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艺术活动中的继承与发展是艺术创作和演绎过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继承是指通过学习、研究和传承前人艺术作品的经验和技巧,将其发展成新的艺术形式。
发展则是指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继承在艺术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艺术继承使得前人的创作成果在时间上得以延续和传承,保留了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继承传统艺术形式的技法、表达方式和创作思想,对于理解和欣赏传统艺术作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艺术继承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通过研究和模仿前人的作品,艺术家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艺术继承使得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造轮子,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然而,单纯的继承不足以满足艺术发展的需求。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突破,需要艺术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
艺术家们通过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局限,从而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变革,不断推动艺术的发展。
继承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继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的可能。
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家们的创新和实践,艺术才能真正发展并与时俱进。
只有在坚持继承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发展,艺术才能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保持同步,继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总之,艺术活动中的继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继承使得前人的创作成果得以保留和传承,为艺术家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艺术发展则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真正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艺术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任何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过去的认识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这种辩证关系可以帮助理解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在当今,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思想和学习,还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第一,从思想上讲,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对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它涉及到思想发展的关键点,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只有在牢固树立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基础上,社会发展才能稳步推进。
通过建立起新的发展理念,结合过去的经验,我们才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来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社会进步。
第二,从学习上说,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帮助学习者培养理解问题和多样性的思维方式。
例如,学习社会历史可以通过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来加深理解,学习自然科学也可以结合过去的知识和当前的科技发展来理解自然规律。
最后,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时候,整个社会发展的困境可能来自于继承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正确的理论来正确的处理这种矛盾,也就是正确的理解和处理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例如,可以利用辩证法的精神和方法,把过去的传统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当出现新的社会环境时,以及可以通过理解历史进程,站在世界视角来看待当下的社会问题,从而更好的把握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社会问题。
总之,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学习上,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帮助人们正确处理社会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三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二、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加以改造与剔除。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认识

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认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是否矛盾?1,不矛盾。
2,发扬传统文化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了解,继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肯定。
3,而引进和借鉴西方文化是辩证的对待外国先进文化,我们要去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味的抵制西方先进文化,也不能全盘否定。
4,发扬传统文化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既有它优秀的地方,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优秀的地方是得发扬,不足的地方也得改进。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历史悠久而深厚的,讲仁德、重信义、孝长者、尊老者、护幼者、要爱国……这些优秀的传统对于中华民族性格的优良培养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的。
但是在传统文化却是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这些传统文化必然有着封建社会的烙印,就像保守、专制、迷信、歧视女性等一些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已经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正常发展,必须得给予革新!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正好可以弥补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开放、民主、尊重女性等,正因为一批批有革新思想的人领导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革新运动,使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出现了新局面,使中国适应了世界的发展,促进了自己的进步。
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先进文化,不要一味自信,也不要一味崇外,使自己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使自己的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使自己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好。
所以,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处理好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篇开头的第一句话。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处理好批判、吸收、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寻找扬弃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
知识回顾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怎么处理继承与-精选文档

(一)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 社会实践不断提 出新情况、新问题 2 社会实践为文化 创新提供丰富的资 源和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2019· 安徽卷)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 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 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 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 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答案:A
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 创新的源泉是( ) A.对历史的继承,对生活的观察 B.社会实践 C.文化工作者的灵感 D.对文化创造的执著追求
[答案] B
[解析] 文化创新需要继承历史和观察生活,也需要文化工 作者的灵感和对文化创造的执著追求,但它们都不是文化 创新的源泉,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社会实践
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 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 新问题; (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 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1.白族舞蹈家杨丽萍历时两年深入采风创作的舞蹈 《云南映象》风靡全国,巡演将近两百场。对此,下列说 法最贴切的是( )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采风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继承与发展

宋代开始就明文规定,只有皇帝 能穿黄龙袍,普通庶民是不许使用龙 的图案和穿黄色的衣服。 民国政府确定:男子礼服为中山 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的 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大翻 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装,与短 发配合;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都有一个明显的技术标 志。纸张发明之后,中国迅速成为文明的中心、 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捐献国。 印刷术传到了欧洲并迅速普及,它将文化从教 会和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因为印刷术的催化而大放异彩。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动。 (2)功能:。
A、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 一代。(选择、传递)
B、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 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创造)
②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 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
思考:封建 王朝、中华民 国、社会主义 新中国不同社 会制度下服饰 的变更与发展 说明了文化生 活的什么道理?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决 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变与不变的关系。
在世界的发展和变迁中,变与不变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0级涉外2班崔晓燕13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几千年长期延续而未曾中断的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一个民族的文化,唯有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维持其先进性。
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做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原因就在于它总是在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中发展,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更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胡锦涛同志曾说道:“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
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
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又蕴含着时代孕育的理想和精神,既延续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着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
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最好的创新”。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并不排斥创新,相反,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文化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的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所以我们绝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
但是继承和借鉴绝不可以变成自己替代的创造,这是绝不能替代的。
文学艺术中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在我看来,没有“不变”,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变”,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活力。
因此,真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
继承难在如何的合理取舍,对凡是被后人所认可的,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必须毫不动摇的予以取,反之则舍。
但创新是绝对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创新是生生不息的动力。
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这种代替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同时增添旧事物中所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因此,既要对传统的经验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是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的统一起来。
另外,继承与创新不单单是一个民族的任务,它更需要的是这个民族的每一个分子去实践。
而当一个民族能够做到每一分子都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的昌盛与富强也就只成了时间问题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