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思考的节奏。
眼前浮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心中早已构思好了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的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1.1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花卉苗木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前景广阔。
1.2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在此背景下,建设花卉苗木示范基地,既是响应国家政策,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项目目标2.1建立完善的示范基地通过建设花卉苗木示范基地,形成集种植、研发、展示、销售、培训于一体的产业链,提高花卉苗木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2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3传播花卉文化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普及花卉知识,传播花卉文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三、项目布局3.1基地选址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作为示范基地。
考虑到项目规模和市场需求,建议选址在市区周边,便于游客参观和采购。
3.2功能分区基地内分为种植区、研发区、展示区、销售区、培训区等五个功能分区。
种植区:占地面积最大,主要用于花卉苗木的种植。
根据花卉的生长习性,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确保花卉的多样性和观赏性。
研发区:用于花卉苗木新品种的培育和研发,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
展示区:展示花卉苗木的成果,包括各种花卉苗木的实物展示和图片、文字介绍。
销售区:提供花卉苗木的销售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培训区:为农民、花卉爱好者提供技术培训,提高花卉种植水平。
四、项目实施4.1前期筹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审批等手续。
同时,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基地的规划和设计。
4.2建设阶段根据规划方案,分阶段进行基地的建设。
包括场地平整、基础设施配套、种植区建设、研发区建设等。
4.3运营管理项目建成后,成立专业运营团队,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花卉产业发展规划花卉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花卉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既是美丽公益事业,又是新兴朝阳产业和绿色富民产业。
我国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花文化底蕴深厚,花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为指导我国花卉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形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花卉生产国、重要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
我国花卉业正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新时代我国花卉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第一节主要成就2020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147万多公顷,花卉销售额超过2020亿元,花卉进出口贸易额6.22亿美元。
花卉产品供应能力、生产布局优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花文化弘扬、国际合作等跃上新的台阶,花卉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产品供应能力大幅提升2011年以来,我国花卉生产规模持续扩大,花卉产品不断丰富,市场销售量与销售额稳步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增值明显。
百合、康乃馨、月季、菊花等主要鲜切花居世界前列,观赏苗木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花卉产品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二、生产布局不断优化经过近10年调整,我国花卉生产格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以云南、广东、福建、江苏、海南、辽宁等省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以广东、云南、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为主的盆栽植物产区;以浙江、江苏、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江西等省为主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等省为主的盆景产区;以广东、湖南、广西、上海等省(区、市)为主的花卉种苗产区;以甘肃、内蒙古、湖南等省(区)为主的花卉种子产区;以云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等省为主的食药用花卉产区;以云南、四川、黑龙江等省为主的工业用花卉产区。
苗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苗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
苗圃基地建设是为了满足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的需求,提供优质的苗木和园艺植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环境质量和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苗圃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
1. 建设规模,苗圃基地占地面积100亩,包括苗木培育区、展示区和办公区。
2.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苗木培育大棚、展示温室、办公楼、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3. 建设要求,建设规模需满足城市园林建设的需求,苗木品种多样化,质量优良。
三、建设方案。
1. 土地选址,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段进行土地选址。
2. 建筑设计,根据苗木培育和展示的需要,设计苗木培育大棚和展示温室,保证苗木的生长和展示效果。
3. 设施配备,配备种植设备、灌溉设备、温室通风设备等,保证苗木的生长和管理。
4. 人员配置,配备专业的苗木培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确保苗木的培育和管理工作。
5. 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苗木培育和管理制度,确保苗木的质量和数量。
四、建设进度安排。
1. 前期准备,选址、规划设计、设备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用时3个月。
2. 建设实施,依据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计划用时6个月。
3. 设施配备,购置种植设备、灌溉设备等,计划用时1个月。
4. 人员配置,招聘苗木培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计划用时1个月。
5. 管理模式,建立苗木培育和管理制度,计划用时1个月。
五、项目效益。
1. 经济效益,苗木销售收入、展示区门票收入等,预计年收入100万元。
2. 社会效益,提供城市绿化所需的优质苗木和园艺植物,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六、项目风险。
1.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不足导致销售困难。
2. 自然风险,自然灾害对苗木生长和管理造成影响。
3. 管理风险,管理不善导致苗木质量下降。
七、项目推进。
1. 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扩大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2. 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措施,降低自然风险。
3.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
郫县花卉苗木产业功能定位与基地建设内容

郫 县 花卉 苗 木 产业 发 展迅 猛 . 为 四 川 省 重要 的 花卉 成 苗 木 产 区 , 多 年 来 花 农 只 能 多 品 种 小 批 量 生 产 , 行 就 市 但 随
盆花 , 如西 洋杜 鹃 、 梨 、 凤 火鹤 、 花 惠兰 、 蝶 兰等价 格高 、 大 蝴
销 路 好 的 花 卉 。 时 , 绕 郫 县 打 造 “ 部 花 乡 ” 一 战 略 品 同 围 西 这
化 苗木 产销 区 。
1 . 规 模 化 鲜 盆 花 生 产 集 散 基 地 和 物 流 中 心 3 利 用 郫县 目前 已初 具 规模 的红 东 路鲜 盆 花 产 业 带 , 通
川派 盆景 发源 地之 优 势 , 力改造 和提 升郫 县 盆景产 业 。 大 比 如 努力 开 拓 国 内外 市场 , 高 川派 盆景 商 品 化 率唧 为 满足 提 :
且 随意 性 大 , 整体 质量 水平 较 低 , 木生产 普遍 重数量 轻 质 花
牌 , 整 盆花 品种 结构 , 升盆 花 商 品效 益 , 造 成 成都 市 调 提 打 乃 至 西 南地 区最 大 的 集生 产 、 易为 一体 的现 代花 卉 标准 交 化 生产 基 地 。 同时 , 当地 鹿 野苑 石 刻博 物 馆 、 木 博 物馆 与 乌 等 文化 项 目相 结合 , 使鲜 盆 花基 地成 为西部 花 乡旅 游点 。
1 . 城 市 绿 化 建 设 工 程 景 观 植 物 主 要 供 应 区 2
随着 城市 化 进 程发 展 。 县花 卉 苗 木 产业 应瞄 准 城 市 郫 绿化 发 展 的巨 大 市场 需 求 , 设 以 大 型乔 木 为特 色 的 城 市 建
很好 的生态 和社 会效 益 。
2 . 川 派 盆 景 3
淮周路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及生态旅游观光采撷园规划报告

城市 绿化 品位 的主 要举措 。 生态旅 游观 光采 撷 园是一种 新兴 产业 ,为 人们 提供 休 闲娱 乐 、旅 游观 光 去所 ,是 人类 接 近 自然 、 回归 自然 的一个 有效途 径 ,并 能为人 们提 供优质 的
同 ,租赁 期 l ,租赁 期 内农 户不 再享 有 土 地使 5年
【】骆 世 明. 2 区域 环 境 与 生 态农 业模 式 【 M】/ 中 国 /
生 态农 业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 京 : 改 革 出版 社 . 北
19 9 3.
展 、农业和 农村 经济 可持 续发 展 的 良好 模式 ,是解 决人 口、资源 、环境 之 间矛盾 的有 效途 径 ,对 经济
3 经营管 理机 制
花卉产业 作 为现代 朝 阳产业 ,具有 明显 的社 会 效益 、经济 效益和 生态 效益 。随着 经 济社 会 的发 展 和人 民生活水 平 的提高 ,人 民对花 卉 的需求 越来 越 旺盛 ,花卉产 业发 展前 景越 来越广 阔。淮 阳县地 处 周 口市腹 心 ,交通 四通 八达 ,土壤 气候 条件适 宜 多 种林木 生长 ,具有得 天独 厚 的苗木 花卉 产业 发展 优 势。加快 发展 苗木花 卉产 业 ,突破 区域特 色和 花 卉 历史文化 传统 ,既 是调整 淮 阳县农业 种 植结 构、 发 展现 代农业 的 战略选 择 ,又是 带动农 民致 富 、培育
产业 新优 势 、弘扬花 卉文 化 、增强旅 游 景点 、提 高
坚持 “ 谁造 林 、谁投 资 、谁管 理 、谁 受益 ”的 林 业发展 政策 ,运用 行政 、经 济 、市场 等手段 ,稳 定所 有权 ,放活 使用 权 ,实行政 府主 导 下的政策 性 引导扶 持机 制 ,鼓励 和 促进 非 公有 制 林业 的发展 。
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花卉产业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前景,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
与传统农业相比,花卉经济效益可成倍甚至几十倍增长,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园艺产业,可迅速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花卉产业发展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生产大省和人口大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提出“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的发展思路,要求着眼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努力发展花卉园艺等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河南省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河南省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洛阳牡丹就被誉为“天下冠”,开封“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明代“鄢陵腊梅冠天下”,时至今日,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南阳月季、鄢陵腊梅、潢川桂花等传统花卉享誉国内外。
近年来,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许昌观赏苗木、开封菊花、洛阳牡丹、南阳月季、濮阳鲜切花等花卉生产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虽然河南花卉产业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花卉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全省花卉园艺产业始终处于自发发展状态。
目前,国际花卉业生产正在逐步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花卉生产区域布局也处于加速调整时期,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花卉产业发展优势。
抓住花卉产业发展机遇,突出河南区域特色和花卉历史文化传统,既是调整河南省农业种植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又是带动农民致富、增创产业新优势、弘扬河南省花卉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
科学合理的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是描绘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蓝图,明确发展目标、定位、重点和布局的纲领,是政府对花卉产业实行宏观指导和战略决策的依据,是引导和促进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

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目录第1章规划背景与发展现状 (3)1.1发展现状 (3)1.2发展优势 (4)1.3存在问题 (5)第2章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6)2.1指导思想及原则 (6)2.2总体目标 (7)2.3规划期限 (7)2.4规划依据 (7)第3章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 (8)3.1规划布局 (8)3.2建设内容 (9)3.3年度计划 (11)第4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第5章效益评价 (12)5.1经济效益 (12)5.2生态和社会效益 (12)第6章保障措施 (12)6.1组织保障 (12)6.2宣传发动 (13)6.3政策支持 (13)6.4市场培育 (15)6.5科技支撑 (16)6.6考核奖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规划背景与发展现状花卉苗木产业是一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兴产业,在全国迅猛发展、方兴未艾。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态林业建设的不断重视,花卉苗木需求越来越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我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生产的鲜切花色泽鲜艳、茎干粗壮、花期长、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
生产的樟子松、油松等抗寒抗旱,耐瘠薄,耐盐碱、耐水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去年以来,我县引进一家公司试种百合、郁金香等球根类花卉,并取得成功。
为将花卉苗木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特制订本规划。
1.1发展现状遵照省领导指示精神,我县在不断深化对县情和自然条件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紧扣海拔高、气候冷凉等自然特点,把培育发展郁金香、百合等为主导品种的球(宿)根花卉作为特色产业主攻方向,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我县引进企业,采取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大田三种种植模式并举的方式,种植百合、剑兰和郁金香300亩,引进亚洲百合新品种5个,全部成功上市,亩纯收入达5万元,是温棚蔬菜亩纯收入的4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门峡市湖滨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三门峡市湖滨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为进一步促进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我区自然资源优势和地处三门峡市市区的区位优势,使花卉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现提出我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一、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是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是构建生态绿色屏障,改善市区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木花卉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产业发展现状从历史上来看湖滨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只生产少量的果树苗木,由于农民自留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小、收入低。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生产面积进一步达到了扩大。
2000年以来,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加之当时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园林绿化用苗大量增加,我区苗木花卉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全区有花卉苗木生产总面积540亩,种植品种约200个,现有怡林、阳光等花卉经营专业公司8个,鑫磊苗木场、江茂苗木场、黄河苗木场、兴河苗木等苗木生产经营企业10多家,苗木花卉生产经营户36户,年产各类花卉苗木1320余万株(枝、粒、盆),年总产值约800万元,从业人员600余人。
据调查,全区现有可以发展苗木花卉生产的面积8050亩,其中交口乡4330亩,涉及交口乡富村2000亩,晁家庄200亩,杨家沟380亩,北梁400亩,南梁村450亩,卢家店350亩,交口村200亩,野鹿村450亩;磁钟乡1050亩,主要集中于环城路两侧,涉及杨窑村300亩,南鹿坡村450亩,寺庄村300亩,磁钟村100亩;高庙乡1030亩,主要分布于大安村250亩,小安村380亩,王家岭300亩,唐凹村100亩;崖底街道办事处800亩,主要集中于高速公路沿线,西村300亩,陈宋坡200亩,家王庄100亩,斜桥200亩;会兴街道办事处1370亩,涉及新兴村150亩,王官村400亩,马坡村200亩,东坡村220亩,槐树洼村200亩,上村200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苗花卉基地建设规划1规划背景为加快构建我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制订了《黄梅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建设山区丘陵特色经济林产业带、沿江速生丰产林产业带,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打好坚实基础。
2013年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湖北现代林业黄梅种苗花卉科技产业园区规划》,规划建设5万亩的林木种苗花卉科技产业园区,以独山界子墩地区苗木基地为基础,逐渐向周边辐射,着力打造鄂东最大的种苗花卉交易市场,使我县种苗花卉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在发展农业板块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美化城市景观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助推我县“四城同创”建设步伐加快。
为此,特制定如下规划。
2种苗花卉产业现状2.1产业发展现状至2012年底,界子墩地区花卉苗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年产各类苗木达100余万株,年销售额500余万元。
现有苗木花卉规模经营单位100亩以上经营大户3家;个体苗木花卉基地近36个(处)。
培育乔、灌、草皮、花卉等品种百余个,现有苗木花卉从业人员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56人。
2.1.1区域化生产布局初步形成经过近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具有一定规模的苗木花卉集中产地3个,即以界子墩林场的名贵绿化苗木生产基地;黄梅梅苑苗木场的常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高建斌的多品种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2.1.2种苗花卉品种多样化目前,生产的苗木花卉种类包括盆栽花卉、绿化苗木等,涉及苗木花卉产品的各个方面。
盆栽花卉及花坛花卉种类主要有杜鹃、月季、茉莉花、矮牵牛、凤仙花、万寿菊、金盏菊等20多种;绿化苗木主要有樟树、雪松、紫薇、桂花、红叶李、栾树、银杏、枇杷、玉兰、女贞、红枫等100多种。
2.1.3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以界子墩林场为龙头、批零结合、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花卉苗木市场。
所生产的花卉苗木不仅销售本省市县,而且还销往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市,并在全省及周边市县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1.4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种苗花卉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大量的社会资本不断进入苗木花卉产业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特色的苗木花卉企业,为我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主导产品培育方面,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以桂花为主的中高档城镇绿化苗木和以樟树为主的常规绿化苗木生产发展最为迅猛,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2.1.5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显著界子墩林场与湖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
历经多年努力,在苗木花卉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新品种引进、产业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2.2种苗花卉产业前景分析2.2.1发展机遇(1)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
尽管我国城市绿化突飞猛进,城市绿化覆盖率目前仅达2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7平方米。
目前很多城市建成区需要大量苗木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的迅速扩大,拉动着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建设,如武汉市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有力地拉动了园林植物和花卉的需求。
另外,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也是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又一潜在市场。
(2)人居环境建设对产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很多城市实行绿色图章工程,即居住区的绿地率须达到30%以上,主管部门才给予验收。
同时,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房地产环境质量好坏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住宅区园林景观得到高度重视,房地产项目园林建设市场迅速扩张。
(3)重大项目建设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如交通建设)极大地拉动配套园林绿化和环境建设。
近年来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庞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在公路建设方面,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2.5万公里以上。
铁路、公路沿线的绿色通道建设需要大量的园林植物用于绿化和景观建设。
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沙漠化和泥石流等环保建设都给花木产业提供了商机。
(4)旅游业崛起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旅游及休闲渡假产业迅速崛起将大大刺激风景园林建设和旅游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
据统计,近几年“十一”假期全国旅游人次达9000万,国内旅游收入达400亿元,全年收入达6000亿元。
传统和新兴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大大拉动了园林产业的发展。
(5)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中国是近20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作为精神消费品的花卉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依据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花卉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如美国年人均鲜切花消费已达30美元。
我县目前人均年鲜切花消费微乎其微,如提高到5元,则县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可增加500万元以上。
2.2.2面临挑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花木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北、中、南三个观赏苗木主产区。
据不完全统计,北部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七省市苗木生产面积已经达22.5万公顷,中部的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四川、浙江和湖北七省市有23万公顷,而南部的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区也有4.5万公顷,苗木生产面积大幅度上升,大部分花木生产省种植面积年递增率达到20%以上,有的更是高达30%-50%,花卉苗木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另外,鲜切花市场前景广阔,在花木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我县差距更大。
今后花木消费者对产品种类选择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花木产品的竞争将会更多地体现品牌的较量。
同时,花木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如观赏苗木以前以绿为主,现在则突出生态功能,营造自然景观,加强色相和季相变化。
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产业功能的拓展和花木外向化进程的加快,对品种、规模、质量、价格、服务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种苗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2.3.1自然资源条件界子墩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东与安徽省宿松县交界,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年均降雨量1341mm,无霜期252天;平均气温16.2─17.7℃,年日照平均2029.6小时,土壤为壤土、腐殖质土、粘土、砂土等,ph值在6.5─7.5之间,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各种树种生长。
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植被特征,植被种类繁多,群体结构复杂,生长茂盛,覆盖度在60—90%之间。
山区丘陵的阴坡、半阴坡水分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地段,植被种类丰富,生长茂盛,分布均匀,覆盖度多在90%左右。
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合多种苗木花卉生长,为“南苗北调”、“东花西运”提供了良好的驯化气候条件。
全村土地总面积1.3万亩,其中农田、旱地2415亩、山林8000 亩,水面300亩、苗圃地1300亩、其它980亩。
森林覆盖率30%。
2.3.2社会经济条件界子墩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2680人。
农村劳动力1180 个,其中农林劳动力620个。
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水电充足。
105国道、沪蓉高速境内穿过。
通村通组公路1000米。
全村已实现长途电话传输数字化,形成以程控交换、数字微波、光纤维传输为主、设备技术先进的通信网络和以邮运自办、邮件计算机处理为主的现代邮政网。
电信业发展迅速,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已进入普通人家。
2.3.3区位条件我县处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处,是长江经济带、鄱阳湖经济带、皖江经济带的交接点。
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沟通、促进全国各经济区交流、联合的中枢之地。
境内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福宁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58公里的长江黄金航道穿境而过,九江大桥和九江二桥连接南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十分便利,通讯畅达。
界子墩正处于我县东面,是湖北的东大门,105国道、沪蓉高速穿境而过,区位比较优势更加明显2.4种苗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2.4.1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虽然较快,但是总体来讲,仍然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产业基础仍很薄弱。
目前,界子墩地区苗木花卉生产面积只有1300亩,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苗木花卉的生产经营者也多以小企业和个体为主,企业规模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主导能力的龙头企业没有,带动能力有限,规模效益不高。
目前生产的苗木花卉仍处于低端产品阶段,中高档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偏低。
另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经纪人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法律意识等素质差异较大,组织化程度低,高级市场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2.4.2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内部主导产品不突出,中高档盆栽植物和鲜切花种植面积过小,盆栽花卉和鲜切花生产面积所占比重极少;产品特色不明显,生产经营品种“小而全”,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2.4.3缺乏自主品牌产品目前,苗木花卉产业仍处在由经营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缺乏拳头产品,特别是在中高档盆栽花卉、鲜切花生产方面,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产品,严重地限制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4.4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苗木花卉产业仍处于较低水平,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相关技术尚未完善与配套,苗木花卉质量控制体系也尚未建立;管理模式粗放,传统简陋的生产设施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有些引进的园艺设施,与栽培技术需求也不相匹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4.5市场体系不完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在营销模式上还没有摆脱“地摊式”的营销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现代化苗木花卉交易平台。
苗木花卉市场集散功能、市场信息功能以及管理调控和价格调控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统一的市场交易规则尚未形成。
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物流系统,产品营销手段落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市场处于产品价格的无序竞争状态;缺乏健全有力的行业指导,多数从业者对其生产的苗木销售市场、价格、预期效益了解甚少,造成盲目生产和扩张。
2.4.6产业配套政策不健全我县对市场建立、产品质量认证等苗木花卉产业的管理和引导不足。
流通领域缺乏质量监督、检验、认证管理手段,市场竞争无序;缺乏产业政策的指导,生产格局和苗木花卉产品与的整体发展状况关联不够紧密。
缺乏适合苗木花卉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包括经济投入、税收、贷款、运输、科技、出口补贴及奖励等方面。
3发展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3.1发展思路坚持以林业产业化建设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照“品种特色化,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培育以优良乡土树种为特色、常规绿化树种和外来树种为补充的苗木基地,满足绿化美化产业对苗木多样化、高档化、特色化的要求,逐步建立集生产、销售、科研、服务于一体的“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苗木产业体系,努力形成专业化生产的绿化苗木及花卉基地,不断提高我县林业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