与
颈 中线附 近 ; 鳃裂 囊肿多见于 中上侧颈部 , 巴管瘤多见于侧 颈部及锁 淋
L OGI , l L宽 频探 头 。病人 取们 i 位 、 侧卧 位 , Q9 M 2 Jl l " 充分 暴露颈 部 。发现颈 部囊性 包块 时 , 多切面 扫查 , 确定 其位 置及 与主要 解剖 结
手 术及病理 诊断结果 对比 , 超声 定性诊 断正确者 4 例 。 未能 准确定 1
性者 3例 , 中 1 淋 巴结 核误诊 为淋 巴结 炎 , 例 甲状 舌管囊 肿因透 其 例 1 声差误 诊为淋 巴结 大 ,例颈部淋 巴结囊性 转移瘤 因囊壁结节太 小而误 1 诊为鳃裂囊肿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裂囊 肿 多为单 房性 , 巴管 瘤 多为 多房性 , 淋 颈转 移瘤 多伴 有 壁结节 。 颈部化 脓性淋 巴结 炎本组 均发生 于上颈 部颈 内静脉 旁淋 巴结 , 现为 表 单 个 , 1 为 2个囊性 增大 的淋 巴结 , 仅 例 囊壁 不均匀性 增厚 , 且周 边软 组织 回声 低而 不均 。颈 淋 巴结结 核本 组 2例 均发生 于 下颈部 及锁 骨 上窝 , 现为 多发淋 巴结 大 , 全囊性 变 , 界清 , 内呈细 密点状 回 表 完 边 囊 声 。颈部 淋 巴结囊性 转移瘤 本组 6例均 源干 甲状 腺 , 病理 检查示 甲状 腺乳头 状 癌并颈 部淋 巴结转移 。发生 机制 为淋 巴结 转移 灶 因皮 质下 液 化而形 成充 满液体 的颈部 包块 。其 内几乎全部 为囊性 , 仅极少 为实 性 成分 , 且部 分原发 肿瘤 与颈 部囊性 转移 的间隔期 可长达 l 0余年 , 而
超声诊断颈部巨大囊性肿物2例

使 膈 肌 上 抬 有 关 。 由 于大 量 腹 腔 积 液影 响 膈 肌 功 能 , 吸 频 繁 呼 加快 , 度变浅 , 深 导致 侧 支 通 气 减 少 , 泌 物 潴 留 , 面 活 性 物 分 表
位于肺底部 , 类似动一 静脉 畸形 。胸部 x线 ,T表现 与 H S的 c P 程度有关 , 病程初期肺 内可 出现肺 充血性改 变 , 中后期胸 片 至
・
16・ 5
中 国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0 0 9年 3月第 1 7卷 第 2期
C ieeJMe gn , rh2 0 , o 7, o 2 hns dI ig Mac 0 9 V l ma 1 N.
多见 于 H S初 期 ;2 “ 绵 状 ” 脉 扩 张 , 要 位 于肺 底 部 , P () 海 动 主 多 见 于 H S中期 ;3 直 接 肺 动一 静 脉 交 通 支 , 于 肺 门 水 平 或 P () 见
脉高压 , 部分患者门脉循环经食道前纵隔与上腔静脉 和肺静 脉 间存在非对称性解剖通 道 , 胸片 中出现肺 充血左右 不对称 ,
右 肺 重 于左 肺 及 上 腔 静 脉 影增 宽 等表 现 。
状不明显 , 因此 , 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应仔细进行胸 部体检 , 胸 部 x线为常规检查 , 必要 时行胸部 C T检查 , 以便 早期发现 病
颈部囊性肿块的影像学诊断

第二鳃裂囊肿:
T1加权信号较高, 边界不清。手术发 现囊肿与周边组织 广泛粘连。
T2加权呈明显高信号,囊壁相对厚。
第二鳃裂囊肿伴感染
异位第二 鳃裂囊肿: 囊肿位于 咽旁间隙 (箭头), 边界清楚, 呈低密度。
第三、第四鳃裂囊肿
• 罕见,但在颈后三角囊性病变中第三鳃裂囊肿仅 次于淋巴管囊肿。第四鳃裂囊肿常表现为窦道, 而不是囊肿或瘘管。
第一鳃裂囊 肿:腮腺上极
水平见囊性肿 块,与腮腺内 囊肿相似,但 该囊肿与外耳 道相通,因此 为第一鳃裂囊 肿。
第二鳃裂囊肿
• 年龄:见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 • 部位:沿胸锁乳突肌前上1/3。90%位于颈动脉
鞘浅面,少数穿过颈动脉分叉至咽侧壁,需要与 咽旁肿块鉴别。 • 形态:一般呈圆形,生长缓慢,感染后可突然肿 大,肿块多为胸锁乳突肌掩盖,部分在肌前缘突 出。 • 鉴别诊断:淋巴结转移瘤,神经鞘瘤,囊性淋巴 管瘤等。
淋巴结转移瘤解剖特点
淋巴结转移(乳头状癌):右图:颈深部囊性肿块,壁薄。 左图:囊内见明显强化结节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颈深区囊性肿块,呈长T1和T2信号, 壁较厚,提示转移瘤坏死
包括肿瘤囊变,腺管阻塞,先天性等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囊变
Warthin`s瘤(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表现为单发囊性肿块时需与第一鳃裂囊肿鉴别,后
发病高峰
常见解剖部位
<10
中线,舌骨上下 2cm内
中年 10~40岁 10~40岁 任何年龄
<2 10~30岁
成人
腮腺、外耳道 颌下间隙、颈血管外
左颈后三角 起源于左侧梨状窝的窦道
颈后三角、口腔 口底
喉上方,外侧
甲状舌管囊肿:
高频超声在颈部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d i 0 99 .s. 7—7 9 000 . 4 o :1 . 6/i n1 22 7 . 1. 1 3 js 6 2 2 2
黑 龙 江省 鸡 西 市人 民 医院 ( 5 10 180 )
文章编 号 :1 7 -7 9( 0 0 0 — 1 00 6 22 7 2 1 ).20 4 . l
呻 为现 远 教 厦 代程 育
I C HE EME I @ M OD l O s DC@ E 诅 E E C I tOFCH N 8 2期 二 。一 。年一 月・ 下半 月刊
高频超声在颈部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与囊 内含 蛋 白质成分有关 。当并发感染时 , 内回声增 囊 多 ,伴有囊壁不均匀性增 厚。超声还可见 甲状舌管之管 状无 回声或低 回声结构与囊肿相连 , 潘尹等报道其显示 率为 4 . 84 %。本病 为胚胎 发育过程中鳃 弓和鳃裂未能正 常融合或 闭锁不全 ,形成囊肿或瘘管 。临床上 以第二鳃 裂 源性 最多见 ,位 于颈 上部舌 骨水平 ,胸锁 乳突肌上 1 / 3的前缘 附近 。腮裂囊肿常合并瘘 管。超 声表现 为颈 侧部椭 圆形囊 性病 变 ,多位于胸锁乳突肌 前缘或深面 , 颈血 管浅面 。以单房多见 ,界 限清 晰,边缘规则 。内部 回声表现呈 多样性 ,常 与其 内壁 衬里 上皮类 型有关 。可 呈无回声 ,或散在稀疏细 小、较 粗的点状回声 。有时 , 在囊肿与皮肤 间可见到 管状低回声瘘管 。 当腮裂 囊肿并 发 感染时,其 内壁毛糙 ,外形欠规则 ,内部可见 点状高 回声或片 絮状物 。颈淋 巴管瘤发病 者多为儿童 或少年 , 是 胚胎期 的原 始淋 巴囊未 能退化 或 引流入 中心静脉系 统而形成 的肿瘤 样畸形 。由增生 、扩张 、结构紊乱 的淋 巴管组成 。多发生于颈侧部 ,以胸锁乳突肌后方多见 。 超声可探及囊性病 变,边界清晰 ,壁薄 ,内为无回声 , 或有高回声分隔 ,房腔较 大。如混有血管瘤组织 ,则显 示分房增多 ,或伴有 实性成分 。当并发感染或囊 内出血 时,囊 壁增厚,内部可见点状高 回声或 片絮状物 。彩色 多普勒显 示 内无血 流信号 或于 分隔上 或实性 部分见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作者:房世保孙咏梅赵诚李萍【关键词】囊肿;颈;超声检查;诊断,鉴别[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病人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总结其超声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
结果88例颈部囊性病变中,甲状舌管囊肿38例,鳃裂囊肿15例,颈淋巴管瘤10例,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25例。
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
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部分淋巴结囊性病变,如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常多发,分布范围较广。
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伴有壁结节。
结论超声检查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囊肿;颈;超声检查;诊断,鉴别[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ystic lesions of the neck. Methods2-D and color Doppler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cystic lesions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or clin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Thyroglossal duct cyst comprised % ,branchial cleft cyst % ,lymphangioma % ,and cystic lymphnode of neck % . Each kind of the lesions had its predilection site and ultrasonic features. Most of the thyroglossal duct cyst were found closing to median line and hyoid bone; branchial cleft cyst usually located at upper or middle part of the neck; lymphangioma in lateral part or above the clavicle,and extended widely. Some cystic diseases of lymph node,such as lymphoid tuberculosis,and cystic metasta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usually appeared as multiple and wide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thyroglossal duct cyst and branchial cleft cyst were monolocular,while lymphangio-ma multilocular. Metastatic tumors of the cystic lymph nodes were always associated with wall nodule. ConclusionUltrasonog-raphy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cystic lesions.[KEY WORDS]cystic; neck; ultrasonography; diagnosis,differential 发生于颈部甲状腺外其他部位的囊性病变临床相对少见,但病理类型繁多。
临床多以颈部包块就诊,及早明确诊断颈部囊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研究对8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超声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颈部囊性病变病人共88例,为我院1999年1月~2005年7月门诊及住院病人,男48例,女40例;年龄5个月~83岁,平均37岁。
其中临床表现为颈部无痛性包块者68例;表现为颈部或颌下压痛性包块者20例,伴发热者7例。
病人就诊间隔时间为7 d~10年。
检查方法所用仪器为ATL HDI-5000型彩超仪,L12-5宽频探头;GE LOGIQ9,M12L宽频探头。
病人取仰卧位、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
发现颈部囊性包块时,多切面扫查,确定其位置及与主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大小及数量,观察边界及内部回声。
如为淋巴结囊性大,应注意观察有无囊壁结节,如发现囊壁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有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测量囊壁结节内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
如果怀疑为颈淋巴结囊性转移,应同时扫查甲状腺等邻近器官,观察其内部有无结节及其回声特点等。
2 结果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显像结果88例颈部囊性病变中,最后经手术与病理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38例,鳃裂囊肿15例,颈淋巴管瘤10例,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25例。
其中25例颈淋巴结囊性病变中,包括化脓性淋巴结炎7例,淋巴结核5例,淋巴结囊性转移13例。
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定性诊断正确者82例,符合率为%。
未能准确定性者6例,其中1例淋巴结核误诊为淋巴结炎,1例甲状舌管囊肿因透声差误诊为淋巴结大,1例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因囊壁结节太小而误诊为鳃裂囊肿,另3例未作定性诊断。
不同病理性质颈部囊性病变的大体超声表现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病人38例,囊肿位于前颈中线附近,其中舌骨下31例,舌骨上4例,舌骨水平位3例。
大小为cm× cm~cm×cm。
大多数囊肿壁薄规则,囊内透声好,4例并发感染者囊壁略厚,且透声差。
鳃裂囊肿鳃裂囊肿病人15例,均为单侧发病,囊肿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上1/3的前缘附近。
大小为cm×cm~cm×cm。
单房状,壁薄规则,囊内透声好。
颈淋巴管瘤颈淋巴管瘤病人10例,均为单侧发病,囊性病变位于颈侧部、锁骨上,病变范围cm×cm~cm×cm。
较大者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
内呈多房状,部分囊腔透声较差。
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本组包括化脓性淋巴结炎7例、淋巴结结核5例及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13例。
7例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病人8个淋巴结呈囊性增大,均位于上颈部或下颌下,为单侧发病。
其中6例为单个淋巴结呈囊性增大;另1例为左侧颌下2个淋巴结呈囊性增大,且位置紧邻。
上述淋巴结直径~cm,包膜完整,但边界均较模糊。
壁厚cm左右,且较均匀,无明显血流信号。
囊液呈细密点状回声。
5例淋巴结内可见2~4条较细分隔。
5例颈淋巴结结核病人,多发囊性增大的淋巴结位于单侧或双侧中下颈部,其中单侧3例,双侧2例,最大者cm× cm。
其包膜显示清晰,内面不光滑,部分囊壁厚薄不均,均未见到钙化及明显的血流信号。
囊液均见散在分布的点状回声漂浮其中,探头加压时可见浮动。
其中1例淋巴结化脓、破溃病人,可探及其与体表相通的窦道。
部分淋巴结间相互融合。
1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位于颈内静脉中下段周围,其中4例为双颈部淋巴结囊性增大,其余均为单侧性。
数目少者2个,多者达10个。
1例前列腺癌左锁骨上窝显示1个淋巴结囊性增大。
1例恶性胸腺瘤右锁骨上窝显示2个淋巴结囊性增大。
上述囊性增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相互间无融合,其大小为cm×cm~cm×cm。
囊壁均显示单发或多发壁结节,其大小为cm×cm~cm×cm。
较大囊壁结节内可检出动脉血流信号。
4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囊性转移壁结节,可见多枚点状微钙化。
上述囊性增大淋巴结的囊性区域透声较好。
3 讨论颈部囊性病变的发病机制及超声特点甲状舌管囊肿此病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为胚胎发育期间甲状舌管发育异常,管腔未闭而形成[1]。
甲状舌管位于颈中线,上自舌根部,穿过舌骨中段,下止于甲状腺,其间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囊肿,但以舌骨下为常见。
超声常显示为颈正中部的囊性病变,大小多为~cm。
单纯甲状舌管囊肿边界清晰,壁薄光滑,内呈无回声,或伴密集或散在分布的点状回声,有人认为此与囊内含蛋白质成分有关[2]。
当并发感染时,囊内回声增多,伴有囊壁不均匀性增厚。
超声还可见甲状舌管之管状无回声或低回声结构与囊肿相连,潘尹等[3]报道其显示率为%。
鳃裂囊肿本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鳃弓和鳃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闭锁不全,形成囊肿或瘘管。
临床上以第二鳃裂源性最多见,位于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的前缘附近。
腮裂囊肿常合并瘘管[1]。
超声表现为颈侧部椭圆形囊性病变,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深面,颈血管浅面。
以单房多见,界限清晰,边缘规则。
内部回声表现呈多样性,常与其内壁衬里上皮类型有关[4]。
可呈无回声,或散在稀疏细小、较粗的点状回声。
有时,在囊肿与皮肤间可见到管状低回声瘘管。
当腮裂囊肿并发感染时,其内壁毛糙,外形欠规则,内部可见点状高回声或片絮状物。
颈淋巴管瘤发病者多为儿童或少年,是胚胎期的原始淋巴囊未能退化或引流入中心静脉系统而形成的肿瘤样畸形。
增生、扩张、结构紊乱的淋巴管组成。
多发生于颈侧部,以胸锁乳突肌后方多见。
超声可探及囊性病变,边界清晰,壁薄,内为无回声,或有高回声分隔,房腔较大。
如混有血管瘤组织,则显示分房增多,或伴有实性成分。
当并发感染或囊内出血时,囊壁增厚,内部可见点状高回声或片絮状物。
彩色多普勒显示内无血流信号或于分隔上或实性部分见低速血流。
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包括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及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
①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本组均发生于上颈部颈内静脉旁淋巴结,表现为单个,仅1例为2个囊性增大的淋巴结,囊壁不均匀性增厚,且周边软组织回声低而不均。
②颈淋巴结结核:本组5例均发生于下颈部及锁骨上窝,表现为多发淋巴结大,完全囊性变,边界清,囊内呈细密点状回声。
③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本组13例均源于甲状腺,病理检查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发生机制为淋巴结转移灶因皮质下液化而形成充满液体的颈部包块。
其内几乎全部为囊性,仅极少为实性成分,且部分原发肿瘤与颈部囊性转移的间隔期可长达10余年,而原发灶体积很小且发展缓慢,可能被误诊为鳃裂囊肿等良性病变。
使用高分辨率彩超可显示囊内分隔、碎屑,特别是含动脉血供的囊壁实性结节,有助于囊性转移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