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_(王建_主编)_复习资料.doc

现代自然地理学_(王建_主编)_复习资料.doc
现代自然地理学_(王建_主编)_复习资料.doc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火成岩: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类型: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岩: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面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河漫滩: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

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

极向热传输:区域间的能量不平衡,导致由低纬区域向极低高纬区域方向的能量传输过程。

地域分异规律:指地球自然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物质发生淋溶、沉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来自成土母质,母质起源于岩石。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填空题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岩石的组成:火成岩、沉积岩、地质岩

地球总质量是6.588*10的27次方g。地球是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

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引力的影响(潮汐

现象)、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层厚度、产状与接触关系。岩相变化。褶皱。断裂。火山。

地震。

火山带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地震带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大气的成分:由多种气体及固体微粒、液体微粒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中的CO2含量是0.03(可变),O3含量是0.000 001(可变)

气候分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我国七大水系: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海河、淮河、辽河

陆地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沼泽水、地下水、冰川

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亲岩性、亲水性、亲气性、亲光性、控温性。

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流水对对地貌的改变有3个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

世界降水的纬度分布有两个峰:赤道低压带(这里有辐合上升气流,产生大量的对流雨),中纬度西风带(冷乱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降水量也因此较多)。

高原隆起引发或加强了亚洲季风环流,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原来的副热带干燥气候变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植被面貌也由干旱草原变为亚热带森林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地球自转能,地热能,太阳辐射能

极向热传输主要受大气环流、洋流来完成

N(78%)以气态的形式通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循环。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分带平行于海岸线分布。

地域分异的内容: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山地垂直带谱复杂度受纬度、坡向、海拔高度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肥力的发展影响极大。

土壤分类:中国采用的是土纲(12个)、亚纲(27个)、土类(60个)、亚类(234个)、土属、土种、变种7极分类。

土壤的5要素: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

高压是反气旋顺时针向外辐射,低压是气旋逆时针向内辐合

解答题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

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2.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3.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2. 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度爱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1.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2.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3.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4.对环境的污染5.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6.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7.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

构造地貌:构造运动形成的地球表面形态。其分为大地构造地貌: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并受大地构造控制的地貌。区域构造地貌:大地构造的背景上,由于区域构造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构造地貌。局地构造地貌:在大地构造格局与区域构造背景下,主要由于局地构造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地貌.

气候分异的规律:1.纬度地带性: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加热不均,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导致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

2.湿度分带性: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引起了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季节的变化,使得同一纬度带内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

3. 垂直带

性:高大山体本身在不同高度上,气温和降水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水热特征,导致山地气候呈垂直方向的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太平洋东部的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每过几年,东向信风减弱,导致沿岸上升流也随之减弱或消失,暖水倒流,水温上升,大气对流逐渐变得活跃,海洋里由于上升流的减弱,表层海水的营养物质含量减少,并且由于温度的升高,鱼类大量死亡,使秘鲁渔场大幅度减产。

水圈的水平结构特征:连续性和不联系性。连续性是指,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水的分布,水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均匀性是指,水在地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水循环的类型:大循环(指发生在全球海洋与陆地间的水交换过程)、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交换过程)

生物圈的组成:物质组成:生物体为有机物质,作为环境的岩石、大气和水则是无机物质。

元素组成:主要是氢、氧和碳,它们分别占49.8%、24.9%和24.9%,三种元素占到生物有机体的99.6%。此外,还有微量的氮、钙、钾、硅、镁、磷、硫、铝等。系统组成: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组成:原核微生物,原生生物,后生植物,后生动生物的地域分异与区系性:纬度地带性: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干湿度分带性:由于距海远近等引起的水分条件的不同,从而使动植物分布由沿海向内陆依次发生变化。垂直带性:生物分布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发生规律性的交替的现象。地方性:生物在局部地域的分异规律。区系性:不同的动、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由于分布区相同而组成一定的生物区系。

水与气候的关系:水对于气候形成与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气候的变化,改变了水分循环的时间、空间尺度与模式,改变了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又反过来影响到气候。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气候变化-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的关系:气候的变化,引起地球表层水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致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岩石圈的变动和构造形变,反过来又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引起水的分布的变化,从而使得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变化。

构造运动与水循环的相互关系:1.构造运动导致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变化,从而引起大气环流、洋流的变化,改变地球的水分循环。比如,由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以及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和加强东亚季风。本来干旱少雨的副热带亚洲东部地区,变为湿润多雨的气候。2.构造运动或者岩石圈的变动,改变了地形的起伏,形成

了一些山地。由于山地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气流上升而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湿度降低了的气流翻过山顶而绝热下沉,使背风坡温度升高,产生焚风效应。比如,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喀斯喀特山,一山之隔,西面是海岸雨林,东岸是干旱荒漠。

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要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治理:生物代谢。对生物的危害:影响水体的水质,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循环的意义:1.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维持了地球表层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调节地球表面气候。

圈层中的能量交换:1.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进行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2.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在进行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3.水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的交换。4.生物圈与其他三个圈层之间,普遍存在着热能与化学能的交换。

论述题

结合我国的情况谈谈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在于,第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些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合理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第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的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其次,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协调。再次,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

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了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1.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2.地球自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分析:1。低纬环流:赤道附近空气剧烈受热膨胀上升,向较高纬度流去,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高空风向发生偏转,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偏转成西风,不能继续往北走了,但此时来自赤道的热空气还在源源不断地涌过来,于是在北纬30度上空形成堆积效应,空气就会往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又从近地面流回赤道,补充上升气流。2。中纬高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空气除一支流回赤道外,另一支则会向北走,在北纬60度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相遇(极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后会往较低纬度走),暖而轻的空气会爬升在冷而重的空气之上,所以北纬60度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上升之后又分别向南向北流回副热带和极地上空,补充下沉气流,这样就完成了中尉环流和高纬环流。

大气运动受到哪些力的影响:气压梯度力(促使空气从静止到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表层环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离心力、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1.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2.作用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3.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线速度成正比4.力的大小与纬度正弦成正比,在赤道为零,向两级逐渐增大。

青藏高原的升降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其作用的机制有哪些?⒈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⒉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⒊高原的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⒋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的范围。作用机制:⑴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经过这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中部和美国西部内陆;⑵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⑶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普通动物学

“普通动物学”复习大纲 一、教材一:“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等编,高教出版社 教材二:“普通动物学”(第二版),武汉大学、北师大、南京大学合编,高教出版社二、考试范围:绪论;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基本概念);原生动物;海绵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进化基本原理:动物地理分布 三、考试类型:名词解释;填空、填图;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 四、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为主,稍偏重于与水产、海洋生物方面有关的内容;要 求掌握各门、脊椎动物各纲、无脊椎动物中与水产有关各纲的拉丁文名称 五、名词解释 无脊椎动物部分: 1.刺细胞 2.马氏管 3.书肺 4.书鳃 5.胞饮(作用) 6.生物发生律7.多态现象8.物种9.世代交替现象10.开管式循环11.闭管式循环12.两侧对称13.两辐射对称14.辐射对称15.合胞体(共质体)16.原体腔17.真体腔18.浮浪幼虫19无节幼虫20牟勒氏幼虫21.担轮幼虫22.钩介幼虫23.异沙蚕相24.后口动物25.原口动物26.细胞内消化27.细胞外消化28.散漫式神经系统29.梯式神经系统30.链式神经系统31.完全消化系统32.原肾33.后肾34.同律分节35.异律分节36.细胞器(类器官)37.皮肌囊38.变形运动39.血窦40.围血系统41.水管系统42.呼吸树(水肺)43.孤雌生殖44.包囊45.绿腺(触角腺)46.组织47.器官48.系统49.完全变态 50.不完全变态 51.羽化 52.接合生殖53. 裂体生殖54.外骨骼 55.颚舟叶 56.疣足 57.皮鳃 58.晶杆 脊椎动物部分: 1.肾小体 2.逆行变态 3.适应辐射律 4.平行律 5.趋同律 6.不可逆律7.次生颌8.次生腭9.髋臼10.肩臼11.综荐骨12.纹状体13.大脑脚14.原脑皮15.新脑皮16.胼胝体17.膜迷路18.肾门静脉19. 肝门静脉20.异型齿21.同型齿22.休眠23.膜骨24.软骨化骨25.泄殖腔26.咽式呼吸27.完全双循环28.不完全双循环29.脊索30.胎盘31.同源器官32.同功器官33.双源器官34.双重呼吸35.颞窝36.反刍37.羊膜动物38.羊膜卵39.有头类40.无头类41.恒温动物42.变温动物43.有颌类44.无颌类45.两接型46.舌接型47.自接型48植物性神经系统49.闭锁式骨盆50.开放式骨盆51. 鳞式52.内分泌腺 六、问答题 无脊椎动物部分: 1.什么叫世代交替现象?举一例说明(图示生活史) 2.比较原体腔和真体腔。 3.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4.简述两侧对称体制在进化上的意义。 5.浮浪幼虫、牟勒氏幼虫、担轮幼虫、无节幼虫、羽腕幼虫它们是什么门、什么纲、 什么动物的幼虫? 6.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原生动物有哪几个类群?各具有什么特征?并请说明原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8.什么是“自然分类系统”,动物的分类系统由大而小主要分为哪几个重要的阶元? 9.试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0.试述猪绦虫的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 题1 一、选择题: 1、草履虫的表膜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保护 B(呼吸 C(排泄 D(消化 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异养 B(自养 C(寄生 D(腐生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二、填空 1、生殖隔离的形式有3种,分别为、和。 2、细胞分裂方式有3种,为有丝分裂、和。 3、各类动物身体的构造虽然复杂,但都是由四大类组织构成,即、、 和。 4、根据形态和生理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和。 5、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水沟系又可分为、和复沟型。 6、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里面的称。两层之间是。 7、胚胎发育包括、卵裂、、、、、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 8、原肠腔的形成方式多样,包括、、、和内转。 9、腔肠动物可以分为3纲,即、、。 三、名词解释

1、动物学; 2、物种; 3、生殖隔离; 4、亚种; 5、器官; 6、系统; 7、接合生 殖;8、胚层逆转;9、芽球;10、生物发生律(重演律);11、端细胞法;12、体腔囊法;13、假体腔;15、辐射对称;16、浮浪幼虫 四、简答题: 1、试写出山羊的分类地位。 2、原核细胞(以细菌细胞为代表)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原生动物门的重要特征有哪些,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5、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纲,各纲有哪些特征, 6、疟疾、黑热病、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各由什么原虫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个纲, 7、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8、简述腔肠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11、中胚层的形成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题2 一、选择题: 1、猪带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什么? A(毛蚴 B(胞蚴 C(囊尾蚴 D(六钩蚴 2、下列哪种动物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 A(水螅 B(涡虫 C(蚯蚓 D(河蚌 二、填空 1、绦虫身体呈,一般由头节和许多构成,头节附着器有、吸钩和。

中国法制史复习材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材料 一弃灰之法P23 起源于商朝时期,商朝的法律规定,指凡是把灰倾倒在大街上的人要被砍掉手臂。二礼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特征P30 礼治的基本原则 1.亲亲;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 2.尊尊;下级必须服从和尊敬上级 3.长长;小辈必须敬重长辈 4.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 礼治的基本特征 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礼所赋予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平民和奴隶一律不得享受。 刑不上大夫;刑罚的主要锋芒不是针对大夫以上的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平民.三,五刑P33 五刑即指;墨,劓,刖,宫,大辟 四,西周时期的主要刑罚原则与刑事政策P35 1,区分过失与故意、惯犯与偶犯 2,罪人不孥 3,罔厉杀人 4,罪疑从轻 5,同罪异罚 6,宽严适中 五,六礼p37 1,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 2,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卜于宗庙,请示吉凶, 3,纳吉;男家卜得吉兆后通知女家,决定定婚。 4,纳征;男家送聘礼到女家。 5,请期;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 6,亲迎;新郎至女家迎娶, 六、七出,三不去P37 1,七出;指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 2,三不去;称“三不出”,中国古代不能休弃妻子的三种情况。是指妻子虽然犯了“七出”之条,但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丈夫不得休弃:有所娶无所归(无娘家可归)不去;与更三年丧(曾为公婆守孝三年)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丈夫娶妻时贫穷,以后富贵)不去。 七;儒家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P42 主要法律思想;礼治;德治;人治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法律思想

普通动物学题库

普通动物学题库动物学教研室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德国学者Haechkel 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2、伸缩泡 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 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 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 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s organ) 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 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 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

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 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17、刚毛 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18、黄色细胞 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 19、外套腔 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 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心腔,肾孔开口于外套腔。 21、原口动物 22、生物圈 23、实质组织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考察形式:选择题(2×10=20,单项选择10个、不定项选择10个)、名词解释(3×5=15)、简答题(6、7×5=30、35)、材料分析题&论述题(30、35) 共100分 ?【每一章的学习重点、各朝代有特点的法律】 ?导论:中华法系的概念与特点 夏商:立法指导思想(天命天罚)与立法概况(禹刑、汤刑;奴隶制五刑,皋陶之刑) 西周:立法指导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民本思想、德治、礼治、宗法制) 立法活动(周公制礼、吕侯制刑、九刑) 礼与刑的关系 刑事法律规范:群饮、失农时、嘉石之制、原则(三赦、三宥、三刺) 民事法律规范:质剂、傅别 婚姻:六礼七出三不去 继承:宗祧继承 中央与地方司法机关:秋官大司寇、 诉讼制度: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例外原则;五过之疵 春秋战国:子产铸刑鼎,魏国李悝制《法经》、成文法 秦代:三公九卿【秦汉唐合在一起记】、法律形式、公室告与非公室告、刑罚:城旦、城旦舂等,羞辱刑汉代:【专题:德主刑辅思想的发展】【文景刑制改革】 以《九章律》为核心的汉律60篇、立法情况 汉代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察举、征辟、 刑事立法:亲亲得相首匿首次入律、上请之制 司法机关:廷尉、三公曹、两千石曹;杂治;录囚;【春秋决狱的概念与特点】 监察制度:东汉京师—司隶校尉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律、晋律、北齐律;九品中正制、八议、服制定罪、重罪十条、 官当(了解)、存留养亲。宫刑与斩右趾 北齐律初步确定封建“五刑”制度—死、流、徒、鞭、杖 唐代 共犯原则、同居相为隐、化外人犯罪处罚原则、六杀、六赃、保辜 三法司、三司推事 宋元:《宋刑统》 宋代立法指导思想、编敕、编例、二府三司之制、【宋代、明代、清代每个朝代都要三条关于刑罚的变化】 宋代诉讼制度的特点 元代立法指导思想,《风宪宏纲》、宣政院、一省制、【元代法律特点】 明代:明刑弼教、重典治国、《明大诰》、《大明律》、《大明律附例》 明代地方三司、监察:六科给事中 刑事法制的特点:重其所重、轻其所轻。重典治贪、三法司 清代:会审制(明:大审),《大清律例》,监察制度的变化、 刑事立法的特点:维护满人利益 期末考试考点 2015年10月7日14:18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 计4(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黔之驴》教案设计4(示范文 本) 黔之驴 柳宗元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1 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难点: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成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学过一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用比喻性的故事寄托一些道理,具有短小精悍,讽喻性,劝诫性等特点。我们在阅读本文时要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属山西省)人,世称柳河东。因终官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本文是一篇寓言,选自《柳河东集》。是其《三戒》之一。《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古称“三戒”。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普通动物学复习题(全)

动物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复习题 (5) 1、动物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有哪些共同特征? (5) 2、细胞膜有哪些重要作用?对动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5) 3、细胞质各重要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5) 4、细胞核的结构及其主要生理机能是什么?与细胞质有何联系? (5) 5、研究细胞周期有何实践意义? (6) 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6) 7 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6)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6)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 2、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 (7) 3、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7) 4、鞭毛的超微结构及其运动机理是什么? (7) 5、鞭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 6、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7) 7、何谓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机理是什么? (7) 8、肉足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9、简述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8) 10、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8) 11、疟疾复发的根源是什么? (8) 12、疟原虫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出哪些新观点? (8) 13、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14、纤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15、研究原生动物有何经济意义? (9)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复习题 (9) 1、受精卵的卵裂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9) 2、何谓胚层的分化?多细胞动物的三个胚层各分化成哪些组织器官? (9) 3、什么叫生物发生律?了解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9) 4、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哪几种学说?各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个学说易被多数人接受?为什么?10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复习题 (10) 1、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10)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10) 第五章腔肠动物复习题 (10) 1、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 2、如何采集水螅,怎样用活水螅观察刺细胞? (10) 3、以薮枝虫为例,试述其生活史并作出简图。 (10) 4、试比较腔肠动物各纲异同。 (10) 5、试述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说明理由。 (1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复习题 (11) 1、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中有何重要意义? (11) 2、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进化一些,试以水螅和涡虫为例,指出涡虫进化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3、简述典型吸虫的生活史中各种虫态的一般特征。 (11) 4、试叙述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防治原则。 (12) 5、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12)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复习题 (12) 1、如何从外形上辨别雌雄蛔虫? (12) 2、介绍解剖蛔虫的方法和步骤? (12) 3、试述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2) 4、试述人蛔虫的生活史,分析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12)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复习题 (13)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左传》中记载:“夏有乱政,而作();商有乱政,而作();周有乱政,而作()”。() A.汤刑,禹刑,九刑B.禹刑,汤刑,九刑 C.禹刑,汤刑,吕刑D.汤刑,禹刑,吕刑 2.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是()。 A.公布《吕刑》B.子产铸刑书 C.晋国铸刑鼎D.公布《法经》 3. 西周时定罪量刑要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将过失称为( ),减轻处罚。 A.非终 B.眚 C.非眚 D.惟终 4.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傅别 B. 券书 C.质剂 D. 合同契 5. 在西周宗法制度下,继承制度的表现形式是() A.夫死子继制 B.兄终弟及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男女平等继承制 6.秦律中,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女犯择米的刑罚称为( ) A.罚作 B.司寇 C.城旦舂 D.鬼薪白粲 7. 秦律将诉讼分为()。 A. “狱”与“讼” B.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C.公罪与私罪 D.诬告与自首 8.汉代的重要监察法规是() A. 察吏六条 B.六察法 C.刺史六条 D.诏制九条 9.根据唐律的规定,一家人共同犯罪,一般只处罚() A.造意者 B.妇人尊长 C.同居的尊长 D.次尊长 10. 在唐朝,图谋侵害皇帝宫殿、宗庙、山陵的行为被称为( ) A.谋反 B.谋大逆 C.谋叛 D.恶逆 11.唐代作为死罪的减刑方式是()。 A.折杖法B.加役流C.刺配刑D.充军刑 12. 宋朝制定了处理民事案件的“务限法”,它规定在务限期内,州县官府停止受理有关田宅、 婚姻、债负等案件。这个“务限期”具体是指( )。 A.二月初一至八月三十日 B.三月初一至八月三十日 C.二月初一至九月三十日 D.三月初一至九月三十日 13.元朝管理全国佛教和受理僧侣诉讼的中央机关是( )。 A. 大宗正府 B.理藩院 C.宣政院 D.宗人府 14.《大明律》共有()。 A. 6篇 B. 7篇 C. 12篇 D. 18篇 15.“热审”制度始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16. 清代秋审将案情属实、危害不大、可留待下年秋审再作决定的案件称为( ) A. 缓决 B. 情实 C. 可矜 D. 可疑 17.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律典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黔之驴》教案(语文版)

黔之驴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 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介绍作家作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威礼部员外郎。这是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遭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被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柳河东集》。 《黔之驴》是他被贬为永州刺史后所作。是著名讽刺小品《三戒》(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中的一篇。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点名学生试读 2. 正音 黔(qián)好事者(hào)窥(kuī)慭慭然(yìn)骇(hài)遁(dùn)噬(shì)搏(bó)狎(xiá)跳踉(liáng)口阚(hǎn) 3. 全班齐读 四、疏通字词 1. 置疑 2. 字词训练 船载以入 ( 用船 ) 驴不胜怒,蹄之( 踢 ) 以为神 ( 神奇的东西 ) 技止此耳( 罢了) 稍出进之( 渐渐地 ) 至则无用( 却 ) 慭慭然 ( 小心谨慎的样子 ) 乃去( 离开 ) 虎大骇,远遁 ( 逃走 ) 以为且噬己也( 将要 ) ( 咬 ) 觉无异能者(特殊的本领 ) ( ……似的 ) 蔽林间窥之( 隐藏 ) ( 偷看 ) 五、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课文分析 1. 问: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明确:体态:庞然大物;声音:鸣;动作: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2. 问: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明确: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14、椿象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蜜蜂和蚂蚁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 15、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在后肠具有对水分和盐分进行重吸收功能的是直肠垫。 16、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 17、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1.中国法的起源:“刑起于兵,礼源于祀”的含义 2.刑罚的原则和主要罪名 2.1天罚神判的法治指导思想(自然神到人格神) 2.2刑罚的原则: (唐虞)“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过失减免刑罚,故意或惯犯加重处罚 (夏)“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反对错杀无辜和滥罚轻罪 (商)“殷罚有伦,义刑义杀” 2.3 罪名 夏-不孝,违命,昏,墨,贼 商-乱政,疑众,巫风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 1.“五过之疵” 西周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私枉法。“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分别是惟官(同僚关系)、惟反(敲诈勒索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亲属关系)、惟货(索贿受贿)、惟来(勾结往来)。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 2.周礼与吕刑 周礼集西周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之大成;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周礼贯穿着一条“亲亲”“尊尊”的原则。以孝和忠为核心。 l 了解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礼的功能在于正面的积极指导,刑的功能在于处罚及遏制犯罪;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1】婚姻的原则 一夫一妻原则,男尊女卑原则 【2】婚姻的成立 l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l 唐律规定了卑幼在外的合法婚姻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3】成立要件 l “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l 唐律规定只要有“报婚书”或“受聘财”之一,婚姻即有效力。 【4】婚姻关系的限制 l 同姓不婚 l 良贱不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黔之驴说课稿

《黔之驴》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黔之驴》是语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把握重要词语的含义,挖掘老虎心理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的寓意,学习本文言简意赅的写作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本文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和本文启发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寓意。 3. 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学会翻译文言文并理解本文寓意. 确立依据:课文篇幅短小,句式紧凑,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兴趣浓,多次诵读后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大意.本文启发了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所以把诵读和理解寓意作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方法.理解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成语. 确立依据: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是学生作文常用的方法,同时,词汇的积累也很重要,所以把本文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对成语的理解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教学媒体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教学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教学媒体的运用及对解决本课重难点方面的作用我将在以下教学具体环节中逐一说明。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媒体的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全面掌握文言基本实词的含义,自主翻译全文。体会文中描写老虎心理的词语,理解寓意。为此我设计的主要学习活动有: 1. flash跟读,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进入文章的意境。 2. 圈划关键词语,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 概括文章内容,明确老虎心理活动变化的三阶段。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寓言的寓意,体会老虎和驴各自的象征意义。 四.说教学程序: 1. 导人新课 出示驴的图片,回忆生活中人们提到的跟这个动物有关的话语,引导学生思考对驴的性情的认识,导入课文。 结合图片,再联系现实,从而导入对驴的介绍,紧接着考考大家对驴子性情的认识,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给出答案,如:温顺,老实,甚至有点笨。然后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双辐射对称:只有两个辐射轴,彼此互成直角,形式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从辐射对称向左右对称的过渡型。 次生性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五辐对称是次生性的,其幼虫为两侧对称,成体为五辐对称。 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地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 变化 细胞内消化: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称为细胞内消化。细胞内消化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消化方式。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也都保留着 这种消化方式。 细胞外消化: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口端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细胞外消化可以消化大量的和化学组成较复杂的食物,因而具有更高的效率。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循环腔通向体外的口既是口又是肛门,口有摄食和排遗的功能。 分节现象:指动物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名词解释总结

无脊椎动物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提供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包囊: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对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系统发育通过遗传决定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不仅简单重演系统发育,而且又能补充和丰富系统发育。 卵裂: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早期分裂。卵裂期内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的快速分裂,将体积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 囊胚:卵裂的结果,分裂球行程中空的球状胚,称为囊胚。 原肠胚: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胚层或三胚 层结构的胚胎,称原肠胚。 接合生殖:某些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称为接合生殖。接合生殖后,两个亲代虫体各形成四个子代虫体。 裂体生殖:发生在原生动物的孢子纲动物内,即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小个体,每个小个体就称为裂殖子。为无性生殖。 孤雌生殖:雌虫产的卵不需受精,成熟时不经减数分裂,染色体为二倍体,即可 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

孢子生殖:孢子是某些原生动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利用孢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母体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芽体的消化循环腔与母体 相连,芽体最后基部收缩与母体脱离,附于他处营独立生活,是一种无性生殖。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细胞。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 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其特点是在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 水沟系: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对适应水中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水 沟系就是使水在其体内不断流动的结构。 皮肤肌肉囊:从扁形动物开始,有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角质层,和由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故称皮肤肌肉囊。 逆转现象:多孔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 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现象”。 辐射对称:腔肠动物、棘皮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低级的对称形式。只适应与在水中营固着的或漂浮的生活。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周礼 1,周公制礼: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年,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定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史称周公制礼。所制之礼统称周礼。 2,周礼的“五礼”分类法:吉凶军宾嘉。 吉礼——关于祭祀、敬事鬼神的礼仪制度; 凶礼——丧亡殡葬; 军礼——行军动众; 宾礼——朝聘盟会; 嘉礼——婚冠饮宴; 3,实质:“别”——等级秩序,即“亲亲”、“尊尊”。 4,作用:“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等贵贱”、“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二、西周婚姻制度 1,婚姻形式:西周实行一夫一妻制,但贵族可以纳妾,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只有平民。 2,婚姻条件: 禁止性条件——同姓不婚; “五不娶”(逆家子,乱家子,世有刑人,世有恶疾,丧妇长子不取) 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婚姻程序:“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六礼”的核心是纳采和纳币。这是中国古代实行包办、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 三、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礼与刑是西周法律的两种主要形式。 共性:1,本质相同——都是维护国家政权,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二者相辅相成; 2,出礼入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 3,相互作用——礼的约束力靠刑的强制力来保证,刑的制定以礼的精神作指导; 区别:1,作用不同——礼以劝善,是积极的规矩,刑以惩恶,是消极的制裁; 2,适用的对象各有侧重——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反映了其适用的等级性。 四、西周诉讼审判制度之“五声听狱讼” 西周创立的一种审判方法,又称五听。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要求法官从言辞、神情、呼吸、听觉、眼神几个方面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以确定其口供的真实性。这种察言观色的审判方法,是心理学在我国司法领域最早的运用,相对神明裁判是一大进步。 五、战国时期法制变革之魏国李悝——《法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