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6 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第一板块【视频激趣导入新课】1.视频引入:出示教材第44页的文字,播放视频感受人类活动领域的演变。

出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走进新课:早期文明发祥地2.谈话导入:同学们,近些年各市都在积极申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国上下掀起了“创文”的热潮。

那么,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文明呢?文明起源于什么地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早期文明吧!出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走进新课:早期文明发祥地第二板块【区域分布探究原因】1.活动园:出示教材第44页地图,了解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知道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探究原因:世界那么大,为什么只有这四个地方成为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呢?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出示四大流域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共同点。

3.原因分析:读图可知: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都在北半球。

原因:古文明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这四个古文明发祥地都有着适合农业发展和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需要。

(如: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温度适宜、有固定的水源)4.四大文明古国: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孕育出了四大文明古国。

出示地图,了解四大文明古国所对应的大河流域。

提示:其中古中国延续发展成了今天的中国,其他三个古国已经消亡。

5.梳理展示:第三板块【了解成就体会意义】1.活动园:(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完成教材第45页活动园的探究活动。

2.河姆渡人:播放视频和出示图片,了解河姆渡人的相关考古研究结果。

重点知道:(1)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

(2)河姆渡出土的稻谷纠正了我国栽培水稻是从印度传过来的说法,有力地证明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点拨:我们的祖先在河姆渡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息,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教案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成就和价值,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提高其在探究古代文明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树立尊重历史、珍视文明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验和感悟古代文明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是什么文明?它们有哪些特点和成就?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视频,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活动一: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教师活动: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探讨自己所了解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等)的特点、成就和价值。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成就,培养其搜集、整理和归纳资料的能力。

3、活动二: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古代文明的优秀成果。

学生活动:听讲、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提高其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文明成果的意识。

4、活动三:体验和感悟古代文明的魅力教师活动: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导游等方式,亲身体验和感悟古代文明的魅力。

点评学生的表现,总结古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探访古代文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成就,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2.认识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2.难点:理解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代文明遗迹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古代文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些地方是哪里吗?它们代表了什么文明?引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2.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知识讲解: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讲解每个文明发源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代文明发源地的风貌和特色。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点和差异。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分别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如建筑、文字、科技、艺术等方面。

建筑成就:介绍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印度的泰姬陵和中国的长城等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文字成就:讲解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汉字等古代文字的发展和影响。

科技成就:介绍古代文明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如古埃及的几何学、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古印度的医学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等。

艺术成就:展示古代文明的艺术作品,如古埃及的壁画、古巴比伦的雕塑、古印度的舞蹈和中国的绘画、书法等,讲解古代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代文明的主要成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4.古代文明的影响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文化传承、科技发展、艺术创新等方面。

6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

6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

6.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古代文明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2.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学会探究古代文明的基本方法。

3.领悟古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围绕“共同的世界一历史与文化”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探访古代文明》《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两课内容。

《探访古代文明》从认识人类早期文明地理分布及其产生的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四大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文明成就。

然后,再探究以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方式去探究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早期文明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人类世界的重大影响。

之后,教材再通过“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留存于世的早期文明成就,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古代文明成就,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

教学难点:领悟古代文明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观看视频,了解四大文明古国。

走进新课《探访古代文明》,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

二、学习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1.走进活动园,阅读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图,圈画河流,探索古代文明发祥地。

2.通过视频,了解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三、学习中国早期文明发祥地1.小小考古学家:小组合作组建一支考古小分队,从住食用用等方面收集资料,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做小小考古学家,完成学习单。

2.学会探究古代文明的基本方法:通过考古物品进行推测。

3.了解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是如何生活的。

四、人类早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意义1.查阅更多资料,了解探索早期文明的重要意义。

2.学习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3.认识人类早期的文字。

五、总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主要介绍了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包括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文明古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浓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认识它们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教学难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文明。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文明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古代文明的成果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

2.课件: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文明古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代文明?你们对古代文明有什么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探访古代文明》第一部分,包括文明的定义、文明的表现形式、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等。

【教学目标】1.了解文明的定义和表现形式;2.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文明的定义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文明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演讲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明表现形式。

2.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什么是文明,文明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通过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各自的行为是否文明,从而深入关注文明的重要价值。

二、活动探究1.教师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并提供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古代文明中代表性的科技发明、文化遗产或建筑等。

2.由小组代表进行演讲和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问题和启示,同时向其他小组学习。

3.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咨询和交流,探讨不同代表性事物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分享探究所得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让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现代价值和未来潜力。

三、课堂小结1.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文明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我们可以从古代文明中学到什么,如何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现代生活中,以及如何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明和历史的本质,探究古代文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此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则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倾听、思考和解决问题,具备了实际应用文明知识的能力,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有兴趣主动地学习和探索。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探访古代文明研究目标:1.初步了解世界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中重要发祥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通过研究懂得文明发祥地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和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点明确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对我国文明发展史的作用。

难点:感知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一组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老师说:“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中国的文明的象征。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分别是谁?这节课,我们一同探访古代文明。

”讲授新课活动一:感知大河文明1.出示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早期文明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为什么离不开大河流域。

2.出示人类早期文明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

活动二:中华文明的摇篮1.分别出示长江和黄河的航拍图,让学生分辨哪条是黄河,哪条是长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黄河和长江被称为“母亲河”。

老师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被称为‘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活动三:小小中华考古家1.通过分布图进行对比,能够找出各河流域与其相对应的发祥地。

2.根据常识进行分辨并牢记。

3.了解母亲河缘故。

4.带着表格任此处初步要让学生明确大河流域对文明发源地产生作用。

5.从母亲河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引导学生热爱母亲河。

学生活动:欣赏感知图片,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设计意图:从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建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研究欲望。

通过观看视频和列表统计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为后世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老师用简短的总结语概括研究内容。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探求其在今天的影响;2.学习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培养跨学科综合素养;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启发学生爱好和尊重历史文化,促进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难点:如何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古代文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提问或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是什么?有哪些文明?他们的发展对今天的影响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兴趣和思考。

2.学习新课(20分钟)教师讲解内容,学生跟随课件、课本等材料学习新课,了解古代文明内容。

并对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旁边快速记录学生的看法和想法。

同时,介绍古代文明的影响,以及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小组探讨(2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从古代文明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和分享。

要求每个小组在探讨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探讨的文明和文化对现今社会或人的生活有哪些重要的影响?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4.课堂展示(3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所探讨的文明和文化的情况,让大家共同学习、了解和分享文化。

同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传承等问题进行讨论。

5.作业布置(5分钟)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在家中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所学内容的情况和背景;或者写一篇作文,表述对古代文明的感想和想法。

6.教学反思(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教学方法和效果,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指导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文化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

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都发现了古代遗迹,这些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文明。

2.板书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早期文明发祥地
(一)看图发现规律。

1.观察p44”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图”。

2.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我发现……
(二)阅读,做一个考古学家。

1.阅读p45 图文材料。

2.想象与思考:
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 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6000 年。

)早期开始了定居生活。

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三)查找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第二课时
(一)、课前引入
播放课件:远古时期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奉姬陵等图片。

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

人们把最先
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样地。

(二)活动一早期人类文明与自然
1 课件展示大“河流域文明发源地”地图,书本P108 页.
2 通过观察地图上的相关信息。

你们有什么发现?结合P110 页活动园上面的三段文字,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发现汇总起来.
3 教师汇总发言内容并进行补充.
(三)活动二中华文明发祥地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

被称为“母亲河”。

文明的祖先在河边居住。

必定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必须。

那他们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呢?
课前我们布置了探究任务,下面按小组派代表上台为全班同学进行介绍。

(四)活动三古代文字探索,了解文字诞生的意义
游戏:拷贝不走样
1 让7~8 名学生轻声传递一段信息。

2 评价: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靠嘴巴传递信息,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口口相传就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容易变了样,更别说长吋间的传递信息了。

终于,文字的诞生让我们的信息能郁得以保存和传递。

现在我们所了解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是距今3000 多年的甲骨文,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就能够接收到古人们在3000 多年前传递的信息,这是多么伟大的一项发明啊.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
3 除了中国的甲骨文,其它的古文明也有他们相应的文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课件: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图片资料.
4 师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哪一秧是楔形文字、哪一种是象形文字,并说说为什么。

5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说法也比较正确.从画面中不难看出.楔形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比较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起来表达。

而象形文字是一种以图像表达意思的文字,在各种象形文字中,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最为著名。

(五)总结延伸,收集并宣传早期的灿烂文化
除了文字、农耕之外.早期文明在医学、数学、建筑、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也都有重要的贡献.让我们课后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迸行资料的收集,絵制成早起文化手册.放到班级图书角供其他同学翻阅学习。

6 探访古代文明
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古代巴比伦——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代希腊——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