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创作
创作历史小说的技巧与研究方法

创作历史小说的技巧与研究方法历史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结合了历史背景和虚构情节,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历史的魅力。
然而,要想创作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分享一些创作历史小说的技巧与研究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践。
一、深入研究历史背景1. 挑选具有故事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个体的命运和故事,这些个体往往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有着独特的成长轨迹和决策过程。
选择一个具有故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作为创作的主题,能够让读者更好地参与其中。
2. 详细了解历史背景:要想刻画历史舞台的真实感,必须深入研究所选择的历史背景。
这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了解,以便准确地叙述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二、打造精彩的人物形象1. 根据历史人物特点进行创作:在历史小说中,人物的刻画非常重要。
要精确还原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态度,深入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背景。
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以及研究历史学家的观点来实现。
2. 利用虚构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虽然历史小说需要基于历史事实,但作者可以运用虚构手法来增加小说的戏剧性和故事性。
通过凸显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激发读者的共情。
三、妥善处理历史与虚构的关系1. 在历史事实准确性与创造性之间取得平衡:历史小说既要忠实于历史事实,又要注入一些创作元素。
作者需要衡量历史真实性和小说的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以取得平衡,既能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底蕴,又能呈现引人入胜的故事。
2. 利用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对于创作历史小说而言,研究和收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这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为小说提供更准确的叙述基础。
四、编织精彩的故事情节1. 建立合理的时间线和结构:历史小说通常跨越不同的时期和事件,作者需要合理安排小说的时间线和结构,使得故事的发展流畅自然。
同时,要注意章节之间的衔接,以及情节的高潮和转折点的设置。
2. 多角度叙述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多涉及不同的人物和群体,作者可以在小说中采用多角度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历史。
历史小说创作范文案例与讨论

历史小说创作范文案例与讨论历史小说是一种通过虚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以历史事件或背景为依托的文学作品。
它既包含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融入了作者对历史的想象和创作。
下面将通过几个历史小说创作范文案例,以及对其进行讨论,探讨历史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观点。
范文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人物为中心,通过对贾府荣府的生活和纷争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奈。
此范文采用了小说的格式,通过对主要人物情感的呈现来展现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的变化,整篇文章充满情感张力。
范文二:《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文学家施耐庵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宋江和他的好汉兄弟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与忠义精神,反映了北宋末年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的腐败。
这篇范文采用了小说的对话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展现了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话的方式,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参与感。
范文三:《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浪漫奇幻类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等主要人物的历险为线索,讲述了他们师徒四人共同战胜妖魔鬼怪并背负重任的故事。
这篇范文采用了小说的叙述方式,通过描写和打破规则、人神之间的互动等手法,展示了历史时期的虚构故事和人物形象。
这种叙事方式充满想象力和幻想,不受限于历史的真实性。
历史小说创作范文的讨论:以上范文展示了历史小说的不同创作方式和形式,每篇小说在呈现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时都有独特之处。
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历史小说的创作与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它们都通过虚构故事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主题。
历史小说的魅力在于既能展现历史的真实性,又能融入作者的想象和创意。
历史小说创作需要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需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深入研究历史小说创作的技巧

深入研究历史小说创作的技巧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结合了历史事实和虚构故事,拥有无穷的魅力。
深入研究历史小说创作的技巧,能够帮助作家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历史背景,并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历史小说创作的技巧,帮助作家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出彩。
一、背景研究在创作历史小说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所选择历史时期的背景。
这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研究,作家能够将历史时期的特点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同时,作家还可以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角度出发,寻找到适合故事发展的线索。
二、人物塑造历史小说的人物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作家需要创造各种不同性格、背景和目标的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并与历史背景相结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采访专家以及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为角色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动机。
另外,为了增加人物的可信度,作家还可以加入些许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这样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
三、剧情构建历史小说的剧情构建需要注意历史事件和虚构故事的有机结合,既能展现历史真实性,又能保持情节的紧凑与引人入胜。
合理安排历史事件,融入主要角色的发展线索,并在其中穿插适当的悬念和转折,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此外,作家还可以通过扭转历史事件的走向,创造更多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张力,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语言运用历史小说的语言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
作家应该选择与时代背景相符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现代俚语和词汇,以免破坏读者对历史感的沉浸。
同时,注意描写细节和氛围的表达,能够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时代的真实感。
此外,语言简练明了,句子通顺流畅,能够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阅读体验。
五、结构安排历史小说的结构安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将整个故事按照逻辑和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同时合理使用回溯、倒叙等手法,能够增加故事的引人程度和吸引力。
并且,在每个章节之间的过渡需要流畅,使读者不至于感到破碎和困惑。
历史事件小说创作范文案例与探讨

历史事件小说创作范文案例与探讨随着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与关注度不断增长,历史题材的小说作品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追捧。
历史事件小说作为其中的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情节的吸引下对历史事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感受。
本文将以一些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历史事件小说创作的范文以及其中的创作技巧和魅力。
范文一:《亲历者》《亲历者》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历史事件小说,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生动地再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二战时期的战火蹂躏和人们的痛苦与坚强。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刻画,使读者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残酷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该小说中,主人公从战争的爆发、战场的血腥到战争结束后的重建过程,情节跌宕起伏。
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事件对每个个体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在战争面前的勇敢与坚韧。
此外,小说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事实和真实人物,使整个故事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感。
范文二:《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通过虚构的情节和语言幽默风趣的叙述方式,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有趣。
该小说以正史为基础,通过创作者的想象和构思,将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和个性特点,让读者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紧凑,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描绘,将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作者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使整个故事充满笑料和趣味,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抓住历史脉络和背景。
这种独特的叙述风格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成为了一部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经典作品。
历史事件小说创作的魅力在于其将真实的历史融入到虚构的情节中,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讲述,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背后的故事。
创作者可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独特的叙述手法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为读者呈现一个鲜活的历史画卷。
同时,创作者还需要在创作中注重历史真实性的保持,避免对历史事件的歪曲和篡改。
历史小说的创作技巧

历史小说的创作技巧历史小说是一种结合了历史知识和小说故事情节的作品。
这类小说作品旨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非常生动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发展和背景故事的情节进展。
然而,历史小说的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历史知识基础和写作技巧的作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历史小说创作技巧来帮助那些刚起步的作家。
1. 研究历史在写作历史小说之前,作家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了解历史事实和背景故事是创作历史小说的基础。
作家应该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历史小说等,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背景。
这样,在小说中添加的历史情节、背景信息和文化细节才能更加准确、真实地呈现。
2. 选择主题一个好的历史小说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名人传记、历史人物的故事或者是一个时代的背景。
作家需要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找到一个既有趣又吸引人的主题,以此为基础开始创作。
3. 描述人物小说人物的描写在历史小说中非常重要。
作家需要创造出真实而又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形象,让读者不仅了解历史,还能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
作家需要考虑人物的性格、习惯、语言和思想等细节来构建人物形象。
在刻画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要削弱他们对于历史的影响,也不要忘记人物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真实性。
4. 找到情节一个有趣的情节是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的关键所在。
在创作历史小说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历史故事背景,选择一个最优的情节线,结合历史和文学,创造出非凡的故事情节。
一个好的情节需要令读者感到兴趣,也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
5. 语言运用文学的语言应该是丰富、美好而且精确的。
在写作中避免使用现代词语和说法,而应选择具有相关历史背景的语言。
例如,使用适当的时代语汇和特定的文化术语,使小说更具历史性和真实性。
6. 细节描写历史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细节的准确和深入描述。
作家需要详细注意把历史细节加入到小说中,以便给予读者更直接的视觉感受,丰富小说的情节并提供更加真实的历史细节。
指南如何写好历史小说

指南如何写好历史小说一、引言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能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历史的风云变幻,还能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含义。
然而,要写好一本历史小说并不容易,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良好的想象力和出色的写作技巧。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写好历史小说的指南,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创作历史小说的作者们。
二、研究历史写好历史小说的第一步是对所涉及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历史的背景、社会制度、人物风貌等等,都是为了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作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资料、文献,或者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收集资料和获得灵感。
同时,还要注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准确性,尽量避免出现严重的历史错误。
三、人物塑造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的核心和推动力。
作者应该为每个角色塑造独立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
可以通过描述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展现人物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应该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不能太过现代化,同时也不能过于模板化。
四、剧情编排历史小说的剧情应该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内在逻辑。
作者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如利用历史事件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冲突、与现实世界的对比等,来构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另外,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悬疑、爱情、友情等元素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五、语言运用语言是历史小说的灵魂。
作者应该善于运用华丽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历史术语和特定时期的流行语,以增强语言的真实感和时代感。
六、结构布局历史小说的结构布局需要有条理和层次感。
可以采用分章分节的形式,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的展开和转折。
另外,可以通过交替叙述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的手法来增加悬念和复杂度。
七、历史与想象的结合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的历史著作,它更多的是历史与想象的结合。
作者可以在历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以提升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历史小说写作技巧二十

历史小说写作技巧二十历史小说是一种融合了虚构和历史事实的文学作品,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
下面是二十个关于历史小说写作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背景:写作历史小说之前要对相关历史事件和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背景:写作历史小说之前要对相关历史事件和背景进行深入研究。
2. 创造性的虚构角色:通过创造性的虚构角色来丰富故事情节。
创造性的虚构角色:通过创造性的虚构角色来丰富故事情节。
3. 合理的时间线:确保故事的时间线与历史事件相吻合,不要出现逻辑上的错误。
合理的时间线:确保故事的时间线与历史事件相吻合,不要出现逻辑上的错误。
4. 准确的对话和语言:使用准确的对话和语言来反映当时的文化和语境。
准确的对话和语言:使用准确的对话和语言来反映当时的文化和语境。
5. 创造平衡:平衡历史事实和虚构元素,使故事更有趣又可信。
创造平衡:平衡历史事实和虚构元素,使故事更有趣又可信。
6. 塑造复杂的角色:角色应该是立体的、有人性的,并有其自身的动机和目标。
塑造复杂的角色:角色应该是立体的、有人性的,并有其自身的动机和目标。
7. 描写细节:通过描写细节来营造历史时期的氛围和感觉。
描写细节:通过描写细节来营造历史时期的氛围和感觉。
8. 选取合适的文体:选择适合历史小说的文体,如叙述、记叙、抒情等。
选取合适的文体:选择适合历史小说的文体,如叙述、记叙、抒情等。
9. 使用多个视角:尝试使用多个角色的视角,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故事。
使用多个视角:尝试使用多个角色的视角,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故事。
10. 利用历史文档和资料:借助历史文档和资料来支持故事情节,提高可信度。
利用历史文档和资料:借助历史文档和资料来支持故事情节,提高可信度。
11. 避免现代观点:尽量避免用现代观点来判断历史事件,与当时的价值观一致。
避免现代观点:尽量避免用现代观点来判断历史事件,与当时的价值观一致。
12. 注重细节准确性:确保历史细节的准确性,避免错误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如何写出精彩的历史小说

如何写出精彩的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一种能够融合历史元素与虚构故事的文学形式,它能够吸引读者并带领他们穿越时空,领略历史的风雨沧桑。
然而,要写出一部精彩的历史小说并不容易,需要作者具备深入研究历史的能力,同时又要有创造精彩故事情节的才华。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写作历史小说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作家们创作出引人入胜的作品。
一、深入研究历史背景1. 查阅相关资料:在写作历史小说之前,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所选择的历史时期。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学术论文和专业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以帮助作者掌握时代背景、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的细节。
2. 着重研究人物: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因此要对所选择的历史人物进行充分的研究。
了解他们的性格、经历和个人动机,能够帮助作者创造出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
3. 注意历史真实性:虽然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为蓝本,但仍然需要作者判断何时保持历史真实性,何时进行一些适当的虚构。
历史事实和背景是写作的基础,但适当的虚构能够帮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兴趣。
二、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1. 刻画立体人物:为了使人物更加立体鲜活,作者需要注重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细节。
通过描绘情感、思想、信仰和动机等要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与之产生共鸣。
2. 人物的发展与变化:历史小说的人物应该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情节的推动,更是人物心理的呈现。
在故事的发展中,可以通过历史事件、亲情、友情或爱情等方面的冲突来展现人物的成长与变化。
3. 人物的命运: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承载着历史的重压,作者需要设定人物的命运线,展示其与历史事件的关联。
而这种关联既可以是命运的捉弄,也可以是人物力量的绽放,都可以为故事增添历史的厚重感。
三、故事情节的设计1. 寻找历史事件的独特视角:历史小说不同于历史著作,需要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历史事件。
寻找历史中的一些小众事件或者被人忽略的细节,可以帮助故事更加有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小说创作[摘要]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鲁迅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创作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鲁迅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深广的现实社会内容,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侧重表现个体人物自然性心理冲突;两位作家创作意旨、手段、切入点、文化个性之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
ぃ酃丶词]鲁迅;施蛰存;历史小说;现实社会;性心理分析Abstract:ThehistoricalnovelsprevailedintheModernChineseLiteraturehisto ryduringthe1920’sand1930’s.NovelsbyLUXunandSHIZhe-cunwererepresentativesoftwodifferentartisticorientations:theformerrevealedthenexistingsocialproblemswhilethelatterfocu sedmainlyonindivi dual’sconflictinnaturalsexpsychology;Twowri ters’differentartisticorientationswereembodiedinthedifferenc ebetweentheirwritingintentions,means,perspectives,andcultural individuality.Keywords:LUXun;SHIZhe-cun;historicalnovel;realisticsociety;sexpsychoanalysis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一度呈现繁荣的景象。
鲁迅和施蛰存同为新文学中的文化巨子,他们置身于同一社会时空背景之下,共同地把艺术目光转向遥远的历史,从古老的历史神话、传说中,发现和寻找新的生命力量,这种创作行为足以引人深思。
他们在创作意旨、手段、切入视角、文化个性等均表现出相对应的差异,可以说,他们的历史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代表和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取向。
两位作家在文学文体上的创新“实验”,极大地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表现风格和形式,丰富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性格的深层反省和思索。
ひオヂ逞赶壬弃医从文,旨在“改变国民的精神”,已属人所共知。
改造国民性,寻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可谓鲁迅奋斗一生的目标方向。
他致力于小说创作,其原因在于:“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1]511。
利用小说求得“改良社会”之目的,这一功利主义文学观念和鲜明的思想启蒙立场,既适应了五四思想解放和新文学时代的需要,也是鲁迅独特的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オス赜诼逞缸钤绲睦史小说《补天》(又名《不周山》),据他自己在结集序言中说道,小说写于1922年冬天,取材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他认为“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的缘起”,可是却在写作中途,在报上“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的对于汪静之君的《惠的风》的批评,他说要含泪要求,请青年不要再写这样的文字,这可怜的阴险使我感到滑稽”。
于是“无论如何,止不住有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在女娲的两腿之间出现”,对于生活中“可怜的阴险”予以坚决地回击。
但同时又自谦:“这就是从真而陷入油滑的开端,油滑是创作的大敌”[2]341。
对于艺术与现实斗争的矛盾,鲁迅的创作选择显然十分清楚。
オフ是从“改良社会”和现实斗争需要出发,鲁迅不惜损伤自己创作风格,宁愿舍弃艺术的严整要求,也不失急切地发挥文学的现实战斗作用。
不过,滑稽的是,鲁迅出于现实批判的考虑——运用的“油滑”技法,却恰恰为批评家成仿吾先生推崇。
有意为之的创作追求竟然遭致“艺术”上“肯定”地误解,鲁迅一气之下,索性将《不周山》从《呐喊》中抽出,愤然地显现出自己为现实而创作的立场。
作家的创作立场自始至终都一直很明确:“说到‘为什么做起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1]512“为人生”,而非“为艺术”,为现实的斗争和社会改造服务,这样的创作态度,在鲁迅眼里不仅是毫不隐讳,而且是身体力行,贯穿了鲁迅文学生命的历程。
オケ冉隙言,施蛰存,可称为新文学成长起来的第二代作家,就没有如此强烈的改良国民精神动机,也没有多少“改良社会”的切实愿望。
他所努力追求的是文学本身的价值和发展。
从施蛰存的文学履历可以看出,他生于读书人家庭,接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从事文学却是因个人性情特点和时代的影响。
在1933年的《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文中他写道:“革新了的《小说月报》中所载的很多俄国小说的翻译,引起了我的对于小说的兴趣,并且还很深地影响了我。
我于是也写小说了”。
在其后的文章中又说,“在早期的新文学运动中,创造社给我的影响,大于文学研究会。
这时,我已决心搞文学,当作家”[3]72。
显而易见,施蛰存是受五四新文学精神影响走上创作道路的。
因为时代精神力量的推动,许很多多青年把文学作为生活生存的选择,或为理想人生的选择,施蛰存就是其中一例,他的文学创作,无非是实现一个普通文学青年“当作家”的朴素愿望和梦想。
有差异的是,文学青年分属于不同社会阶层,在“五四”文学思潮中所汲取的精神养分各有侧重。
施蛰存没有继承文学启蒙主义精神,没有继承文学关注现实、人生的传统,仅仅过多地汲取了“创造社”表现自我,“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念。
因此,施蛰存虽曾有短暂地跟上现实步伐,有反映时代精神的创作努力,但是归根结底,他的心中,却缺少了“五四”思想启蒙的观念意识,缺乏投身于“改良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火热激情。
オナ┱荽娴牡谝黄历史小说《鸠摩罗什》写于1929年9月,据称是“七易其稿,费了半年以上才得以完成”。
作家的创作追求,施蛰存自己解说得十分清楚:“我对于短篇小说的创作上一点也不存苟且和取巧的心。
我想写一点更好的作品出来,我想在创作上独自走一条新的路径”[4]809。
创作动因非常明确:“创作上独自走一条新的路径”,“写出更好的作品”。
オト绱舜醋餍奶和追求,在当时的社会情形之下,作家必须是在借鉴新文学创作经验基础上,改变原有已成规范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在艺术形式上有较大改变和更新。
无疑,施蛰存实践了这样的目标:对于艺术形式的创新欲求取代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努力,对文学表现手法的重视代替了现实生活的激情把握,把追求“艺术”视为作家创作的唯一动力和源泉。
オズ苣阉凳┱荽婢弑覆斡胂质瞪缁岬挠缕,在历史小说集《将军的头》出版之后,他就对读者心存疑虑:“有人在我的这几篇作品中检讨普罗意识,又有人说我是目的在提倡民族主义”[4]793,唯恐读者误解自己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并连连地出场解说:“写种族和爱的冲突”,“四部小说有‘一个极大的共同特点——二重人格的描写,每一篇的题材都是由生命中的两种背驰的力的冲突来构成,而这种力的一种又始终不变的是色欲”[5]。
此外,在其本人所主编的《现代》书评栏里,施蛰存强调指出,他的历史小说与鲁迅、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人的历史小说不同,不如他们那样赋予历史人物明显的现代语言和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他的历史小说就是写历史,就是写历史人物的性爱冲突。
这种对“现实”避之唯恐不及的创作“解说”,这种对于现实社会回避、疏离态度,与鲁迅那样强烈鲜明的现实立场正好形成截然相反的对比,在新文学创作整体中不能不说是种特例。
ざオビ捎诼逞负褪┱荽娴奈难Т醋髂康牟煌,两位作家创作态度和文学观念有很大差异。
他们都致力于同类题材小说创作,运用的文学表现手段却迥然不同。
オナ紫龋在审美视角上,虽然同样取材于历史典籍、传说,可是作家的艺术审美目光却关注于历史人物的不同精神侧面。
鲁迅从历史和现实联系的角度,在历史人物身上寻找和发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批判和揭露人物存有的恶俗陋习,关注历史人物身上积淀的社会内容,表现他们的文化和文明的创造精神。
作家或歌颂赞美,如女娲的劳动创造,后羿的勇敢豪迈,宴之敖的冷峻勇毅,墨子的反抗强暴,大禹的勇于创新;或揭露批判,如老子、庄子,均自体现出现实的战斗性特点。
与鲁迅相比,施蛰存从人物的自然属性角度,关注人物内心的性爱心理,表现历史人物的“个人化”意识,呈现出一种生命的自然性倾向。
施蛰存认为,“真实和现实微有不同,社会的实际情况叫做现实,思想、情绪的实际情况叫做真实。
”作品“并不必须描写、表现或反映社会现实”,但作家“所描写、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情感必须符合他自己的心灵状态”。
这使得施蛰存文学表现的不是人物在生活中的故事,而是“表现一种情绪,一种气氛,或一个人格,他们并不是拿一个奇诡的故事来娱乐读者,而是以一种极艺术、极生动的方法来记录某一些‘心理’或‘社会的’现象,使读者虽然是间接的,但是无异于直接地感受了。
”[6]オヂ逞咐史小说关注的是人在现实社会和历史中存有的位置,关注人在现实社会的生活命运和生存状态,关注的是人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关注人性变化过程中的性爱心理,关注的是个体自我的内心世界,关注的是个人生命的自然意识。
オテ浯危在历史小说的创作方法上,鲁迅在《序言》中总结自己创作经验,认为可分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两类。
而他自己的历史小说,根据现实需要,毫无疑问当属后类,“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事上的依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
历史文献,这里充当为现实斗争的“佐料”;“随意点染”即艺术加工,“信口开河”即借了古人之口叙说自己的话,是根据现实生活变化及斗争需要来调节运用不同的艺术方法,这样灵活多变的艺术手段归根结底是由现实社会复杂状况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依据古籍容纳现代,用现代人的观点“激活”古人和历史,“他的用现代眼光去解释古事这一面,而他的更深一层的用心,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人之所应憎恨与应爱,乃至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7]。
时而运用浪漫主义的方法,驰骋想象,高度夸张,表现逼真的现实世界;时而依然继续运用“油滑”手段,在历史人物身上赋予现代人语言和生活细节;更有特色的是文体融合,把杂文笔法引入小说创作,运用荒诞、戏谑的笔调取得“借古讽今”的艺术效果。
必要时借用西方的理论,本意还是在“煮自己的肉”。
オ20世纪20年代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传入中国,新文学很多作家都不同水准地受其影响。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的性欲与生俱来,具有强大力量,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性本能意识支配,意识有前意识和潜意识之分,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性意识的冲动。
这样关于性爱冲动的潜意识理论,鲁迅自然很熟悉,他认为“偏执的弗罗特先生宣传了‘精神分析’之后,很多正人君子的外套都被撕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