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输血科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输血科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输血科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目的】验证本实验室临床输血相容性检验工程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工程(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

【职责】1.室间质评物接收、登记、保存:对于收到的室间质评物需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质评组织机构、工程、批号、瓶号、接收日期、建议检测日期、质评结果报告截止日期、质评物有无异常,如无异常,接收人签字,不能立即检测的室间质评物应按规定条件进行存放〔如2~8℃冰箱〕;如发现室间质评物异常,应及时与质评组织机构联系,更换室间质评物。

2.检验技术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室间质评物的测定,填写室间质评报告表。

并对室间质评报告表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仔细审核。

3.室间质评报告表应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后上报室间质评结果,并跟踪室间质评结果回报。

【工作程序】1.室间质评样品应与常规病人标本同等对待,由相同的操作人员、相同的仪器、相同的试剂和相同的检测次数进行检测。

2.在室间质评结果提交截止日期前禁止实验室间的结果交流或询问。

3.室间质评样品检测完毕后,室间质评物按病人标本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室间质评结果应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网报时应核对无误后再上传结果。

5.对不合格的室间质评结果,应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指施,并有记录,将情况向科主任汇报。

6.所有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应作为全室业务学习内容。

7.不合格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步骤:(1).首先检查质控品与其对应检测工程有无错误。

(2).检查室间质评物检测当天仪器运行情况。

(3).检查室间质评物检测当天室内质控情况,质控是否在控。

(4).检查室间质评物复溶、检测步骤、检测结果报告是否正确。

(5).检查室间质评物检测记录,查看使用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6).稀释计算是否正确。

(7).是否存在文字错误或转抄转录错误。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室间质控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输血科通过参加自治区卫生厅室间质评卫生部室间质评,提高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科参加相容性试验的室间质评。

3、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室间质评工作。

4、仪器设备:4.1设备:显微镜、普通离心机、试剂冷藏柜、移液器、冰箱、血液冷藏箱、数显恒温水浴锅、入出库血液工作站(计算机一套)。

4.2运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在30~70%。

4.3 放置地点:交叉配血室配血区。

5. 原理:室间质评是本实验室以为机构所执行的客观的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一种体系。

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6.试剂:6.1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试剂、ABO反定型试剂、 A、B、O型试剂红细胞。

6.2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8℃,有效期详见说明书。

7.操作规程7.1 输血科每年应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临床输血相容性检验室间质评项目,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质控品。

输血科接到质控品后,首先按项目、批次逐一核查,如发现样品存在缺、漏、编号重复等情况,立即与EQA 组织单位联系。

7.2质评的内容包括以下项目:①ABO正定型;②ABO反定型③RhD血型;④抗体筛检;⑤交叉配血试验。

7.3血清质控品不能及时检测时应冷冻保存-18℃以下,红细胞质控品保存在2~6℃的冰箱中。

7.4在规定的检测日期,从冰箱中取出质控样品,室温放置30min,使其充分复溶后平衡至室温。

7.5室间质评样品与常规检测标本同时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条件一致,不宜由专人在优于常规工作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执行各个质控项目的标准操作规程。

7.6认真分析检测结果并做好记录。

7.7填写回报表(1)分析结果后填写回报表,包括本实验室编号及单位名称、各项目的试验结果、所用方法、仪器及试剂生产厂家、批号等。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

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探讨发表时间:2016-07-22T13:40:26.1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辛叶[导读]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能够对实验室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输血安全性提高。

南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研究医院输血科(血库)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的效果,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方法:以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为依据,2012年-2015年我院输血科参与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检测,对输血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质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2012年-2015年,本输血科一共进行了12次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合格率100%。

结论: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能够对实验室检验工作进行规范,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输血安全性提高。

关键词:医院输血科;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现阶段,我国的输血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事业[1]。

为了对输血安全性进行有效保证,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室间质量评价指的是由多个实验室对同一个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再由外部独立的机构进行收集,对实验结果进行反馈,进而针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2]。

在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室间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其用来对实验室的相关检测方法与检测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将实验室的整体检测能力、技术状态以及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反应出来,最终确定检验方法是否是有效的。

1.资料与方法1.1质评物质评物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放,每年发放三次,一共十二次。

每次包含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Rh(D)血型、ABO反定型以及ABO正定型,一共五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有五个标本。

1.2方法与质控样品来源1.2.1 方法每年向各个参评单位的输血科定期性的发放质控品,然后再对检测结果进行客观性的评价,通过采用回顾性评价的方法,对实验室的检验能力进行有效验证。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本程序规定了实验室常规操作人员以常规检测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质量考评的样品检测和判定的基本要求,并全面分析考评结果和实验室差距,以改进和完善实验操作与管理,确保常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于于规定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核。

3.1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评操作。

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分析考核结果和实验室差距,制订和实行改良计划。

4.1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考评活动。

4.2制订年度实验室质量考核活动时间表,保证质量考核按期顺利完成。

4.3以常规检测相同的方法对质量考评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判定。

4.4根据标本发送时间随机选定检测岗位人员展开检测。

4.5接收实验室质量考评标本品时,要核对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标识是否清楚,标本量是否足够,与清单上列出的是否一致,有无漏渗及发货时间是否准时等异常情况,并按说明书要求保存。

4.6严苛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和频次展开检测。

4.7实验操作岗位人员须将质控品与其它标本按标准操作规程常规操并作、结果分析、认定、审查及报告。

4.8实验完成后对质控品的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填写《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回报单》。

4.9结果报告给实验室负责人审查核发后,按规定时间收到。

4.10保留对质量考评样品检测的原始记录,以备与质量考评考核部门反馈结果4.11收到质量考核结果意见反馈报告,应付结果展开比对、分析,搜寻差距产生的原因,制订改良计划和措施,并评价适当改良措施的实效。

4.12对于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实验室人员在1~3天内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常见原因如下:4.12.1检测仪器未被校准及有效率保护。

4.12.2未做室内质控或室内质控失控。

4.12.3试剂质量不平衡。

4.12.4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4.12.5操作方式人员未按照sop展开实验操作方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检测、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准确度、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的一致性,依据《输血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对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3、职责
输血科所有工作人员负责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的全过程质控。

4、原理
选择已知血浆和红细胞,标定其在不同检测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抗人球蛋白以及微柱凝胶等)中的阳性及阴性检测的结果。

通过每天或每批与检测标本同等的检测以证明其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试剂、设备、检测程序、人员操作等)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限定的范围,证明检测结果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5、试剂和仪器
5.1仪器: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普通显微镜等。

5.2试剂:凝聚胺试剂盒、抗球蛋白质试剂,单克隆抗-A(B)。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输血相容性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常规实验室操作人员以与常规检验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质量评价样品进行检验和测定的基本要求,并对评价结果和实验室差距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改进和完善实验操作和管理,确保常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指定检测项目的质量评价3职责3.1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评价3.2实验室主任负责分析评价结果和实验室差距,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4工序4.1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4.2建立实验室质量评估活动的年度计划,以确保质量评估按时完成4.3质量评价用的样品应采用与常规测试相同的方法进行测试和判断。

4.4根据标本接收时间随机指定检测人员进行检测4.5收到实验室质量评估样品时,必须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标识是否清晰,样品数量是否充足,是否与清单一致,是否有泄漏,交货时间是否准时等异常情况,并按说明保存4.6测试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4.7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常规操作、分析、判断、审查和报告质量控制产品和其他样品。

4.8实验完成后,汇总质控品的试验数据,填写《输血相容性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申报表》4.9结果报告由实验室负责人审核签发后,按规定时间签发。

4.10保存质量评估样品的原始记录,以便与质量评估部门的反馈结果进行核对,找出差距的原因4.11收到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报告,并应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差距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并评价相应改进措施的有效性4.12实验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负责人应在1~3天内组织实验室人员查明不合格原因。

常见原因如下:4.12.1检测仪器未经过校准和有效维护4.12.2无室内质量控制或失控4.12.3试剂质量不稳定4.12.4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要求4.12.5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1.目的:为规范输血科实验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依据《质量手册》相关条款的要求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输血科按照省血液管理中心规定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

3.职责3.1.实验室检测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实验室操作(即室间考评)和改进措施的实施。

3.2.质量监督员(由科室专业技术职称最高的人员担任):负责上报检测结果;负责根据省临检中心下发的考评结果,分析本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距,并制定、实施改进计划和措施。

3.3.科主任:负责审核改进计划、改进措施和《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不合格分析报告单》;负责监督改进计划、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改进成效的评价。

4.管理程序4.1.输血科实验室应积极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按期完成室间质量评价。

4.2.接收室间质评样本时,应核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楚、样本量是否足够、是否与清单上列出的一致、有无渗漏等,确认合格后,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并及时送达输血科保存。

4.3.根据省临检中心规定的考评时间和室间质评样本的送达时间,随机指定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室间质评样本检测。

4.4.进行室间质评样本检测时,检测人员应以与常规检测方法相同的方法对室间质评样本进行检测和判定,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

4.5.质量监督员应及时对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进行汇总,经科主任审核后,及时按规定时间上传汇总结果,同时保存室间质评样本的原始检测记录,以备省临检中心反馈结果时能进行核对和查找差距原因。

4.6.接到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反馈报告后,质量监督员应对考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实施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

科主任应对改进计划和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监督,并评价改进成效。

4.7.对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测项目,质量监督员应在三天之内组织检测人员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输血前检测输血相容性检查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输血相容性检查管理制度

输血前检测输血相容性检查管理制度
1制定目的
为保证临床患者输血安全
2适用范围
全院
3.主要内容
3.1 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3.2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3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3.4 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内容包括:乙肝项、艾滋病、梅毒、丙肝、转氨酶。

3.5 输血相容性检测包括:ABO血型鉴定、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

3.6 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7 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

3.8 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3.9 输血相关检测所用试剂及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质量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10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一)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实验室常规操作人员以常规检侧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质量考评的样品检测和判定的基本要求,并全面分析考评结果,发现问题并寻找差距,以改进和完善试验操作与管理,确保常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规定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评。

(三)职责
1.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实验室质量考评操作。

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分析考评结果和实验室差距,制订和实施改进计划。

(四)工作程序
1.参加卫生部、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全国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
室质量考评活动。

2.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卫生部及省临床检验中心下发的年度室间质
评汁划表,制订年度实验室质量考评估动时间表,确保质量考
评按期完成。

3.以常规检测相同的方法对质量考评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判定。

4.根据标本接收时间随机指定检测岗位人员进行检测。

5.接收实验室质量考评标本品时,要核对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
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标识是否清楚,标本量是否足够,与清单
上列出的是否一致,有无漏渗及发货时间是否准时等异常情况,
并按说明书要求保存.
6.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和频次进行检测。

7.试验操作岗位人员须将质控品与其他标本按标准操作规程常规
操作、结果分析、判定、审核及报告。

8.试验完成后对质控品的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填写《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回报单》
9.结果报告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签发,按规定时间通过邮寄或网络发出
10.保留对质量考评样品检测的原始记录,以备与质量考评考核部门反馈结果进行核对和查找差距原因
11.接到质量考评结果反馈报告,应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并评价相应改进措施
的成效
12.对于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实验室人员在1~3天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常见原因如下:
①检测仪器未被校准及有效维护
②未做室内质控或室内质控失控
③试剂质量不稳定
④操作人员的能力不能满足要求
⑤操作人员未按照SOP进行试验操作
⑥上报的检测结果计算或抄写错误
⑦样品处理不当⑧EQA样品存在质量问题
13.实验室负责人填写《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分析报告单》,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得到科主任认可、批准后向全实验室通报,在下次室间质评活动中实施,并追踪评价改进效果
14.将室间质评回报结果、整改分析报告等相关资料归档,由科室统一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