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性病变的CT_MRI诊断
颈部疾病影像诊断

颈部
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
三、MRI 1 T1WI上肿块呈稍高、稍低或等信号; T2WI呈不均匀的高信号 2 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 3 转移淋巴结在T1WI呈等信号,低于周围 脂肪;T2WI呈高信号接近或高于脂肪。
甲状腺癌
双侧甲状腺癌
左甲状腺癌
颈部
甲状腺肿大
• 好发于女性 • 甲状腺肿大,随吞咽上下移动。 • 部分患者有心悸、多汗、多食易饥,消
பைடு நூலகம்
颈部
颈动脉体瘤 carotid body tumor
临床 临床常以颈部肿块而就诊,肿块多位于下颌
角前下方和胸锁乳突肌前面,界清,与皮肤无 粘连。有时瘤体可触及搏动。
可合并迷走神经压迫症状如音哑、呛咳;交 感神经压迫症状如霍纳氏综合征。
颈部
颈动脉体瘤 carotid body tumor
一、X线 X线平片:肿瘤较大时可见颈部外突肿块。 DSA: ● 颈总动脉分叉加宽,呈“高脚杯”征;颈外动 脉移位; ● 分叉处见血供丰富的肿瘤显示,肿瘤血管粗细 不均网状,肿瘤浓染着色,排空减慢。
二、CT检查 1 病人体位:仰卧位,头后仰,双肩尽量向下以 减少肩部产生的伪影 2 扫描范围:根据需要,甲状腺自甲状软骨中 部至胸廓入口,必要时应继续向下扫描 3 扫描条件:层厚/层距=2~5mm 4 增强扫描:有时进行颈血管的重建。
颈部
检查方法
三、MRI检查 1线圈选择:颈部线圈 2扫描方法:横断面,冠状面 3扫描序列:T1WI/T2WI/FS/MRA 4增强扫描: 5 MRA增强:颈部血管成像,三维旋转观 察
概述 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的常见
部位之一,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 的肿瘤。
颌面颈部软组织病变CT和MR诊断

形态: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清、边缘光整,囊壁较薄(继感时囊壁增厚)
邻近结构受压推移
一甲状舌管囊肿
好发部位:舌盲孔至甲状腺床,舌骨区多见,大多位于中线
CT、MRI符合一般囊肿特点,部分病灶内平扫密度较高(T1WI高信号),伴发继感时囊壁可增厚,且有强化
二鳃裂囊肿
1根据部位不同分为:
第一:腮腺和外耳道区
多形性腺瘤(最常见)
Warthin瘤
基底细胞腺瘤
一多形性腺瘤
腮腺最好发,发病年龄范围较广
生长缓慢,无不适,术后易复发,可恶变
首发的病例为单发,复发的病例可多灶、广泛
1MRI表现
T1WI:低或中等信号T2WI:略高或高信号T2W抑脂像:高信号
形状,大小,边缘,信号均匀度(钙化、出血),邻近结构
增强后:动态:缓慢持续强化
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与该部位的炎性包块、静脉畸形、软组织肉瘤、淋巴源性病变等鉴别
十一神经纤维瘤
1沿三叉神经或面神经分布,位于真皮或皮下,可累及颌面部诸器官和间隙,甚至骨
分为:孤立性、弥漫性和丛状神经纤维瘤
肿块形态不规则,界不清,范围较广或多发,皮肤下垂(丛状)
骨变形、移位
2CT平扫: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低于肌肉
边界、边缘(良、恶性鉴别),范围(局限/弥散),周围结构(推移/浸润破坏)
颅底、颅内(继发和转移),淋巴结(肿大和/或环形强化)
异常密度或信号分析
软组织肿块(30-50Hu,长T1长T2)
液性(-20~20Hu/长T1长T2:囊肿、坏死)
脂肪(-20~-100Hu/短T1长T2:如脂肪瘤)
钙化、骨化(高密度/无或低信号:如静脉石、肿瘤钙化等)
Rathke囊肿的CT和MRI诊断

中 图分 类 号 R 84 4 1.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0—19 (0 2 0 0 4 0 4 2 2 1 )6— 7 5— 3
× 0 ~ 2 2 0m 矩 阵 20X20 20mm 2 0mm X 2 m, 0 0 。快 速 自旋 回波序 列 :R 00m ,E 2 s扫描 层 厚 5 T 40 sT l0m ;
m 层 间距 0~1mm; 野 2 0mm X 2 m, 阵 m, 视 2 20m 矩
2 结 果
R tk a e囊 肿 ( ah e sce yt R C) 一 种 h R tk ’ l c s, C 是 t f
良性 的 , 由上 皮 细 胞 排 列 而 成 的 囊 肿 , 与 颅 咽管 易 瘤、 垂体 瘤等 鞍 区肿 瘤 混 淆 。随 着 影 像 学 技术 的发 展, 该病 的检 出率大 大提 高 。现 回顾性 分 析经 手术 、 病 理证 实 的 l 9例 R C的 C 、 I 现 , 讨 其 C 、 C T MR 表 探 T
MR 特 征 。 I 1 材料 与方 法
2 1 CT表现 .
1 显 示 为 鞍 内 圆形 或 椭 圆形 肿 9例
物 , 界 尚清 晰 , 肿 物 直 径 超 过 1c 时 , 向鞍 边 当 m 突 上 。4例 为低 密度 , 图 1其密 度低 于脑 实 质密 度 ; 见 ,
1 例为等密度 ;4例为略高密度 , 1 见图 2 无电压 和 电流 分别 为 10k 矩 1 52, 2 V 和 2 0m 2 A。 M C S T将 扫 描 所 得 原 始 数 据 进 行 横 断 面 、 状面 以及 冠状 面 的 图像 重 组 , 厚 3m 层 间 矢 层 m, 距 3mm。所得 图像 均 骨窗及 软 组织 窗 阅 片 。C T检
颈部包块临床诊断

3个“7规律”
根据病程
7年以上,可能是先天性疾病
7月左右,恶性肿瘤几率较大
7天左右,急性炎症、肿瘤伴炎症或出血的可能性 大
Diagnosis—加工分析
经验 --3个“7” --N个80%
位置 --解剖 --间隙
分类 --病因 --性质 --来源
颈部包块80%的规律(仿Skandalakis)
3、淋巴水瘤(囊性淋巴管瘤):
★发病率:占儿童良性肿瘤的5%,是最常见的淋巴管瘤。 ★年龄:80-90%在2岁前发病,成人少见。 ★病因:起源于胚胎淋巴管的残留组织。 ★部位:75~80%的淋巴水瘤累及颌面下部和颈部,儿童最 常见的位置是颈后间隙和口腔,成人常见于舌下腺、颌下 腺和腮腺间隙,其他部位有腋下、纵隔和腹腔。 ★生长方式:生长缓慢,呈葡行性,不超过筋膜间隙,病 变向下经颈后三角向腋下和纵隔或向前向口底生长,如果 肿块很大,可跨过中线。
★临床症状:无痛性、柔软或半实性颈部肿块,大小变化 大,巨大的肿块可压迫气管。并发出血、感染或外伤时可 突然肿大。 ★病理特征:由多发扩大的囊性间隙组成,囊内有薄的分 隔,囊肿直径从数毫米~10厘米,囊壁为上皮细胞和胶元 结缔组织组成。病变可以向邻近软组织生长,可侵入肌肉 内和血管周围。 ★ CT特征:缺乏边界、多灶性、低密度肿块,典型者是 水样密度,感染后密度可增高。肿块常位于颈后三角和颌 下区。
神经鞘瘤(迷走N)
血管瘤
由血管内皮细胞构成,属先天性良性肿瘤。 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肉芽
组织血管瘤、大血管血管瘤、肌肉内血管瘤。 毛 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又称混合性血管瘤。 海绵 状血管瘤较多见,出生时即可存在,由囊性扩 张的薄 壁血管构成 ,以身体上部多见,有时可有 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并可见静脉石。颈部血管瘤 可位于皮下或颈部深层软组织。 诊断要点: 1:病灶形态 2:病灶强化形式 3:静脉石
各部位各疾病MRI表现及描述

眼眶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甲状腺眶病:平扫:眼外肌增粗,以肌腹改变明显,呈长T1长T2信号〔早期〕或T1WI、T2WI 均呈低信号〔晚期纤维化〕。
增强扫描:早期轻中度强化,晚期无强化。
诊断要点:依次受累,下直肌、直肌、上睑提肌、外直肌。
视神经胶质瘤:〔属眼眶肿瘤〕平扫:视神经呈条带状〔或梭形增粗〕,最大横径约mm,边界光整清晰,于T1WI呈稍低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眶段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周边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较明显强化,呈“轨道〞征。
诊断要点:眶段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
海绵状血管瘤:〔属眼眶肿瘤〕眼球突出,球后可见卵圆形〔或椭圆形、或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形态欠规那么,眶尖区脂肪间隙存在。
增强扫描:病变呈渐进性强化。
主要诊断:MRI与CT只是提示诊断。
超声诊断,病变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有晕,部回声强且均匀〔特征性表现〕,中等度回声衰减,压迫眼球肿瘤轴径变短。
泪腺多形性腺瘤:〔属眼眶肿瘤〕平扫:略长T1长T2信号,包膜、信号均匀、见小囊。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眼眶静脉曲:〔属眼眶脉管性疾病〕平扫:颈部加压前、后检查。
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缓慢明显均匀强化。
颈动脉海绵窦瘘:〔属眼眶脉管性疾病〕平扫:眼上静脉动脉化,呈流空信号,海绵凑扩大,形态失常,眼上静脉扩。
MRA:可明确引流途径。
诊断要点:眼上静脉扩、海绵窦扩大。
主要依据DSA。
等T1长T2信号〔T1WI呈等信号, T2WI呈高、稍高信号〕眼眶炎性病变:平扫:左侧外直肌、下直肌与眼上肌群增粗,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
左侧泪腺与眼睑受累。
神经鞘瘤:〔属眼眶肿瘤〕平扫:眼眶扩大,眼眶上象限见类圆形呈等T1、混杂长T2信号,部可见一弧形等T2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弧形信号〔严密排列AntoniA细胞区〕,其余局部未强化〔疏松排列AntoniB细胞区〕。
颈部MRI检查

颈部MRI检查颈部MRI检查介绍:颈部MRI检查是对颈部和颈部周边进行MRI扫描,用于诊断颈部的病变。
颈部MRI检查正常值:皮下脂肪和骨髓在T1WI、T2WI和质子密度像上均呈高信号;骨皮质、空气、韧带、肌腱和纤维软骨呈低信号;肌肉和关节透明软骨呈中等偏低信号。
液体,如关节内积液,炎症或水肿和肿瘤组织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血肿则依出血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强度不同的信号。
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肿块和区域。
颈部MRI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颈部MRI检查适应于:颈部良恶性肿瘤颈部血管性病变颈部的囊肿性病变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颈部的淋巴结肿大颈前软组织血管丰富,为消除血管搏动伪影可于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饱和带;严重动脉搏动伪影,可采用心电、脉搏同步采集技术;颈部血管病变,可采用2D(3D)TOF法或PC法血管成像技术,或加增增强对比剂采用3D-CE-MRA技术。
需要检查的人群:颈部酸痛,颈部周边有异常疼痛的人群。
颈部MRI检查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1、安装人工心脏起博器者及神经刺激器者禁止做检查。
2、颅内有银夹及眼球内金属异物者禁止做检查。
3、心电监护仪不能进入MRI检查室。
曾做过动脉病手术、曾做过心脏手术并带有人工心瓣膜者禁止做检查。
4、各种危重病患者:如外伤或意外发生后的昏迷、烦躁不安、心率失常、呼吸功能不全、不断失血及二便失禁者等等。
5、检查部位有金属物(如内固定钢针钉等)不能检查。
6、妊娠妇女慎做检查,如有可能怀孕者,请告知检查医生。
检查前禁忌:成像检查前4小时禁食禁水,训练患者屏气。
检查时要求:检查放松心情,听从医生吩咐进行检查,请将病历、X线平片、CT片、既往MRI片等资料随同带来MRI室供参考。
颈部MRI检查检查过程:采用头颈部联合线圈或颈部相控阵线圈或颈部表面柔线圈(视扫描部位而定)。
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XO平面一致;双侧眼裂连线平行于ZO平面,双侧颞部及耳部予以固定防止运动。
颈部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多位于口底一侧,形似蛤蟆的咽囊,故又称蛤蟆 囊肿
涎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多见于颌下腺囊肿
穿刺液淀粉酶试验阳性
与腺体关系密切,可表现为厚壁强化
内部密度均匀,单房多见
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
颌下腺囊肿
涎腺肿瘤
腮腺以多形性腺瘤囊变及腺淋巴瘤多见 多形性腺瘤以40岁左右多见,女性略多
于男性
喉外型:囊肿向上穿过甲状舌骨骨膜而膨出于颈部 混合型:内、外型同时存在
淋巴结病变
是颈部最常见的囊性病变,可发生于颈部任何淋巴链
转移性病变: CT表现:囊性,壁较厚,周围脂肪间隙
不清,可见壁结节,如鼻咽癌、甲状腺癌
淋巴结结核见于年轻人,局部症状轻CT表现为周围脂 肪间隙模糊,病灶壁薄,增强环形强化
3 胸锁乳突肌区:鳃裂囊肿、淋巴结结 核、转移癌、恶性淋巴瘤、颈动脉体瘤等 4 肩胛舌骨肌斜方肌区:囊状淋巴管瘤、 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转移癌、血管瘤 等 5 锁骨上窝:淋巴结结核、转移癌
甲状舌管囊肿
(thyroglossal duct cysts)
多见于1~10岁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 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 骨上下部最为常见
淋巴管囊肿
(cystic hygromas)
好发于颈外侧间隙
常有很薄的包膜,可表现为多房或单房的低密度囊肿
密度均匀,边缘清晰,但囊内出血或并发感染时,可不均 匀或分层
包膜与分隔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可混有脂肪、平滑 肌、血管和神经组织,增强间隔可强化
匍行式生长,但不越过筋膜间隙
鳃裂囊肿
PMS
引自《Valvassori头颈影像学》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CT、MRI诊断

[ src] 0b et e To rs ac h au fCT n Ab ta t jci v e e rh tev leo a dMRIi gn si h ig o i fa e od c si a cn ma( ma ig t eda n sso d n i y tc r io n ACC)
坏 情 况 显 示 较 好 , I 够 更 清 晰 显 示 病 变 形 态 、 廓 及 侵 犯 范 围 。两 者 结 合 可 为 该 病 的诊 断和 治 疗 提 供 更 全 面 的 影 像 MR 能 轮 信息 。 【 键 词 】 头 颈部 肿 瘤 ; 样 囊 性 癌 ; 层 摄 影 术 , 线 计 算 机 ; 共 振 成 像 关 腺 体 x 磁 中图分类号 :799 ;844 ; 452 R 3 . 1R 1 . 2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9 1 (0 2 1—6 20 1 0 —0 12 1 )010 —4
1 De a t n o d oo y,J a g n Af iit s i l o u Y t e U iest J a g e ,G a g o g . p rme t f Ra ilg in me f l e Hop t f S n a— n n v ri a d a s y, i n m n un d n
医学影像学杂 志 21 年第 2 卷第 1 期 JMe a g 0. 02 2 o dI g 1 m
.
头颈 部 腺样 囊 性 癌 的 C MR 诊 断 T、 I
金 志发 龙 晚生 胡茂 清 李 伟 梁启 堂 邓 星辉。 , , , , ,
( 山大 学 附 属 江 门 医 院 l放 射 科 ;. 理 科 中 _ 2病 广 东 江 门 5 9 3 ) 2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 &*() +,- ./01()12 !""#2 34* #!2 546 $
・789・
磁共振成像仪,用 :; 序列 <# =. > <? @ 8"/A2 <; @ !9/A B , C:; 序列 <! =. > <? @ D"""/A2 <; @ 88/A B 进 行扫描,体位包括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 !6 # 结果 病变大小 本组 #$ 例 &<、+?. 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病 变 大 小 为 $6 "E/ F H6 "E/。 !6 ! 病变部位 鳃裂囊肿 8 例均位于颈侧的胸锁乳突肌前内方 > 图 # B , ! 例位置偏上在颌下腺后方,颈血管鞘受 压后移。淋巴管囊肿 D 例也均位于颈侧,其中 ! 例 位于颈后三角, # 例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与其平 行,另 # 例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方,与鳃裂囊肿位置 相同 > 图 ! B 。7 例甲状舌管囊肿均位于颈前中线,! 例位于舌骨上方, # 例位于舌骨平面与之紧贴且略 偏右侧 > 图 7 B 。 !6 7 病变形态 8 例鳃裂囊肿中 9 例为纵梭形,7 例为卵圆 #6 "E/ F #6 9E/ F #6 9E/ G 96 "E/ F
影像 学资 料完整 的 #$ 例, 着重 分析其 影像 学特 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 资料与方法
鳃裂囊肿 8 例,男 @ 例,女 # 例,年龄 #7 D 岁,平均 $! !@6 # 岁。均以颈部触及肿块就诊,其 中 # 例伴局部肿痛。甲状舌管囊肿 7 例,男 ! 例,女 # 例,年龄 9 D 9# 岁,平均 #$6 ? 岁。淋巴
颈部囊性病变的 &= 和 +>. 诊断和鉴别诊断, 国内文献报道不多 。我们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
B#C
பைடு நூலகம்
管 囊 肿 9 例 , 均 为 男 性 , 年 龄 8 D A$ 岁 , 平 均 776 7 岁,临床症状亦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 #$ 例 均无进行性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等症。查体:颈 侧触及肿物 #7 例,颈正中线触及肿物 7 例。肿块 质软、界清,无压痛 #7 例,质软、界不清、压痛 ! 例,质硬、界不清、压痛 # 例。 &= 用 \’(*(PM =4/4MR0) F> ?""" 全身扫描机, 扫描层厚、间隔 A//,扫描范围自外耳孔至胸骨 上 窝 水 平 , 观 察 图 像 用 软 组 织 窗 : E7"", ]7" ; A" < ,其中 $ 例行增强扫描。 +>. 用 ^G #6 A= 超导
9$< 9! : ;<
,本组就诊时
最小年龄为 = 岁,最大年龄 $! 岁。
76 !
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也是儿童和成人均可见的先天性囊
肿,视鳃弓发育情况分为四型,其中以第 ! 鳃裂 囊肿最为常见,占 8"B ? 8;B 9 ! < 。本组 8 例均为 第 ! 鳃裂囊肿。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下 # E 7 交界区。第 # 鳃裂囊肿约占 FB ,位于胸锁乳突肌 前缘、耳与下颌角之间。第 7、 = 鳃裂囊肿非常少 见,前者常位于梨状隐窝附近。鳃裂囊肿 &> 表现 为与胸锁乳突肌前缘密切相邻的低密度肿块,边 缘清楚,密度均匀 9 F < 。 &> 值 !" ? 7"@A,囊壁可强 化。同其它囊肿一样,手术或感染可使其表现变 得复杂 9 ! < 。本组 # 例合并感染。囊性病变位于下颌 角、胸锁乳突肌前缘为诊断本病的要点。另外本 组 = 例见胸锁乳突肌有局限性增大,在国内外文 献未见报道,是否与囊肿的长期刺激引起胸锁乳 突肌肥大有关,值得今后观察。 76 7 淋巴管囊肿 头颈部的淋巴管瘤以囊样水瘤最为常见,发 病年龄 # ? ! 岁的占 F"B 9 8 < ,但本组 = 例中 7 例为 成人, # 例为 8 岁的儿童。病变常位于颈后三角 区,呈多囊状且囊与囊互不相通
!"#$%&’"’ &( )* #%+ ,-. &( /01 23’/"2 41’"&%’ #/ /01 %125 !"#$% &’()*+,-./ 0!1$ 23)43-/ 56$ !(-.)73 68’.9-. 0,-:,;/ <+, =,(>?,@* !(*>9:’? A+’-.7, B9*:;9C:/ A+’-.7, %’-*3 DEFGGG/ 0+9-’ 67’/8#2/9 :7;12/"<1K =4 0)0*LM, N’, O()-()1M 4O N’, &= 0)- +>. () P0N(,)NM Q(N’ RLMN(R *,M(4)M 4O N’, ),RS () 4T-,T N4 (/PT4U, N’, 0V(*(NL 4O N’, -(01)4M(M 0)- -(OO,T,)N(0* -(01)4M(MW ,#/18"#4’ #%+ ,1/0&+’K =’, &= 0)- +>. O()-()1M 4O M(XN,,) R0M,M 4O N’, RLMN(R *,Y M(4)M 0N N’, ),RS Q,T, T,NT4MP,RN(U, T,U(,Q,-W 5(), VT0)R’(0* R*,ON RLMNM : /0*, @2 O,/0*, #2 01, T0)1,- OT4/ #7 N4 $! L,0TM 4*-2 /,0) !@6 # L,0TM < 2 N’T,, N’LT41*4MM0* -ZRN RLMNM : /0*, !2 O,/0*, #2 01, T0)1,- OT4/ 9 N4 9# L,0TM 4*-2 /,0) #$6 ? L,0TM < 2 0)- O4ZT *L/P’0)Y 1(4/0 : 0** /0*,2 01, T0)1,- OT4/ 8 N4 A$ L,0TM 4*-2 /,0) 776 7 L,0TM < W -1’=4/’K 5(), VT0)R’(0* R*,ON RLMNM 0)- O4ZT *L/P’0)1(4/0 4RRZT 0N N’, *0N,T0* 4O N’, ),RS2 0)- VT0)R’(0* R*,ON RLMNM R4//4)*L 4RRZTM 0*4)1 N’, *0N,T0* V4T-,T 0)- 0)N,T(4T N4 MN,T)4R*,(-/0MN4(- /ZMY R*,W F4/, *,0-,- N4 N’, ’LP,TNT4P’L 4O N’, MN,T)4R*,(-/0MN4(- /ZMR*,W =’T,, N’LT41*4MM0* -ZRN RLMNM 4RRZT,- 0*4)1 N’, /(-*(), 4O N’, ),RS 0)- -(T,RN*L T,*0N,- N4 N’, 4MM0 ’L4(-,Z/W J** R0M,M 4O N’, VT0)R’(0* R*,ON RLMNM 0)- N’, N’LT41*4MM0* -ZRN RLMNM 0PP,0T,- 0M 0 T4Z)- 4T 4U0* M’0P,W =’, *L/P’0)1(4/0 0PP,0T,- 0M *4VZ*0N,- 0)- (TT,1Z*0T M’0P,W =’,M, RLMNM M’4Q,- P0TN(RZ*0T *4Q -,)M(NL 0)- *4)1 =# 0)- *4)1 =! 0V)4T/0* M(1)0* ()N,)M(NL2 VZN N’,M, RLMNM M’4Z*- V,R4/, R4/P*,X Q’,) 0RR4/P0)(,- VL ()O,RN(4)2 4P,T0N(4) 4T PZ)RY NZT,W )&%24=’"&%K &= 0)- +>. R0) (/PT4U, N’, 0RRZT0RL () N’, -(01)4M(M 4O RLMN(R *,M(4)M () N’, ),RSW >13 ?&8+’K RLMNM[ N4/41T0P’L2 I ; T0L R4/PZN,-[ /01),N(R T,M4)0)R, (/01()1
形, # 例为圆形。 D 例淋巴管囊肿呈分叶状不规则 形 > 图 ! B 。7 例甲状舌管囊肿均呈类圆形。 !6 D 密度或信号 8 例鳃裂囊肿 &< 表现为低密度病变, H 例边 界清晰, 9 例增强扫描边缘呈线状强化 > 图 # B , # 例边缘不清,密度偏高,手术病理证实为合并感染 所致。 7 例甲状舌管囊肿中 ! 例为壁厚均匀的水样 低密度影, # 例密度较高,手术证实含粘液成分。 D 例淋巴管囊肿中 7 例表现为典型的水样密度影, # 例有穿刺史,其密度偏高且不均匀,系出血所致 > 图 ! B 。# 例淋巴管囊肿和 # 例鳃裂囊肿 +?. 均表 现为长 <# 和长 <! 信号 > 图 D B 。 !6 9 肿块与周围组织关系 8 例鳃裂囊肿均与胸锁乳突肌密切相邻,有的 甚至造成其受压变形 > 图 # B 。 D 例淋巴管囊肿均向 周围间隙侵入,但对周围组织的压迫较轻。 7 例甲 状舌管囊肿都与舌骨紧邻,但无舌骨的骨质破坏。 " 讨论 颈部囊性病变以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和淋
图# 图! 肿。 图" 囊肿。 图$ 管囊肿。
9H 岁,男,以颈部触及肿物就诊。 &< 显示囊肿位于胸锁乳突肌内前方、颌下 8 岁,男,因右颈部肿物 # 年前曾在某医院穿刺抽出清亮液体后肿物消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