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及意义

浅谈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及意义

浅谈广播电视受众分析及意义中文摘要: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体制问题的思想观念问题,对《中美广播电视分析》主要强调中国,其次带过美国受众,进行一系列的分析阐述。

分别从中国受众1.电视受众分类2.受众与媒体人关系3.受众与节目类型4.受众心理5.受众研究,美国受众进行受众的研究。

关键词:受众媒体人市场关系Abstract:On the issue of reforming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s ideology problem, for the analysis of Sino-American radio and television mainly emphasizes that China, followed by United States audience, conducted a series of analyses in this paper. From Chinese audiences 1. TV audience classification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ence and the media 3. audience and program type 4. audience 5. audience studies, United States audience research audience. Keywords: audience media market正文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电脑网络的普及,使电视地位下降。

目前中国电视观众平均每天的收视时间还不到3个小时,但经过近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网民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已经超过2个小时。

大背景下,电视的危险越发严重。

从媒体角度,必须分析出观众需要什么,去搜集观众信息,研究观众心理,并编导出符合市场口味的优秀作品,才是长久维护媒体发展下去的道路。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理解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广播电视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发展趋势和挑战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经营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实际案例,理解其责任和伦理问题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与批评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创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7.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7.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制作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采编8.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8.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协调与配合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广播电视受众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掌握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9.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实际案例,理解其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在实践中的应对10.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对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第十一章:广播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1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理解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11.2 教学内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案例,理解其角色与策略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与拓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实际案例,理解其新方向与可能性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化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掌握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理解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地位与作用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1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广播电视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教育实际案例,理解其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广播电视概论展开,涵盖了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传播原理、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媒体经营与管理、节目评估与批评等多个方面。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总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广播电视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广播电视传播处于第四次革命)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电视台:KDKA电视之父:约翰贝尔德第一个播出黑白/彩色电视的国家:英国/美国中国彩色电视的制式:PAL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1923.1.23)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电台3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广播电台种类6 P30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珠江模式”:主持人中心制中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78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电视业的发展:P42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7 P43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香港现有三家广播电台:香港电台、商业电台、新城电台香港电视“三台鼎立”:无线电视、丽的电视、佳艺电视TVB ATV :商业电视台澳门广播电视:对本地居民影响小台湾广播电视:广播:中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老三台(公共电视媒体)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广播电视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4 P94三种理论模式: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机构(VOA)公共机构型广播电视机构(BBC NHK)商业型广播电视机构(ABC NBC TVB ATV)三种模式: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中国模式1、美国模式商业型为主,其他形式补充2、西欧/日本模式双轨制:公营、商营共同发展3、中国模式新特点:3 P11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现状5 P117我国广播电视经营体制的改革方向4 P118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广播电视的特点6广播新闻传播的特点:3+2 P130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2+2 P132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6巨大而深远1、传递信息、检测环境2、连接、协调、整合社会3、现代民主政治过程重要元素4、娱乐功能5、经济功能6、服务功能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广播电视传播符号是指在广播电视信息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达信息的各类符号系统的总和。

第十五章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

第十五章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
? 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应当享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并理应积极参与社 会管理和公共事务。据此,通过大众媒介接收信息构成受众的一项基本权 利,受众则成为权利主体。
?从普遍意义上看,在今天,受众早已不仅仅单 纯地被视为大众媒介内容的接收者,他们同时 也被视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和意义的生产者;不 仅仅被看成是读者、听众、观众,还是媒介市 场的消费者,也是现代社会的公民;他们被媒 介迎合和操纵,也选择媒介,参与媒介,进而 达成参与社会的目标。
? 千人成本(CPM): Cost per mill, 在广告媒介计划中,载
体每到达一千人次的受众量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表示。
? 千人成本(CPM) = 广告总花费 / 总收视人次 * 1000
? 举例: 广告价格
目标观众千人数
每千人成本
? 广告A 80000
400
= 80000 / 400 = 200
欣赏指数:视听率之外的指标
?欣赏指数(AI):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与评价的一项指标。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是为了弥补是视听率的局限 而发展出来的另外一套衡量指标,试图测量出 受众对电视节目质量的满意程度。
?这类指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提法。
正确认识视听率
? 视听率只是对广播电视受众对节目的接受行为在数量 上的直接测量,只能间接地评估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
? 视听率会受到节目播出时段的开机人数的影响,同时 段其他频率和频道播出节目的影响,节目类型的影响。
? 单纯依赖视听率来评价一个节目,视听率至上,或者 将视听率视为降低节目品质的万恶之源都是片面的。
? 广告B 20000
500
= 20000 / 500 = 40
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

广播节目的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

广播节目的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

广播节目的市场调研与受众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广泛普及,广播节目作为一种传媒形式,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多元化的娱乐选择中,如何提供符合受众需求的广播节目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因此,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受众分析,对于广播节目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指通过对市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以获得有关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对于广播节目来说,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喜好,为节目的策划与制作提供依据。

在进行市场调研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收集数据:1.问卷调查: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问卷,通过向受众提问来获取他们的需求和观点。

2.访谈调研:与一些代表性受众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收听习惯和对广播节目的评价。

3.分析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和剖析,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从中借鉴经验,并为自己节目的独特性找到突破口。

二、受众分析受众分析是指通过对受众特征、需求和行为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受众,设计符合他们口味的广播节目。

具体来说,受众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和性别分布:了解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受众占比,可以有针对性地策划节目内容,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受众兴趣和爱好:通过调查和分析受众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对不同类型节目的喜好程度,以便提供相关内容。

3.受众听众群体结构: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受众的学历、职业、地域等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

通过对受众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为广播节目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内容,增强受众的黏性和忠诚度。

三、调研数据分析与应用在完成市场调研和受众分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关的策略和计划。

1.分析结果: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受众的需求、市场的特点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找出目标受众的共性和差异性,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定位提供依据。

广播电视受众

广播电视受众

• 通过对受众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检验出 节目的选题和收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 预测某个节目以至某一观众对所播节目质 量的评价,以此检查节目计划、制作和播 出的质量以及市场的大小范围。通过受众 调查分析还可以考察节目价值与宣传价值, 以此提高传播的艺术。
• 广播电视受众调查与分析的历史概述 • 1928年4~5月,美国丹尼斯达奇的第一次受众数
• 问卷调查法 • 观众来信 • 专家评价
• 一 影响收听、收视率的相关因素:
• 收听、收视率是指收视听某一节目的户数 与所有电视机、收音机的户数之间的百分 比。
• 1 播出时间
• 2 不同频道或同一频道节目安排的影响
• 受众调查成果在管理中的运用
• 受众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对节目质量分析 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可以依此评判节目 的好坏,并将其作为广播、电视台制定宣 传计划和进行节目改革、加强节目管理的 重要依据。
• C 受众的心理倾向:包括求新重快、求知 重趣、求真重美、求富重乐、求深重活。
• 讨论:地方电视媒体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 境中生存和发展。
• 从广播电视传播的角度来看,广播电视节 目质量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受众上。受众是 否愿意看、愿意听关系着节目的成败。实 践证明凡是多数观众比较满意、内容形式 兼优的节目其社会效果也比较好,节目质 量也比较高。这类节目的市场也比较广阔。
• 3)自己人效应:指当传播者和受众在信仰、理想、 个性、背景等方面相近时,往往具有亲切感和亲 和力。这样的传播者传出的信息,受众容易接受。
• 4)晕轮效应:指传播者给受众留下的某种印象, 往往可以扩散到传播内容的接受中去。
• 5)从众效应:指受众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和大 多数人一起采取一致的行为取向的心理。
第六章

广播电视受众心理研究

广播电视受众心理研究

广播电视受众的求近倾向即使是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广播电视也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其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依靠收视率,因此获得如何获取受众的心便是广播电视的首要目标。

想要获取受众的心就必须要做好传播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揣摩受众的心理,知道受众喜欢什么。

求近倾向是大多数广播电视受众的心理规律之一。

受众不仅希望通过广播电视来了解自己生活以外的信息,也更希望获得自己周围的、与自己相关的内容。

虽然不同文化阶层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层次心理需求,但是他们的求近倾向是不会被改变的。

谈到求近倾向就必须要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情感的接近性。

只有产生了感情才会觉得亲近。

人不管处于哪个社会阶层都会有感情的存在。

不管是谁,当看到一幅震撼人心画面的时候,听到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说的时候,人的感情就会流入出来,自然流露的结果就会使广大受众产生共鸣,从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假如某个新闻,受众需要知道某个最近发生的事件,以及和事件发展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和事,在电视新闻中事实中的人和事与受众的经历、情感相近时受众便会产生共鸣,在心理上和事件中的人保持着无形的心理连接,表达一种情感的融合,建立了一种良好的交流,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使新闻本身更具有感染力。

拿新闻联播来说,相对于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绝大多数观众可能更喜欢收看自己家乡所在的地方台的新闻联播,虽然中央台在各方面做的比地方台要好很多,但是对于受众来说,自己家乡台播放的新闻事件比中央台播放的新闻事要近很多,即使可能没有中央台的重要,但是会与自己又很多联系。

而中央台的一些新闻就没有地方台播放的新闻与自己的联系性强,相对于有关奥巴马的新闻可能更愿意看自己家乡有关蔬菜水果的新闻。

用一个不怎么恰当的比喻就是“无利不起早”,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大家怎么都不会去做。

正因为家乡台的新闻联播与自己有那么一些关系,受众才会去花时间去看。

否则作为普通的一般受众来说他们不会去主动看枯燥无味的新闻联播。

电视受众研究

电视受众研究

电视受众研究本文以2010年1月起至今大陆地区主要的新闻传播学期刊及部分高校学报文章为研究对象,评述电视受众研究的相关成果,旨在勾勒出2010年中国大陆电视受众研究的大致图景。

受众研究,作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当然,其在电视研究领域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电视受众的专门研究也越来越多。

2010年,中国内地关于电视受众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出研究范围更广泛、研究子题更深入,研究方法更加多样等特点。

多种媒介角度的研究:2010年的电视受众研究,不再将研究对象的范围局限于传统电视,而是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媒体形式的受众研究列入电视受众研究的范畴,并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多种身份特征角度的电视受众研究:2010年电视受众研究不再局限于对城市受众全体的集中关注,众多研究者将视角转向传播学关注较少的农村,农村电视受众研究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于此同时,青少年、女性角度的电视受众研究也有一定的比重;在受众心理研究等方面也有突破。

总体上看,受众研究方法呈现出宏观微观并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

受众媒介素养研究、影视剧受众研究等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一、多种媒介角度下的受众研究从电视媒介本体出发,通过对电视媒介本体性质以及行业变化,探讨如何提高电视传播内容的质量,满足电视受众需求,并以期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这方面的课题仍然受到一部分的学者以及业界人士的关注。

除了对传统意义界定下的电视受众研究外,新电视媒介形态视角下的受众研究的到了更多的关注,其中网络电视、公交电视以及手机电视受众的分析研究成为2010年电视受众研究的新热点。

1.传统电视受众研究传统意义界定下的电视受众研究,是基于电视媒介的制作、传播、接受等媒介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各种影响来进行研究的。

其最重要的出发点是观察传播效果,并期待通过对受众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传播效果,从而达到传播目的,产生一定的政治、经济效益。

周建新从我国电视受众研究的宏观角度,对中国五十年的电视发展史做了受众角度的全面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B 20000
500
= 20000 / 500 = 40
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
▪ 观众忠实度 ▪ 特定频道(时段/节目)收视率与到达率的百分比值 ▪ 指标值的变化幅度都在0-100之间,值越大,则受众
对该频道(时段/节目)的忠诚程度越高。 收视率%
观众忠诚度= —————— *100% 到达率%
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
第十五章
“受众”是什么?
基本定义:audience,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它广泛包括读者、听众、观 众以及接受网络信息的网民等,港台翻译为“阅 听人”。
角色:传播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传播过程的归 宿。
宏观上:数量庞大的集合 微观上:个人,具有高度多样性和丰富性
▪ 20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陆续发现,受众并不 像想象的那样被动。受众在接触大众媒介之前,往往已有自己的固定看法 和预存立场,而且单个受众总是归属于一定的集团或群体。拉扎斯菲尔德 等人提出的“预存立场”和“两级传播”;鲍尔提出的“顽固的受众”。
▪ 20世纪中期以后:“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愈加影响深刻。将受众视为信息 消费者和市场营销对象由来已久。
节目时间表:对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节目播出 和衔接的限定和规范,通过节目时间表让听众 和观众对节目熟悉起来,在特定的时间和频率/ 频道上方便地找到自己想收听收看的节目。
目标受众:某类媒介内容专门针对的特定人群 节目时间表的编排原则:根据人们的作息节奏
和闲暇习惯进行安排,最大限度吸引目标受众
视听率(Rating)
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广播电视听众观众总 人数的百分比
视听率调查提供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和受众的比较科学的统计 测量结果。
▪ 视听率的基本测量方法 系统回忆法 同步访问 日记卡 人员测量仪 了解:基础研究与固定样组的概念。P347
正确认识视听率
▪ 视听率只是对广播电视受众对节目的接受行为在数量 上的直接测量,只能间接地评估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
▪ 视听率会受到节目播出时段的开机人数的影响,同时 段其他频率和频道播出节目的影响,节目类型的影响。
▪ 单纯依赖视听率来评价一个节目,视听率至上,或者 将视听率视为降低节目品质的万恶之源都是片面的。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受众差异
人际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的角色不断 变换,信息反馈直接、即时、集中和明显。
大众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众是一对多的 关系,传者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反馈间接、 延时、分散和隐匿。传者要借助科学调查 研究方法来能获取反馈信息。
受众观的历史变迁
▪ 20世纪20、30年代:大众社会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人们将受众等同于 大众社会里的大众,认为受众是一种分散的、被动的存在,很容易被大众 媒介传递的信息操纵和改变。
▪ 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应当享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并理应积极参与社 会管理和公共事务。据此,通过大众媒介接收信息构成受众的一项基本权 利,受众则成为权利主体。
▪ 从普遍意义上看,在今天,受众早已不仅仅单 纯地被视为大众媒介内容的接收者,他们同时 也被视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和意义的生产者;不 仅仅被看成是读者、听众、观众,还是媒介市 场的消费者,也是现代社会的公民;他们被媒 介迎合和操纵,也选择媒介,参与媒介,进而 达成参与社会的目标。
与视听率相关的测量指标
到达率:在特定时段内,收看过某一频率(或节目) 的不重复的观众人数占观众总数的百分比。到达率考 虑的是人数而不是人次。也就是说,不管观众在特定 时间段内收看过这个频道或节目几次,到达率只计算 依次观看过该节目的人数百分比。
占有率:是收视占有率或视听众占有率的简称。指特 定时段内收看某一频道或节目的人数占打开电视机总 人数的百分比。也是特定时段某一频道收视率占所有 频道总收视率的百分比。
收视占有率与收视率的区别
收视率指观看某一频道或节目人数占电视总 人口的百分比,并不考虑当时人们是否打开 了电视机,而收视占有率则相反,它更能表 明一档节目或频道在视听市场上的竞争力。
与视听率相关的与视测听率量相关指的测标量指标
毛评点:毛收视率、总收视点、总收视率,简称GRP。某一时段
内所有单位所有单位时段的收视率之和。广告中运用较多,它只关 心收视率的总和,而不考虑观众是否重复的问题。
受众选择性心理
▪ 选择性注意 结构性因素 信息形式:刺激强度、对比度、重复率、新鲜度 功能性因素 延缓性因素:比较稳定的个人特征 即时性因素:接触信息时的心理状态
▪ 选择性理解 受者引申意义
▪ 选择性记忆
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受众的特征
1. 规模巨大 2. 分散性 3. 异质性 4. 匿名性 5. 流动性 6. 主动性 ➢ 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媒介渠道和内容进行选择 ➢ 会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文化视野,对媒介内容进行
千人成本(CPM): Cost per mill, 在广告媒介计划中,载
体每到达一千人次的受众量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以货币单位表示。
千人成本(CPM) = 广告总花费 / 总收视人次 * 1000
举例: 广告价格
目标观众千人数
每千人成本
广告A 80000
400
= 80000 / 400 = 200
欣赏指数:视听率之外的指标
欣赏指数(AI):测量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与评价的一项指标。
电视节目欣赏指数是为了弥补是视听率的局限 而发展出来的另外一套衡量指标,试图测量出 受众对电视节目质量的满意程度。
这类指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