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合集下载

望海潮东南形胜重点字词解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重点字词解释

以下是望海潮中重点词的解释:1. 东南:名词作状语,指向东南。

2. 形胜:形容词作名词,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3.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

4. 云树:云雾缭绕的树木。

5. 巨丽:形容词作名词,此处指景色美丽的地方。

6. 词藻:华丽的词句。

7. 词人:善于写词的人。

8. 豪奢:豪华奢侈。

9. 歌台舞榭:唱歌跳舞的场所。

10. 竞豪奢:争相豪华奢侈。

11. 户盈罗绮:门户里都是绫罗绸缎。

12. 竞豪丽:争相豪华奢侈。

13. 绣户:华美的门户。

14. 雕槛:雕刻的栏杆。

15. 珠帘:珍珠缀成的帘子。

16. 画舸:彩绘的船只。

17. 锦鳞:锦鳞指鱼,这里代指船只。

18. 东风:春风。

19. 英杰:才能出众的人。

20. 异日:另一天,别的时候。

21. 草市:杂草野市。

22. 连亘:连绵不断。

23. 骑马都来:骑马的人都会来这里。

24. 竞豪奢:争相豪华奢侈。

25. 词藻:华丽的词句。

26. 词人:善于写词的人。

27. 豪奢:豪华奢侈。

28. 竞豪丽:争相豪华奢侈。

29. 三秋桂子: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也有解为三年。

三季,即九月。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

三秋谓九月也。

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亦指三年。

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30. 十里荷花:形容荷花很多,很美。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1. 重湖叠巘清嘉:山峦重重叠叠美艳而清丽,美丽的湖泊如镜面般层层叠叠映照天光云影。

重湖,指西湖中的白堤和苏堤;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清嘉,清秀美丽;清,形容词作名词,清秀美丽;嘉,形容词作名词,美好;形容词作动词,赞美、欣赏。

32. 三面、两堤沙:西湖三面环山、湖面被苏堤和白堤分隔成里湖和外湖、沙堤即钱塘江沙堤。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望海潮[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2],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

天堑无涯[5]。

市列殊玑,户盈罗绮[6],竟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7],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约叟莲娃[8]。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9]。

异日较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 注释 ][1]此词描写杭州的繁盛和西湖的佳丽。

《望海潮》:词调名,首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2]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

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墉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一作“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参差:大约、将近。

一说形容楼房殿阁高下不齐。

[4]云树:高耸入云的大树。

堤:指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霜雪:比喻浪花。

[5]天堑:天然的壕沟、险阻。

旧称长江为天堑,此处指钱塘江。

[6]珠玑:此处泛指珠宝等珍贵商品。

罗绮:泛指丝织品。

[7]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云“重湖”。

迭:重迭的山峰。

清嘉:秀丽。

三次:阴历九月。

桂子:荷花。

[8]羌管弄晴:晴日吹奏羌笛。

菱歌泛夜:采菱船上传出的歌声。

泛,浮起、飘荡。

莲娃:采莲的姑娘。

[9]高牙:高高的牙旗。

此处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水色山光。

[10]图将好景:把这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

风池:即凤凰池。

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

此处泛指朝廷。

[ 古今点评 ]1.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2.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高考易考知识点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高考易考知识点

《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高考易考知识点《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高考易考知识点一、关于“望海潮”1、望海潮,词牌名。

最早见于《乐章集》,入“仙吕调”。

2、词的格律:○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仄仄平平(韵)。

云树绕堤沙。

仄○○○仄,○仄平平(韵)。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平○仄平平(韵)。

重湖叠巘清嘉。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仄仄平平(韵)。

千骑拥高牙。

仄○平○仄,○仄平平(韵)。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说明,“○”,表示可平可仄。

下划线“——”,表示对联。

“韵”指韵脚。

)二、文学与战争1、文学作品描写战争,名著非常多,如: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我国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我国现代,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

2、文学作品引发战争:(1)林肯说:“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北部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部却依然实行落后残酷的奴隶制度。

两者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这时,斯陀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问世了。

评论界认为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视为美国内战的一个导火索。

(2)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第二年,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击南宋。

三、柳永知其一二1、奉旨填词柳永,原名柳三变,宋代著名词人。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望海潮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望海潮

高中背诵古诗文内容及解析—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简介柳永(约985—?),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仕途坎坷,改名后,仁宗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曾任泗州判官、余杭令等,终于屯田员外郎。

他精通音律,善于铺叙,以俗语入词,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推动了词的发展。

词中叙写自己的身世穷愁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柳词影响广泛,西夏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

现存《乐章集》。

解读《望海潮》词牌首见于本篇,当为柳永首创。

本词大量使用铺陈手法,描绘大都市杭州的繁华美丽。

开篇三句着眼于大景,杭州是东南地区的形胜之地、大都会,“自古繁华”四字写出了历史纵深感。

接下来三句描绘市内景致,展示当下的繁华:如烟的柳荫,雕画的桥梁,数十万富庶的人家。

然后写市外的钱塘江:茂密的树林环绕着钱塘江的沙堤,钱塘潮卷起的波涛如霜雪一般,在天堑般阔无际涯的钱塘江中翻滚。

写得开阔、雄壮,视线由近而远,极具层次感。

上片最后三句又将视线转向市内:街市上珠宝商铺林立,家家户户都有绫罗绸缎,竞相奢侈豪华。

下片开头三句极力描绘西湖的秀美景色:里湖外湖水色秀丽,周围重叠的山峰景色嘉美;不时传来阵阵桂花香气,沁人心脾;十里宽阔的水面上荷花丛丛,美不胜收。

接下来三句写杭州人的欢乐生活:白天可听到悠扬的羌管,夜晚采莲人乘着月光摇船而归,老叟悠然垂钓,姑娘欢乐采莲。

“千骑拥高牙”一句写显赫的长官出行场面,通过场面声威的显赫来烘托出行者的高尊地位。

据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载,柳永欲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门卫森严而不得见,于是作此词交歌妓演唱于孙何宴会上。

据今人吴熊和先生考证,此词乃为孙沔而作,非为孙何。

高二语文会考考试的必备知识点

高二语文会考考试的必备知识点

高二语文会考考试的必备知识点高二语文会考考试的必备学问点1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

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表达:“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国泰民安,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丽;都市街衢,珠宝遍陈,一般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

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

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

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疗养生息,的确呈现了繁华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词作主要采纳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

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

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督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将来之景诉悲情。

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逝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

“良辰美景”原为快乐开心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快乐之情顿然消逝,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也许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究竟。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望海潮》(东南形胜)PPT课件

《望海潮》(东南形胜)PPT课件

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 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 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 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 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 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 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 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这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 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 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 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 一首干谒(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词, 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 变,字耆(qí)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 役之情。创作慢词(迟缓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 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有《乐章集》。
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 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 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 《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 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 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 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 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 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 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唱和,大部分的 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 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 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 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 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 或“吊柳会”。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及点评望海潮[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2],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3]。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

天堑无涯[5]。

市列殊玑,户盈罗绮[6],竟豪奢。

重湖迭清嘉,有三秋桂子[7],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约叟莲娃[8]。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9]。

异日较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

[ 注释 ][1]此词描写杭州的繁盛和西湖的佳丽。

《望海潮》:词调名,首见于柳永《乐章集》。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

[2]形胜:形势优越、交通便利、湖山优美的地方。

江吴:钱塘位置在钱墉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故云江吴都会。

一作“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参差:大约、将近。

一说形容楼房殿阁高下不齐。

[4]云树:高耸入云的大树。

堤:指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霜雪:比喻浪花。

[5]天堑:天然的壕沟、险阻。

旧称长江为天堑,此处指钱塘江。

[6]珠玑:此处泛指珠宝等珍贵商品。

罗绮:泛指丝织品。

[7]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云“重湖”。

迭:重迭的山峰。

清嘉:秀丽。

三次:阴历九月。

桂子:荷花。

[8]羌管弄晴:晴日吹奏羌笛。

菱歌泛夜:采菱船上传出的歌声。

泛,浮起、飘荡。

莲娃:采莲的姑娘。

[9]高牙:高高的牙旗。

此处指州郡长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吟赏烟霞:吟诗作词,赞赏水色山光。

[10]图将好景:把这美好的景色描绘出来。

风池:即凤凰池。

本是皇帝禁苑中池沼,后用作中书省代称。

此处泛指朝廷。

[ 古今点评 ]1.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杨湜《古今词话》)2.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东南形胜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原文欣赏《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
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简介: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柳永,宋代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

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字词:
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

三秋谓九月也。

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亦指三年。

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这里泛指乐器。

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

菱:菱角。

泛:
漂流。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

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

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

异日:他日,指日后。

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练习题:
(1)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
(2)赏析下阕划线的句子。

(3)词的上片赞美杭州,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请找出词中描写形胜的句子,并描绘其所写景象。

(3分)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上阕是从重要的地理形势、悠久的历史、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

(2)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羌
笛声和菱歌声,这两句运用拟人(或: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杭州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和百姓欢乐和谐的生活风貌。

(3)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江堤上绿树如云,钱塘江广阔无边,江中浪涛如雪。

(4)对偶,夸张赞美,艳羡
以上就是我们给同学们整理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知识点啦!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原创专栏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