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江苏运河中学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

浅析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区别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刘振吉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现,对如何区分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特别是运用这个知识去解选择题更是难以区分,甚至搞错。
下面先把教材和有关材料对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分析摘抄如下: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
③商家通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2)评价:①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②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3)特点:仿效性、重复性和盲目性(4)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使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
(2)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3)特点:夸耀性、盲目性(4)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从上面的内容,归纳一下这两种消费心理的共同点是:盲目性,对个人生活不利。
我刚开始讲课就是按照上面所列的内容给学生讲的,结果学生在具体处理问题时仍然对这两种消费心理区分不开。
举例如下:例1:见到别人有的,自己不管是否有用,都想方设法买来。
这是:(C)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例2:据调查,近4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很多买了不久便不再用的东西。
这些东西大多是和同学一起逛商店时买的,同学们都说好,可买回来后,才发现这些东西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闲置一旁。
(C)A、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B、往往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C、属于消费上的从众心理D、是一种明智的消费选择分析:上面两个例子中的消费都涉及到受别人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消费中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

消费中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一.含义不同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消费者的攀比心理是基于消费者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选择所在的阶层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
二.形成的原因不同(一)从众心理的成因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压力是从众的一个决定因素。
在一个系统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其它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某个系统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因此,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抛弃。
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只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随大流、跟着大多数人走,总是比较安全的,可以少惹麻烦、少担风险,所以他们就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减少内心冲突,求得心理平衡。
这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心理基础。
2从众心理效应的形成与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中庸”封建思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古代历来就推崇“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等禁锢,这一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很大影响。
由于前辈的言传身教,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就打下了从众的烙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从众的心理。
这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历史条件。
3从众心理的自然基础在于动物具有明显的从众本能。
动物群体这种一致行动的趋向性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
人类的这种心理特征也是一种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与生俱来的。
集体狩猎成功的概率大于单独狩猎成功的概率,和别人做相同的事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精力。
4是人群中的沟通会产生传染。
人类学家认为,群体内信息的传递机制包括谈话分析和社会认识两种方式。
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以集体为单元共同行动、共享信息的机制,这种机制也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不恰当之处,最主要的方面是它限制了自由思想的交流,限制了谈论的话题。
从众行为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沟通方式对人的思考能力和对回忆的限制,使得群体行为发生收敛。
高中政治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

高中政治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考试总分:2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40 小题,共计 160 分)1、(4分)凡勃伦效应,就是指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比如:一双款式、皮质都差不多的皮鞋,在小鞋店中可能只卖80元,但一进到大商场,价格就可能飙升到几百元。
尽管价格上涨不少,却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去买。
凡勃伦效应说明A. 商品价格受需求的影响B. 价格上涨需求必然增加C. 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D. 消费者应秉持攀比心理2、(4分)经济心理学认为,人们只为自己喜欢的人买单。
透视“奥运明星现象”,女排集体广告、傅园慧洪荒之力等正是抓住这种心理。
很多厂家把体育明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
人们宁愿花高价为体育明星代言的产品买单是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③应当属于生存资料消费④应当属于享受资料消费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3、(4分)中国大妈购物喜欢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东西最受她们的青睐,请问中国大妈的消费心理属于什么样的消费心理:A.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4分)据报导,中国消费者买走全球近一半奢侈品。
许多消费者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条件,却仍在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小富即奢”心理。
矫正“小富即奢”心理,应该A. 树立求实心理,坚持减少消费B. 避免从众心理,坚持理性消费C. 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D. 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5、(4分)“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
在消费领域,面子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这种“面子”型消费,归根结底是虚荣心在作祟。
“面子”型消费主要属于A.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C.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6、(4分)有恒产者有恒心,但我们一定要买房吗?租也是一种选择。
居住权回归民法典,为“租购同权”铺路。
【高中政治】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3课+第2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理解和评价四种消费心理。
2.理解基本消费原则。
重点:消费原则。
难点:四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1.从众心理(1)表现:跟风、随大流。
(2)评价: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1)表现: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2)评价: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1)表现:倾向于“四看齐”。
(2)评价: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1)表现:讲究实惠。
(2)评价:理智消费。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举债消费和过度的紧缩消费都是错误的。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要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1)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核心:可持续性消费。
(3)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2)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1.判断(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3)适度消费就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的消费。
(√)(4)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2.连线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20探究问题一【提示】(1)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2)对于这类事情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要理智消费。
2.教材P20探究问题二【提示】(1)是求异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
(2)他的消费行为作为展示个性本无可厚非,也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是应考虑代价和社会的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高一政治课件_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人教版必修1)

2、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中的孩子高消费现象 比较严重,许多孩子的消费已经超出了家 庭支付能力。对此我们认为( )
⑴家庭消费是个人行为,与社会无关 ⑵家庭消费要量入为出,提倡适度消费 ⑶必须培养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费习惯 ⑷家庭消费要不断向较高层次飞跃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⑴⑷
顿腰 8 带 百: 曼 克 :
卡西 丹装 2 : 万皮 尔
皮鞋:鳄 鱼1千
消典 费型 行的 为攀 比 心 理 引 发 的
“中学生在穿戴上的讲究名牌”
第三:攀比心理
某学生过生日向家长要了500元,因为上次 同学过生日请吃肯德鸡,这一次要回请麦当 劳。
表现:
“向上看齐”、 “人无我有”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C
5、下列关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论述 正确的是①消费行为决定消费心理 ②消费行 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 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④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理智的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二、简答题 8、某商场销售的一件西服标 价为1688元,有顾客说太贵, 有顾客说不贵。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说明产生上述不同观点的原 因可能有哪些?
对于民族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 自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 俭。
对于个人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人, 将难以战胜自我,成就事业。
1、我国的国情: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2、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 3、实践表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 助于民族自立自强;有助于个人成就 事业。
8、答:(1)认为不贵的可能是认为它的价 格与价值相符。 (2)收入是分配的前提。对于低收入者来说 可能超出了他们的购买能力。对于高收入的则 相反 (3)消费心理的影响。对于具有攀比心理的 消费者来说,选择一件名贵的西服是身份和地 位的象征。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对于求实心理 的消费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价格低的商品。 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重难点详解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评价有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不利: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标新立异,显示与众不同评价有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和发展。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态度: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夸耀性、盲目性•评价: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评价:有利的、理智的消费,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第一,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对这一原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这里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因为目前的消费,特别是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关系。
总之,在安排消费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适度消费。
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还应该提倡合理的、适度的消费。
这里也有两层意思。
一是不能过分抑制消费。
我们提倡崇俭戒奢,并不是要人们做禁欲主义者。
过分抑制消费,从个人角度看,其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会影响人的发展。
从社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如果过分抑制消费,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提倡消费要做到合理适度,反对过分超前消费。
从个人消费层面看,所谓适度,就是要求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应与自身的收入(包括对未来收入的合理预期)大致持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所谓合理,就是要求消费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合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消费的选择过程中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江苏重点推荐)新2020-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案

学案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标要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C)学习目标1.理解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评价。
2.理解做理智消费者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重点)3.正确认识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等经济现象。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
(2)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消费时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2)评价: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1)表现: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的影响,消费向别人看齐,追求流行、名牌等。
(2)评价: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值得提倡。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1)表现: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2)评价: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连一连“面子”型消费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有我也有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穿衣打扮,追求个性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提示二、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既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又反对过于节俭,抑制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请思考:适度消费就是不能贷款消费、借债消费吗?提示不是。
适度消费是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既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又反对过于紧缩,抑制消费。
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适当的贷款或借债可以改善生活。
探究点一区分四种消费心理议题:“00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某班同学就“00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其代表观点如下:甲同学认为:“00后”就是追求时尚、个性,崇尚“我有我风格”,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看重产品的个性化。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特点仿效性

闹,房子式样什么要和别人差不多,不要太突出。 从众心理
B:大家在一起没有意思,瞧他们都建在山脚下,我这么有 个性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般,我要建在山腰上。
求异心理
C:我的房子地段肯定要比别人的好,房子造型……要有新
意,不能让别人看贬了。
攀比心理
D:看看家里的存款有多少,再根据地段方便与否选一个地 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知识提问: 1、有哪些消费心理影响人们消费?它们分 别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看待?
2、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 (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
一群人走进了世外桃心源,理景测色优试美。现在让你选一
个地方,在那里建一幢房子住下来,你会选择在哪 里?
家庭梦想:
爸爸:换一套大房子,便于以后把老人接来 一同居住照顾。 妈妈:1.把屋子重新装修一次(距上次装修 有五年了)。2.换一台液晶超薄电视,“单 位很多同事家里都换了,不能让别人看贬”。 儿子小天:1.刚上高一,因为学校要求天天 穿校服,所以希望从鞋上体现一下自己的品 味和个性,最好全换成耐克或是阿迪等名牌 的。2.买一套《四大名著》。
●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注意废纸、铝罐、铁罐、塑 胶罐等再生垃圾不能随意丢弃。
●多用再生纸及其他可以循环再生的产品。
●尽量用蓄电池或可充电的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旧电池应回收,切勿随意丢弃。
●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料袋。
知识导图
消费
从众心理
消费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特点、评价?
求实心理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5R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Rescu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 消费者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课后探究
请设计一个有创意的 关于树立正确消费观方面 的公益广告。
课堂练习:
1、某大学女生认为“修养学识是重要,但是如今的社会
就是先敬衣冠后敬人,再有修养,如果穿着不上档次,
出门连服务员都不热情,退一步讲,别的同学都有,我
要是没有,怎么抬得起头?”该观点反映了部分学生在
消费过程中存在着( ) ⑴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 ⑵重视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A
⑶追求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
⑷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
A⑴ ⑵ B⑴ ⑷ C⑵ ⑶ D⑶ ⑷
2. 人们在电视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 影视明星作为某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商家 之所以利用名人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主要 是利用了消费者的( )
能够艰苦奋斗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 业。
宴会结束后的剩餐
2013年1月同一天的 真实现象 一农民 一个星期的口粮
雅安!祈福!
课堂小结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树 立 正
消费心理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面面观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确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的
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消 费
做理智的 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
值得提倡
课堂抢答
一群人走进了世外桃源,景色优美。现在让你选一个 地方,在那里建一幢房子住下来,你会选择在哪里?
A:看看大多数人在哪里建,我就建在哪里,大家在一 起热闹,房子式样什么要和别人差不多,不要太突出。
从众心理
B:大家在一起没有意思,瞧他们都建在山脚下,我这 么有个性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般,我要建在山腰上。 求异心理
不矛盾
适度消费:在自己经济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
贷款消费:当前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 观态度。
注:也不提倡过度紧缩消费。
问题探究三:在消费过程中,你是否容
消 易受“打折促销”活动的诱惑?你是否 有因冲动消费而买后悔东西的时候?
费 怎样才能避免Biblioteka 些情况的发生? 反 思原则二: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避免三个误区:
1、从众心理 2、求异心理 3、攀比心理 4、求实心理
探究二:“消费心理面面观”
消费心理 基本 的表现 特征
评价
态度
从众心理引 发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能引发
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的追求,甚至可 能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 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原则三、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 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Reduce)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Reevaluate)
(5R)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Re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Recycle)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Rescue)
D 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D
(1)避免盲目跟风。 (2)避免情绪化消费。 (3)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消费小调查
你低碳了吗?
1. 你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吗? 2. 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吗? 3. 你家的水会重复使用吗? 4. 你出门时随手关灯和饮水机电源吗? 5. 你家使用无氟制品吗? 6. 你家还使用无磷洗衣粉吗? 7. 你赞成教科书重复使用吗? 8. 你购物注意绿色食品标志吗? 9. 你上馆时剩菜剩饭会打包吗? 10.你家人出行时经常开车吗?
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盲目从众是 不可取的
求异心理引 发的消费
标新 立异
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 新产品的出现 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过分标新立异, 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 夸耀性 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家庭、社
发的消费
盲目性 会都不利
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引 发的消费
符合实际,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 讲究实惠 对社会都有利
A.求异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实心理 D.攀比心理
B
3、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 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 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 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
A 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 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 本途径
C 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江苏运河中学运河中学 毛计平
思考:视频体现出了哪些消费心理?
问题探究一:
请结合视频探究学生的消费心理? 现象一:有些中学生喜欢某品牌服饰是受某
明星代言的影响。 现象二:有学生热衷于酷毙帅呆的另类消费 。 现象三:部分中学生追求高品牌手机、模仿
大人的人情消费。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观点评析
原则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从历史的角度看: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和优良作风,是一种民族精神,应该继承和 发扬。 (2)从现实国情的角度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面临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的压力,因此,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 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3)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
C:我的房子地段肯定要比别人的好,房子造型……要
有新意,不能让别人看贬了。 攀比心理
D:看看家里的存款有多少,再根据地段方便与否选一
个地方。
求实心理
当前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 接不暇,产品更新换代,让人无从了 解。但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消 费
,这才是理智的选择。那么,怎样才 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呢,我们要践
心
行哪些消费原则呢?
得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原则
该学生的行为违背了哪些消费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这里的“入”= 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
适度消费:要求人们在自己的 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
适度消费和贷款消费矛盾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