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的中英对比
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军武器对比

鸦片战争中清军武器并不比英军差糟糕的滑膛枪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装备的标准轻武器是前装燧发滑膛枪。
说实话,这不是先进武器。
近代步枪武器技术的几个重要发明,比如起爆药、火帽、圆锥弹丸、击发枪机等那时刚刚发明出来,还来不及用在这种枪上。
带有膛线、射程远、准确率高的线膛枪,就是俗称的来复枪,造价高,也没有成为当时欧洲士兵的制式武器。
前装燧发滑膛枪的最大射程不超过300码(1码约合0.9米),可以对人体进行瞄准射击的距离为100码。
1814年,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写下一段话:“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命中的几率是一样的。
”在战场上,士兵非常容易出错。
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
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
士兵只能退出行列,站到后面,使出吃奶的力气,慢慢地把弹头挖出来。
更麻烦的是,火枪是队列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许多士兵根本不知道自己开枪后弹头是否射出,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把枪管塞得满满的。
清军武器不算差这时候,清军虽然没有完全放弃冷兵器,但也有一半的士兵使用火器,主要是鸟枪和抬枪,数量最多的是鸟枪,也属于滑膛枪,是用火绳发射,天气潮湿的时候,不大方便。
总体来说,鸟枪射程稍小于英军滑膛枪,抬枪射程要超过英军滑膛枪。
鸟枪的射击速度,较之英军的燧发滑膛枪,可能不会相差很多,大约为每分钟2发。
不过,清军鸟枪、抬枪的命中精确度,较英军燧发枪则低。
主要原因在于,鸟枪、抬枪都是手工打造,工艺粗糙,枪膛精度不高。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英军燧发枪每分钟发射3发,命中率90%;清军鸟枪每分钟发射2发,命中率70%。
假设两军士兵各10名,射击同样距离的若干目标,在一分钟内,英军士兵可以发射30发子弹,击中27个目标;清军士兵可以发射20发子弹,击中14个目标。
燧发枪效能约为鸟枪的2倍。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这场战争风起云涌,震惊世界。
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成为历史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
从战前中英差异来看,我们可以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一、政治体制的差异中英政治体制的差异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社会,皇帝统治下的官僚制度严密,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而英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国会制约君主的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华王朝奉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重视礼教,忽视科学知识的推广,官方遵循儒家思想,审慎对待外来文明,严令禁止外国传教士传播基督教,实行闭关政策。
而英国则有着开放包容的传统,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鼓励商业贸易,尊重个人权利,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国会制约君主的权力。
这种政治体制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两国在对外交往方面的态度和方式不同。
中国崇尚小中见大,自我封闭,不愿与外国人往来,更不愿接受外国的技术、思想和文化。
而英国则积极开拓殖民地,寻求市场,追求贸易和利益。
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差异,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经济发展的差异中英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在鸦片战争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商业活动相对落后。
而英国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工业机械化程度高,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这种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两国在贸易和产业方面的竞争关系。
中国受制于封建专制制度,官员贪污腐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对外贸易受到严格管制。
而英国则实行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商业活动的发展,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中国对外贸易的顽固保守和官员腐败贪污的情况严重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英国的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迅速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中英两国在经济上的不平衡和竞争关系。
鸦片战争中英武器装备比较(三):火药

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起源于炼丹术。
鲁迅先生曾感慨: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然而,与鲁迅先生的“想象”不同,古人发明火药后,首先就是应用于打仗,其次才是烟花鞭炮表演。
唐朝末年,火药已运用于军事方面,这比欧洲早了大概300多年,“鞭炮”是宋朝才出现。
很多人相信,蒙古西征将火药传入阿拉伯世界以及欧洲,并在以后的岁月里,轰碎了欧洲封建城堡和风光无限的骑士阶层。
近代以来,欧洲科技跨跃式发展,在火药和枪炮制造方面远远甩开了我们。
但直到鸦片战争开打,英国人枪炮里面装的仍是黑火药,与清军没有本质差异。
NO.1 科学的胜利黑火药(硝、硫、炭三元体系火药),也就是我们先人发明的火药。
这是一种有烟火药,历史上长期霸居火药制造类型榜首,直到18世纪被打破。
黑火药在制造过程中,硝、硫、炭的含量比对火药的爆炸效果有直接影响。
唐代时,硝、硫含量相同,为1:1。
到了宋朝,硝、硫的含量比为2:1甚至是3:1。
这与后世黑火药最佳配方很接近了。
1825年,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提出黑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2K N O3+S+3C=K2S+N2↑+3C O2↑据此,在理论上,硝、硫、炭的配组比率为74.84%、11.84%、11.32%是制造黑火药的最佳配方。
英国按照这一方程式,配制了枪用发射火药(硝75%、硫10%、炭15%)和炮用发射火药(硝78%、硫8%、炭14%)。
这两种配方被西方各国确定为标准的火药配方。
反观清军,其火药配制仍是按照明末的配方。
战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所采用的火药配方是硝80%,硫10%,炭10%(关天培《筹海初集》卷3)。
可以看出,该配方含硝量过高。
造成的后果就是火药容易吸潮,不便长久保存,爆炸效率低。
前面我们提到,早在宋朝时,人们就已经摸索出了火药中含硝量与含硫量的较佳比例了。
但我们需明白,古人发明制造的很多东西都是经验上的积累,鲜有理论上的层层揭示。
火药亦是如此。
没有基于现象上的科学分析,火药不可能得到跨跃式发展,何况还有阴阳五行这种玄学纠缠着火药。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即使我们已在当今时代享受历史变革过后的美好成果,但无法逃避的是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要直面历史剖析民族问题的精神。
列宁曾说:“谁要是忘记了过去,那就意味着背叛。
”只有坦然总结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
欲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来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同样需要在公正公平的角度进行评判审视。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治中国: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此时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朝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称皇帝为“奉天承运”的“天子”,以维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紧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从明中后期开始,政府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时,政府更是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于是结果便如魏源所言:“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英国:1640年的议会上明确提出了政权问题,并且英国人民用武力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统治召开,因而被人们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从1642到1649年,英国内战,斗争从议会推展到全国,议会用暴力否定了“君权神授”,开始明显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
1688年被英国人称为“光荣革命”的历史事件,结束了革命与动荡的岁月,标志着资产阶级的统治确立,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出发点。
小结: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维护了封建统治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君主对自家江山的地大物博得意忘形固步自封,行使的国家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
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使革命的主观力量尚处于幼年时期,但革命的意义上绝对超过了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相比而言,中国似乎自此便隐约存在在近代落后的趋势。
23869两次鸦片战争

思考作业:在1844年英国获取了哪些侵 华新特权?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习题
1、不平等条约及对应条款连线 条约名称 南京条约 条款内容 领事裁判权 商定关税 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南京条约附件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2、判断正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1844年英国人已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和 建立教堂的权利。
(2)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原有的一些资本主义萌 芽破产衰落。
(六)根本:
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希望 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2)直接原因: 英法美提出的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3)借口: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4)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二鸦影响:两半加深
(七)本期外国侵略特点:
1、侵略国家:
英法美俄为主,英国是先锋和主力 2、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获得侵略特权(俄国还有扩大领 土目的) 3、经济手段: 商品输出为主,还有掠夺原料、走私鸦片、贩卖 华工、早期资本输出等
习题
3、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因素是 A世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增长缓慢 C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的修约要求 D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 4、判断正误,认为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英法联军在广州成立的联军委员会是近代中 国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2)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商船可以航行到中国的 汉口。 (3)中国政府在天津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是为 了增加就业岗位,减轻国内人口压力的进步举措。 (5)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台湾被迫对西方列 强开放。
英国
中国
印度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印三角贸易
4、目的:
①直接:维护鸦片贸易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103416 王建楠回望历史,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可说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早在17世纪中叶,中国和英国几乎同时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取得了政权;而四年后,中国的明王朝在李自成发动的农民起义冲击下轰然倒塌,满族骑兵杀入关内,建立了大清王朝,从此,东西方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革命后的英国走上资本主义快车道,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而清王朝建立后仍维护传统的封建根基,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因此,自17世纪以后,中国先进、西方落后的历史渐渐改观了。
到了19世纪,中国更是在诸多方面落后于英国,这也成为鸦片战争中中国落后的原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从政治角度看,17世纪,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掌权的资产阶级处处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甚至公开鼓励对外武力扩张,处处显示出了新生政权的活力。
而此时处在清朝统治之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到了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更加衰败,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
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由此可见,清朝的封建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此时的英国资产阶级专政则刚刚兴起,正处于对外扩张和自身充满活力的时期,相比之下,中国已是远远落后。
而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从战前中英差异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英关系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这场战争的爆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为中国近代史的走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究竟从何而来?从战前中英差异来看,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从政治体系的差异来看,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封建等级制度的国家,而英国则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在中国,封建等级制度严重束缚了国家的发展,而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则倡导自由和平等。
这种政治体制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对待外部关系上的不同态度。
中国一直强调封建礼教,对外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而英国则积极扩张殖民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这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对外关系的态度,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从经济发展的差异来看,中英两国在经济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9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而英国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工业强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商品经济落后,国际贸易受限,而英国逐渐掌握了对全球贸易的主导权。
这种经济上的差异,使得英国有了在中国推销商品的机会,也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来看,中英两国在文化价值观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封建礼教长期以来统治着中国社会,而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形成了重商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使得中英两国在价值观上有着不同的追求,也导致了两国在对待外部关系上的不同态度。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从战前中英差异来看,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文化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两国在对待外部关系上的不同态度。
从战前中英差异来看,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历史对比看中国落后的原因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广阔的国土。
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对世界文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四大发明,无一不证明了中国人的才智,然而鸦片战争却证明了中国的虚弱,现实也证明了中国的落后。
英国仅仅是一个小小岛国,却一度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中国落后呢?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三方面考虑:首先从政治的角度看,英国由封建制度很早转变为了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1215年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65年出现议会的开端。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这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
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到17—18世纪又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限制了君主的权利使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并发展。
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延续千年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下,暴政腐败现象严重,阻碍历史发展,钳制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起义最终也始终是推翻一个集权统治建立另一个集权统治,到清末表现尤为明显的事这样的制度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从经济角度看,英国的自由贸易与中国落后封闭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又截然不同。
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
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海军舰船对比
清 朝 北 洋 水 师 船 只
中英海军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海军火炮武器差距
清军大炮虽然在技术原理上与西方处于同一水平线,但 在铸造工艺和射速、射程等方面则处于明显劣势。
中英步兵武器对比
01 02
硬实力不足
清军败于技不如人,鸟枪钢刀不是 “船坚炮利”的英军的对手
一
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方
清军与英军在军事科技上并无太大差 距,清军是败于政府腐败无能、指挥 无方
2012
失 败 原 因
以上皆有
清军不仅武器装备落后,在管理指挥 上更是迂腐落后
2013
中英海军舰船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1840-1842
历 史 上 的 鸦 片 战 争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鸦片战争简介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 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 但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 对华战争的拨款案。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 海口,鸦片战争就此拉开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中英海军火炮武器差距
清军使用的燧发前装枪之一 ——抬枪 而鸦片战争中的英军士兵 采用装有刺刀的前装步枪,其射速、射程略优于清军火器,而在近战 格斗方面也占有优势。
catalog
中英陆军兵力与优劣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谢谢观看
THANKS
清军
在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 政府沿袭闭关锁国的海禁 政策,因此军事力量部署 和建设重点一直放在广袤 的内陆和陆军上,对于海 军(水师)的建设非常轻 视,海军平常负责的主要 任务,仅为近岸巡逻、缉 私拿盗而已。
英军
鸦片战争时,英国海军战舰仍主要依靠帆力, 舰队中只有少量小型蒸汽船。但这并没有妨 碍英国海军成为海上霸主。最初参战的皇家 舰队共包括军舰16艘、运输舰28艘、武装汽 船4艘、载炮540门,总兵力约12000人。英军 战船船体结实,用铜皮包裹,因此防护性能 好,抗沉性强,这也是称其“船坚”的缘由 所在。此外,此时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是 横行四大洋的霸主,积累了最为丰富的海战 经验,指挥官和舰员都训练有素,具有极高 的技战术素养。他们的舰队更适宜在远海或 大洋上机动作战。
中英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兵力对比
中英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军队编制对比
中英火炮对比
01 02
03
04
05
目录
catalog
中英防守优劣对比
结语
综合上述情况,从兵器技术水平上比较,英军比清军确实占有一定优势,但也还没形成足以达到“代际差” 的程度,也就是说,在此时,中国和英国之间的科技差距还没有后来那么大,说这时英军已达到船坚炮利, 确实不太准确。但是英国的科技优势已有一定的显现,比如其钢铁工业的进步使其火炮的射速和口径都有所 提高等。另一方面,在作战决心和军事技战术上,英军也优于清军。 装备上和技战术的优势叠加起来。给英军带来了全面的优势,这是他们打败清军的重要原因。 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是人不是物,如果当时的清朝皇帝雄才大略,其官员又全是林则徐那等杰 出人物的话,既便清军的装备水平略差,他们也是能依靠在战场上及时调整战术,扬长避短,打败敌军的。 很多学者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装备远不及美军,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就是这个道理,那时统 率中国军队的,上自国家领袖,下到军队的各级将领,都是近百年中国最优秀的人物,当然能打胜仗。 反观鸦片战争时期,就是因为从皇帝到官员系统地愚味落后,所以才造成了装备水平和军事技战术水平的落 后的,以这么一群糊涂虫去驱动已经落后半步的军队与英军做战,不失败反而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