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舆情分析周报
汽车调研报告数据分析(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汽车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汽车调研数据的分析,旨在为汽车企业、政府部门及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行业数据;3. 各大汽车企业发布的销售数据;4. 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汽车市场报告;5. 网络公开数据。
三、数据分析1. 市场规模分析(1)总体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增长5.1%和5.3%。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细分市场规模从汽车细分市场来看,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275.1万辆和2275.5万辆,同比增长3.8%和3.9%。
其中,轿车、SUV和MPV车型分别占比为47.5%、35.2%和17.3%。
2. 市场结构分析(1)品牌结构从品牌结构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
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华晨汽车和比亚迪。
这些企业占据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2)车型结构从车型结构来看,SUV车型在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19年,SU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897.5万辆和918.5万辆,同比增长10.5%和11.5%。
与此同时,轿车和MPV车型产销量分别为1012.3万辆和295.5万辆,同比增长2.5%和5.3%。
3. 消费者需求分析(1)消费偏好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购车时最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外观、配置、油耗和售后服务。
其中,价格和品牌因素占据消费者关注的比重较大。
网约汽车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网约汽车行业在我国迅速崛起,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网约汽车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网约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用户行为特征、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潜在风险,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约汽车平台公开的运营数据、用户评价、行业报告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整理和加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网约汽车行业发展趋势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用户习惯的养成和政策环境的优化,网约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2. 市场集中度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头部平台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
3. 服务多元化:网约汽车平台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如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代驾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4. 技术创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网约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四、用户行为特征1. 用户群体年轻化:网约汽车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对价格敏感度较低。
2. 出行需求多样化:用户出行需求涵盖商务、休闲、购物等多个方面,网约汽车成为用户出行的重要选择。
3. 高峰时段出行需求旺盛:早晚高峰时段,网约汽车需求量显著增加,平台需加强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
4. 用户评价反馈积极:用户对网约汽车服务的满意度较高,评价反馈积极,有助于提升平台口碑。
五、市场竞争格局1. 市场格局集中:目前,网约汽车市场以滴滴、美团、曹操等头部平台为主,市场份额较高。
2. 区域差异化竞争:不同地区网约汽车市场格局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存在区域寡头垄断现象。
3. 新进入者挑战:随着政策放宽,新进入者不断涌现,市场竞争加剧。
4. 合作与竞争并存:平台之间既有合作,如共享司机资源,也有竞争,如价格战、市场份额争夺。
汽车行业周报:发改委拟出台汽车消费政策,上海加码外牌限行

目录沪指小幅下跌,汽车板块跑赢大盘 (4)《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发布,全面部署重卡试点 (6)新能源 (6)智能驾驶 (7)传统汽车 (9)比亚迪与日野设立合资公司,多家公司发布三季报 (10)风险提示 (13)图表目录图表1.上周汽车板块市场表现 (4)图表2.上周汽车行业涨幅较大个股 (4)图表3.上周汽车行业跌幅较大个股 (5)图表4.上周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10)续图表4.上周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11)续图表4.上周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12)附录图表5. 报告中提及上市公司估值表 (14)沪指小幅下跌,汽车板块跑赢大盘截至2020年10月23日,上证指数收于3277.99点,下跌1.7%;沪深300指数下跌1.5%;申万汽车指数上涨1.2%,跑赢大盘2.7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商用载客车、汽车服务子板块分别上涨6.4%、2.6%、3.1%,商用载货车、零部件分别下跌1.4%、1.4%。
图表1.上周汽车板块市场表现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个股方面,双林股份、卡倍亿等涨幅居前;苏奥传感、越博动力等跌幅居前。
图表2.上周汽车行业涨幅较大个股排序股票代码名称涨跌幅(%)1 300100.SZ 双林股份46.72 300863.SZ 卡倍亿19.13 002434.SZ 万里扬18.84 601238.SH 广汽集团18.35 300893.SZ 松原股份14.36 600297.SH 广汇汽车14.27 000913.SZ 钱江摩托13.08 601633.SH 长城汽车10.89 300375.SZ 鹏翎股份8.810 002594.SZ 比亚迪8.5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以2020年10月23日收盘价为准图表3.上周汽车行业跌幅较大个股排序股票代码名称涨跌幅(%)1 300507.SZ 苏奥传感(20.6)2 300742.SZ 越博动力(13.1)3 603596.SH 伯特利(12.5)4 300547.SZ 川环科技(11.2)5 603788.SH 宁波高发(11.2)6 002105.SZ 信隆健康(10.8)7 603809.SH 豪能股份(10.6)8 300733.SZ 西菱动力(10.4)9 300816.SZ 艾可蓝(10.0)10 601777.SH *ST力帆(9.9)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以2020年10月23日收盘价为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发布,全面部署重卡试点新能源工信部将发布《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工程机械和重卡电动化近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535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将发布《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对重卡试点应用进行了重点部署安排。
汽车行业周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过审,9月重卡热销

目录沪指小幅上涨,汽车板块全面上涨 (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过审,9月重卡13.6万辆创新高 (5)新能源 (5)智能驾驶 (6)传统汽车 (7)宁波华翔拟实施欧洲业务重组方案,多家公司发布产销快报 (8)风险提示 (11)图表目录图表1.2020.9.28~2020.10.9汽车板块市场表现 (4)图表2.2020.9.28~2020.10.9汽车行业涨幅较大个股 (4)图表3.2020.9.28~2020.10.9汽车行业跌幅较大个股 (4)图表4.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8)续图表4.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9)续图表4.上市公司重点公告 (10)附录图表5. 报告中提及上市公司估值表 (12)沪指小幅上涨,汽车板块全面上涨2020年9月28日至2020年10月9日期间,上证指数收于3272.08点,上涨1.6%;沪深300指数上涨2.4%;中信汽车指数上涨4.0%,跑赢大盘1.6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汽车销售及服务子板块分别上涨7.9%、2.1%、2.8%、0.7%。
图表1.2020.9.28~2020.10.9汽车板块市场表现资料来源: 万得,中银证券个股方面,雪龙集团、长城汽车等涨幅居前;*ST 夏利、亚普股份等跌幅居前。
图表2.2020.9.28~2020.10.9汽车行业涨幅较大个股排序 股票代码 名称 涨跌幅(%)1 603949.SH 雪龙集团 15.52 601633.SH 长城汽车 14.93 002594.SZ 比亚迪 14.54 603319.SH 湘油泵 12.65 002703.SZ 浙江世宝 12.56 601777.SH *ST 力帆 12.57 002906.SZ 华阳集团 12.48 002126.SZ 银轮股份 10.89 002516.SZ 旷达科技 10.3 10600166.SH福田汽车9.9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以2020年10月9日收盘价为准图表3.2020.9.28~2020.10.9汽车行业跌幅较大个股排序 股票代码 名称 涨跌幅(%)1 000927.SZ *ST 夏利 (14.7)2 603013.SH 亚普股份 (14.5)3 600818.SH 中路股份 (13.6)4 000951.SZ 中国重汽 (6.9)5 002553.SZ 南方轴承 (6.8)6 600303.SH 曙光股份 (6.4)7 603089.SH 正裕工业 (6.1)8 603767.SH 中马传动 (4.7)9 000913.SZ 钱江摩托 (4.7) 10300473.SZ德尔股份(4.3)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以2020年10月9日收盘价为准2.4%4.0%7.9%2.1%2.8%0.7%《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过审,9月重卡13.6万辆创新高新能源明确以快充为主、调低公共领域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过审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截至发稿,通过审核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文件尚未公开,不过从会议传达的内容来看,与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总体方向基本一致。
汽车案例舆情调查报告

汽车案例舆情调查报告【汽车案例舆情调查报告】1. 引言近年来,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公众对于汽车品牌、性能、安全以及环保等方面的舆情需求与日俱增。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一汽车案例的舆情调查,总结分析公众情绪和态度,为汽车行业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调查方法本次舆情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网络大数据分析、舆情监测工具运用、社交媒体讨论数据收集和问卷调查等。
同时,结合相关新闻报道和行业分析,综合梳理了该汽车案例的舆情背景和发展趋势。
3. 案例介绍本次调查选取了XX汽车品牌在某一时间节点推出的新车型作为研究对象,该车型的主打特点是高性能动力和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
该车型在发布后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和行业专家的关注,也涌现出一些负面舆情。
4. 舆情分析通过对舆情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舆情点:- 高性能动力的争议:部分观点认为该车型的高性能动力设计过于消耗能源,对环境不友好,因此引发了环保人士和消费者的质疑。
- 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的评价:有人对该车型的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表示肯定,认为其能够提升驾驶安全性,但也有人担心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价格因素的争议:一些用户对该车型的售价提出了质疑,认为该车型的价格过高,不符合性价比原则。
5. 舆情态势分析基于舆情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将该汽车案例的舆情态势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正面舆情:对于该车型的高性能动力和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有一部分用户表示认可和支持。
- 负面舆情:强调该车型的环境影响和技术可靠性的问题,引发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批评。
- 中性舆情:围绕售价高低、配置等其他因素,存在一些用户对该车型的中立态度和评价。
6. 建议和展望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向相关汽车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推出更多节能环保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应对公众对于高性能动力的质疑。
- 提高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进行宣传和解释工作,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汽车行业周报:高景气度有望延续,继续把握汽车板块的跨年行情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周报汽车行业周报证券研究报告 2020年11月29日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作者邓学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010001 ****************娄周鑫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20001 *******************文康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9040002****************陆嘉敏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0080001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相关报告1 《汽车-行业点评:赛程是否过半?跨年行情该如何把握?》 2020-11-252 《汽车-行业点评:10月乘用车批发同比+9%,兑现“金九银十”》 2020-11-103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重卡:10月销量继续保持高增长》 2020-11-03行业走势图 高景气度有望延续,继续把握汽车板块的跨年行情——汽车行业周报(2020.11.23-2020.11.29)投资要点本周重要新闻:(1)财政部提前下达新能源车补贴预算。
11月27日,国家财务部已于日前发布《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第一批)的通知》。
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375.8529亿元,其中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156.89亿元。
(2)上汽联手浦东阿里成立智己汽车。
11月26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智己汽车的创始轮融资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完成,使其成为国内首个创始轮即达百亿量级的汽车科创公司。
(3)特斯拉将投资4200万在上海新建一座工厂。
11月26日,特斯拉表示,计划在上海投资4200万元,建设一座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超级充电桩工厂。
该项目计划于2021年第一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10000根超级充电桩(主要为V3超级充电桩)。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通用6篇

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通用6篇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分析篇一据有关统计,20某某年1-3月份,全国轿车生产量为531779辆,比20某某年同产量567119辆下降6.23%,全国轿车销售量为560016辆,比20某某年同期销564114辆下降0.72%。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某某年1-3月份,全国型轿车生产量为121976辆,比20某某年同期产量87399辆增长39.56%,全国型轿车销售量为121842辆,比20某某年同期销量87528辆增长39.56%。
20某某年1-3月份,国内微型轿车在国内轿车的市场份额达到21.767%,比20某某年同期的市场份额15.52%提高了6.24个百分点。
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的走强,首先得益于政策环境面的根本改善,继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扶植和鼓励节能经济型轿车发展的法律法规后,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再施重拳:今年两会期间,节约能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4月初,北京市环保局高管在谈到今后北京私人汽车发展方向和规划时,首次明确支持首都小排量微型轿车的发展;其次,3月份国内汽油价格再次上调、4月份中石化汽油批发价格每吨上涨150元、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期货原油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60美元,汽油费用支出的不断增加,促使人们在购车时对汽车的使用成本,油耗指标的关心大大提高,节能省油的微型轿车无疑成为首选;另悉,近日财政部发出了《新的汽车消费税征税办法和税率》的征求意见稿,新办法可能把排量在1.0升及以下汽车的消费税税率降至1%或取消,具体调整有望在今年年内完成。
制定新的消费税征收办法是为了配合国家“对小排量汽车鼓励消费和对豪华车一类奢侈消费品加收消费税”的产业政策,以达到鼓励购买小排量车,改善车市消费结构的目的。
20某某年是我国汽车业变革的一年、成长的一年。
奇瑞出口美国、陆风出口欧洲……多家本土汽车制造商不断攻克着国际市场。
20某某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累计570.77万辆和575.82辆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
汽车分析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我深知汽车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从事汽车市场分析、竞品分析、客户需求分析等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概述1. 市场分析(1)行业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汽车市场的调研,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政策环境,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细分市场分析:针对不同车型、不同品牌、不同消费群体,进行了细分市场分析,为公司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提供了依据。
(3)竞争分析: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渠道、服务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公司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了参考。
2. 竞品分析(1)产品分析:对主要竞品的产品特性、技术优势、市场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公司产品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方向。
(2)价格分析:对竞品的价格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公司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供了参考。
(3)渠道分析:对竞品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进行了分析,为公司优化销售渠道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3. 客户需求分析(1)市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客户的购车需求、使用习惯、满意度等信息。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了客户需求的规律和特点。
(3)客户细分:根据客户需求,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为公司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
三、工作成绩1. 成功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年度汽车市场分析报告,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对主要竞品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公司产品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方向。
3. 通过客户需求分析,为公司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
4. 参与制定了公司年度销售策略,为公司实现业绩目标做出了贡献。
四、工作不足1. 对汽车市场动态的捕捉不够及时,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敏锐。
2. 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数据的解读和挖掘不够深入。
3. 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协作有待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意识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行业舆情分析周报(4.30-5.6)
本周,笔者继续借助火线舆情监测系统的行业分析模块为大家奉上《汽车行业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本周的《报告》依然从三个维度为大家结构汽车行业舆情风云:
一、每周汽车行业的整体舆情走势,了解整个行业的舆情大数据的变化趋势。
二、汽车舆情的媒体地域及媒体类型的变化情况。
三、各车企品牌在这一周内的舆情口碑值的红黑榜。
一、【本周行业信息概况】
监测系统万条,日均传播量为50957条,同比上升37%,这主要是受监测对象同比增多的影响;信息量环比下降21%,主要是受五一假期的影响。
通过趋势图看出,本周的信息量最低点出现在5月2日,即是周六又是五一假期,这符合媒体传播规律。
在平台分布上,本周PC端及移动端信息量虽环比均出现下滑,但移动端同比上升136%,说明新媒体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周移动端信息量占比环比出现上升,由上周的73%升到本周的77%,占比上升4%;PC端信息量占比环比出现下滑,由上周的27%下滑到本周的23%,占比下滑4%。
说明,假期期间,汽车行业对移动端的依赖性增强。
二、媒体类型及地域分布
在地域分布上,监测系统显示:本周汽车行业舆情信息量分布特征与上周一致,分布集中地仍是受经济消费水平、人口密度和媒体集中区的影响。
本周汽车行业的整体信息量是环比下降趋势,在地域top10中,90%的地区的信息量变化情况与行业整体一致,但有1个地区例外:浙江省本周信息量环比增幅30%。
浙江省本周信息量的大幅上升主要集中在微博端,微博端信息量环比增幅38%。
本周北京地区排名出现下滑,由上周的地域信息排名第1下降到本周的第2,信息量环比下降40%,而广东地区的信息量与上周基本持平,在地域分布上较上周上升1个名次,本周位居地域top1。
广东与浙江地区的排名出现上升主要是受江淮汽车在此2个地区加大信息量发布的影响。
由江淮汽车本周的信息地域分布看出,本周江淮汽车在浙江及广东2个地区的信息量分
布占全国总分布的39%,可见,车企本周对此2个地区的重视度之高。
三、舆情口碑红黑榜
谈完了行业的整体概况,接下来就要谈下各大车企本周的舆情状况了,首先,先来看红榜状况!
红榜方面:
本周舆情状况较好的10家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北京现代、吉利汽车、上海通用、奇瑞、海马汽车、东风标致及东风日产。
本周舆情状况最佳的上海大众,排名由上周的红榜第5升至本周的红榜第1 ,排名上升4个名次。
舆情状况的改善在数据方面主要体现在负面信息的下降上:本周负面信息为173条,环比减少109条。
本周企业的舆情信息集中在产品的降价促销方面:4月6日,占国内乘用车市场份额第一的上海大众宣布降价促销,本周恰逢五一假期,促销活动的宣传信息量加大。
火线舆情监测系统条,促销新闻量占总新闻量的近68%,且5月3日,第七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组委会通报,当日汽车销售冠军品牌是上海大众,这已经是上海大众连续第三天傲居
销售榜的榜首。
大力度的促销宣传加上节节攀升的市场销量,上海大众的舆情状况可谓是一路飘红!
连续3周,在红榜前10中,北京现代的舆情排名可谓是过山车般的变化:红榜第6-> 黑榜第6 -> 红榜第4。
本周的舆情状况出现如此大改善在数据方面具体表现在:
1、预警信息量环比出现下降:本周预警信息量为2条,环比下降7条;
2、口碑指数、综合指数环比均出现上升:口碑指数由上周的63增长到本周的69,综
合指数由上周的84增长到本周的90;
3、负面信息量环比出现下降:本周负面信息量为184条,环比下降185条。
本周北京现代舆情状况的巨大改善主要是受厂家促销大战及在上海车展亮相的全新途
胜的宣传上。
通过本周的信息量占比分布图看出:本周企业46%的舆情信息集中在促销活动的宣传上,在4月份价格大战中,北京现代也参与其中;其次,虽车展已结束,但新途胜的宣传并未终止,本周途胜的新闻宣传量占企业总信息量的10%。
虽然本周北京现代的舆情状况改善较大,但是在红榜前10中,北京现代仍是唯一一家有预警信息的企业,预警信息一定要引起企业重视,本周的预警信息重点集中在北京现代
ix35的漏电投诉上:
北京现代ix35漏电的问题在2014年就曾有车主进行过投诉,现相同的问题再次被投诉,可见,此问题要引起企业的重视并及早与车主沟通,进行问题排查。
较上周比,本周又有1家自主品牌海马汽车进入红榜前10阵营,舆情状况进步较大。
舆情状况的改善在数据方面主要表现在综合指数的提高及口碑指数位居行业第1方面。
本周海马汽车综合指数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企业信息量发布的增多。
5月是汽车行业的第一波促销季,企业在此时选择加大信息量发布符合行业的整体趋势,但企业的信息量仍在行业内偏少,本周在新闻端的信息量仅有249条,是上海大众新闻端信息量的1/3。
不过本周海马汽车的口碑指数在行业内最高,但要特别注意:本周企业在加大信息量发布的同时,负面信息量也环比增多8条。
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微博端,主要反映的问题为海马股份被大幅抛售的原因是因为持股方对企业未来的业绩不看好方面,此条信息在微博上被转发16次,数量虽不高但在企业整体信息量较低的情况下还是要引起企业一定的重视。
备注:红榜是以企业正面信息、口碑指数、综合指数、预警数为分析对象,按一定权重(正面信息量0.4、综合权重0.2、口碑权重0.2、预警数权重0.15)通过科学的算法得出的榜单。
黑榜方面
本周汽车行业里舆情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一汽大众、比亚迪、东风汽车、宝马、传祺、奔驰、奥迪、福特、路虎及北京现代。
在本周的黑榜TOP10中,一汽大众仍位居黑榜之首。
比亚迪本周的舆情状况较上周比又出现下降,由上周的黑榜第7升为本周的黑榜第2。
东风汽车首次进入黑榜前10且位居黑榜第3名。
一汽大众虽仍位居黑榜第1,但本周的舆情状况较上周有所改善,数据方面主要体现在预警信息量的下降上:本周预警信息量为23条,环比减少48条。
本周一汽大众的负面及预警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投诉方面,其中以产品质量的投诉为主,占比60%,服务质量的投诉占40%。
具体投诉内容如下:
本周虽只有2款车型遭到投诉,但是投诉问题却并不简单,仅迈腾的产品质量问题就有2起,服务问题也有2起,产品质量的投诉主要是集中在发动机渗油和邮箱加不进去油方面,而此2起产品问题在车主找到4S店后,均未得到有效的处理,由此又引起了2起服务投诉,主要是反映4S店的态度傲慢、不负责方面。
而在五一假期期间,速腾断轴维权事件再次掀开序幕,此事件在网络上也引起了一定的舆论影响!
本周东风汽车的舆情状况较差,首次进入黑榜前10并且黑榜排名直接上升至黑榜第3,舆情状况的下降在数据方面主要表现在负面信息量的增多上:本周企业负面信息量为435条,环比增多157条,且企业的负面信息量仅比正面信息少220条,可见,本周企业的负面问题较突出。
本周企业的负面重点集中在东风汽车与一汽合并及东风将“掌门换人”的2则传闻
上。
火线舆情监测系统显示:本周东风汽车与一汽合并的新闻量就有1460条,腾讯、网易、搜狐及新浪等主要媒体纷纷对此消息进行连续性报道,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度,网友们对东风汽车的未来业绩也纷纷猜测,导致舆情状况出现直线下降。
虽在5月5日,企业发布公告否认合并传言,但并未回应换帅这一传闻,搜狐在5月6日发表文章标题为“东风集团否认与一汽合并未回应换帅传闻”,截止到16:00,此文章已被转载80次,可见,
在企业发布公告后,舆论的关注焦点并未发生转移,猜测仍不断,舆情状况仍会受其影响。
企业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及早改善舆情状况。
备注:黑榜是以企业负面信息、口碑指数、综合指数、预警数为分析对象,按一定权重(负面信息量0.4、综合权重0.2、口碑权重0.2、预警数权重0.15)通过科学的算法得出的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