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讲课适用)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2讲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讲解突破)(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2讲 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与提纯(讲解突破)(解析版)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除杂物质的鉴别、分离与提纯,需要掌握各种常见气体、酸溶液、碱溶液、碳酸盐等的检验方法,熟记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及这些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分离与提纯,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

专题归纳一、物质的除杂1.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为提纯。

2.除杂质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和“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①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①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①确定除杂质方法;①选择适宜试剂。

五种常用的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转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二、混合物的分离1.混合物的分离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离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存在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

2.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例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例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三、物质的检验、鉴别1.物质鉴别的方法。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验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初中化学分辨物体教案

初中化学分辨物体教案

初中化学分辨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分辨物体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2. 实验操作和观察3. 分辨物体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如食盐、糖、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分辨这些物体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分辨物体。

二、教学物质的性质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和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如食盐的咸味、糖的甜味、醋的酸味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记录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验操作和观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取样、称量、溶解等。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的变化和现象,并记录下来。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辨。

四、分辨物体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分享分辨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物分辨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困惑。

3. 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生对分辨物体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称量器等。

2. 实验试剂:食盐、糖、醋等。

3. 教学课件和资料。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

2. 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创设有趣的实验和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PPT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PPT
鉴别(气体、沉淀或其它现象)
找特征离子,抓典型现象。
例题4:
(1)用一种试剂鉴别三种白色固体
NaOH NaCl BaCO3
NaOH
NaCl H2O
BaCO3
白色固体
不溶解
BaCO3
固体溶解, 且放热
NaOH
固体溶解 NaCl
例题5:
(2) 用一种试剂鉴别三种无色溶液
NH4Cl、MgCl2、NaCl
CO和CH4两者必有其一
① CO ② CO CH4 ③ CO H2 ④H2 CH4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一)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pH试纸 ③活泼金属
④碳酸盐 等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无色酚酞 ③pH试纸 ④CuCl2、FeCl3等
①变红 ②pH<7 ③产生气体,点燃发出淡 蓝色火焰 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检验碳酸根中混有的氢氧根先把碳酸根沉淀掉 再加酚酞或MgCl2
例题8
下列四种溶液只用组内溶液混合的方法就可
以鉴别出来的是( B )
A、Na2CO3 HCl HNO3 Na2SO4 B、K2CO3 H2SO4 HNO3 BaCl2 C、HNO3 HCl AgNO3 NaCl D、Na2SO4 NaOH CuSO4 NaCl
不用其它试剂鉴别多种溶液,通常有以下几种类 型:
➢ 先找出有色溶液,再根据有色溶液与其余溶液 反应的特征现象来逐个鉴别剩余溶液。
➢ 用组内溶液混合法,依据不同反应现象来鉴别。
例题6
不用外加试剂鉴别下列五种溶液:①硫酸铵 ②氯化钡③氯化铁④氢氧化钠⑤硝酸钾的
先后顺序是 ③ ④ ① ②⑤ 。
1、某硫酸溶液中可能混有少量 盐酸,请设计实验验证盐酸的存 在。

初中化学鉴别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鉴别专题教案

教案:物质的鉴别专题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常用的物质鉴别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实验;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常用物质鉴别方法的掌握;3. 物质的鉴别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教学难点:1. 物质的鉴别方法的选取;2. 鉴别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铁等;3. 实验样品:未知溶液、固体样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鉴别?为什么需要进行物质鉴别?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鉴别是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差异,采用特定的方法区分不同物质的过程。

物质鉴别对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常用的物质鉴别方法,如物理方法(颜色、密度、熔点等)和化学方法(反应产物的形成、气体产生等);2. 举例说明各种鉴别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物质的鉴别实验,如硫酸与盐酸的鉴别、氢氧化钠与氯化铁的鉴别等;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鉴别结果。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实验;2. 学生互相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鉴别方法的优缺点;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物质鉴别方法的理解;2. 学生评价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反思实验操作中的不足;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物质鉴别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一、学生分析:学生学习酸、碱和盐的知识后,普遍感觉酸、碱和盐的知识较难、比较抽象。

对学习化学有畏难情绪。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进一步理解酸、碱和盐的性质。

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复习方法,从而加深对物质鉴别方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某某、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鉴别方法的理解和鉴别的步骤、现象和结论的表述。

四、实验准备:KNO3、CuSO4、Na2CO3、 CaCO3固体(无标签)溶液(无标签):第一组 AgNO3 Na2CO3和NaCl第二组 CuSO4、NaCl 和 NaOH溶液:(有标签)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2005年物质的检验中考题:17、(2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C.分别滴加稀盐酸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C20、(2分)甲、乙、丙、丁分别是HNO3、Ba(OH)2、Na2CO3、NaOH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已知乙和丙可以反应,乙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HNO3B、丁一定是Na2CO3C、丙不可能是Ba(OH)2D、甲不可能是HNO330、(7分)某工地的仓库里有三包标签已磨损的白色粉末,分别是生石灰、熟石灰和碳酸钙粉末。

请你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进行鉴别,并完成该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固体KNO3和CuSO4 ;Na2CO3和 CaCO3; O2和SO2? 请说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实验] 学生讨论完成鉴别,如需要可进行实验.(1) KNO3和CuSO4 . 观察固体的颜色. 蓝色固体是CuSO4,白色固体是KNO3.(2)Na2CO3和 CaCO3; 用两支试管取少量样品溶于水中,能溶于水的是Na2CO3,不溶于水的是CaCO3.(3) O2和SO2; 闻气味,有剌激性气味的是SO2,无气味的是O2 .(通过展示药品KNO3、CuSO4、Na2CO3和 CaCO3等让学生鉴别 KNO3和CuSO4;Na2CO3和CaCO3;回忆O2和SO2的气味。

初中物质鉴别教案

初中物质鉴别教案

初中物质鉴别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并掌握常见的物质鉴别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物质进行鉴别。

教学重点:1. 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常见物质鉴别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对给定物质进行鉴别的方法选择和运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NaOH、HCl、NaCl、CaCO3等;3.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什么是物质鉴别?为什么需要进行物质鉴别?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2. 讲解常见物质鉴别方法:颜色、气味、溶解性、化学反应等;3. 举例说明各种鉴别方法的运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试剂和用具;2. 演示如何通过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特征进行物质鉴别;3. 演示如何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物质鉴别。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给定一种未知物质;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鉴别方法进行实验操作;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判断和鉴别。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2.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3.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课后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物质鉴别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常见的物质鉴别方法。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质鉴别,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对于化学反应的观察不够仔细,对于实验结果的判断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专题复习课《物质的鉴别》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专题复习课《物质的鉴别》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7.氯酸钾和氯化钾二种固体
物质鉴别的方法:
1.物理法鉴别;(1)观察法(2)嗅试法 (3)水溶法
2.化学法鉴别:(1)指示剂法(2)沉淀法 (3)气体法
(4)点燃法(5)加热法
3.鉴别题的解题步骤:
取样于试管并标号———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活动与探究3】
1.不用其他任何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先后 被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魔术
在三个分别标有A、B、C的盛有液体的烧杯中, 分别倒入用矿泉水瓶装的一种液体。结果看到: A杯中变成了“红葡萄酒”;B杯中变成“汽 水”;C杯中变成了“牛奶”。若矿泉水瓶装 的是碳酸钠溶液,A、B、C可能是:酚酞溶液、 盐酸、氢氧化钙溶液中的一种,试问: A、B、 C各是什么物质?
活动与探究1
A.NaOH溶液 B.CuSO4溶液 C.MgCl2溶液 D.KNO3溶液
2.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A.AgNO3溶液 B.BaCl2溶液 C.HCl溶液 D. Na2CO3溶液
【小结】:不用试剂的鉴别题的 鉴别方法
1.利用特殊物质的颜色作为解题 突破口,以此为试剂进行鉴别。
2.利用物质两两混合产生不同的 现象而进行鉴别。
现有二个集气瓶,分别是 二氧化碳、氧气中的一种, 请你用二种方法将它们一
一别开来。
活动与探究2 将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或试剂填入表格中。
鉴别物质 1.食醋和酒
鉴别方法或试剂
2.铁粉和硫磺粉 3.食盐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4.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 溶液
5.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6.硫酸铜、氯化铁、硝酸钠三种 固体
1.利用特殊物质的颜色作为解题突破口,以此为试剂进行鉴别。 2.利用物质两两混合产生不同的现象而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课件物质鉴别和鉴定PPT教学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课件物质鉴别和鉴定PPT教学课件

10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1
2020/12/10
2
常见离子的鉴定
鉴定
所用试剂
离子
现象
H+ 酸 ①紫色石蕊试液
性 ②pH试纸
溶 液
③活泼金属
④碳酸盐
①变红 ②pH<7 ③产生气体
④产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 碱 ①紫色石蕊
①变蓝
— 性 ②无色酚酞
②变红
溶 液
③pH试纸
③pH>7
2020/12/10 ④含有Cu2+的溶液 ④蓝色沉淀
思考2、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 为杂质),请在空格上填写所选用的试剂 或方法:
(1)NaCl(Na2SO4) BaCl2
.
(2)NaCl(Na2CO3) HCl
.
(3)Cu (Fe)
HCl
.
(20204/12)/10 NaNO3(CuSO4) Ba(OH)2
.7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
❖ 不增-----提纯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杂质 ❖ 不变-----被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
2020/12/10
8
例3、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硫
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钡中的
一种或多种。初三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
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
(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
(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铁粉后,产生大量
SO42- BaCl2和稀HNO3 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现象 N2
更旺
学校课堂
7
我来做一做
练习1、现有氢气、甲烷、二氧化碳三种气
体,如果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除用一盒火柴外,你至少还需要下列试剂
中的
( )D
A、浓硫酸 B、蒸馏水
C、酚酞试液 D、澄清的石灰水
鉴别氢气和甲烷可依据其
燃烧产物不同。
学校课堂
8
专题突破:鉴别
ⅹ 练习2、某气体有H2、CO、CO2 、CH4的一种 或两种组成,为确定成分进行下面实验:
鉴定离子
所用试剂
H+ 酸 ①紫色石蕊试液
性 溶 液
②pH试纸 ③活泼金属
④碳酸盐 等
OH- 碱 ①紫色石蕊试液
性 溶
②无色酚酞
液 ③pH试纸
④CuCl2、FeCl3等
学校课堂
现象
①变红 ②pH<7 ③产生气体,点燃发出淡 蓝色火焰 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①变蓝 ②变红 ③pH>
离子 常见的物质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SO42Cl-
H2SO4及 可溶性硫 酸盐
HCl及可溶 性盐酸盐
Ba(NO3)2溶 产生白色沉淀 液和稀HNO3 白色沉淀不溶解 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和稀HNO3 白色沉淀不溶解
CO32- 碳酸盐
稀盐酸和澄 有无色气泡产生 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 方法
现象
O2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木条熄灭
CO2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N2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 燃烧的木条熄 瓶中,再倒入澄清 灭,澄清石灰
石灰水, 学校课堂
水不变浑浊4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方法
现象
H2
把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 淡蓝色火焰,烧杯
可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壁上有水珠生成.
HCl
通入水里,滴入硝酸银溶 产生白色沉淀 液和稀硝酸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 红色石蕊试纸变
NH3 在瓶口
学校课堂
蓝。
6
常见气体的检验
例1:有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H2 CO2 N2 O2,如何来鉴别?
H2
CO2
N2
燃烧的 木条
气体被点燃
H2
木条熄灭 N2 通入澄清 CO2 石灰水
变浑浊 CO2
O2
木条燃烧 O2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有此推测该则气体的成分可能有哪几种?
还原剂H2或CO两者必有其一存在
CO和CH4两者必有其一
① CO ② CO CH4 ③ CO H2
学校课堂
④H2 CH4
9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一)
溶液呈碱性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气泡
15
三、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颜色” )
• 白色 粉末 • 蓝色晶体 • 黑色 粉末 • 红色固体 • 浅绿色溶液 • 棕黄色溶液
CuSO4 MgO Na2CO3 NaOH
CuSO4·5H2O C CuO Fe3O4 MnO2 铁粉
Cu Fe2O3 亚铁盐溶液 (FeSO4 ) 铁盐溶液( FeCl3)
燃把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 淡蓝色火焰,澄 CO 性罩一个内壁涂澄清石灰水 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小烧杯
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淡蓝色火焰,有
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再向 水珠,澄清石灰
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 水变浑浊。
学校课堂
5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方法
现象
H2O 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 白色粉末变蓝色
它们的性质有 什么不同呢?
学校课堂
适宜的 鉴别方 法有…
14
方法
食盐
1.用酸碱
酚酞不变色
指示剂(滴加酚酞)
2.测pH值(用玻棒 蘸取溶液蘸在pH 试纸上)
pH=7
溶液呈中性
3.加沉淀剂
无明显现象
(CaCl2、Ca(OH)2等)
4.加酸 (取样,滴加酸溶液) 不冒气泡
学校课堂
纯碱 酚酞变红色
pH>7
学校课堂
11
二、常见离子的检验(二)
离子 常见的物质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Cu2+
可溶性铜 盐CuCl2
氢氧化钠 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Fe3+ 可溶性铁 氢氧化钠 盐FeCl3 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NH4+ 铵盐
氢氧化钠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或无色酚酞 试纸 学。校课堂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能使石蕊试
纸变蓝或无色酚酞
碳酸盐遇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铵盐遇可溶性碱产生刺激性气味NH3
活泼金属遇酸产学生校课堂氢气
18
三、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3、分析沉淀——根据沉淀的颜色或性质鉴 别物质。
(1)、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
BaCO3、CaCO3、Mg(OH)2等; (2)、不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
AgCl、BaSO4。 (3)、 蓝色沉淀:Cu(OH)2
鉴别氧化镁和氧化铜 看颜色
学校课堂
16
三、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 (观察固体的溶解性) (观察固体溶于水后是否有放热、吸热现象)
溶于水后放热固体 溶于水后吸热固体
CaO NaOH KNO3
氢氧化钠和食盐的鉴别 加水后触摸是否放热
学校课堂
17
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2、抓住“气体”——根据被鉴 别 物质发生反应是否产生气体, 或根据气体的颜色、气味等来 鉴别
红褐色沉淀:学校F课堂e(OH)3
19
三、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4、分析典型反应——根据焰色反应颜色 来鉴别钠盐和钾盐。
钠盐 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钾盐 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火焰呈紫色
学校课堂
20
★多种试剂分步鉴别法(分组法)
➢ 通常待测物都是无色溶液或白色固体 ➢ 无色溶液一般用酸碱指示剂分成酸性、中
性、碱性几组 ➢ 白色固体一般可加水,根据溶解性分组。 ➢ 每一组中根据物质的性质再次选择合适的
试纸变红
12
鉴别真假纯净水
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消毒杀菌,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用化学方 法来鉴别真假纯净水?写出步骤、方法、现 象及结论。
取样,滴加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则为假冒纯净水
学校课堂
13
考点例题解析:
例2、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 一瓶是 食盐,一瓶是纯碱。能用哪些方法 鉴别它们呢?
试剂。
学校课堂
21
例题3:
• 鉴别NaOH、 Ca(OH)2 、KNO3、HCl、 H2SO4五种无色溶液
你知道吗?
交警如何检验酒后驾车
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 是: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酸性水 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2O3)
学校课堂
1
鉴别真假纯净水
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
你会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鉴别其真
伪吗?




学校课堂
2
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学校课堂
3
一、常见气体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