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用水消毒剂选择的问题分析
饮用水消毒方法和要求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3 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 当PH值<5.0时,次氯酸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 值的增高,次氯酸逐渐减少而次氯酸离子逐渐增多。PH值 在6.0时,次氯酸在95%以上;PH值>7.0值,次氯酸含量 急剧减少;PH=7.5时,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大致相等; PH值>9时,次氯酸离子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 验,次氯酸(HOCI)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OCl-)高约80倍。 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宜太高,以免生成 次氯酸离子较多,次氯酸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
~ 10
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2.2.6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 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 菌强。原虫包囊抵抗力最强。消毒往往达不 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 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 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 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 20
6.氯制剂效果测定
原理是: 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 出相当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来 滴定碘,然后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用 量计算出含氯化合物中有效氯的含量。 饮水在采用氯化消毒时,将涉及三个指标: 加氯量,需氯量和余氯。
~
21
6.氯制剂效果测定
余氯测定方法有 1、 碘量法测定总余氯量,原理同有效氯测定; 2、邻联甲苯胺的比色法测定总余氯和游离性余 氯量,其原理是在PH小于1.3的酸性溶液中, 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 合物,用目视比色法进行比色定量; 3、邻联甲苯胺—亚砷酸盐比色法
~ 11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

浅析生活饮用水的消毒方式【摘要】本文对生活饮用水中常用的几种消毒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液氯、二氧化氯及氯胺消毒工艺的原理、优点、缺点及影响因素。
同时提出了安全消毒的概念,指出紫外线+氯组合消毒工艺是保障消毒安全的重要技术选择。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方式一、常规饮用水消毒方式及影响因素水厂传统的饮用水常规消毒方式主要有液氯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近几年又开始采用氯胺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
这些消毒方式各有利弊,分析如下:1.液氯消毒(1)原理。
液氯消毒是将液氯气化后变成气相氯气,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
HCIO和CIO-都具有氧化能力,但HCIO是中性分子,可以靠近附着在带负电荷细菌的表面,并渗入到细菌体内,对细菌进行氧化,进而造成细菌死亡;而CIO-带负电,难于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附近,所以CIO-虽有氧化能力但对水却难起消毒作用。
在我国用液氯作消毒剂对自来水消毒十分普遍。
(2)优点。
一是杀菌效率高。
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二是持续性好。
氯气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是因为水体经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3)缺点。
一是存在二次污染。
氯与污水中某些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含氯化合物,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是安全性较差。
液氯有毒,有泄露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形成氯胺,降低消毒能力。
氯与氨反应生成氯胺,会影响消毒效果。
(4)影响因素。
一是接触时间。
氯加入水中后,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是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的有效条件。
二是pH。
水的pH越低,所含HCIO越多,当pH9时,CIO-接近100%。
三是温度。
温度越高,氯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越好,水温每升高lO℃,病菌杀灭率提高2倍~3倍。
2.二氧化氯消毒(1)原理。
二氧化氯可有效氧化细胞内含疏基的酶;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渗透能力,可与半胱氨酸、色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反应,快速控制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改变病毒衣壳蛋白,导致病毒灭活。
高度重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三氯甲烷为例论述

质量控制高度重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危害——三氯甲烷为例论述牟善婷(吉林省通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通化 134000)摘 要:自来水是使江河湖中的水经过物理化学变化等方法净化处理再消毒而得的、符合国家饮用标准的水。
目前已监测出氯化消毒副产物300多种,动物实验证实,多种氯化消毒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神经毒性作用。
三氧甲烷是消毒副产物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以三氯甲烷为例,从产生根源、检测方法条件优化、采样及检测中注意事项及检测的重要性多方面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质;三氯甲烷;消毒副产物;重视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azards of Drinking WaterDisinfection By-products——Taking Chloroform as an ExampleMOU Shanting(Tonghu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lin Province, Tonghua 134000, China)Abstract: Tap water is the water obtained by purifying and disinfecting the water in rivers and lakes through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nges and other methods, which meets the national drinking standards. At present, more than 300 kinds of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have been monitored, which have been confirmed by animal experiments, among which many of them have proved to have mutagenicity, carcinogenicity teratogenicity or neurotoxicity in animal experiments. Trioxymethan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 Taking chloroform as an example, the causes of production.optimization of detection conditions. attentions in detection and importance of detection were analyzed.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people.Keywords: water quality; chloroform;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mportance消毒副产物中的三氯甲烷是三卤甲烷的一种有机物,研究表明,饮水中三卤甲烷的形成是消毒剂中的氯和水源中存在的前体(腐殖质等)之间的相互反应。
四种固体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研究

四种固体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影响研究罗 波,李世康,杨静玥(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5)摘 要:本文通过饮用水消毒效果评价及其消毒降解产物种类分析,比较了四种固体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差异,分析了现用四种固体消毒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果显示: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片剂、复方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粉末以及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消毒效果均较好,其中尤以复方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粉末消毒效果最好;分析降解产物含量可知,二氧化氯消毒剂所产生的降解副产物种类最多,除了未检出亚氯酸盐之外,其余副产物均高于其它三种消毒剂。
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复方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粉末以及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片剂对饮用水消毒后的副产物中均未检测出三溴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以及亚氯酸盐。
关键词:固体消毒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影响中图分类号:TQ123.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水源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媒介,阻断病原体对人体产生危害,需要对人体直接接触的水体进行消毒。
选择水体消毒剂,以安全、高效、无污染为原则[1-3],饮用水消毒剂的选择尤其如此。
当前,关于水体消毒剂的研究较多,但对饮用水固体消毒剂的研究较少,且多报道同一种固体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效果,鲜有涉及降解产物[4]。
传统消毒剂容易降解成氯化物、溴化物等对人身体有害的副产物[5]。
复方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粉末的杀菌机制是溶于水后的过硫酸氢钾会释放各种活性强、热量高、分子量小的自由基,以及活性氧衍生物等,这些物质能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细菌等微生物体内的物质排除体外,降低膜运输系统的作用。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还可以直接作用于核酸中的铁离子、钙离子等金属离子,生产羟基自由基,破坏DNA磷酸二酯键,进而可以有效杀灭细菌。
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剂和复方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在饮用水中溶解后可以产生活性氧、次氯酸、羟基自由基、硫酸自由基、新生态氧以及强活性自由基等,经链反应系统后也可以有效破坏微生物的细胞通透性,降低微生物DNA和RNA的合成,进而杀灭细菌。
国内外饮用水消毒剂余量问题探讨

饮 用水 的感 官 性 状 要 求 ; 饮 用 水 的 价 格 应 为消 ④
0 引 言
众 所周 知 , 水 处 理 工 艺 中 的 消毒 环 节 是 为 给
费者所接 受 .
1 消毒剂余量 问题
因为 不 同 国家 原 水 的状 况 、 水 处 理 工 艺 等 给 差别 较大 , 消 毒 剂 的 选 择 及 管 网水 中 是 否 应 该 对
以地 下水 为水 源 的小型 系统 中则有 8 % 采用 了消 6
的消毒剂余量 , 监测表 明, 网水中消毒副产物浓 管
度不 超标 .这 一 事 实 证 明 , 使 水 源水 不 是 很 理 即
毒 .大 、 中型 供 水 系 统 中 , 用 氯 气 的 占 8. % , 使 38
使用氯胺的占 2 .% , 94 使用二氧化氯 的占 8 1 , .%
中, 某些 优势 病菌 可能 存 活甚 至 大 量繁 殖 , 消毒剂
() 1 在整个配水管网中保持消毒剂余量, 同时,
努力 降低 消毒副产物 的浓度 , 到可接受 的程 度 ; 达 () 2 寻求成 功管 理配 水系 统 的方 式 , 需保 持 无 余氯 量 , 基本上 不存 在 消毒 副产物 的 问题 . 大 多数 国家 ( 美 国 ) 用 的 是 第 一 种 做 法 , 如 采 荷 兰 、 国则是 第 二种做 法 的代表 .下 面对 这两 种 德 做法 的典 型代表 分别 进行 详 细介绍 . 11美 国的消 毒实践 情 况 . 19 9 8年 ,WWA水质 局 对 美 国 的 大 、 、 型 A 中 小 供 水 系统 的消毒 情况进 行 调查 .一般 的 , 水人 口 供 不 超过 1 ,0 000的系统 为 小 型供 水 系 统 , 水人 口 供 介 于 1 ,0 0 00~5 ,0 000为 中型 供 水 系 统 , 供水 人 口 大 于 10 00为大 型供水 系统 . 0 ,0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

我国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一、引言饮用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饮用水的质量,我国实施了饮用水消毒的措施。
本文将对我国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2.1 氯消毒氯消毒是我国最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之一。
氯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氯消毒可以采用氯化气、次氯酸钠、三氯化氮等形式进行。
2.2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高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类细菌、病毒和有机物。
臭氧消毒广泛应用于净化水源、提高水质等方面。
2.3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性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够破坏细菌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方面具有优势。
2.4 氯胺消毒氯胺消毒是一种新兴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氯胺是一种稳定的消毒剂,能够有效地灭活细菌和病毒。
氯胺在水中的残留时间较长,能够提供持久的消毒效果。
2.5 温度消毒温度消毒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通过加热水源可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温度消毒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户外野营等无法使用其他消毒方法的场合。
三、饮用水消毒方法的选择3.1 消毒剂的选择在选择饮用水消毒方法时,需要根据水源的特点和水质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不同的消毒剂对不同的细菌和病毒有不同的杀菌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3.2 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剂的浓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过低的浓度可能无法起到杀菌的作用,而过高的浓度可能对人体有害。
因此,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控制其浓度。
3.3 消毒时间消毒时间也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对消毒的敏感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3.4 水质检测饮用水消毒后需要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消毒的效果和水质的安全。
水质检测可以通过化验和仪器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能够指导后续的消毒工作。
b二氧化氯消毒剂在饮用b水中应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生产与应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在饮用水中应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徐贤英(深圳招商水务有限公司,深圳,518067)胡世文付 超范新年(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成都,610065)陈树生(湖南省湘中地质实验研究所,娄底,417000)摘 要 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应用的优越性,探讨了二氧化氯在未来发展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指出随着国家规范的逐步完善和二氧化氯制备工艺的进步,二氧化氯必将替代氯气全面应用于给水领域。
关键词:二氧化氯杀菌剂饮用水应用标准1 前言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饮用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身体的健康,并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水源受到的污染程度越来越重。
因此,目前和今后我国供水行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饮用水净化问题,传统的水处理杀菌剂Cl2由于自身的缺陷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了,作为新型杀菌消毒剂,ClO2由于其安全性和高效性,将逐渐取代Cl2成为新一代饮用水处理消毒剂[1]。
二氧化氯于1811年首先由Hump hrey Davey 制得,1944年开始应用于水处理中,对饮用水进行消毒、脱色、除臭。
目前,二氧化氯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杀菌剂之一,仅在美国就有400多家水厂应用,在欧洲已有数千家水厂在应用[2]。
随着稳定性ClO2的开发和研制成功,ClO2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我国在水处理中应用二氧化氯刚刚起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新型杀菌消毒剂,ClO2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但我国在使用ClO2作杀菌消毒剂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
2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制备二氧化氯在常温下为带有浅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有类似氯气般窒息性臭味,气体密度为3.09g/ L;当温度低于10℃时为呈红褐色液体,液体密度为1.765g/mL;能与水形成黄色结晶水合物(ClO2・8H2O)。
饮用水用二氧化氯消毒所存在的问题

用次氯酸钠消毒的原理
与二氧化氯消毒类似的还有次 氯酸钠消毒法。次氯酸钠属于 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 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 菌体蛋白质。它与水的亲和性 很好,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它不存在液氯、二氧化氯等药 剂的安全隐患,且其消毒效果 被公认为和氯气相当,加之其 投加准确,操作安全,使用方 便,易于储存,对环境无毒害, 不存在跑气泄漏,可以在任意 环境工作状况下投加。
第二部分:饮用水的消毒原理与方法
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饮用水消毒吧
饮用水的消毒可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类。物理方法有加热法、 紫外线法、超声波法等。化学方法有加氯法、臭氧法、重金属离子法 或其他氧化剂法等。这些方法除了使用传统的漂白粉、液氯消毒外, 还有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
亚氯酸盐可以采取亚铁还
“法律法规、监督机制、标准统一”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推进饮用水安全事业 的发展,需要加强和完善法 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制定统 一的标准,通过增强企业的 自律性和责任感以及提高自 身的研发能力达到全面提升 我国二氧化氯应用的水平切 实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饮用水公司也应加强管理
企业也应该提高员工 严格遵守国家统一制
的责任心,加强监督 检查等工作,做到对 得起自己的良心。
定的标准,不能让许 多有害物质超标,避 免发生水质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水消毒剂和处理剂:二氧化氯 [2]饮用水二氧化氯净化技术 [3]王学凤,饮用水中CHCI,预测模式的研究,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C] [4]吴玉华.饮水中使用二氧化氯的毒性及对策.环境与健康杂志 [5]孙治荣等.饮用水处理中的几种消毒剂.环境保护科学 [6]李君文等.二氧化氯控制水中三卤甲烷形成的试验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7]孙夕香.二氧化氯替代氯气对饮用水消毒的应用前景.山东环境 [8]二氧化氯的制备和应用 [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0]吴冰等.二氧化氯系列产品的性质及其应用.环境保护 [11]给水排水动态 [12]西南给排水 [13]罗晓鸿等,饮用水消毒剂的比较与评价。给水排水[J] [14]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15] 黄君礼,饮用水处理中二氧化氯的评述。环境科学丛刊[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饮用水消毒剂选择的问题分析(供参考)一、序言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
二、消毒剂分类简介2.1液氯: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有特殊的气味、黄绿色有毒气体。
由于它被压缩成液体灌装在压力容器里,一旦发生泄漏,容易污染环境,伤害人畜。
氯气在标准在气压力下,温度为9.6℃时与水蒸气接触形成一种豆渣状软冰,称为8水化氯(CI2·8H2O),会堵塞管道。
液氯是水重的1.5倍,易蒸发成气体,氯气约是空气重的2.5倍。
氯微溶于水,必须通过加氯机才会使氯与水得到充分的混合。
一般情况下,氯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成反比,即水的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水的温度越低,溶解度越高。
但水温不得低于10℃。
如当水的温度20℃时,其溶解度为7.3g/L;水温为30℃时,其溶解度只为5.5g/L。
为了安全起见,一般运行中采用5~6g/L(即5~6‰)为宜。
氯的溶液对所有的金属都会造成腐蚀,可以腐蚀钢、铜、铝,甚至可以腐蚀不锈钢。
因此输送或贮存氯的溶液时,必须采用耐腐蚀的聚氯乙烯、ABS工程塑料或玻璃钢等材料制作的管道或容器,绝对不能使用任何金属管道及配件。
液氯约是水重的1.5倍,易蒸发成气体,一体积液氯的重量相当于457.6体积在标准状态下氯气的重量。
装在钢瓶中的液氯,一般压力为0.6Mpa,但是其压力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氯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不得放置在高温及明火环境下。
由于氯的价格便宜并且容易取得,因此广泛应用于水的消毒。
但由于液氯泄漏会污染环境、伤害人畜,在使用上又受到很大的限制。
尤其在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必须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证才得使用。
贮存、处理或使用氯的房间应有通风设备。
氯气比空气重,出现泄漏事故时,有集中于地面的倾向,排风口应靠近地面。
新鲜空气进口应远离排风口,以防通风短路。
不管室内是否已有通风设备的开关,所有通风设备在室外仍应设开关。
贮存或使用氯的房间不得有明火,如果氯瓶的易熔塞达到70℃时,则易堵塞,将熔化而使氯气逸出。
使用氯的房间应设置氯气报警、抢救、中和(捕消器)计量及监测装置和个人防护设备。
当氯瓶中的氯气通过管道进入水中时,水也可以被回吸到氯瓶里来,回吸曾造成多起严重事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应有回吸的防止措施。
2.2次氯酸钠次氯酸钠的分子式是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它清澈透明,是一种能完全溶解于水的液体。
但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次氯酸钠多以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现场制备。
次氯酸钠液体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这种设备称为次氯酸钠发生器。
其次氯酸钠的生成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达如下:其总反应表达如下: NaCl + H2O → NaClO + H2↑次氯酸钠的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
2.2.1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发生器是电解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次氯酸钠(NaClO)溶液。
将食盐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进入电解装置,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移向阴极和阳极,当施加的电压力大于氯化钠的分解电压时,即发生电解作用,其总反应表达如下: NaCl + H2O → NaClO + H2↑次氯酸钠发生器由电解槽、整流器和盐水系统等部分组成。
电解槽的型式有板式和管式两种。
板式电解槽是用板式电极,管式电解槽则是用管式电极。
管式电解槽的结构见图2-7简称电解管。
电解管由两个同心管组成,内管与外管之间保持一定的均匀间隙,电解液由间隙通过。
外管为阴板,通常用不锈钢制做。
内管为阳极必须采用耐腐蚀,导电性能优良的材料制作。
阳极管的材料决定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寿命,一般用钛管做基质,表面涂镀一层稀有金属,如铂、钌铂铱合金、微铂二氧化铅等涂层。
国内已研制出寿命达3年的钛基阳极。
一台次氯酸钠发生器是由若干根电解并联或串联组成。
板式次氯酸钠发生器则是在电解槽内,安置多块平行板构成的阴阳电极,阴阳电极板之间保持一定的均匀距离,盐水通过槽内时,即可在阴、阳电极间发生电解反应,生成次氯酸钠,释放出氢气。
次氯酸钠发生器根据其运行情况又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类型。
连续式发生器是由若干根电解管并联组成,将浓度为3%的盐水连续通过并联的电解管内,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不断地流入次氯酸钠贮槽,供消毒使用。
.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少,生产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可达10~12‰有效氯。
其缺点是在电极表易形成钙镁等的沉积物,需要经常清洗电极。
盐水是制备次氯酸钠的原料,在运行过程中,正常不断地向发生器供给盐水是保证设备生产次氯酸钠的重要关键。
盐水由溶盐器供给。
溶盐器由溶盐池、过滤器和配置槽组成。
固体盐在溶盐池内被水溶解成饱和盐溶液,然后通过滤器去掉悬浮杂质,通过盐水泵送入盐水配置槽加水配置成3%的溶液供电解槽使用。
国外则使用精制盐和软化水。
盐水溶液由盐水泵通过自控设备运行,其配置槽的容积能保证12小时次氯酸钠发生器的使用。
盐水溶盐器全部由防腐材料制成,以避免发生腐蚀。
2.2.2商品次氯酸钠溶液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系成品消毒剂,其有效氯的含量为10~12%,由生产厂家定时用罐车或桶装供给用户。
这种消毒剂最大的优点是工艺简单、管理方便、价格低廉、运行安全。
由于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系成品消毒剂,管理人员没有使用发生器制备消毒剂之繁劳,也没有大量耗费水、电的缺点,因此,容易实现全自动按污水流量定比投配,不需专业值守。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不稳定,保存不当容易分解。
其稳定性受温度、光照、PH值和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即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温度越高,浓度衰减也越快。
当溶液中存在铁、铜、镍和钴时,可加速其分解。
铁的含量即使低于0.5mg/L,也将使其溶液浓度在几天之内降低5%以上。
在溶液中铜的浓度不宜大于1.0mg/L。
因此,次氯酸钠溶液不应在铁或铜的溶器中贮存。
在采用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时,必须注意保存条件,定时化验其有效氯的含量,以便掌握溶液内有效氯的衰减情况,确定每次最佳的送货量或送货周期,减少氯的损失。
次氯酸钠溶液需设置溶液贮槽(罐),贮槽(罐)可用聚氯乙烯板或玻璃钢等防腐蚀材料制做,槽或罐体附设出液、溢流、清洗、人孔、排气管和液位计。
溶液贮槽房间应有排风、给水排水设备和采暖设备。
地面、墙面以及设备管件、门窗均要防腐材料制作。
2.3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分子式是ClO2,在高于110℃时,二氧化氯沸腾,成为一种黄绿色气体。
它是一种极活泼的化合物,其性能极其不稳定,不能象次氯酸钠那样可以运输,运输中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
一般都是通过氯酸盐同酸的反应制备得到。
氯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过程:NaClO3 + HCl(稀)→ NaCl + Cl2↑ + 2ClO2↑ + 2H2O国内生产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企业很少有掌握生产二氧化氯水溶液这种较高安全性技术的,多数都是采用氯酸钠同盐酸定量滴定,控制反应生成量的办法来实现。
这样的设备成本很低,但安全性是非常差的,稍不谨慎就会酿成事故,管理上需要特别细心。
2.3.1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具有与氯相似的刺激性气味。
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时容易发生爆炸,但在水溶液中十分稳定。
二氧化氯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
二氧化氯容易分解失效,故使用时多半也是用发生器现场制备。
电解法的二氧化氯主要原料为食盐。
在阳极室注入盐溶液,在阴极室注入清水,通电流后,离子通过两极之间的隔膜,进行定性迁移。
据厂家介绍在阳极及隔膜间周围产生二氧化氯、臭氧、氯气和氯化氢。
故一般厂家将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定名为:“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
但是,很多厂家并没有把发生器通过电解食盐产生出来的气体究竟包括多少二氧化氯和臭气标示出来,而只是含混的标注出“有效氯”的产量。
有资料介绍,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为电解饱和食盐水产出的气体,经分析实测,阳极室产气体中CI2占90%以上,其次为CIO2,气量﹤10%(重量计),可能有微量O2,没有什么其它气体如H2O2,阴极室有氢气产生。
”又介绍说:“所谓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气体中应有ClO2气体,该气体所占比例越大越好,方能有ClO2消毒的优点。
社会产品中ClO2占总产氯量均小于10%,一般能达到5~8%就算不错的,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所产生气体几乎没有CI2或所占比例小于3%。
这样,二氧化氯的优点在这种混合气体中根本就无法显示出来,更如何能称做“二氧化氯发生品”。
因此在工程中选用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详细的调查研究。
2.3.2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1944年美国首先采用二氧化氯作为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消毒剂。
目前在德国、美国、英国、瑞士较多的水厂使用。
由于采用液氯消毒会形成氯仿之类的氯代衍生物,这些氯代化合物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在自然界难以生物降解,故二氧化氯引起人们的重视。
国内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用氯酸钠、盐酸为原料,其反应式如下:2NaCIO3+4HCI 2CIO2+CI2+2NaCI+2H2O采用氯酸钠和盐酸制备二氧化氯时,每小时生成1Kg二氧化氯,理论上需要氯酸钠1.58kg,氯化氢1.0kg。
并生成氯气0.53lg,食盐0.87kg。
总耗水量约为547kg。
但实际运行过程中,氯酸钠约需增加15~20%,盐酸需增加10~15%,耗水量需增加15%左右。
国产发生器受原料添加和反应时间的限制,不易实现自动控制。
因此,很难与污水量相匹配达到自动定比投加的目的。
二氧化氯在pH=2~9的范围内是液气相共存,二氧化氯中有效氯为氯的2.63倍,它的氧化能力是氯的2.5倍,对耐氯较强的芽孢、炭疽、脊髓灰质炎、肝炎病毒有很强的灭活能力。
并且反应快,接触时间短,而杀菌效果持续时间长。
温度越高,二氧化氯的杀菌效力越大。
这种混合气体经水射器抽吸,在真空状态下与水混合成为液态的消毒剂。
电解法的二氧化氯的含量说法很不一致。
最好通过监测,确定ClO2的含量。
但是由于国内的氯酸钠价格比亚氯酸钠便宜很多,所以很多厂家在没有二氧化氯纯度要求的条件下,便采用氯酸钠做原料了。
为了防止机房空气中ClO2的浓度超标而发生爆炸,机房内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因为ClO2气体重量为空气的2.4倍,因此排风口须设在机房下部,进气口设在机房上部。
ClO2发生器机房须设原料贮存室,各种原料应分隔设置,不得混合。
原料贮存室应避免高温及明火,更不得与其它药剂共同贮存。
2.4臭氧臭氧的分子表达式为O3,通常状态下是浅蓝色气体,并具有剧毒性。
由于有一种鱼腥臭味便得了这个不雅的称谓。
在-112OC凝聚为深蓝色液体,在-192OC凝结为黑紫色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