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脊索动物门

合集下载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名词解释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

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

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

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4.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

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6.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8.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

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9.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

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

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2(共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

(-)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第14章半索动物

第14章半索动物
第14章
后口动物
半索动物门
又称隐索动物
无真正的脊索
介于非脊索和脊索之间的过渡类型
一、概 述
1、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是非脊索 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过渡类型。因
1
3
具有腹神经索,故单独立一门。
2、具有原始的背神经索,是背神经管 的雏形,并具有鳃裂。 3、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的盲索, 称口索,它可能是脊索的前身。
4、以底栖生活为主,有固着、爬行、
潜穴等, 也有漂浮的类型。
2
2
口索
由内胚层演变而来,与脊索相像,
并始自口腔直至吻腔基部的一条短盲 管故称做口索。因其较脊索短小,所
以将具有口索的动物称为半索动物。
功能不明!很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器官。
门的主要特征
1. 2. 3.
有咽鳃裂 具有雏形的背神经管(中空的神经管) 具有口索(不是脊索!)
白发魔石-头盘虫
这就是“魔石”上的一头“白发
适应辐射
分类相近的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 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演变在形态结构上 发生显著变异,这种现象称之适应辐射。
思考什么?
何谓口索、半索动物、适应辐射? 半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三)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生物体类型 体呈蠕虫状,或固着生活,后口式发育。 半索动物曾经被分在脊索动物门中,也曾被视为无脊椎 的脊索动物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和脊索动 物相似,它有由背部上皮发生而来且中空的背神经索。 但现在认为其口索与脊索不是同源器官,因此将其从脊 索动物中分出,独立为半索动物。 2.身体结构 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动物。 身体不分节,只分为吻、领和躯干三个部分。 通常咽上有鳃裂。 身体分为前体、中体和后体,每部分都有分隔的体腔。 躯干部细长,前部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翼状板,内有生殖 腺(生殖翼)。 肛门在躯干部末端。

第十四章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第十四章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一、进化地位现存的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物。

因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而得名为圆口类,包括盲鳗和七鳃鳗两大类。

二、外形和生活习性☐身体圆筒状,体长15cm至1m,分头、躯干和尾部,尾侧扁。

头部:☐没有上下颌,身体前端具口漏斗,☐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1对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可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具感光功能。

头部:☐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15个鳃裂。

躯干部:☐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雄性第2背鳍高。

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成对的偶鳍(附肢)。

☐体侧、头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尾部:☐具尾鳍(奇鳍)。

☐肛门位于尾基部。

肛门之后为泄殖突。

☐主要海产,也有淡水的种类;☐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内,为危害渔业的动物。

三、皮肤和肌肉☐皮肤裸露;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发达的单胞腺,分泌粘液润滑皮肤;☐真皮为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具韧性。

☐具原始不分节的肌节,按体节排列,成“Σ¡±形,角顶朝前。

只在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四、脊索☐支持结构为脊索,脊索发达,贯穿全身;☐脊索中有典型的液泡细胞和脊索鞘,使脊索具较强的硬度和弹性;五、骨骼☐骨骼全为软骨,保护脑、头部的感觉器官和心脏;☐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听(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吻软骨、支持舌的舌下软骨构成。

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篮),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骨条连接而成。

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心脏外侧有围心软骨保护。

☐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

☐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骨。

普通动物学-简答题整理

普通动物学-简答题整理

五、简答(26分)1.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7分)(1)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1分)(2)具真正的牙齿。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1分)(3)胸椎、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1分)(4)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可消化纤维;(1分)(5)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1分)(6)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1分)(7)完全脱离水的束缚,在陆地繁殖,体内受精。

(1分)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6分)(1)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2)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1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1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1分)。

3.举例说明鸟类是如何完成双重呼吸的。

(8分)(1)肺: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当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即初级支气管,然后再分支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再分支出许多微支气管。

(2分)(2)气囊:鸟类特有。

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

(1分)后气囊:腹气囊一对和后胸气囊一对(1分)前气囊:锁间气囊一个、颈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1分)(3)“dpv”系统、单向流、双重呼吸概念(3分)4.学习行为及其类型?(5分)(1)学习行为是动物由经验得来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

(2分)(2)主要类型:习惯化、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印记学习、推理学习。

(3分)六、简述(25分)1、你对鱼的鳞、鳍、尾有何知识?(10分)要点:(1)具几种鳞、特点、鳞式;(3分)(2)几种鳍、功能、鳍式;(4分)(3)几种尾、形状功能。

动物学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动物学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内部结构 1 消化系统:口,咽,肠,肛门 消化系统: 内柱: 内柱: (1)分泌粘液,推送食物入肠 )分泌粘液, (2) 与脊椎动物的甲状腺同源 ) 肝盲囊: 肝盲囊: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脏 2 呼吸: 呼吸: (1)咽部:鳃裂 )咽部: 水流→口 咽 鳃裂→围鳃腔 围鳃腔→腹孔 水流 口→咽→ 鳃裂 围鳃腔 腹孔 (2)身体表面 ) 3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色素: 呼吸色素:无 闭管式循环
二,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1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脊索动物 脊索 中枢神经 鳃裂 心脏 肌蛋白 有 位于背部 有 消化道腹面 磷酸肌酸 无脊椎动物 无 身体腹面 无 消化道背面 磷酸精氨酸
2 脊索动物的起源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原始无头类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原始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 卵裂,胚孔, 的胚胎发育( (1)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卵裂,胚孔,中胚层形 成)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的成体特点接近 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2)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内柱
围鳃腔
生殖腺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无颌类
附肢 鱼形类
胚膜
体温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颌口 类)
四足类
羊膜类
恒温动物
第二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
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1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2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3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4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以芽殖法形成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4章》章末复习(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4章》章末复习(课件)

7 . [2018·潍 坊 ] 下 列 对 家 鸽 适 应 飞 行 的 形 态 结 构 特 点 的 解 释 , 不 合 理 的 是 (B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 B.体内有许多气囊——减轻体重 C.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 D.胸肌发达——提供充足的动力
【解析】 家鸽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故选 B。
菌等
细菌病毒
[2018·贺州]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适于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一种生 物,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破伤风杆菌具有的特点是( A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同 C.同流感病毒一样无细胞结构 D.没有遗传物质
【解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 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 的细胞核,只有 DNA 集中的区域。
不同的动物类群,生活环境不同,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形 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类群 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生活环境
主要适应特点
生活在水中
有刺细胞,可以防御和捕食
大多寄生在人、家禽、 家畜和农作物体内
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海水、淡水和土壤中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整合之四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 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
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2018·通辽]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B.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 D.被子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解析】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界是 最大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被子 植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脊椎动物部分(无答案)

脊椎动物部分(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软体动物

尾索动物幼体和变态 变态: 变态: 逆行变态
(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经 )
过变态,失去了一 过变态, 些重要的构造, 些重要的构造,形 体变得更为简单
尾索动物分类
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种类, 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种类,约1370种,分三个纲 种 1、尾海鞘纲—最原始。有60余种,代表动物-住囊 尾海鞘纲—最原始。 60余种,代表动物- 余种 虫 2、海鞘纲-约有1250 种,有单体、群体,代表-玻 有单体、群体,代表- 海鞘纲-约有1250 璃海鞘 3、樽海鞘纲-自由生活,有65种,代表动物-樽海 樽海鞘纲-自由生活, 65种 代表动物- 鞘
腹面 侧面
文昌鱼外形
文昌鱼内部结构
头索动物
第五节 脊椎动物亚门的特征
脊椎动物亚门的特征 有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 出现明显的头部--有头类 出现明显的头部--有头类 脊柱代替了脊索 除圆口类外,都有上下颔,能主动地捕食 除圆口类外,都有上下颔, 除圆口类外,有成对地附肢,提高了取食、 除圆口类外,有成对地附肢,提高了取食、避敌能力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幼体以鳃呼吸,成体用肺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幼体以鳃呼吸, 呼吸 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散的肾管,有效排除代谢废物 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散的肾管, 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肌肉质的心脏,收缩功能加强。 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肌肉质的心脏,收缩功能加强。
A、头索动物 (
10、海鞘的结构-内柱的主要作用是: ) 10、海鞘的结构-内柱的主要作用是: B、呼吸 C、帮助取食 D、排泄
A、支持 (
11、下列哪些特征既见于脊椎动物,又见于无脊椎动物: ) 11、下列哪些特征既见于脊椎动物,又见于无脊椎动物: B、口索、闭管式循环 口索、 D、真体腔、两侧对称 真体腔、
A、节肢动物 (
属于无颔类的特征是: ) 4、属于无颔类的特征是: B、无明显头部 C、三个半规管 D、脊椎代替脊索
A、无成对附肢 (
)5、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A、闭管式循环 B、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 C、背神经索 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 ( 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 6、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A、 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 脊索、咽鳃裂、 C、脊索、咽鳃裂、腹神经索 脊索、咽鳃裂、 ( B、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索 脊索、咽鳃裂、 D、咽鳃裂、背神经管、闭管式循环 咽鳃裂、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的起源
脊索、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脊索、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区别:1、脊索的有无;2、神经管的有无和位置;3、心脏的位 脊索的有无; 神经管的有无和位置; 置;4、磷酸肌酸(脊索)磷酸精氨酸(无脊椎)。 磷酸肌酸(脊索)磷酸精氨酸(无脊椎)。 联系:后口;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分节等。 联系:后口;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分节等。 起源:起源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有亲 起源:起源与无脊椎动物。 缘关系。(后口动物,中胚层有原肠突出形成,棘皮动物的短腕 缘关系。(后口动物,中胚层有原肠突出形成, 。(后口动物 幼虫和半索动物的柱头幼虫相似,肌肉中含肌酸和精氨酸。多数 幼虫和半索动物的柱头幼虫相似,肌肉中含肌酸和精氨酸。 学者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学者认为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共同的祖先,而且生活在寒武纪 以前。 以前。
原索动物—头索动物 第四节 原索动物 头索动物
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 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本门动物的背神经管不分化出脑和脊髓, 本门动物的背神经管不分化出脑和脊髓,无明 显的头部, 显的头部,也称无头类 我国厦门、 我国厦门、青岛等地产文昌鱼为本门代表
代表动物 文昌鱼体形似小 无明显头部, 鱼,无明显头部, 左右侧扁, 左右侧扁,身体两 头尖 栖息于浅海水质 清澈的沙滩上, 清澈的沙滩上,把 身体半埋于沙砾中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分类概述
约有41000种 约有41000种,三个分亚门 原索动物--无头类 原索动物--无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 脊椎动物亚门--有头类 圆口纲-圆口纲--原始脊椎动物 --原始脊椎动物 鱼纲--适于水生的 鱼纲--适于水生的 两栖纲--初步登陆的动物 两栖纲--初步登陆的动物 爬行纲--真正的陆生动物 爬行纲--真正的陆生动物 鸟纲 --特化的动物 --特化的动物 哺乳纲 --最高等的动物 --最高等的动物
脊 椎 动 物 演 化 羊膜类 无头类 颔口类
复习思考题
( 背神经管见于: ) 1、背神经管见于: B、棘皮动物 C、环节动物 D、脊索动物 A、柱头动物 (
被囊素见于下列那种动物: ) 2、被囊素见于下列那种动物: B、河蚌 C、海鞘 D、扬子鳄
A、眼虫 (
肛后尾见于: ) 3、肛后尾见于: B、柱头动物 C、头足动物 D、脊索动物
A、脊索、两侧对称 脊索、 C、开管式循环、背神经管 开管式循环、 ( ) 12、不属于有颔类的动物有 12、 B、鳕鱼
A、林蛙 (
C、游蛇
D、七鳃鳗
13、属于柄海鞘结构的是: ) 13、属于柄海鞘结构的是: B、脊髓 C、脊柱 D 、脑
A、外套膜 (
14、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 14、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B、脊索、咽鳃裂、心脏位于腹面 脊索、咽鳃裂、 D、脊索、真体腔、背神经管 脊索、真体腔、
演化: 演化: 圆口类-最低等脊椎动物,无上下颔、 圆口类-最低等脊椎动物,无上下颔、无成对附肢 鱼类-最适于水生生活的种类 鱼类- 两栖类- 两栖类-第一个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 爬行类-真正陆生动物的开始, 爬行类-真正陆生动物的开始,产羊膜卵解决陆地繁殖 鸟类-特化种类,前肢翼化, 鸟类-特化种类,前肢翼化,恒温动物 哺乳类-胎生、哺乳, 哺乳类-胎生、哺乳,恒温动物
第三节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 原索动物—
身体有被囊、 身体有被囊、幼体期有脊 索和背神经管 固着生活
代表动物-柄海鞘 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 外形: 外形:
内部构造: 内部构造: 体壁:外套膜(被囊素) 体壁:外套膜(被囊素) 消化和呼吸- 消化和呼吸-咽 循环和排泄-开管式循环, 循环和排泄-开管式循环,无专门的 排泄器官, 排泄器官,由小肾囊排尿酸 神经-退化, 神经-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生殖-雌雄同体, 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 ) 7、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 B、海绵动物 C、腔肠动物 D、棘皮动物
A、半索动物 (
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 8、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 B、肛后尾 C、背神经索 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
A、闭管式循环
(
海鞘属于: ) 9、海鞘属于: B、半索动物 C、尾索动物 D、无脊椎毒物
第十四章
Chordata
脊索动物类群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 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 共同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big 共同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脊索 three,肛后尾、闭管式循环、心脏位 ,肛后尾、闭管式循环、 于消化管腹面等 • 脊索--低等种类终生具有,高等种类 脊索 低等种类终生具有, 低等种类终生具有 被脊柱代替 • 背神经管 脊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背神经管--脊椎动物分化为脑和脊髓 • 鳃裂 低等动物的呼吸器官,高等种 鳃裂--低等动物的呼吸器官, 低等动物的呼吸器官 类演化为其他结构 •进化地位: 进化地位: 进化地位 •是动物界最高等 是动物界最高等 的一门动物; 的一门动物;它 是由无脊椎动物 演化来。 演化来。
A、脊索、咽鳃裂、肛后尾 脊索、咽鳃裂、 C、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 脊索、咽鳃裂、
填空: 二、填空: 1、无羊膜类包括 2、无头类是指 3、脊神经在椎间孔外分成三支,分别为 脊神经在椎间孔外分成三支, 4、原索动物是指 三、讨论与思考 1、颌口类 2、脊椎动物区别于原索动物的重要特征 和 、 和 、 、 、 3纲动物。 纲动物。 。 。 。

内部构造 • 皮肤:薄、半透明,分表皮和真皮 皮肤: 半透明, • 骨骼:无骨质骨骼,仅有脊索 骨骼:无骨质骨骼, • 肌肉:分解现象明显,呈v字形 肌肉:分解现象明显, 字形 • 消化和呼吸: 消化和呼吸: • 循环:闭管式,无心脏、腹大动脉能搏动-狭心动物 循环:闭管式,无心脏、腹大动脉能搏动- • 排泄:按节排列的肾管 排泄: • 神经:背神经管 神经: • 生殖:雌雄异体。无生殖管道 生殖:雌雄异体。
•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消化道前段,咽部两侧有 鳃裂( 消化道前段, 鳃裂 ) 消化道前段 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间相通,低等动物终 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间相通, 生存在。高等动物仅见于胚胎期。 生存在。高等动物仅见于胚胎期。 •肛后尾(post anal tail) 肛后尾( 肛后尾 ) •次要特征:闭管式,心脏位置,后口 次要特征:闭管式,心脏位置, 次要特征
有头类
脊柱代替 脊索
脊椎动物模式图
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脊椎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起源: 起源: •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颔类,最早种类是牙行石动物 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颔类, 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颔类 •我国的昆明鱼和海口鱼是最古老的鱼, •我国的昆明鱼和海口鱼是最古老的鱼,也是人类再 我国的昆明鱼和海口鱼是最古老的鱼 脊椎动物范围内已知的最古老的祖先。 脊椎动物范围内已知的最古老的祖先。
本章学习要点 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 2、脊索动物的主要类群 、 3、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 4、文昌鱼的发育 、
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脊索(notochord):棒状结构有支持功能,内部有泡状 ):棒状结构有支持功能 脊索(notochord):棒状结构有支持功能, 细胞组成,外围有结缔组织,高等种类被脊柱代替。 细胞组成,外围有结缔组织,高等种类被脊柱代替。 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位于脊索 nervecord) --位于脊索 背面的中空管状神经系统,脊椎动物分化出脑和脊髓。 背面的中空管状神经系统,脊椎动物分化出脑和脊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