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卷(含答案)
2023年上海市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29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行走丰盈生命。
在澄()明的清晨或ɡuīlì()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浩浩荡荡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lónɡ()。
听斜风细雨,看山清水秀,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
细数阳光,chén dià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B.在新书签售会上,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作家,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C.她那扑朔迷离的眼神使得大家认为她就是始作俑者。
D.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
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_________。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________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①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②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③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④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A.①③②④B.③④②①C.④①③②D.②③①④4.(2017·湖北孝感)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3分)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性格阴郁,知识渊博,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7分民工父亲的“”①刚搬进新房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
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生疏人。
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
我警戒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
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②"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缓和,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冷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房子。
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
"这位民工一口吻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直地答应了,冲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头脑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认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碰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漆黑,身材硬朗,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
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警惕翼翼地迈着步子。
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牢牢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眼光中有一种摇摆的拘束。
上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运用1.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2)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其一)》)(3),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4)在《诫子书》中,表达不把眼前的名利看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的句子是“,。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爱慕虚荣缥缈御骋头衔B.神通广大气慨笼罩凯歌C.骇人听闻炫耀闲游暴燥D.眉开眼笑勋章精致掺和3.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都是形容词)B.当我最后能.正确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
(都是动词)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都是名词)D.我倒很想知道,他们..了。
(都是代词)..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4.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猫》一文的作者是郑振铎先生,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诫子书》中的“书“是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和劝勉。
C.《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小说集,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寓意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5.七年级开展《西游记》名著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西游记》目录(摘选)(1)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2)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
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不得用“忠”“义”“情”这三个字),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上海版七(上)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 ,春来花鸟莫深愁。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 同物既无虑,。
(陶渊明《读山海经(选一)》)3. ,披衣觉露滋。
(张九龄《望月怀远》)4.怪石奔秋涧,。
(韩偓《草书屏风》)5. ,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其一))(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本诗中“万籁”指。
(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诗人出游地点和入寺所见。
B.颔联细致描绘一幅竹花繁盛的画面。
C.颈联以鸟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自乐。
D.尾联用钟磬声再现寺庙的灵动生机。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第8—10题(6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解释加点词 (2分)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不能名.其一处也()9.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10.作者写宾客的反应其作用是(2分)(四)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8分)郑玄在马融门下①,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尝算浑天②不合,诸弟子莫能解。
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③”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④。
融果转式⑤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遂罢追。
玄竟以得免。
【注】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今山东人),精通历算。
马融:东汉大经学家(今陕西人)。
沪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一语文(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017.01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7分)(一)默写(10分)1.戍鼓断人行,。
(《月夜忆舍弟》)2.,天涯共此时。
(《望月怀远》)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4.,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5.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石壕吏(节选)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老翁逾墙走”的原因是“”。
(2分)7.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暮”既点明了投宿的时间,也暗示了当时兵荒马乱的环境。
B.“夜”既点明了差役捉人的时间,也说明了官府手段的阴险。
C.“苦”既写出了老妇倾诉之愁苦,也反映百姓深受抓丁之苦。
D.“独”既写出了老妇被抓的事实,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7分)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5分)9.选文通过细致地描摹苏轼、黄鲁直、佛印的和神情,来展现。
(2分)初一语文第1页共5页(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6分)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①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②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③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嘉定区曹杨二中附属江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古诗默写。
(1)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 。
(刘禹锡《秋词(其一)》)(2) ______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 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 ______ ,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5) 《诫子书》一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______ ,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ㅤㅤ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ㅤㅤ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ㅤㅤ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ㅤㅤ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ㅤ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ㅤㅤ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ㅤㅤ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讲解

徐汇中学2022学年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评估试卷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10分)1.(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3)夕阳西下,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秋天到了,望着满地的落叶,悲观的小A感叹:“____________”,乐观的小B劝道:“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①.铁马冰河入梦来②.非淡泊无以明志③.断肠人在天涯④.自古逢秋悲寂寥⑤.我言秋日胜春朝【详解】本题考查默写。
注意易错字:淡、志、涯、逢、寂寥、朝。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①,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②为亲昵,而阴怀不测③,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未觉:没有醒。
②阳:表面上。
下句中的“阴”意思是:暗地里。
③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
2.【甲】文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蒲松龄。
3.解释下列加点词(1)方欲行.(2)止.露尻尾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犬阻之不使前也。
5.【甲】、【乙】两文中的狼都有阴险狡诈的一面。
【甲】文中的两狼合作“诱敌”。
一匹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另一匹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1.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6)论述“学思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答案】(1).潮平海岸阔(2).铁马冰河入梦来(3).我寄愁心与明月(4).却话巴山夜雨时(5).思君不见下渝州(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
注意“州、殆”易写成别字,“罔”笔画易写错。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诗中“残夜”的意思是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颔联“悬”的意思为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帆“悬”说明风为顺风、和风。
D.尾联的“乡书”“归雁”遥应首联,全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答案】2.(1).王湾(2).夜将尽之时 3.A【解析】【2题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及诗歌重点词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题 2】B
第 5 页,共 12 页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水何澹澹的意思是海水是多么的动荡。澹澹的意思 是水波摇动的样子。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注意结合选项内容,分析表述的正误,选出不符合原 文所表述内容的一项即可。 ACD.正确; B.有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 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不是写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 景象。 故选:B。 答案: (1)水波摇动的样子。 (2)B。 译文: 《观沧海》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 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 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 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 中的情怀。 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 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 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观沧海》是建安时代以景 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 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 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
第 4 页,共 12 页
答案和解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撒盐空中差可拟(注意“撒”的写法)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 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 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第 2 页,共 12 页
这段文字的描写对象是 ______ A.小雪后的矮松 B.小雪后的山景 C.山上的花衣 D.秀气的济南 这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景的,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从本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济南冬天具有什么特点?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 作用。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 3 页,共 12 页
⑤冬日的槐树,则是别样景致,别样风情。槐叶尽落,独立天涯。如骨槐木,迎风 斗雪;如针槐刺,傲视苍穹。横岭之上,一排排槐树,如一排排哨兵,守望山村; 庭院之侧,一株株槐树,如一位位亲人,温暖故人。寒流来袭时,不露畏难之意; 风雪相欺时,不诉消沉之音。倔强而孤独,自信而洒脱。槐枝秃时,鸟巢如拳,遥 挂天际,显露生命真意;大雪过后,絮雪附枝,银光璀璨,真如槐花盛开。 ⑥走过四季的槐树,犹如一幅走过四季的图画,每每回望,都会有一种感动,都会 有一份思念。如今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我走在古城的街道,左手是匆匆脚步,滚 滚红尘,右手是一树新槐,无边春色。我又想起了故乡亲人,故乡的人事。然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天晚上,我在梦中听见了故乡槐花绽放的声 音。 (节选自《华夏散文》2016 年第 8 期,有删改) 作者说“走过四季的槐树,犹如一幅走过四季的图画,每每回望,都会有一种感动,都 会有一份思念。”请说出槐树一年四季带给人的感动之处。 春天: ______ 夏天: ______ 秋天: ______ 冬天: ______ 本文第①段中作者将故乡的槐树比作什么?从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横岭之上,一排排槐树,如一排排哨兵,守望山村;庭院之侧,一株株槐树,如一位位 亲人,温暖故人。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故乡的槐树”都有哪些品质? 六、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0 分) 8. 请先品读一下满文军的《懂你》:……多想靠近你/告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一年 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 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 诉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
2.【答案】【小题 1】春季,夏季,冬季,秋季
【小题 2】白露,秋分
【解析】答案: (1)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D 秋季 (2)白露秋分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A.根据其中的“柳花”可知所写为春季。 B.根据其中的“树阴”与“流莺”可知所写为夏季。 C.其中虽有“春风”与“梨花”两词,但却是比喻的手法,以梨花比喻雪花,所写为 冬季。 D.根据其中的“橙黄橘绿”可知所写为秋季。 (2)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2019 年九月份有两个节气是白露与秋分。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 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 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 期 ______ ②去后 乃至 ______ ③相 委而去 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 顾 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你这篇短文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 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 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虞人: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罢:停止、取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文侯与虞人 期猎:期: ______ ② 是日:是: ______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又雨,公将焉之? 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0 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 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 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故乡的槐树 王 琪①我从小就喜欢槐树。那些生长在我家房前屋后、沟渠路畔、山间沟岔的槐 树,就像我身边那些朴素的亲人、熟悉的朋友和尊敬的师长,长久地驻扎在我心底, 伴随了我几十载的风雨人生,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②春风吹来后,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桃与杏也是繁花似火,但槐树却像那些阅尽 千帆的智者,饱经沧桑的老者,从容不迫,淡定沉着。直到清明之后,它才睁开睡 眼朦胧的凤眼,慢吞吞地爆出米般大小的嫩芽,挂一层星星点点的隐绿。一眨眼, 浓香馥郁的槐花,像约好了似的,在一夜之间全都开放了,村里村外,山上山下, 花影满天,花香满怀。那时生活艰难,时值青黄不接,村中的老人、孩子和妇女, 就会纷纷出动,到槐林里采槐花。往往放学后,我们一帮顽童,就背着不多的几本 课本,飞奔到河湾里或大滩山的槐林里,每人占一棵树,也不怕尖锐的刺,滋溜滋 溜爬到树上,摘一把槐花,塞进嘴里,咯吱咯吱大嚼,又甜又香,轻轻咽下,腹也 饱了,心也香了。生吃够了,就摘上一书包带回家。第二天就会吃到槐花饼、槐花 糕之类的槐花美食了。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槐花给予了我们生活最好的馈赠。 ③ 轰轰烈烈的槐花槐香,给了我一个华丽而盛大的春天。而郁郁葱葱的槐枝槐叶, 又给了我一个凉爽而惬意的夏日。槐花落后,槐树枝繁叶茂,巍巍然一派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那些收割麦子的农民,寻一片田间地头 的槐荫,歇乏乘凉。村庄里做女红的妇人们,在村头的老槐下,一边东家长、李家 短的说长道短,一边手不停挥地飞针走线。而我和伙伴们常常在我家的槐树下,跳 房子、打翻翻、荡秋千。闪闪摇摇的秋千,如闪闪摇摇的岁月,摇醒了多少儿时的 梦想,又摇来了几多人生的风雨。 ④槐树给了我一春的香,一夏的荫。到了秋日,又给了我一季的绿。那细碎稠密的 槐叶,在秋阳的照耀下,碧绿晶莹,沉静若水。忽一日,秋风乍起,秋霜乍落,槐 树们又晾开了它季节的艳装,曾经碧绿的槐叶,又以一种金黄的色调,向人们展示 它生命的另一种辉煌。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就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离开了枝头, 扑向大地,绝不拖泥带水,毫不优柔寡断,有如西北汉子一样大气豪迈。扫落叶的 女人们,早早就来到一排又一排的槐树下,用长长的扫帚,扫一地落叶。唰唰的扫 帚声,划破了地上的薄霜,也划破了黎明的宁静。那一堆堆黄色的树叶,就是一家 人一个季节的温暖。
期末语文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