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结构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完美版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 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 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 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 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 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 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新声:新的歌曲。 关山:边塞。旧别:一作“离别”。 撩乱:心里烦乱。边愁:久住边疆的愁苦。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 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 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 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重章叠句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铺垫
过渡
照应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或相似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前两联描绘洞庭湖壮丽阔大 而充满活力的景色;后两联抒情,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 全诗“体物写志”,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 之景中流露了心声。此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词句注释 ⑴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⑵“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天水相连,混为一体。虚、太清:均 指天空。 ⑶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 干变淤,成为平地,并称为云梦泽,约为今洞庭湖北岸一带地区。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 如万鼓,昼夜不息。” ⑷“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 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⑸羡鱼情:《淮南子· 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句 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1] [2] 白话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 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方法,技巧

诗歌鉴赏方法,技巧
诗歌鉴赏方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门抽象而优雅的艺术,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引发他们的想象力,让读者产生一种超越文字的理解,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
鉴赏诗歌,应当从多方面考虑,如结构,声音,意境,文学情绪等等。
一、结构:结构是一首诗词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在结构方面,诗歌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要熟悉格律,了解音节和韵律,以及句子的搭配和衔接等。
了解诗歌的结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加详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声音:声音是诗歌的另一重要的构成部分。
诗歌更加重视音乐性,以及语言的铺垫,特别是生动的形容。
因此,鉴赏诗歌时,要学会细微的倾听,细看名词的调动,以及数字的配合,看看诗人是否把唱片表达仔细地说出来。
三、意境:意境是一首诗歌极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感受到诗歌编织出来的一种恒久的审美情怀。
在意境上,诗歌能够传达更深刻的思想,意象更加鲜明,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力,这也正是诗歌被广大欣赏的地方。
四、文学情绪:文学情绪是诗歌表达的另一种常见方式,这些情绪可以包括思想,心情,怀旧,愁绪等等的情绪。
文学情绪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诗歌的意蕴,更加全面的来感受到诗歌的精髓。
以上就是诗歌鉴赏方法,技巧的全部内容。
诗歌鉴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诗歌最完整的内涵,帮助我们更好的领略诗人的艺术构思和思路,使诗歌最大限度的传递给读者,让读者的内心更加丰富。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结构技巧”复习笔记

鉴赏结构技巧一、“3大类”常考结构技巧要熟记古诗,除注意写景抒情、炼字炼句外,也讲究结构之妙。
通常也会使用线索、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等结构技巧。
但要注意三个特殊之处:1.情与景的结构关系。
无论是诗还是词,一般都是先写景叙事,再抒情议论。
也有先情后景,先理后叙,或者边写景边抒情的布局特点。
2.近体诗特别讲究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开头起句作用有:总领全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题,点明季节、时间、地点等。
“承(转)”句作用有: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过渡、蓄势等。
“合”句作用有:呼应、总结、卒章显志(情+理)、深化主题(情+理)、首尾圆合等。
3.结尾的两种特别之处:卒章显志(情或理)和以景结情。
(1)卒章显志。
在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情感。
这是古诗普遍使用的结尾方式。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解题思路示范[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本词上阕选取的李广的事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思路:第一步:明技巧在这首词的上阕,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叙写李广的事迹,主要是为下阕情感的表达埋下伏笔。
第二步:释运用从词中看,“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是写李广灞陵受辱;“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是写李广射虎中石;“落魄封侯事”是写其功高难封。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练7.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 洞庭湖、岳 阳楼景观的 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 势,壮阔的 境界,为人 们称道。
简析: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 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 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一、景情关系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 情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 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
有效读懂诗歌之八-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

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以小见大。
1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2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⑴
3
【其一】
4
长安回望绣成堆⑵,山顶千门次第开⑶。
01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02
STEP3
STEP2
STEP1
上阕“对晚景、伤怀念远,新仇旧恨相继”几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承上启下(1分)。“晚景”总括了上文的所见所闻,(1分)“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由上阕的写景过渡为下阕的抒情(1分)
5
一骑红尘妃子笑⑷,无人知是荔枝来⑸。
6
诗中借杨贵妃吃荔枝的小事讽喻帝王荒淫误国,总结历史教训。可谓以小见大。
7
01
首句的结构作用:
03
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05
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古诗的六种结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1、首尾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
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

答
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即以景结情。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 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 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Βιβλιοθήκη 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 怅之情。
结构手法——(四)以景结情
• 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 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 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 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结构手法——(二)以景结情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 答问题。
①该词采用了对比、重章叠唱的手法。 ②本词以“愁”为线索,贯穿全篇。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 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却报国无门的“哀愁”。“少年” 与“而今”对比,以昔衬今。 ③上下两片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 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渲染了作者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 痛苦,含蓄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和愤懑。
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此词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上饶带湖时期。在此居住期 间,常到博山游览。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结构手法——(三)以小见大
• 在表现重大的题材时,诗人避开大事件的铺排与大内容的 叙述,而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的描述。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
自学内容﹡学法指导﹡随堂笔记
互动展示﹡展
示方案
学法指导:根据预习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重点内容请用红笔标出来。
【互动策略】
1、 把下面空白处结构技巧的相关术语补充 1、 先独立完成
完整。
第1题,然
结构技巧主要有:
后以抢答方
①总领全诗,奠定全诗的( 什么 )感情基
式展示答
调(位置在
)。
案,每对一
②照应,包括
时8分钟)
这首诗起笔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
处。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大德歌 秋 关汉 【展示方案】
卿
1、 整体感知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
全诗说说
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你对全诗
能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的理解。
力 提 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 升 析。
上先抑后扬,与后面写乐情形成反衬。
检
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
测
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②,驰射,风
10
分
流犹拍古人肩。
钟 注 ①本词为作者谪居黔州(今四川彭水)
时所作。②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
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回顾 反思
(1)词的开头两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表现手法参考答案
1、①起笔两句在结构上统领全诗。(结构作用)②内容上所选景物如 高台、朝日、悲风、北林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 境,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内作用容)
抽查记忆效
点?有何作用?
果。
(预时5分钟)
3、 答题思路:
(1)该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结
合原诗进行分析。
学法指导:用15分钟时间自己独立完成下列
各题,疑问之处请用红笔标记出来,小组讨
论时进行解决。
【互动策略】
能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自学,展示和
表现手法参考答案
1、①起笔两句在结构上统领全诗。(结构作用)②内容上所选景物如 高台、朝日、悲风、北林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 境,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内作用容)
2、①首尾呼应,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结构作用)②全曲由 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境相生,物我相融,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主人公 真实的内心世界。 3、①以景结情,给人以无限的想象。②夜幕降临,荒凉的大漠无边无 际而又朦胧隐约。苍凉的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豪情融为一体。 4、(1)写阴雨连绵及居屋“似乘船”,表明贬谪之地环境的恶劣;结构
用
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⑥马致远的《天净
10
沙。秋思》运用了哪种结构技巧方法
分
。
钟
2、 全体同学背
2、 常见的设问方式:
诵1、3题对
(1)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诗的XX句在诗中
应的知识
的作用?
点,时间限
(2) 这首诗的XX句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
定3分钟,3
其妙处。
分钟后教师
(3) 请结合原诗赏析XX句在结构上的特
2、 说出设问 题干中审 题的关键
40
点,从中
分
得到哪些
钟
信息。由
3、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审题不
碛 中 作
当会出现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什么问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
题。
烟。[1]
3、 说出结构
【注释】 ⑴碛(qì):沙漠。 ⑵走:
技巧的类
骑。
型及判断
方法。
建昌营高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诗歌鉴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编号: 007 编制人: 孙洪强 审稿:
日
期:
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记分板上。
课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结构技巧
【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常见的结构技巧的几种类型,并能根据
语境和其所在的位置判断其所起的作用。
【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照应和照应文题两种,
个加0.5
照应要答出 “什么”和“什么”相照应(景
分,记分员
还是情)。
到本组展示
基 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什么)为下文的
区负责记
础 (什么)做铺垫(位置诗文的中间部分)。
分,自己也
知④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
可以参加抢
识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
答。
运⑤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 (预时5分钟)
本诗的尾句有什么特点,请从结构技巧的角 4、 说出所给
度进行分析。
结构技巧
的理由,
其他组可
能出现什
么答案。
5、 这类题解
题的思路
和注意事
项。
学法指导:自己独立完成检测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黄庭坚
当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堂Leabharlann 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
力
杂诗六首(其一) 曹植
点评任务确定后
提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学科长组织本组
升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同学到围成一圈
40
方舟安可及,离思故难任! 起立讨论,展示
分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组可以到展区下
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面边讨论边设计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展示方案。(预
注:①之子:那人,指所思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