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
简介: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

简介: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Canberra)是联邦政府、国会及外国使馆的所在地,是澳洲的政治中心。
澳洲是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而堪培拉是个只有50多年历史的新都市。
它是悉尼与墨尔本两大城市在半个多世纪前争为首都之冠不下作为妥协而建立的,最终被建在了两大城市的中间。
堪培拉离悉尼328公里,离墨尔本690公里。
堪培拉的四周是美丽的山岭,城市为松林翠柏所环抱,郊区与自然乡村毗连,景色秀丽优雅,环境清新宁静。
由于人口密度小(30多万人)又无工业区,堪培拉享有“天然首都”之美誉。
它布局科学,市区建筑摩登,郊区又具田园风味。
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喜欢驱车行驶在它一流的高速公路上,浏览这个美如世外桃源的城市。
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后向国际上招标新的建筑设计方案,美国建筑师波利·古瑞芬竞得设计权。
他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
他设计的人工湖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古瑞芬湖(Lake Burley Griffin)。
湖水清波涟漪,湖中心循流不断的冲天弧线形喷泉令人神怡留连。
旧国会大楼(Old Parliament House)建于1927年,是联邦议会会议大楼。
曾有两次大的扩建。
自新国会大厦1988年落成后,它即完成了长达61年的使命,成为一座历史博物馆。
这座两层的白色楼房主要有两部分:立法部的会议厅和办公室,还有休息娱乐的餐厅和酒吧。
一间不大的内阁大臣厅是国家首领议宪定法的会址。
厅墙上有窥视孔,桌案下有信号按钮,十分莫测。
二层楼上大部分为新闻办公室,由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占据。
据说记者们经常爬上楼顶,跑到内阁厅的通风管处竖耳偷听会议内容,然后传出“内部”密闻制造轰动。
这一现象被称作“leaky”roof。
旧国会大楼是澳大利亚政治历史的见证和里程碑。
从1927年到1988年发生的所有有关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辩论与决策都在这里通过。
这里也是英联邦国家政治民主的展现。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三 门 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市规 划 , 我们不难看出 。 其 共 同点 是非 常显 而 易 见
的。 首先, 将 国家 的重要 立法 机构— — 国会 大厦 , 布 建起 了一 个绿 化试 验 园地 . 这 是 当时 澳洲 政 府 自然
保护 思想 的很 好体 现 。其 后 . 温斯 顿 先后 被任 命 为 森林 部部 长 , 城市 规划 师 以及 国 家 园林 总 监 温 斯
节” 庆 典时 。 “ 堪培 拉 ” 这一名 称才 被确 定 了下来 。最 终. 堪 培拉被 选作 这个 国家 的首都 。
1 9 1 2年 . 出生 于美 国芝加 哥 的建筑 师格 里芬 在
“ 莫 里 贝治 ” 的河流 . 他们于 1 8 2 0年 1 2月抵 达 了 这
一
1 3 0多位 来 自澳洲各 地 、北美 和 欧洲 的建筑 师及 城 市规 划 师 参 加 的堪 培 拉 规 划设 计 国 际 比赛 中成 为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詹 亦 功
( 陕西师范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在 实地考 察的基础 上, 对 澳大利 亚首都 堪培拉的城 市规 划理念及城 市规划和设计 的意义进行 了较为深
入的分析和研 究。认为堪培拉城市规划 中的民主理念和城市规划 中的借 助地形和绿化营造的景观 多样性 , 是值得我
优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 . 其后 . 便 和 他 同为 建 筑 师 的 妻 子 马利 安 一
地区. 尽管“ 莫里 贝治 ” 河 在他 们抵 达 一年 以后 才
被 发现 首批 欧洲 的定 居者选 择 了这 片石灰 岩平 原
堪培拉城市规划分析

堪培拉“田园城市”规划摘要:本文通过对堪培拉城市布局、选址、建设等方面的探讨,展现田园城市的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阐述“田园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困境的启示。
关键词:田园城市;空间轴线;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
东经149°07′,南纬35°17′,面积平方2395公里,人口36.8万,海拔760米。
一、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二、规划背景2.1政治因素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发现,此后有移民来建牧场,到1840年发展成一个小镇。
第一名重释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澳大利亚景观的新方向

第一名重释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澳大利亚景观的新方向
奥斯君事务所;章健玲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 自然景观不断为堪培拉的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格里芬规划,作为1912年堪培拉国际设计竞赛的获胜方案,为20世纪规划良好的城市带来发展灵感.格里芬的堪培拉城市规划展示了未来的城市形象--一个设计完美且与景观融合的城市.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奥斯君事务所;章健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澳大利亚堪培拉市的乡间景观 [J], 赛登,乔.;姚亦锋
2.格里芬人工湖堪培拉的灵魂 [J], 刘少才
3.澳大利亚堪培拉市市中心规划设计 [J], 周超
4.澳洲国立美术馆新入口和澳大利亚土著画廊,堪培拉,澳大利亚 [J],
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龙舟锦标赛在堪培拉开幕 [J], 徐依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堪培拉南京深圳城市肌理分析

总结
格里芬规划方案密切结 合地形,构成水轴、 地轴十字交叉,构成 城市主轴线;由多角 几何形和放射线路 网把城市的园林和 建筑物组成相互协 调的有机整体,使 堪培拉既有首都所 需要的庄严气概, 又有花园城市的优 美风貌。
南京
城市简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 化名城,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汤山猿人头 骨化石的出土,表明50万年前南京就是人类聚居之 地。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自公元3世纪以 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 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之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南京已成为新时代的 创业热土,新世纪的创新家园。
城市空间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 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 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
谢 谢!
堪培拉
Canberra
基本介绍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 阔谷地上,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东经149°07′,南 纬35°17′,面积2395平方公里,人口36.8万,海拔 760米。莫朗格洛河横市区,西流入马兰比吉河。原 为牧羊地,1913年按规划始建,1927年联邦政府从 墨尔本迁此。全国政治中心。以银行、饭店和公共服 务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有铁路连接各大城市。有澳大 利亚国立大学(连续多年澳大利亚大学排名第1位)、 堪培拉大学和国立图书馆。市区西南有宇宙航行跟踪 站。旅游业甚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 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
2.风格,田园城市
设计充分具备田园城市 元素,核心、放射线、 同心圆、扇区等。整个 城市以国会山为圆心, 1.5公里为半径,从北向 东往南顺时针方向的环 城路为一个半圆弧线, 再以南北两条宽阔的联邦大街、国王大街为边,构成 一个扇形,扇形内有宽而直的市道使扇形区分成若干 块几何图案,这每块图案便是整齐的街区,街区内又 有许多的道路纵横交错,最窄的小巷也为双车道,车 辆可以开到每家门口。
堪培拉城市设计的优缺点

5.法治,可持续发展保障
值得钦佩的是澳大利亚的 法治:从城市规划的征集制订 到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其间 经历了近一百个年头,政党的 更迭,人事的变迁,特别是战 争的侵扰,都没有影响规划的 严肃执行。如果没有严格意义 上的法治保证,堪培拉,这个 花园城市由规划成为现实是完 全不可能的。 澳大利亚政府对生态和风 景价值高的土地、湿地、水面 等物体的保护用心良苦。
2.风格,田园城市。
设计充分具备田园城市元素, 核心、放射线、同心圆、扇区 等。 整个城市以国会山为圆心, 1.5公里为半径,从北向东往 南顺时针方向的环城路为一个 半圆弧线,再以南北两条宽阔 的联邦大街、国王大街为边, 构成一个扇形,扇形内有宽而 直的市道使扇形区分成若干块 几何图案,这每块图案便是整 齐的街区,街区内又有许多的 道路纵横交错,最窄的小巷也 为双车道,车辆可以开到每家 门。
3Q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水轴,城市活力。
格里芬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筑水 坝,以形成广阔的湖面为城市的 “水轴”。 水轴从黑山(Black Mount)开始, 朝东南方向延伸,使城市与水光山 色相互映衬。
澳大利亚政府将建成的人工湖以 格里芬的名字命名为格里芬湖。 现在该湖位于堪培拉的市中心, 将堪培拉分成南北两部分,而横跨 南北的联邦桥和国王桥又把这两半 紧扣一起。以湖为界,南边是政府 的机关区,北边为商贸市场区,东 边系科教文卫区,西边乃市民住宅 区,这种布局既协调合理,又方便 舒适,做到了形式美与功能全的有 机统一。
堪培拉城市建设,以及格里芬规划方案具有的特点:
1. 选址,回归自然。
将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 跨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 上。 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南、 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 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山好比是 剧场的顶层楼座,倾斜向水边的 山坡好比是宽广的观众席,下面 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场。 堪培拉地区边缘的山脉作为城 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丘作为重 要建筑物的场地或城市中各个对 景的焦点。
浅谈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说明

THE END !
谢谢观看! 2020
2.规划选址
格里芬的规划方案将城选址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 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部有较平缓的 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
高山→剧场的顶层楼座, 山坡→观众席, 水面→竞技场, 山脉→城市背景。
堪培拉1913年规划基本构想
3.结构规划
不足:密度过低、首都核心过于空旷等。
6.城市发展建设
6.城市发展建设
• 3 城市交通
交通堪称世界一流,道路以放射状和方格网 为主,轴线突出,林荫大道清晰可见。但难以 实现高效率的公共交通。
• 4法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城市的规划征集制定到具体实施建设历史 近百年。国家首都规划署针对于城市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的地区三类特定区域,由联邦国会和 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并提出了极为严格和详 尽的规划原则、政策导向和具体设计条件,以 确保堪培拉首都的特性,并延续优秀的城市设 计理念和成就
浅析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
1.规划背景
• 1.1 政治因素 Canberra 成为首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
果。 • 1.2 社会因素
1890-1914年间澳处于经济低谷和城市失业危机之中。 在改革浪潮中,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被介绍进来。而
格里芬的Canberra正是“田园城市”思想的
间包括格里芬 湖及沿岸滨水 地带、城内丘 陵及马兰比吉 河流域
格里芬湖及滨水地带
6.城市发展建设
• 1 城市景观
有“大洋洲的花园”的美称 没有围墙的首都(代替围墙的是花草树木的相结合
的绿篱)
• 2 建筑
优点:布局严谨,90%以上的都是底层住宅; 居民的庭院绿化融入城市绿化一体
堪培拉城设计

初识堪培拉
?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一个年轻的城市。 总人口32.5万人,为澳洲第八。总面积2395平 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
? 东北距悉尼240公里,西南距墨尔本500公里。 城市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海拔 760米。莫朗格洛河横贯市区,西流入马兰比 吉河。
城市选址
? 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莫朗格洛河两岸 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 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山脉作为 城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丘作为重要建筑物的 场地或城市中各个对景的焦点。
? 这个规划方案密切地结合地形,构成城市轴线, 由多角的几何形和放射线路网把城市的园林和 建筑物组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使堪培拉既 有首都所需要的庄严气概,又有花园城市的优 美风貌。
堪培拉议会大厦-参议院
参议院是上议院,有 76 个席位。正中是总 理座位,前排左边 3 个座位是秘书、书记 员的位置,右边是副 手们的座位。左边是 执政党参议员坐的, 右边是在野党坐的。 正前方靠墙有个宝座 高高在上,据说是英 女王的座位,下方旁 边有 2个小点的座位 是英国王子坐的。参 议院会议厅是决定国 家法律法规等政治大 事的场所。整个会议 厅椅子、椅套、沙发 等用的赭红色,异常 庄重,据说是贵族的
城市轴线
? 第一条为由南到北,自红山、经首都山再到安 斯利山的主轴线。此轴线的中心部位为三角形 的地段,拟布置国家级政治、文化、艺术方面 的建筑 。
? 第二条东西向贯通格里芬湖的视觉轴线,西端 为黑山,山顶建有电视塔,为城市标志之一;
? 第三条为由首都山通向城市商业、服务业文化 中心的轴线。它既是视觉轴线,也是城市主要 的交通线路之一念馆本来
是澳洲的战时亡灵纪念馆,但现在已成为世界其中一间最大的战 争博物馆,充满了包括飞机和坦克车等的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规划背景
• 1.1 政治因素 Canberra 成为首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 果。 • 1.2 社会因素 1890-1914年间澳处于经济低谷和城市失业危机之中。 在改革浪潮中,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被介绍进来。而 格里芬的Canberra正是“田园城市”思想的实践案例。
THE END !
• 结构性开放空 间包括格里芬
湖及沿岸滨水 地带、城内丘 陵及马兰比吉 河流域
格里芬湖及滨水地带
6.城市发展建设
• 1 城市景观 有“大洋洲的花园”的美称 没有围墙的首都(代替围墙的是花草树木的相结合 的绿篱)
• 2 建筑 优点:布局严谨,90%以上的都是底层住宅; 居民的庭院绿化融入城市绿化一体 不足:密度过低、首都核心过于空旷等。
2.规划选址
格里芬的规划方案将城选址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 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部有较平缓的 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
高山→剧场的顶层楼座, 山坡→观众席,
水面→竞技场,
山脉→城市背景。
3.结构规划
该方案合理利用了基地 山峦和水面,他把城市的核 心确定在首都山,并在堪培 拉西部建筑了一个水坝,将 山下的莫格朗洛河流切断, 并规划改造了一个巨大人工 湖。方案以首都山为中心规 划了三条主要的城市空间轴 线。把一系列带有纪念物和 自然主义界标的星形居住区 联系起来。
总结
• 1 一个好的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让自 然具有历史的结构、经济的结构、文化的结构。 格里芬的设计手法是以文艺复兴为基调,采用 静态视点的方法构建城市空间和景观。突出了 澳大利亚大陆辽阔的地理特征和考虑了人对实 际空间的动态体验。 • 2 通过堪培拉地图,容易找到霍华德的花园城 市元素:核心、放射线、同心圆、扇形等,做 到了形式美与功能齐全的有机统一。堪培拉将 “田园城市”理论变成现实,实现了田园式的、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化都市。
6.城市发展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6.城市发展建设• 3 城市交通
交通堪称世界一流,道路以放射状和方格网 为主,轴线突出,林荫大道清晰可见。但难以 实现高效率的公共交通。
• 4法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城市的规划征集制定到具体实施建设历史 近百年。国家首都规划署针对于城市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的地区三类特定区域,由联邦国会和 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并提出了极为严格和详 尽的规划原则、政策导向和具体设计条件,以 确保堪培拉首都的特性,并延续优秀的城市设 计理念和成就
堪培拉1913年规划基本构想
4.城市轴线
城市三条轴线: •1 由南到北,自红山、经首都山再到安斯利 山。轴线中心为三角型地段,布置国家级政 治文化艺术方面的建筑。 •2 东西向贯通格里芬湖的视觉轴线。 •3 由首都山通向城市商业、服务业文化中心 的轴线。也是城市主要交通轴线之一。
5.结构性开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