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食盐中碘的含量测定
实验11 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

实验11 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碘量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具体步骤;3.让学生熟练掌握移取,称量,配制一定浓度标准溶液等操作;4.进一步熟练掌握滴定操作;5.学会如何合理的设计实验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碘量法的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难点:1.降低碘量法测定误差的条件控制;2.碘量法滴定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学生操作,现场指导。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食盐,又称餐桌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
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部份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地震引发核电站爆炸,我国多地居民出现为防止核辐射而抢购食盐的现象,专家表示,吃食盐能防辐射一说不靠谱,市民请勿信谣言。
问题1:食盐中为什么加碘?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世界卫生组织将碘缺乏危害简称IDD,为目前导致人类智力发育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现已证实,人脑发育大部分是在胚胎期和婴幼儿期完成的。
在智力发育全过程中,如果碘摄入不足,就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即使轻微缺碘,也会引起智力的轻度落后并持续终生。
而严重的缺碘会对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障碍,即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智商低下。
并可造成早产、死胎、先天畸形、聋、哑、痴呆等,更为常见的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即粗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
这些损害统称为碘缺乏病。
问题2:食盐中添加的碘以什么形式存在?如何检验?食盐中添加的碘以碘酸钾形式存在。
检验方法:①碘单质的检验:淀粉溶液+食盐。
结果:不变蓝,说明食盐中的碘不是碘单质。
②碘化物的检验:5mLH2O2+少量食盐+几滴硫酸+滴入淀粉溶液;对比实验:5mLH2O2+少量碘化钾+几滴硫酸+滴入淀粉溶液。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

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组员:梁惠芳,何佩芬,龙业添,任华丰,黄华明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色度计传感器。
2.使用色度计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二.实验原理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碘酸根离子定量地被碘化钾溶液还原为碘单质,碘与淀粉反应使溶液变蓝,在一定条件下,颜色随碘浓度的增大而加深。
通过色度计传感器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食盐中碘的含量5I- + IO3- + 6H+ ===3I2 + 3H2O三.实验仪器1.仪器色度计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移液管,烧杯,100ml容量瓶,吸液球,玻璃棒2.试剂0.001mol/L KIO3标准溶液,2mol/LH2SO4溶液,10%KI溶液,淀粉指示剂(5g/L)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用移液管准确移取0.001mol/L KIO3标准溶液10.00ml,8.00ml,6.00ml,4.00ml,2.00ml分别于50ml烧杯中,然后依次向烧杯中加入0.00ml,2.00ml,4.00ml,6.00ml,8.00ml蒸馏水。
2.向烧杯中依次加入2滴2mol/LH2SO4,摇匀后加入3ml 10%KI溶液,再加入适量的淀粉指示剂直至溶液变为蓝色不再加深。
3.连接色度计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用蒸馏水进行校正使透光率为100%,再依次取上述的待测标准溶液于比色皿中测量吸光度,按照浓度由低到高测量,重复3次平行测量,绘制标准曲线。
4.称取15.0g食用加碘盐于50ml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至100ml,再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00ml待测溶液于烧杯中,然后按照测量标准溶液吸光度的方法测量待测溶液,重复3次平行测量,然后利用标准曲线查找待测溶液的浓度,再计算食盐中碘的含量。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文献值:碘酸钾(以I计)18-33mg/kg。
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宝典]
![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46799a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4.png)
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查阅本实验的相关资料;2、设计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3、拟定完成该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4、拟定完成该实验的具体步骤;5、进一步熟悉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由于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绝大部分是以IO3-存在,少量的是以I-形式存在。
食盐溶于水后,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饱和溴水,I-被氧化为IO3-,再用过量的甲酸钠除去过量的溴。
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碘化钾,I-与IO3-反应析出I2,然后用标准的硫代硫酸钠滴定I2,从而确定碘元素的含量。
发生的反应如下:I-+3Br2+3H2O IO3-+6H++6Br-Br2+2HCOO-+2H22CO32-+4H++2Br-IO3-+ 5I-+6H3I2+3H2O I2+ 2S2O32- 2I-+ S4O62-故有 KIO3~I ~ 3I2~ 6Na2S2O3及I ~KIO3~ 3I2~ 6Na2S2O3三、试剂及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容量瓶(250mL),移液管(25mL),FA/JA1004型电子天平,称量瓶,滴定管夹, 托盘天平, 滤纸 , 药匙 , 铁架台, 小烧杯,量筒(5mL,10mL) ,恒温箱;食用加碘盐,蒸馏水,2mol/L盐酸,10%的KI溶液,0.003mol/L的Na2S2O3溶液,1%的淀粉试液,碘酸钾,甲酸钠(10%),饱和溴水。
四、实验步骤1、配制碘酸钾标准溶液在分析天平上称取0.04~0.06g(于110±2°烘至恒重的)碘酸钾,加30mL 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冷至室温,然后配成250mL溶液。
2、标定硫代硫酸钠用移液管移取25.00mL标准碘酸钾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2mL 2mol/L盐酸,摇匀后加3mL10%的KI溶液,摇匀后立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至浅黄色,再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继续滴至蓝色恰好消失为止,记录所用Na2S2O3标准液的体积。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原始记录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
收样日期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方法GB/T13025.7-2012 3.1
实验仪器碱式滴定管
实验地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标准溶液
计算公式
试样中碘含量以质量分数ω计,数值以毫克每千克(mg/kg)
式中:
V1 ——滴定碘时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单位为毫升(mL);C(Na2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
(mol/L);
126.96 ——碘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10.00 ——所称取样品质量,单位为克(g)。
1000 ——单位换算系数。
样品编号户主姓名取样量(m)消耗标准滴定液体积(ml)结果(mg/kg)检测者:复核者:。
盐中碘含量的检测方法

盐中碘含量的检测方法概述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和智力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人们获得足够的碘,各国纷纷开展了碘盐程序,即向盐中添加碘化钾或碘化钠来增加盐的碘含量。
为了确保盐中碘含量的合格和均匀性,需要进行碘盐的检测。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盐中碘含量检测方法。
碘盐检测方法1.碘滴定法碘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盐中碘含量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用含有淀粉的碘滴定溶液滴入待检样品中,当滴定溶液中的碘剩余时,会出现蓝色继续滴加,直到不再出现蓝色为止,这时滴定液中的碘与样品中的碘达到平衡。
通过滴定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碘含量。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盐中碘含量检测方法。
它利用电化学池中的两个电极测量样品中的电位变化来确定碘的含量。
通常使用的电化学方法有极谱法、电位滴定法等。
3.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过能力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对于盐中的碘含量检测,可以利用碘化物-淀粉反应中产生的蓝色复合物对样品中的碘进行测定。
通过测量复合物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碘含量。
4.电导法电导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电导率来确定其中溶解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盐中碘的浓度较高时,样品中的电导率也相应增加。
可以通过测量盐溶液的电导率来间接测定其中碘的含量。
5.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测定盐中碘的含量。
该方法通过将碘化钠、碘化钾等碘化物溶解在盐水中,然后将溶液喷射到氢火焰或氧-甲烷火焰中,利用相应的碘元素的吸收光谱特征进行定量分析。
碘盐检测注意事项1.样品准备:样品应当充分混匀,避免团块和颗粒的存在,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操作规范:在进行碘盐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误差的发生。
3.校准仪器:使用前需要校准仪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重复测试:为了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试,然后取平均值。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111 剂 l o/ .. 试 ml L硫酸 ;苯 ;OgL碘 化钾 溶 lO/
液( 称取 5 . 碘 化钾 , 水溶 解并 稀释 至 50 l 0O g 用 0m , 贮于 棕色瓶 中 , 用时新 配 ) 碘酸 钾标准 溶液 ( 确 ; 准
称 取 132 于 10 R 烘 干至 恒重 的碘 酸钾 , . g 7 1 ±22 称 准 至 000 g加 水溶解 , 入 l0 m 容 量瓶 中 , . 1, 0 转 O0 l 稀 释至刻度 , 摇匀 , 然后 用水准 确稀释 5 倍 , 液每 0 此 毫升 含碘酸 钾 2 . g 每毫升 含碘离 子 50 ) 74 4 , . g 。 l 试剂均为分忻纯{剂。 式 本实验所用水为蒸锤 < } 。 1 .仪器 : .2 1 本岛津 u 一 10 v 20 紫外分光光度计 。
表 1 苯 萃取 液显 色稳定 时 间
放 置 时 间
( h)
O5 1 、 15 . 2 3
吸 光 度
02 5 .5
02 4 .2
02 5 .2
024 .2
023 2
1 . 标准 曲线的绘 制 :吸取碘酸钾标准应用液 .1 2
01 ,.,07 ,0 ml( 当 05 ,5 ,5 ,5 ,0 g ,. 3 5 ,01. 0 0. . 0 相 ,. 1. 2 . 3 . 5. 0 0 0 0 0
的相对标准偏 差结果见 表 2 碘 含量的相对 标准偏 , 差小于 5 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高 , %, 重现性较好 。
表 2 重现性 实 验结 果(= ) n 6
测 次 定数
均值 ( g ) a r /
1
2 49
} 2
化学碘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盐中碘的存在形式及其化学性质。
2. 掌握检测食盐中碘的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食盐中的碘主要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
在酸性环境中,碘酸钾可以将碘离子(I-)氧化为碘单质(I2),而碘单质与淀粉反应会生成蓝色复合物。
因此,通过检测食盐中碘酸钾的存在,可以判断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食盐、淀粉、碘化钾、硫酸、蒸馏水、试管、滴管、玻璃棒、烧杯、酒精灯、火柴、试管架、试管夹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滴定瓶、酸碱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食盐(如1克)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3.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4. 取一定量的滤液(如5毫升)放入试管中。
5. 加入适量硫酸溶液,使溶液呈酸性。
6. 用滴管取少量淀粉溶液,滴入试管中。
7.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实验现象: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结果:食盐中存在碘酸钾。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检测食盐中的碘酸钾,间接判断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碘酸钾在酸性环境中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而碘单质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从而判断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2. 实验误差:本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称量、滴定等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应尽量精确称量,控制滴定速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实验次数,取平均值;(2)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如分析天平、电子天平等;(3)优化实验步骤,如将食盐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适量硫酸溶液,最后加入淀粉溶液。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出食盐中的碘酸钾,证实了食盐中确实含有碘。
实验结果表明,食盐中的碘主要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而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食盐中的碘含量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分析天平、研钵、研杵、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管架等。
2. 食盐样品的制备:将一定量的食盐样品取出,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成细粉末状。
3. 碘酸钠溶液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碘酸钠固体,溶解于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4. 滴定实验的进行:取一定量的食盐样品溶解于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中,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滴定碘酸钠溶液至溶液呈现蓝色为止,记录滴定所需的碘酸钠溶液体积。
5.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滴定所需的碘酸钠溶液体积和样品的质量,计算出食盐中的碘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食盐中的碘含量为X mg/kg。
根据相关标准,食盐中的碘含量应在Y mg/kg范围内。
比较实验结果与标准要求,可以判断该批食盐的碘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滴定法来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溶液之间的反应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碘酸钠溶液作为滴定试剂,它与食盐样品中的碘反应生成碘酸盐,从而确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实验中还添加了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淀粉溶液在碘溶液中呈现蓝色,而在滴定过程中,当食盐样品中的碘被滴定试剂完全反应消耗后,溶液中的碘浓度降低,淀粉溶液不再呈现蓝色,这时滴定过程结束。
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非常重要。
通过计算滴定所需的碘酸钠溶液体积和样品的质量,我们可以得到食盐中的碘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还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如溶液的浓度、滴定剂的滴定速度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测定,我们得到了食盐中的碘含量为X m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盐中碘含量测定问题的探讨
杨荣淇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适量的碘可供应人体合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碘,会产生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但碘过量则又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肿大。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国家规定食用盐中必须加碘,且严格控制碘加入量,因而对于食用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GB/T 13025.7—91《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简称国标法)•采用的是溴水氧化法,即在酸性溶液中碘离子经溴氧化为碘酸根,再加碘化钾析出碘,而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碘离子含量。
这种方法需消除过量氧化剂,否则将对结果数据产生影响,使试验数据不准确;另外,由于此法使用饱和溴水,对人体的危害和化验室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为此,本人查阅有关资料,设计了“双氧水氧化—吸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试验方法,通过反复对比试验,认为采用该法能够达到精确度高、操作简便、不需消除过量氧化剂的影响且无污染的效果。
一、试验部分
1、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碘离子经过过氧化氢(双氧水)氧化为碘,碘与淀粉反应使溶液变蓝,在一定条件下,颜色随碘浓度的增大而加深。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碘离子的含量。
2I-+H
2O
2
+2H+ → I2+2H2O
本试验采用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碘化钾溶液来模拟加碘食盐溶液,通过测定出的碘含量与已知值比较,来判断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度。
2、试验
(1)主要仪器与试剂
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本法所有试剂和水未特别注明要求的,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碘化钾标准溶液:100ug/ml,准确称取碘化钾0.1000g溶于水,定容至1l (用时新配)。
碘化钾标准使用液:10ug/ml,准确移取10.00mL碘化钾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氯化钠溶液:200g/l,称取氯化钠100.0g溶于水,定容至500ml。
淀粉溶液:10g/l,称取淀粉1g,加入水搅拌成糊状,再缓慢倒入沸水100mL,搅溶后再煮沸半分钟,冷却备用(用时新配)。
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3%。
(2)试验方法
按一定的浓度,准确移取碘化钾标准使用液,加入氯化钠溶液35.0mL,用0.5mol/L盐酸2mL酸化1~2分钟,再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2.5mL淀粉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摇匀,10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二、结果与讨论
由于现实试验条件下有各种影响因素存在,有些在原理上可行的方法在实际中未必可行。
在本试验中,本人通过改变试验条件,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情况分别进行比较试验,找出有影响的因素,选择最佳的试验条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准确性有保证的情况下,选择简便、快速的试验方法。
对于吸光光度计,不仅要考虑光度计的误差(因为浓度与透光率之间存在对数关系),还要考虑校准曲线的误差。
在实际分析时,除了选用精度高的仪器之外,应尽可能提高校准曲线的精度,拓宽最佳工作范围;同时在取样时尽可能使测量信号落在均值以上的区域。
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比色皿的选择
按试验方法配制一组除碘化钾标准使用液加入量逐渐递增外,其它试剂加入量不变的溶液,用1.0cm、2.0cm两种比色皿,在固定吸收波长条件下测定吸光度。
结果发现采用1.0cm比色皿得出的吸光度数据偏小且数据之间间隔小,容易造成读数误差。
使用2.0cm比色皿能减少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且绘出的曲线比用1.0cm的比色皿得出的曲线更为圆滑合理。
因此选用2.0 cm的比色皿。
2、吸收波长的确定
根据吸光光度法的有关规则,本法需采用可见光测定吸光度,而可见光波长在570~630nm范围内。
在试验中,本人采用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在波长595 nm时,吸收曲线的线性最好,故选取最佳波长595nm。
3、溶液酸度的影响
因为本试验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那么不同的溶液酸度是否会对双氧水的氧化性产生影响以及溶液酸度为多少才为最佳呢?本人在试验中采用在其它试剂加入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溶液的酸度,加入不同体积的0.5mol/l盐酸的方法,在0.5~10.0ml范围内,每隔0.5ml为一个试验点进行比较试验。
试验表明,加入盐酸1.5~4.0ml时,吸光度稳定不变。
为了试验的方便及减少系统误差,选取加入盐酸量为2.0ml。
4、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显色剂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从而影响到吸光度,但是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显色剂的用量并非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在某个范围内溶液的颜色与显色剂用量无关。
为了减少试验操作中加入显色剂时移取量的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必须找出这个范围。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加入0.5、1.0、1.5、2.0~5.0mL的淀粉溶液,测定各自的吸光度。
结果发现在0.5~2.5mL范围内,溶液的吸光度稳定不变。
考虑操作的方便,选用1.0mL。
5、氧化剂的影响
在日常检验过程中,我们无法预先知道样品中的碘含量,而且不同的样品之间碘含量千差万别。
如果氧化剂用量的多少对试验结果有影响,则对于氧化剂加入量的选择将会是个难题,且还必须考虑加入其它试剂来消除过量的氧化剂。
众所周知,一个试验加入的试剂越多,则带来的各种影响因素也越多,可能造成误差的机会也越多。
化验室常用30%和3%的双氧水作为氧化剂,由于浓度大于30%的双氧水溶液会灼烧皮肤,如选择30%浓度的双氧水,则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并且食盐中碘的含量较少,选用30%的双氧水溶液,则所需的用量很少,这使得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如看刻度)和试验仪器的精确度所造成的相对误差增大。
综上所述,故选用3%的双氧水作为氧化剂。
其它试验条件不变,改变双氧水的用量,结合国家规定的食盐中碘含量,选择试验范围:加入3%双氧水1.0~8.0ml,间隔梯度为0.5mL。
试验表明,加入量在2.0~4.5ml范围时,吸光度稳定,误差小。
从减少误差的角度考虑,选择加3%双氧水量为2.5ml。
6、显色时间的影响
显色时间是指加入显色剂淀粉后到测定吸光度之间的时间间隔。
其它试验条件不变,分别显色5、10、15、……、55、60分钟,测定相应的吸光度。
通过比较,结果表明用本法测定碘离子含量时,在30分解内显色稳定。
所以选择显色时间为10~20分钟。
7、吸收曲线的绘制和准确度
准确移取碘化钾标准使用液1.00、2.00、4.00…、8.00mL(即含碘化钾的量分别为10、20、40……、80ug) 于50mL的容量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35mL,按试验方法,在721分光光度计,用2.0cm比色皿,在595nm波长处测出吸光度A,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碘化钾含量为横坐标绘制吸收曲线。
仿照加碘食盐,在已知重量为M1的氯化钠中加入一定量M2的碘化钾•(因碘化钾量很少,可先准确称取碘化钾,溶解定容后再准确移取),按此制作5个样品,分别求出标准值Q(Q= M2/ M1,因M2很小,故分母中M2忽略),然后分别按照本试验方法和GB/T13025.7—91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法较国标法的测量精确度更高。
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本法采用了最佳的试验条件,排除了各种影响因素,使得试验的系统误差减小,结果更为可信。
对生产企业而言,在实际生产加碘盐过程中只需粗略判定食盐中碘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即可,则在采用此法时可不用分光光度计,直接采用目视比色,即事先做好两个标准管(碘化钾含量分别为20、50ug/g),通过将试样管与标准管比较,如颜色介于标准管之间即为合格,就能简便、快速地得出结果,确保产品质量。
这种方法对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监控食用盐的碘含量也很有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