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对比

合集下载

对比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 者的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 者的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1例,均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4.0%,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比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双镜;微创手术;开腹手术;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肝外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结石和继发性结石两种,胆道感染、胆道梗阻、胆道寄生虫/虫卵等。

如果结石将胆管梗阻,患者就会出现腹痛、黄疸等临床症状[1]。

一般利用B超检查就能够将结石部位、大小、胆管有无扩张等实现有效显示[2]。

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高。

随着微创技术以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小,操作简单,具有良好临床优势。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101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的收取时间(2018年6月~2019年6月),电脑随机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1)结合患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肝功检查确诊肝外胆管结石;(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5)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同意。

排除标准:(1)上腹部接受过手术者;(2)已知有乙肝病史、HIV感染病史;(3)有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混杂、妨碍患者参与研究的疾病史;(4)已知的精神疾病或药物滥用障碍者;(5)研究者认为的不具备良好依从性的患者。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评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收治数量为70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35例,常规组运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实施组间对照。

结果:(1)试验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

(2)试验组(2.86%)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7.14%)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开腹手术本研究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方案予以分析,对比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工作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收治数量为70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35例。

组性别为男37例、性别为女33例。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年龄低值取26岁、高值取75岁,年龄均值取(51.29±10.33)岁。

就试验组与常规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性别应用统计学软件予以对照,不可见2个组之间差异p>O.O5。

1.2方法常规组运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常规全身麻醉后行4孔穿刺,脐部穿刺点为观察孔,剑突下穿刺点为操作孔,其余左右两点为辅助穿刺孔[1]。

分离器胆囊管及动脉后,纳入胆囊经,探查其肝总管与但外观,明确其结石位置、直径情况,应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冲洗胆道后实施缝合[2]。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研究

并胆 总管结石的 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 将我 院手术 治疗 的胆 囊结石合并胆 总管结石 患者 1 2 0例 , 分为 实验组 ( 双镜联合 微 创手术 ) 微创 手术组 和对 照组 ( 开腹手术) 各6 0例 , 对行双镜联合微创术 与开腹手 术治疗胆 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的患者
在手 术成 功率、 手术时间、 胃肠功 能回复 时间、 术后 镇痛 以及住 院 时间与 完全 康复 时间等 方面进行 对 比分析 。结果 : 两组
1 . 1 一般资料
我院在 2 0 1 0年 9月 ~ 2 0 1 2年 8月期间收
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 石患者 1 2 0例 , 经 B超、 C T或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 E R C P ) 确诊 为胆囊结 石合 并胆总 管结石 , 胆 总管 结石 直径 <3 . 5 e m, 数量 少 于 4枚 , 无 肝 内 胆管结石 , 无上 腹手术史。随机分 为实验 组和对 照组 。实 验组 6 0例 , 行双镜联 合微创术 ( E S T+L c ) , 其 中男 3 6例 , 女2 4例 , 年龄范围在 3 0- 7 5岁 , 平均 年龄为 ( 5 4 4 - 1 5 ) 岁。

1 . 2 治疗方法
1 . 2 . 1 对照组
采用传统 开腹手术 治疗 , 在全 身麻醉 后 ,
取右肋缘下斜切 口或右上腹经 腹直 肌纵 行切 口, 开 腹先行 胆囊逆行或顺 行切 除后 , 打 开胆管 探查 , 取 石后 常规 胆道 镜 探查 证实无胆 管结 石 , 行 T管引流术。 1 . 2 . 2 实验组 采用双镜 ( E S T+L C ) 微创术治疗治疗 , 先 行E S T, 行E S T时患者需采用左侧 卧位 , 麻醉后将十二指肠 镜从 口插入十二指肠的降部 , 在降部 中后 内侧 寻找十 二指

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将120例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

予以A组开腹手术治疗,B组双镜联合治疗,并对比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A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较开腹手术治疗更具安全性。

【关键词】双镜联合;开腹手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安全性;手术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ouble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lapa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were randomly pidedinto two groups A and B by the same amount of computer. Group A was treated by laparotomy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by double endoscop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operation time and first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in group B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P < 0.05). Conclusion double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the oper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t is safer than laparotomy.【 key words 】 double mirror combination; Laparotomy; Gallstone; Choledocholithiasis; Safety; Surgical effec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急腹症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患病后右上腹会出现疼痛,且疼痛度较为强烈,若不能及时治疗那么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比较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比较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比较目的比较两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两镜联合技术治疗13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与138例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差异,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2 h伤口疼痛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

结果两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术中出血量为(95±15)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10)h、术后72 h伤口疼痛率为1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住院时间(8±2)d,均显著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将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

标签: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开腹手术[Abstract] Objective Compare the effect of two lens combined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traditional opera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138 patients with common bile duct calculi from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January 2014,and they were all treated with laparoscopy combined choledochofiberscopy. Compared the surgery situation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choledochofiberscopy with traditional operation(138 cases),including intraoperative bleeding,time of postoperative bowel function recovery,wound pain rate of 72 hours of postoperative,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time of postoperative bowel function recovery,wound pain rate of 72 hours of postoperative,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choledochofiberscopy were (95±15)ml,(18±10)h,10%,7.2% and (8±2)d,all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laparotomy,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wo lens combined bile duct exploration had the advantages of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early postoperative bowel function recovery,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and also had a broad development space,will gradual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open operation.[Key words] Laparoscopy;Choledochofiberscopy;Choledocholithotomy;Open surgery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推广,腹腔镜与胆道镜(以下简称两镜)联合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为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所接受,有逐渐取代传统手术的趋势[1-2]。

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采用信封法,将于本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则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案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开腹手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胆结石指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1],是目前常见的外科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女性多于男性,常伴有胆绞痛、肝功能异常、腹痛、黄疸、发热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临床治疗多以开腹手术为主,但往往伴随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等不良情况。

现阶段,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被广大患者所青睐。

为探析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与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5年12月—2017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7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分为两组,各组均纳入患者35例。

对照组:男病例18例,女病例17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48.1±2.3)岁,平均患病时长为(1.2±0.4)年;观察组:男病例16例,女病例19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为(47.4±1.9)岁,平均患病时长为(1.1±0.6)年。

两组患者早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方面均无民新概念差异(P>0.05),组间资料可比。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对比及护理方法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对比及护理方法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对比及护理方法观察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疼痛。

针对这种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那么,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的效果如何?在术后的护理方法上又有哪些差异?本文将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进行对比,并观察两种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

腹腔镜手术,又称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将器械插入患者的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疤痕小等优点。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效果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非常明显。

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腹腔镜将器械插入腹腔内,直接对患者的胆囊进行摘除,将胆囊中的结石一并清除,从而解决了患者的病症。

相比之下,开腹手术需要在腹部切开较大的伤口,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2. 术后护理方法观察腹腔镜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相对简单。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

术后还需定期复诊,按医嘱服用药物,并遵守医生的饮食建议,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式,手术过程需要在患者的腹部切开较大的伤口进行操作。

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伤害也较大,也容易引起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在近年来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

1. 效果对比相比之下,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并不如腹腔镜手术那般明显。

由于手术方式的不同,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也更长,且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护理方法观察开腹手术术后的护理方法相对较为复杂。

患者需要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在术后恢复阶段,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锻炼,恢复体力和功能。

三、结论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方法的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探析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探析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探析【摘要】目的:探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运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仅治疗效果好,还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微创手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腹部外科疾病,手术是治疗该病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传统开腹手术疗效确切,但是具有住院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以及恢复慢等缺点,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1]。

因此,本文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运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0例。

对照组中4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为(53.6±13.6)岁;观察组中44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为(53.7±13.7)岁。

两组在结石大小、胆总管直径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运用开腹手术治疗,即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选择右上腹或者右肋缘下作为手术入路,做一个纵行或者斜切口,常规开腹后,顺行或者逆行切除胆囊后,将胆管打开进行探查,取石后留置T管,并关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镜联合微创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对比
发表时间:2017-11-09T15:47:45.4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下第16期作者:施英沈艳玲李燕红
[导读] 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下床时间早、肛门排气恢复早、术后疼痛轻、不需要放置T 管等优点。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浙江嘉兴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的护理对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5例行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与25例开腹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护理体会。

【结果】通过术前专科知识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

【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下床时间早、肛门排气恢复早、术后疼痛轻、不需要放置T 管等优点。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占胆石症的10%[1]。

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放置 T 管是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带 T 管时间 4~8 周,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2]。

随着临床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采取在放射科局麻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后行LC,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共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25例,术前经B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等检查诊断,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胆总管结石直径<2.5 cm,无肝内胆管结石,无ERCP及上腹部手术史。

两组患者为
ERCP+EST+Lc组(A组)和开腹手术组(B组)。

A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0~80岁,平均(56.51±7.23)岁;B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2~77岁,平均(55.52±7.02)岁。

两组年龄、性别、胆总管直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手术方法:A组首先使用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JF260型)行ERCP检查,胆总管造影后,首先了解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以及胆囊管情况,然后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切开长度根据胆总管远端的直径以及十二指肠乳头的适应证来调整,切开长度一般为0.5~1.0 cm,若结石直径<1.0 cm,直接用网篮(FG-242Q一1型)取石;若结石较大,取出困难,则先行碎石网篮(ENDO—FLEX)碎石后再行取石术,术毕行鼻胆管引流(ENBD),术后常规予头孢他啶、止血敏、奥曲肽预防感染、止血、预防胰腺炎治疗。

并于术后第三天在全麻下行LC术,术中常规取3孔,气腹压力为1.60—1.87 kPa。

术后1—2 d后行鼻胆管造影,无残余结石,拔除鼻胆管。

B组:常规采用经右侧腹直肌切口,长度约1O一15 cm,胆囊切除术后,再行胆总管切开,用取石钳或胆道镜取石,放置T管,术后予以常规治疗,一个月后行T管造影,如无结石残留,拔除T管。

3. 护理方法
3.1 腹腔镜组患者全麻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引起呼吸道阻塞;清醒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并协助多翻身,进行下肢主被动活动,尽早下床活动,从而加快自身调节功能,排除积聚在体内的CO2,以防高碳酸血症和腹胀,减少疼痛。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每30 分钟1次,警惕有无腹腔内出血及胆漏的发生如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同时,保持鼻胆管引流及腹腔引流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变化。

术后3-5天鼻胆管造影无残留结石可拔除。

腹腔镜组患者肛门排气早,术后主张早进食,清醒即可饮水,4~6 h便可鼓励患者进流质饮食,待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普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对疼痛基本能忍受,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由于腹腔镜手术下床早,进食早,疼痛轻,既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也可防止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3.2 开腹组开腹术手术切口较大,术后要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去枕平卧6 h,避免增加腹压, 6 h后可给予半卧位。

除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护士需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扣背,从而促进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提早排气。

保持腹腔引流及留置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变化。

术后24 h方可拔除尿管。

由于开腹手术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术后身体恢复较慢,感染几率增加。

要做好尿道口和会阴护理,2次/d,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开腹术后需要禁食8—12 h,忌摄入奶类及甜品等产气食物,之后方可进流质饮食,根据肠蠕动情况恢复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饮食。

开腹术切口大,疼痛剧烈,需注射止痛剂。

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

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住院实际天数、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

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

三、讨论
通过分析我院5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笔者发现,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 T管引流术并发症多,残石率高,患者恢复慢[3]。

需留置T管一个月左右,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尤其是对伴有严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

治疗性ERCP对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胰疾病治疗手段,采用ERCP+EST+LC治疗是有效且简便安全的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费用低的特点,由于不需要行T管引流,保证了消化道和胆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保证了胆道的完整性,拓宽了胆道病变在微创手术治疗中的范围,住院时间远短于开腹术,术后恢复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ERCP+EST+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费用低的特点,可充分发挥微创手术的优点,不失为安全实用的方法,值得大家在临床上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洪波,王军阳,刘双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 7 ) : 538.【2】邱烽,朱任飞,卢朝德,蔡卫华,孙源源,吴建军,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4 年 11 月第 21 卷第 33 期
【3】李军彦. 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 I 期缝合术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年 9 月第 22 卷第 5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