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五)(高起本)作业参考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五)》(高起本)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杂剧南戏

2. 大都杭州

3. 小令套数

4. 《三国演义》

5. 《金瓶梅》

6. 《金瓶梅》

7. 台阁体茶陵派

8. 杨士奇杨荣杨溥

9. 英雄传奇10. 《琵琶记》;11.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12. 潘金莲李平儿春梅13.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14. 小令,套数;

15. 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

二、名词解释

1. 套数:是散曲的主要体制之一,又称“套曲” 、“散套”、“大令”它是由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在体制上呈现出三个方面的主要特色:一为它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二是它的各个曲牌押同一部韵;三是它通常在结尾部分有〔尾声〕。

2. 是对明代文坛上四部杰出长篇小说的总称,这四部小说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他们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均有划时代的意义。

3. 是元末杨维桢所创造的诗歌创作风格。杨维桢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因而在创作中以超乎寻常的构思和奇特不凡的意象,力图打破元代中期创作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因而使元末的诗歌创作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4. 元曲四大家:是后人对元代曲坛上四位著名曲作家的赞称。但具体带何人的问题上,元明清三代的许多评论家却各有不同的看法,如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指的是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四位曲作家;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指的是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白朴四位曲作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指的是王实甫、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四位曲作家;徐复祚在《曲论》中指的是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四位曲作家。

5. 台阁体:是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他们在内容上大多较为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盛德,歌太平” ,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6. 散曲: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是金元时期在中国北方地区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较之传统诗词,散曲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具有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二,它具有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三是它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7. 前后七子:是明中期文坛上两个很重要的复古流派。前七子以李梦阳为代表,成员有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主要成员有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圣唐”的创作口号。从文学创作实践来讲,他们的主张及创作活动对打击当时的“台阁体”文风有积极作用,但也同时造成了文学创作中模拟之风和形式主义倾向的盛行。

8.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是在宋杂剧角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文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写出下列曲辞、诗文的作者、出处并加以鉴赏

1. 出自元代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第三折〔滚绣球〕曲子。它通过窦娥对天地不公的发问,表达了窦娥对当时统治阶段腐朽统治的强烈不满和憎恨。感情浓郁激烈,喷薄而出,是窦娥满腔悲愤的生动体现。

2. 出自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散文。相濡以沫的妻子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她当年亲手所植的枇杷树现在已亭亭如盖。通过这个意象,不仅给人以物是人非的感觉,而且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也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文笔简洁,感情真挚,深刻地体现了归有光的散文创作风格。

3.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出自明初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中。金陵自古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昔日的三国和六朝都曾建都于此,希望据此天险可以获得长治久安的局面。但他们却摆脱不了最终灭亡的悲惨结局,昔日繁

华的都市现在只能看到荒草凄凄的悲凉景象。作者通过这一意向的设置,抒发了历史变迁中的沧桑之感,感情沉郁悲凉。

4. 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第四本第三折中的〔端正好〕曲子。是崔莺莺和张生分别时崔莺莺的唱词。这段唱词巧妙化用古人诗词中的意向,不但创造了令人断肠的萧索离别场面,并且曲词华美,充分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依依不舍的缠绵情谊。

5. 出自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尾曲[ 离亭宴煞] 。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作者不喜爱奔波名利的生活,而希望能像裴公和陶令一样,退居田园,陶情山水,过一种闲适自足的生活。诗句音韵和谐,意象鲜明,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

6. 出自元代杂剧家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的[ 驻马听] 曲子。这支曲子豪雄盖世,既有回顾历史征程的

惨烈悲凉之感,又隐藏着作者人生的沧桑之幻,感情沉郁悲凉,发人深思,具有强烈的追古思近意味。

7. 出自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散曲。是此首散曲的点睛之作。它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历代统治阶级争夺政权的背后,在历史兴亡的背后,其实兴也好,亡也好,真正受苦的始终都是广大的老百姓,从而与其他的怀古之作不同,立意高远,见解深刻。

四、简答题

1. 答:元杂剧和元南戏早体制上的不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折” 是元杂剧的体制单元,

元杂剧剧本一般由一本四折的创作惯例;而南戏的结构单位为“出” ,它一般不受折数的限制;(二)、元杂剧的演出脚色分为末、旦、净三类,而南戏的演出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各类;(三)、元杂剧由一人主唱,而南戏中任何脚色都可以演唱,演唱形式也灵活多样;(四)、元杂剧一折只能采用一个宫调,并且不相

重复,而元南戏则没有严密的宫调组织;(五)元杂剧一般以弦乐伴奏,而元南戏一般由管乐为主,以鼓、板

为节。

2. 答通过对张倩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灵魂离开躯体的描写,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的行动,却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和愿望。并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旧的思想

3. 答:归有光是明中期的重要散文家,也是唐宋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重要抒

情散文,该散文以作者的书房项脊轩为关照对象,历叙了它的环境及前后变化,其间又穿插着亲人们生前对自己的照顾,以及自己对他们死后的深切怀念之情。整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人物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感情真挚浓郁。它表明归有光的散文创作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琐事及普通人物,状情摩态,细心刻画,不但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情趣,并且感情真挚,使人读起来感觉真切生动,回味无穷。

4. 答:马致远的这首小令仅用28 个字就勾勒出一副秋野夕照图。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前三句中不用一个动词,而是连用九个名词勾绘出九组剪影,这些剪影交相重叠,从而创造出一种苍凉萧索的艺术氛围,映衬出作者羁旅天涯时茫然无依的孤独与彷徨。全曲景中含情,情自景生,情景交融。难怪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赞其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

5. 一是情节上的缺陷。后四十几回明显是在编故事。真实性不强,单调重复。这是主题的限制造成的。二是人物形象的缺陷。主要人物在七十回后性格特色不明显,而且妇女形象的描写基本上是失败的。三是结构的缺陷。征王庆田虎与前后无关,而且写得较差,明显是败笔。后边是简单的循环,单调重复,没有多少意思。

五、论述题

1. 答:《水浒传》一书最早的名字就叫《忠义水浒传》,因而它是以忠义思想作为全书的主要创作主旨,这一创作主旨主要表现在其主人公宋江的身上。在宋江的主导性格中,既有义的一面,从义字出发,他仗义疏财、济困扶危,同情梁山起义英雄,“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救了晁盖,杀了阎婆惜,并最终走上了聚义梁山的道路。但另一方面,忠也是他性格的主导方面,被逼上梁山后,他牢记着九天玄女“替天型道为主,全仗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法旨,一再宣称自己绝不背叛朝廷,把“聚义亭”改为“忠义堂” ,并最终将梁山起义引向了招安的悲剧结局。可以说,宋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