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韵学的意义与音韵学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音韵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2020/2/9
▪ 等和呼是等韵学中的重要概念。 等是用来 分析汉语语音的一种重要方法。呼是用来 区分韵母发音时嘴唇的圆展。
4.洪细
洪细有大和小的意思。在音韵学上用这一 对术语来区分韵头或韵腹开口度的大小。 洪音指的是开口度大的韵母,细音就是开 口度小的韵母。
▪ 下面是中古二呼与今音四呼的对比:
▪ 例如《韵镜》中的开合两组以及四等的排 列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0/2/9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口诀如下: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
8 2020/2/9
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 “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 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 即成为“三十六字母”。
2020/2/9
▪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第二节 中古音
对音韵学的认识或者感受

对音韵学的认识与感受引言音韵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音的产生、组织和变化。
通过对音韵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语言中音素的特征、音变规律和发音的调节方式。
音韵学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各种语言,还能揭示语言变化的规律和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音韵学的认识与感受,并阐述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音韵学的定义与范畴音韵学研究的对象是语音,即语言中的声音。
它主要关注的是语音的产生、组织和变化。
音韵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语音进行分析,例如研究语音的基本单位音素、音变规律、语音特征的差异以及语音的历史演变等。
通过研究语音,音韵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语言运作方式的工具和方法。
音韵学的重要性揭示语言演变的规律通过对语言的音韵学研究,我们可以揭示语言演变的规律。
语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例如,英语中的一些辅音发音在过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knight”这个单词过去的发音是/knixt/,而现在的发音是/naɪt/。
这种音变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历史变迁,还可以为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依据。
解释语音差异和语音变化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的语音系统。
通过对音韵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解释这些差异,并揭示其背后的原因。
例如,汉语和英语的音韵系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汉语中的声母有声、浊音与清音的区分,而英语中则没有这种区分。
这种差异反映了汉语和英语在发音机制方面的不同,也为我们了解不同语言对声音的处理提供了线索。
同时,音韵学也研究语音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在语音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例如相邻音的影响、语调、语境等)都可以对语音产生影响,导致音变的发生。
对这种语音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中的音变规律和语音变体的分布。
为语音教学提供指导音韵学的研究对语音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语音产生的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语音的特点和发音的规律,从而提供更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法和技巧。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常识一、概述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
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一个门类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只能根据单个汉字在历史时期的不同读音,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1)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时的语音,以《诗经》音为代表。
(2)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代语音,以《切韵》为代表。
(3)近古时期:元明清时的语音,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4、音韵学的功用(1)对古代汉语的意义A、明语法:音韵学上的“破读”和“如字”术语,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音屈折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词性或词义。
如,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破读/读破:“yì,动词,‘穿(衣)’;guàn,动词,‘戴(帽子)’”。
如字:“yī,名词,‘衣服’;guān,名词,‘帽子’”。
连绵词——因声求义:a、“望洋兴叹”,《论衡·骨相》:“武帝望阳”,《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有“望视太阳、望着海洋、仰视貌、远视貌”的意思,类推:“望×兴叹”,如“望书兴叹”、“望题兴叹”。
迭韵连绵词,“望洋:望羊、望阳、望佯、盳洋”——仰视的样子/迷惘直视的样子。
b、“犹豫”,解释1:犹是犬名。
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
斯乃豫之所以未定也,故称犹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
解释2:犹是犬名,每闻人声,即豫上树,久之复下,故曰犹豫。
双声连绵词,“犹豫:犹与、犹预、由豫、犹夷、由夷”——拿不定主意。
c、“贪婪”,至秦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非有文德以教训于天下也(《汉书·董仲舒传》)。
解释1:狼性皆贪,故谓贪为贪狼也(颜师古注)。
迭韵连绵词,“贪婪:贪狼、贪惏”——不知足。
C、知通假。
浅谈音韵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学习方法

浅谈音韵知识的重要性及其学习方法作者:曹雪晗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07期一、什么是音韵学及音韵学的产生1.音韵学。
音韵学,又被称为历史语音学。
是研究汉语语音变化规律的学科。
音韵学时古代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认为要读书,必须先识字,因此就产生了专门研究文字的三门学科:文字,音韵,训诂,三者统称为“小学”。
文字研究字形,训诂专注音和释义,音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2.音韵学的产生。
音韵学的产生不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印度文化。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多人开始研究佛经,但佛经是用梵文写成,要读懂佛经就必须理解梵文,但梵文是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翻译家根据梵文的形体和声势创造了反切注音的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二字合拼,构成新字的读音。
反切是研究音韵学的核心。
二、音韵学难学的原因及音韵学的作用1.音韵学常被称为“绝学”。
一是因為属术语难懂,二是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读音上差别较大,用今语去理解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古人的语言,确实很难。
但若学好音韵学,现代汉语中的很多难解释的现象都可以用音韵学的的知识去解释。
因此,对学习语言和从事语言教学的我们来说,掌握一定的音韵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2.音韵学的作用。
(1)有利于汉语词汇和语音教学,特别是古汉语的教学。
具体来说,是有利于古诗的教学和理解。
古诗是讲究平仄和韵律的,该用平声字还是仄声字,该用什么韵做韵脚,都是非常讲究的,但今天我们常常体会不到其中的韵律和节奏感,有失古诗的音韵之美,就是因为我们不懂音韵学,不懂古人的读音。
(2)有利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因为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古今语音的演变正在方言中都留下了足迹。
除了汉民族通用语之外,各个地方还流行方言。
汉语方言共分为七大方言区,保留古音较多的是闽方言,吴方言和粤方言等。
如果懂音韵学知识,不仅可以全面解剖方言,解释方言和方言之间出现差别的原因,也可以为我们分析古音寻求语音演变的历史轨迹找到充足的材料。
浅谈音韵学及其作用

浅谈音韵学及其作用音韵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有人说音韵学是一门“绝学”,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门“绝学",还是一门“神学”。
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只要你学好了音韵学,你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就有人会问: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到底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来谈谈音韵学。
一、音韵学。
要想学习音韵学,懂音韵学,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
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
简单说来,音韵学就是一门口耳之学。
我们每天都要开口说话,其实这里面也就有音韵学了。
二、音韵学的作用。
学好音韵学是很重要的,说它是一门“绝学”也不是乱讲的。
一个古代汉语专家,如果你不懂音韵学,那么你是徒有虚名.一个考古家,不知道音韵学,那么你也是扯淡。
甚至你想更好地学好现代汉语,你也要懂音韵学。
那么,音韵学到底有哪些作用?(一)、音韵学对于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及汉语史的作用。
学习古代汉语,首先要运用许多工具书,其中不少是按照古音编排的。
如果你没有学音韵学,你就看不懂什么《辞海》、《辞源》。
所谓“句读之不知”,何来深入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字词的含义,何来知道古人到底是说什么啊?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音韵学概说

(2)声带是否颤动 按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普通话里的 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 在音韵学里,又有“全清”、“次清”, “全浊”、“次浊”的说法。 •
• (1)“全清”是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 音:b\d\g\j\z\zh. • (2)“次清”是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p\t\k\q\c\ch • (3)“全浊”是指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 (4)“次浊”是指鼻音、边音、半元音m\n\l。 • (5)“清” 是指不带音的擦音:f\s\x\h\sh • (6)“浊” 是指带音的擦音:r
二、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的三要素分别是“语音”、“词汇”和“语 法”;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 研究“语音”的就叫“语音学”、研究“词汇”的就叫 “词汇学”和研究“语法”的就叫“语法学”。 就语言三要素的研究对象而言,不但可以以所有语 言的三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还可以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作 为研究对象。这就是“普通语言学”与“专语语言学” 的区别。 那么以“汉语”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就叫作“汉语语 言学”。由于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流传时间最长 的一种语言,也是唯一一种不间断流传至今的语言。由 于时间跨度比较长,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汉语” 的研究分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两个部分。
(3)气流的强弱 按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 母中的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 (注意:在普通话中擦音没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 在传统音韵学当中有的分,有的不分)。 在普通话中发送气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 强。 送气音共有p、t、k、q、ch、c六个。 发不送气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不送 气音共有b、d、g、j、zh、z六个。
二、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 学习音韵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读懂古书, 准确释义。如:形声字:盼、扮、忙、捧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存”,即“在”,活着的意思。两者都是从才 得声,两者之间音近义通,故能相互解释。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 兰诗》课本注成“贴着地面跑”,是不对的。古 无舌上音,“地”在上古与“着”同音,“傍地 走”,即“傍着走”,并排着跑。 “胡瞻尔庭有县鹑兮?”《诗经· 魏风· 伐檀》 书中注释为“鹌鹑”,“鹑”在上古与“雕”音 近义通,即为雕,古无舌上音,ch 即 d。
03学习音韵学的意义与音韵学基础知识

03学习音韵学的意义与音韵学基础知识音韵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语音的产生、活动和规律,以及语音在语言中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音韵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音的本质和特点,揭示语音与语言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语言的结构和演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1.语音的分类:语音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是由于发声器官的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音。
元音是发音器官基本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和元音的具体分类还涉及到声带振动、气流等方面。
2.音位与音素:音位是言语中具有辨别作用的音,是最小的受语音反差区分的单位。
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称为音素。
一个语言中可能有多个音素对应一个音位,这是由于同一个音位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发音。
3.音韵规则:音韵规则是描述语音变化的一般规律。
不同语言和方言会有不同的音韵规则。
音韵规则可以通过系统地研究一门语言的语音现象,从而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和规则,揭示语言演变的轨迹和机制。
4.音位和音系:音位是一个语言中的基本音的集合,音系则是音位的系统整合。
音位和音系的研究是音韵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语言的音系结构、音位数量和分布等。
5.音变规律:音变是指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发生的变化。
音变规律是音变现象的总结和分类,它可以通过研究音变现象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音韵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语音的本质和特征。
通过研究语音的产生、发展和规律,可以揭示语音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语言的演变和变异。
不同语言和方言的语音差异和变化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和方言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从而揭示语言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此外,音韵学还对语言学研究的其他领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领域,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开发和改进相关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音韵学的基本常识及其现实应用

20215一、训诂(一)辨通假如果不了解古音,只从今音来看,许多字之间的通假关系往往看不出来,这样也就不能掌握古义,导致不懂或误解了。
对于古音的研究,前贤做了很多工作,如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章太炎的“娘日归泥说”;黄侃的“章组归端”;曾运乾的“喻四归定”等。
在韵部研究上,从顾炎武的十部说到曾运乾、王力先生的三十部,罗常培、周祖谟先生的三十一部等,均可作为考查标准和依据。
下面举例说明音韵常识如何应用于辨通假:《西门豹治邺》:“弟子趣之!”中的“趣”通“促”,“趣”(qu)与“促”(cu)今不同音,是因为c变成了q。
“清”母跟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拼合,其声母发生腭化,由原来的舌尖音c变为舌面音q。
(二)考语源由于语言习惯以及汉语音节有限,当某音表示某意成为固定模式后,人们在表达语义相关的词语时,往往会用相同或相似的语音来表达。
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里说“声训是以音同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
”同源字必然是同义词,或意义相关的词,其间是以声音为线索、为联系的。
《同源字典》以音为纲,把同源的字罗列在一个音系的下面,从字与字语音上的联系寻求其意义上的联系。
如“少、小、叔、筱、謏、稍”:得声纽关系有双声、准双声。
严学群在《论汉语同族词内部曲折的变换模式》中提出“词核说”,他认为“词核”是汉语同族词的语源的共同语音形式。
文章指出:利用同一词核,变换辅音声母,元音和辅音韵尾派生许多新词。
现摘录两例如下:1.“合二字为一词,两声共一韵”的联绵词两字必同词核,不可分训。
逶[wjeg]迤[djeg];傀[khwəg]儡[lwəg]2.“合同义,反义词而成的连语”。
斑[pan]斓[lan];爽[saŋ]朗[laŋ]二、古籍校勘与典籍查阅(一)古籍校勘王国维运用音韵知识在文献校勘、历史考古工作中,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在《鬼万昆夷猃狁考》中,他用文献及出土文物相互考证,用音韵知识进行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切原理及使用
基本原理: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 反切至遲在漢末已用。王肅《周易音》、應
劭《漢書注》均已用反切注音.普遍認爲是魏 孫炎始創. 反切格式:A,BC反/A,BC切/A,BC翻。 被切字读音=反切上字声+反切下字韵
(一) 關於聲母的術語
1、字母:即聲母的代表字。又稱“聲”、 “紐”、“聲紐”、“音紐”“聲類”等。(唐 以前聲母用反切上字表示,或叫雙聲,同一聲母 用字可不同。如:“d”這個聲母就可用“德、 得、冬、端、丁、多”等表示。)
第六、欣賞古典文學作品 中國古代詩歌很講究節奏和押韻,富於音樂感。特
別是唐代的格律詩,為了極盡詩句樂感的抑揚頓挫、 曲折變化之妙,有意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平仄兩類, 規定了嚴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音 韻學修養,對古代詩歌就無法做到全面準確地理解 和欣賞,學習不好,更談不上研究。例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而涕下!
這首詩今天看起來更不押韻,事實上在中古時期也 是押韻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韻中同屬上 聲“馬”韻。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 兩岸青山相對出,
碧水東流至此回。[γuai] 孤帆一片日邊來。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平平平仄仄 一歲一枯榮。仄仄仄平平 野火燒不盡,仄仄平仄仄 春風吹又生。平平平仄平 遠芳侵古道,仄平平仄仄晴翠接荒城。平仄仄平平 又送王孫去,仄仄平平仄 萋萋滿別情。平平仄仄平
亡:明母,陽部 無:明母,魚部
珩、横(匣母陽部);冥(明母耕部)、暮(明母鐸部)
狗、豿、駒(見母侯部)、羔(見母幽部);
誰、孰(禪母);何、曷、胡、奚(匣母);安、恶、
焉(影母)
在大量的古代文獻中,通假字是隨處可見的。所謂 通假字,今天來看就是古人寫別字。通假字產生的 客觀原因是由於它與本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所以 在寫本字時才容易寫成通假字(仿古另當別論)。訓 詁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 於語音在發展變化,有些通假字與本字的讀音今天 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難將它們聯繫起 來。例如:
4、古今語音研究的異同:
共同點:都以語音為研究對象,都要從結構構成入 手分析語音。 不同點:
(1)目的不同。現代為審音、正音、規範語音等;古 音研究為解決閱讀古書,如古音通假、古書讀音、 假借、詩詞格律等。
(2)研究材料不同。現代有口語材料,古代只有間接 材料,如韻書、韻文、注音等。
(3)研究方法不同。現代以平面描寫為主,古代更注 重縱向表述,古今對比等。
三、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字 音
聲
韻
調
七清 音濁
發發 音音 部方 位法
韻 頭
開四 合呼
韻韻 腹尾
平
四 陰陽 入
等
聲聲 韻韻
聲 韻
仄
上去入
舒
促
類
類
反切之前的注音法及反切
反切以前的注音法有:直音法、比况法等等。 直音法(某音某、讀曰某、音同某、讀與某同):
如,《漢書·高帝紀》:“單父人吕公善沛令。”顔 師古注引孟康:“單音善,父音甫。” 比况法(讀若、讀如):如,《禮記·大中庸》: “其治國如示諸掌乎?”鄭玄注:“示,讀若‘寘 之河之干’之‘寘’。” 反切是我國傳統的注音方法之一,用兩個漢字為一 字注明音讀,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拼合 而成。如“改”,古海切,取“古”的聲母,“海” 的韻母及聲調(上聲),拼讀成“改”字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詩經·鄭風·子衿》二章
這章詩今天看來並不押韻,不懂音韻的人會誤以為 它原來就不押韻,其實在先秦是押韻的。“佩”、 “思”、“來”三字同屬一個韻部(之部),如果按 照後面的擬音去讀這章詩,其韻味馬上就顯現出來 了。又如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音韻學的歷史分期:
上古時期—先秦兩漢,稱古音學。 中古時期 —魏晉南北朝至唐宋,以陸法言《切韻》為代
表,宋·陳彭年《廣韻》保存了原貌,稱今音學。 近古時期 —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韻》為代表。
另外,宋元時期,有些音韻學者以圖表形式分析韻書反 切,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形成一門學科,稱為等韻學。 如《韻鏡》、《七音略》等。
《荀子·非十二子》:“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 平世之俗起焉。”
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創始人”去解 釋都不通,顯然是個通假字,其本字應為“勃”。 “佛”與“勃”的今音差異不小,一個聲母是f, 一個聲母是b,一般人是很難將它們聯繫起來的; 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韻部相同,而且 聲母也是相同的。怎麼會知道“佛”與“勃”的聲 母是相同的呢?這就涉及到音韻學上一個重要的結論 “古無輕唇音”。根據這一結論,上古沒有f這類 輕唇音,凡後代讀作f的輕唇音上古均讀作b、p 一類的雙唇音。由於佛、勃在上古的讀音完全相同, 所以古人將“勃”寫作“佛”就不足為怪了。
學習音韻學的意義與 音韻學基础知識
重點與難點
重點: 1、三十六字母 2、《廣韻》 3、聲韻調的基本概念 4、反切 難點: 1、聲、韻基本概念的辨别 2、音轉 3、三十六字母表
一、學習音韻學的意義
笫一、為深入瞭解現代漢語語音系統;
第二、掌握語音演變規律,使語音更加規範;
異讀詞審音:
締(di 、ti)二音,《廣韻》屬霽韻,與‘弟’同, 故讀(di);
械(xie、gai)二音,《廣韻》胡介切,屬匣母,齊 齒呼,應讀細音;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正是根據古今音變規律進行審 讀的。
另如:暫,藏濫切,從母 zhan→zan
波,博禾切,幫母 po\bo →bo
第三、進行方言調查、推廣普通話。 鞋:普通話xié 山東xiài 湖北hái 中古音[γai] 街:普通話jiē 東北gāi 廣東gāi 中古音 [kai] 第四、用音韻知識查閱古代的工具書。 《辭 源》:言,語軒切平元韻疑 第五、解讀古代文獻;如通假字、破讀、同源詞等。 河曲智叟亡以應。《列子·湯問》
二、音韻學簡述
1、什麼音韻學? 音韻學,也叫“聲韻學”、“漢語音韻學”。是中國 傳統語言學的一個門類,是研究漢語語音古今沿革的 一門學科,它對各時期漢語音系進行音類的分析和音 值的構擬。 2、音韻學的研究物件。 我們今天研究古代語音,只能根據單個漢字在歷史時期 的不同讀音,進而瞭解語音的歷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