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电工实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 年12 月14 日实验名称差动放大电路实验台号实验时数3小时姓名学号年级2013班3班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差动放大器工作原理

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

1.计算下列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

倍数电路图见5.1

信号源已替代

5.1

在图5.1的基础上画出单端输入时和共模输入时的电路图

二、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环境: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4.TPE-A3模拟电路实验箱

3、实验步骤:

1、将电路图5.1接线

2、测量静态工作点

3、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4、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5、在实验台上组成单端输入的差动电路进行下列实验

三、实验过程与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的数据表格、绘制曲线、波形图等)

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1、将电路图5.1接线

2、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零

将放大器输入端V11、V12接地,接通直流电源,调节调零电位器R P,使V O=0。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测量V1,V2,V3各极各地电压,

并填入表5.1中。

5.1

对地

电压

Vc1 Vc2 Vc3 Vb1 Vb2 Vb3 Ve1 Ve2 Ve3 测量值

6.29 6.31 -0.74 0 0 -

7.77 -0.61 -0.61 -

8.39

3)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在两个输入端各自加入直流电压信号,按有5.2要求测量并记录,由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单端和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接入到V11t和V12,调节Dc信号源,使其输出为0.1和-0.1.

(须调节直流电压源Ui1=0.1V ,Ui2=-0.1V)

4)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输入端b1和b2 短接,接到信号源的输入端,信号源另一端接地。DC信号先后接OUT1和OUT2

测量有关数据后填入表5.32.,由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并进一步计算出共模抑制比。

5.2

差模输入共模输入抑制

比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计算

值Uc1 Uc2 Uo双Ad1 Ad2 Ad双Uc1 Uc2 Uco双Ac1 Ac2 Ac双CMRR

+0.1V 10.08 2.55 7.46 -16.

8616.8

6-33.

71

6.29 6.31 -0.02 0.00

5

0.00

5

0 186.5

-0.1V 6.29 6.31 -0.02 0.00

50.00

5

0 186.5

5、在实验台上组成单端输入的差放电路进行实验。

将b2接地,组成单端输入差动放大器。在b1端先后输入直流信号,测量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值。填入表5.3计算单端输入时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并与表5.2中双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进行比较。

输入信号Ui 测量仪计算值电压值放大倍数

(单端)

放大倍数

(双端) Uc1 Uc2 Uo

直流+0.1V 4.76 7.84 -3.70 -52.3 -119.4

直流-0.1V 8.13 4.47 3.64 -53.2 -119.8

四、实验结果总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思考题目,总结实验的新体会,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

差分放大电路性能和特点:

输入阻抗较高,

抗干扰能力强是对双极性晶体管电路而言的.

输入阻抗越高,抗干扰能力就强

共模抑制比高(对差模信号有放大作用,对共模信号没有放大作用)

通常情况下,差动放大器用来放大微弱电信号的。

实验体会:

恒流源作负载时,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电路的输入阻抗大,可以减小放大电路从信号源索取的电流,以降低信号源的功率容量。

五、教师评语

(教师对该生完成本实验情况的综合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实验态度等情况给出该生本实验的综合成绩)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差分放大电路仿真02605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

二、选好元器后,将所有元器件连接绘制成仿真电路(见图 1) R3 6.8k Q 三、仿真分析 1.静态工作点分析 1)调零。信号源先不接入回路中,将输入端对地短接,用万用表测量两个输出 节点,调节三极管的射极电位,使万用表的示数相同,即调整电路使左右完 全对称。测量电路及结果如图2所示 2)静态工作点调试。零点调好以后,可以用万用表测量 Q1、Q2管各电极电位, 结果如图 3 所示,测得 I B 1 15 A , I C 1 1.089mA , U CE 5.303V 。 2.测量差模放大倍数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XFG1的“ +”端接放大电路的R1输入端,“一”端接R2输入 端,COM 端接地。调节信号频率为1kHz ,输入电压10mV 调入双踪示波器,分别 接输入输出,如图4所示,观祭波形变化,示波器观祭到的差分放大电路输入、 输出波形如图5所示 R4 6.8k Q R1 ■ 酉 2 ?R6 >510 Q <3 ------- Q1 R8 12k Q 12 V 双端输入、 100Q Key=A 丄V2 -— 12 V 11 R5 5.1k 10 双端输出的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8 Q ■ 4 Q2 2N3903 R2 AAAr-| 2k Q 7 50% Rp1

4.607 V H-、4 -Q *: LR3 S : : ?6+BkQ : a ): >R4 :>G.?kn ............ R& '''' ---------- VA ---------- it::12W5::: 1 F ■! ■ I R1 .,,斗,- VA- :7W. . \ ■1 2M39G 3 :R2 : : 2K1: 2N39G3 -” R6 5100 : ::5C% :10QQ ::Key=A 丄V2「::二12W TV '' 图2差分放大器电路调零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差动,放大器,南昌大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工作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下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当开关K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调零电位器R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i=0时,双端输出电压uo=0。R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

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5-1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Ic1=Ic2=1/2Ie恒流源电路Ic1=Ic2=1/2Ic3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双端输出:Re=∞,Rp在中心位置时, Ad? 单端输出 △uoβRc ?? △ui Rb?rbe??β)Rp 2 Ad1? △uc11?Ad △ui2 Ad2? △uc21 ??Ad △ui2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 △uc1?βRcR

Ac1?Ac2????c △uiR?r?(1?β)(1R?2R)2Re bbepe 3、共模抑制比cmRR2 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AA cmRR?d或cmRR?20Logd?db? AcAc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万用表 5、实验箱 6、差动放大器集成块 四、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按图5-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测量静态工作点2)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o=0。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电压uRe,记入表5-1。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嵌入式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课程实验(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实验 专业、班: 08级 姓名: 学号: 学期:2010-2011第1学期 成绩(教师填写) 实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评验 分数 分数 (百分制)

实验一80C51单片机P1口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P1口作为I/O口时的使用方法。 (2)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的区别。 实验内容: 用P1.3脚的状态来控制P1.2的LED亮灭。 实验设备: (1)超想-3000TB综合实验仪 1 台 (2)超想3000仿真器 1 台 (3)连线若干根 (4)计算机1台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实现当P1.3为低电平时,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2)修改程序在执行读P1.3之前,先执行CLR P1.3,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分析在第二种情况下程序为什 么不能正确执行,理解读引脚和读锁存器区别。 实验结果: (1)当P1.3为低电平时,发光管亮;P1.3为高电平时,发光管灭。 (2)不正确。因为先执行CLR P1.3之后,当读P1.3的时候它的值就一直是0,所以发光管会一直亮而不 会灭。单片机在执行从端口的单个位输入数据的指令(例如MOV C,P1.0)时,它需要读取引脚上的数据。此时,端口锁存器必须置为‘1’,否则,输出场效应管导通,回拉低引脚上的高输出电平。 系统复位时,会把所有锁存器置‘1’,然后可以直接使用端口引脚作为输入而无需再明确设置端口锁存器。但是,如果端口锁存器被清零(如CLR P1.0),就不能再把该端口直接作为输入口使用,除非先把对应的锁存器置为‘1’(如 SETB P1.0)。 (3)而在引脚负载很大的情况(如驱动晶体管)下,在执行“读——改——写”一类的指令(如CPL P1.0) 时,需要从锁存器中读取数据,以免错误地判断引脚电平。 实验二 80C51单片机RAM存储器扩展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RAM6264的扩展 实验内容: 往RAM中写入一串数据,然后读出,进行比较 实验设备: (1)超想-3000TB综合实验仪 1 台 (2)超想3000仿真器 1 台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 电路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二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式方法和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的影 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模拟电路实验箱 5、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的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 U B ≈ 2 11B B CC B R R U R +?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I E = E BE B R U U -≈Ic U CE = U C C -I C (R C +R E )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 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的直流10V 挡测量U E = 2V 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 )。然后测量U B 、U C ,记入表2—1中。 表2—1 测 量 值 计 算 值 U B (V ) U E (V ) U C (V ) R B2(K Ω) U BE (V ) U CE (V ) I C (mA ) 2 60 2 B2所有测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 ≈I E = E E R U 或I C =C C CC R U U -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综合(计算与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时间 10月31日(周五)17:50-21:00 2、实验地点 实验楼902 3、实验目的 1. 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动态分析方法) 2.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3.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4.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5. 熟悉恒流源的恒流特性 6. 通过对典型差动放大器的分析,锻炼根据实际要求独立设计基本电路的能力 7. 练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辅助分析设计实际应用电路 8. 培养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仪器 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模拟实验板、三极管、电容电阻若干、连接线 5、电路原理 1. 基本差动放大器 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部分模拟图如下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2.4.2. 具有平衡电位器的差动放大器 分析容 BQ I CQ I CQ U CEQ U 空载 A m 100.43-? 1.13mA 6.4V 7.1V 双出 A m 100.43-? 1.13mA 6.4V 7.1V 单出 A m 100.43-? 1.13mA 3.2V 3.9V 分析容 BQ I CQ I CQ U CEQ U 空载 A m 109.83-? 1.12mA 6.4V 7.1V 双出 A m 109.83-? 1.12mA 6.4V 7.1V 单出 A m 100.93-? 1.10mA 3.2V 4.0V 分析容 u A i R o R CMR K 空载 -189 15k Ω 10k Ω ∞ 双出 -93.3 15k Ω 10k Ω ∞ 单出 -46.7 15k Ω 5k Ω 184.2 分析容 u A i R o R CMR K 空载 -179.4 15k Ω 10k Ω ∞ 双出 -90.1 15k Ω 10k Ω ∞ 单出 -45.5 15k Ω 5k Ω 189.4

武汉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2)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2013 年11 月10 日

一、实验操作过程 1.在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上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无线路由器,一般路由器和PC机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局域网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表9.1(参数配置表)对路由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和PC机进行相关参数的配置: 服务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IP地址默认网关 DNS 202.2.2.1 202.2.2.2 WWW 202.3.3.1 202.3.3.3 路由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型号IP地址默认网关时钟频率ISP 2620XM e1/0:202.2.2.2 e1/1:202.3.3.3 s0/0:202.1.1.2 64000 Router2(Server) 2620XM f0/0:192.168.1.1 s0/0:202.1.1.1 Wireless Router Linksys WRT300N 192.168.1.2 192.168.1.1 202.2.2.1 备注:PC机的IP地址将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自动分配 2.1 对router0(sever)断的配置: 将下列程序代码输到router0中的IOS命令行中并执行,对router0路由器进行设置。Router>en Router#conf t

2.3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 对www服务器进行与DNS服务器相似的配置,包括它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具体的相关配置图见下图: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图

反馈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模版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工程班级: 组号:指导教师:田明 报告人:学号: 实验地点 N102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一.实验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的理解. 学习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掌握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多级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测试方法. 三.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组 信号发生器一台/组 直流稳压电源一台/组 万用表一台/组 四.实验容: 设计一个多级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或集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要求如下: 闭环电压放大倍:30---120 输入信号频率围:1KHZ-------10KHZ. 电压输出幅度≥1.5V 输出电阻≤3KΩ 五.实验步骤: 1.选择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一般有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集 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

为满足上述放大倍数的要求,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最少需要二级放大,其连接形式有直接耦合和阻容耦合,阻容耦合可以消除放大器各级静态工作点之间的影响,本设计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各级放大器,其组态有多种多样,有共发射极,共基极和共集电极。本设计可以采用共发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对于负反馈形式,有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本设计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形式。 2.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 下面是电源输入电路,通过并联两个电容的滤波电路形式,以效消除干扰,保证电路稳定工作,否则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整体原理图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整个电路由三级放大和一路负反馈回路构成,第一级电路是NPN管构成的共发射极电路,通过直接耦合的方式输出给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综合(计算与设计)实验报告 1、实验时间 10月31日(周五)17:50-21:00 2、实验地点 实验楼902 3、实验目的 1. 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动态分析方法) 2.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3.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4.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5. 熟悉恒流源的恒流特性 6. 通过对典型差动放大器的分析,锻炼根据实际要求独立设计基本电路的能力 7. 练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辅助分析设计实际应用电路 8. 培养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仪器 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模拟实验板、三极管、电容电阻若干、连接线 5、电路原理 1. 基本差动放大器 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部分模拟图如下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具有平衡电位器的差动放大器 分析内容 BQ I CQ I CQ U CEQ U 空载 A m 100.43-? 双出 A m 100.43-? 单出 A m 100.43-? 分析内容 BQ I CQ I CQ U CEQ U 空载 A m 109.83-? 双出 A m 109.83-? 单出 A m 100.93-? 分析内容 u A i R o R CMR K 空载 -189 15k Ω 10k Ω ∞ 双出 15k Ω 10k Ω ∞ 单出 15k Ω 5k Ω 分析内容 u A i R o R CMR K 空载 15k Ω 10k Ω ∞ 双出 15k Ω 10k Ω ∞ 单出 15k Ω 5k Ω

武汉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验》2017年度PSASP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班级:

实验目的: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学习,我们都对简单电力系统的正常和故障运行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但电力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对电力系统极性分析计算量大,如果手工计算,将花费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发生错误。而通过使用电力系统分析程序PSASP,我们能对电 力系统潮流以及故障状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计算。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能够加深对电力系统分析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进行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帮助的。 潮流计算部分: 本次实验潮流计算部分包括使用牛顿法对常规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进行计算,以及应用PQ分解法规划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在规划潮流运行方式下,增加STNC-230母线负荷的有功至1.5.p.u,无功保持不变,计算潮流。潮流计算中,需要添加母线并输入所有母线 的数据,然后再添加发电机、负荷、交流线、变压器、支路,输入这些元件的数据。对运行方案和潮流计算作业进行定义,就可以定义的潮流计算作业进行潮流计算。 因为软件存在安装存在问题,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使用文本支持模式,所以 无法使用PSASP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实验报告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均使用Visio绘制, 请见谅。 常规潮流计算: 下图是常规模式下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并在各节点标注电压大小以及相位。 下图为利用复数功率形式表示的各支路功率(参考方向选择数据表格中各支路的i侧母

线至j侧),因为无法使用图形支持模式,故只能通过文本支持环境计算出个交流线功率,下图为计算结果。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得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得调式方法与测量方法。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得测试方法及放大器参数对放大倍数得影响。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得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偏置电阻R B1、R B2组成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以稳定放大器得静 态工作点。当在放大器得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后,在放大器得输出端便可 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得输出信号,从而实现了电 压放大。 三、实验设备 1、信号发生器 2、双踪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模拟电路实验箱 5、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它得静态工作点估算方法为: UB≈

图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I E=≈Ic U CE=UCC-I C(RC+RE) 实验中测量放大器得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为零得情况下进行。 1)没通电前,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接好电源线(注意12V电源位置)。 2)检查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3)用万用表得直流10V挡测量UE =2V左右,如果偏差太大可调节静态工作点(电位器RP)。然后测量U B、U C,记入表2—1中。 表2—1 测量值计算值UB(V) UE(V) UC(V)R B2(KΩ)U BE(V) UCE(V) I C(mA) 2、6 2 7、2 60 0、6 5、2 2 B2 量结果记入表2—1中。 5)根据实验结果可用:I C≈I E=或I C= UBE=U B-U E U CE=U C-UE 计算出放大器得静态工作点。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l 、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对于二极放大电路,习惯上规定第一级是从信号源到第二个晶体管BG2的基极,第二级是从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到负载,这样两极放大器的电压总增益Av 为: 2V 1V 1 i 1 O 2i 2O 1i 2O ,i 2O S 2O V A A V V V V V V V V V V A ?=?==== 式中电压均为有效值,且2i 1O V V =,由此可见,两级放大器电压总增益是单级电压增益的乘积,由结论可推广到多级放大器。 当忽略信号源内阻R S 和偏流电阻R b 的影响,放大器的中频电压增益为: 1be 2 be 1C 1be 1L 11i 1O S 1O 1V r r //R 1 r R V V V V A β-='β-=== 2 be L 2C 2 2be 2L 21O 2O 1i 2O 2V r R //R r R V V V V A β-='β-=== 2 be L 2C 2 1be 2be 1C 12V 1V V r R //R r r //R A A A β?β=?= 必须要注意的是A V1、A V2都是考虑了下一级输入电阻(或负载)的影响,所以第一级的输出电压即为第二级的输入电压,而不是第一级的开路输出电压,当第一级增益已计入下级输入电阻的影响后,在计算第二级增益时,就不必再考虑前级的输出阻抗,否则计算就重复了。 2、在两极放大器中β和I E 的提高,必须全面考虑,是前后级相互影响的关系。 3、对两级电路参数相同的放大器其单级通频带相同,而总的通频带将变窄。 ) dB (A log 20G 式中G G G V u o 2u o 1u uo =+= 三、实验仪器 l 、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分立元件放大电路模块 四、实验内容 1、实验电路见图4-1

武汉大学单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成绩教师签名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多人合作实验)实验序号06 实验日期2011-12-12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班 小题分: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习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Av,ri,ro的方法啊,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3.学习放大器的动态性能。 实验内容: 测量放大器的动态和静态工作状态结果填入相应表格当中,记录相应的β值,A值和等效的输入电阻ri与输出电阻r0。 二、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小题分: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环境: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电表 4.TRE-A3模拟电路实验箱 实验步骤: 1.?值测量 (1)按图2.1所示连接电路,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值。 (2)连线完毕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再接通电源。改变Rp,记录Ic分别为0.8mA,1mA, 1.2mA时三极管V的?值。

Ib(mA)0.05 0.06 0.066 Ic(mA) 0.8 1 1.2 ? 16 16.67 18.18 ?=Ic/Ib代入各式即可 2.Q点测量 信号源频率f=500Hz时,逐渐加大ui幅度,观察uo不失真时的最大输入ui值和最大输出uo值,并测量Ib,Ic,和VCE填入表2.2 表2.2 实测法估算法误差 IB (uA)IC (mA) Vce (V) IB’ (uA) IC’ (mA) V’ce (V) IB-I’B IC-I’C Vce-V’ 47.2 1.4 4.86 47.2 1.56 3 0 0.16 1.86 估算法:Ib=V1/(R1+R2)=12/(51k+200K)=47.2uA Ic= ?Ib=1.56mA Vce=V1-R3*Ic=3V 3.Av值测量 (1)将信号发生器调到频率f=500Hz,幅值为5mA,接到放大器输入端ui,观察ui和uo 端的波形,用示波器进行测量,并将测得的ui,uo和实测计算的Av值及理论估算的Av’值填入表2.3 表2.3 实测法估算法误差 Ui(mV)Uo(V) Av=uo/ui Av’Av’-Av 5 -1.3 -260 -31 .7 -55.7 估算法:Vbe=V1-Ib(R1+R2) Vce=V1-Ic*R3 Av’=Vce/Vbe=-315.7 (2)保持Vi=5mV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L,在改变Rc的数值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表2.4 表2.4 给定参数实 实测计 估算 Rc RL Vi(mV) V o(V) Av Av 2k 5k 5 0.83 165 177.89 2k 2k2 5 0.60 119 129.7 5k1 5k1 5 1.30 260 315.76 5k1 2k2 5 0.90 180 190.3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第五版)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 陈峻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花溪 550025) 摘要:熟悉电子天平得原理与使用规则,同时可以学习电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方法;学习利用HCl与NaOH相互滴定,便分别以甲基橙与酚酞为指示剂得 滴定终点;通过KHC 8H 4 O 4 标定NaOH溶液,以学习有机酸摩尔质量得测定方法、熟 悉常量法滴定操作并了解基准物质KHC 8H 4 O 4 得性质及应用;通过对食用醋总浓度 得测定,以了解强碱滴定弱酸过程中溶液pH得变化以及指示剂得选择。 关键词:定量分析;电子天平;滴定分析;摩尔质量;滴定;酸度,配制与标定 前言 实验就是联系理论与实际得桥梁,学好了各种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与良好得实验习惯,促其形成严格得量得观念。天平就是大多数实验都必须用到得器材,学好天平得使用就是前提,滴定就是分析得基础方法,学好配制与滴定就是根本。 (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一、实验目得: 1、熟悉电子分析天平得使用原理与使用规则。 2、学习分析天平得基本操作与常用称量法。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石英砂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瓶烧杯小钥匙 三、实验步骤 1、国定质量称量(称取0、5000g 石英砂试样3份) 打开电子天平,待其显示数字后将洁净、干燥得小烧杯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然后按自动清零键,等待天平显示0、0000 g。若显示其她数字,可再次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 打开天平门,用小钥匙将试样慢慢加到小烧杯中央,直到天平显示0、5000 g。然后关好 天平门,瞧读数就是否仍然为0、5000g。若所称量小于该值,可继续加试样;若显示得量超过 该值,则需重新称量。每次称量数据应及时记录。 2、递减称量(称取 0、30~0、32 g石英砂试样 3 份) 按电子天平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然后打开天平门,将1个洁净、干燥得小烧杯 放在秤盘上,关好天平门,读取并记录其质量。 另取一只洁净、干燥得称量瓶,向其中加入约五分之一体积得石英砂,盖好盖。然后将 其置于天平秤盘上,关好天平门,按清零键,使其显示0、0000 g。取出称量瓶,将部分石英 砂轻敲至小烧杯中,再称量,瞧天平读数就是否在-0、30~-0、32 g 范围内。若敲出量不够, 则继续敲出,直至与从称量瓶中敲出得石英砂量,瞧其差别就是否合乎要求(一般应小于 0、4 mg)。若敲出量超过0、32 g,则需重新称量。重复上述操作,称取第二份与第三份试样。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1 固定质量称量 编号 1 2 3 m/g 0、504 0、500 0、503 表2 递减法称量 编号 1 2 3 m(空烧杯)/g 36、678 36、990 37、296 称量瓶倒出试样m1 -0、313 -0、303 -0、313 M(烧杯+试样)/g 36、990 37、296 37、607

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二 由分立元件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熟悉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任务 设计和实现一个由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和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结型场效应管的型号是2N5486,晶体管的型号是9011。 三、实验内容 1. 基本要求:利用两级放大电路构成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1)静态和动态参数要求 1)放大电路的静态电流I DQ 和I CQ 均约为2mA ;结型场效应管的管压降U GDQ < - 4V ,晶体管的管压降U CEQ = 2~3V ; 2)开环时,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要大于90kΩ,以反馈电阻作为负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 120; 3)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为10s o sf -≈=U U A u 。 (2)参考电路 1)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如图1所示,R 模拟信号源的内阻;R f 为反馈电阻,取值为100 kΩ。 图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 2)两级放大电路的参考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R g3选择910kΩ,R g1、R g2应大于100kΩ;C 1~C 3容量为10μF ,C e 容量为47μF 。考虑到引入电压负反馈后反馈网络的负载效应,应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并联反馈电阻R f ,见图2,理由详见“五 附录-2”。 图2 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路形式构成两级放大电路。 3.3k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1)两级放大电路的调试 a. 电路图:(具体参数已标明) ? b.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实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进行测量相应的静态工作点,基本的直流电路原理。 第一级电路:调整电阻参数, 4.2s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DQ 约为2mA ,U GDQ < - 4V 。记录并计算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DQ ,U GSQ ,U A ,U S 、U GD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4s R k =Ω 第二级电路:通过调节R b2,240b R k ≈Ω,使得静态工作点满足:I CQ 约为2mA ,U CEQ = 2~3V 。记录电路参数及静态工作点的相关数据(I CQ ,U CEQ )。 实验中,静态工作点调整,实际241b R k =Ω c. 动态参数的调试 输入正弦信号U s ,幅度为10mV ,频率为10kHz ,测量并记录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s o11U U A u =、s o U U A u =、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o1U s U o U 1u A

加法器及差分放大器项目实验报告

加法器及差分放大器项目实验报告 一、项目内容和要求 (一)、加法器 1、任务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电路的设计方法; (2)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应用仿真软件对运算放大器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2、任务内容: 2.1 设计一个反相加法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25(21i i O U U U +-=。 输入阻抗Ω≥Ω≥K R K R i i 5,521。 (2)设计条件 电源电压Ec=±5V ; 负载阻抗Ω=K R L 1.5 (3)测试项目 A :输入信号V U V U i i 5.0,5.021±=±=,测试4种组合下的输出电压; B :输入信号V KHz U V U i i 1.0,1,5.021为正弦波±=信号,测试两种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电 压波形。 C :输入信号V U i 01=,改变2i U 的幅度,测量该加法器的动态范围。 D :输入信号V U i 01=,V U i 1,2为正弦波,改变正弦波的频率,从1kHz 逐渐增加,步长为 2kHz ,测量该加法器的幅频特性。 2.2 设计一个同相加法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21i i O U U U +=。 (2)设计条件 电源电压Ec=±5V ; 负载阻抗Ω=K R L 1.5 (3)测试项目 A :输入信号V U V U i i 1,121±=±=,测试4种组合下的输出电压; B :输入信号V KHz U V U i i 1,1,121为正弦波±=信号,测试两种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电压 波形。 (二)、差分放大器 1、任务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电路的设计方法; (2)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应用仿真软件对运算放大器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2、任务内容 2.1 设计一个基本运放差分放大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521i i O U U U --=。 输入阻抗Ω≥Ω≥K R K R i i 5,521。 (2)设计条件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电工实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3 年11 月15 日 实验名称电路仿真实验实验台号实验时数3小时 姓名秦贤康学号2013301500100年级2013 班3班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实验内容;必要的原理分析) 实验目的: 熟悉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 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并验证书上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内容: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 二、实验环境及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件、仪器设备等的情况;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环境: 一台微机 实验步骤: 用multisim先进行电路仿真,再记录下相关数据 三、实验过程与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故障分析,说明故障排除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具体实验,记录、整理相应的数据表格、绘制曲线、波形图等)

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1、简单直流电路 简单直流电路在有载状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简单直流电路在短路状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简单直流电 路在 开路状 态下电源的电阻、电压和电路 2、复杂直 流电路 复杂直流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压 复杂直流电路中各元件上的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1作用下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2作用下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流电路在E1与E2作用下的电压和电流 复杂直 流电路 中的等效电阻 R (k Ω) 1 2 3 4 5 I (mA )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24000 U (V )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0.000024 R (k Ω) 1 2 3 4 5 I (mA ) 12 6.09 4.011 3.011 2.412 U (V ) 11.94 11.997 11.99 8 11.998 11.999 R (k Ω) 1 2 3 4 5 I (mA )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0.000176 U (V ) 12 12 12 12 12 RL (k Ω) 1 2 3 4 5 URL (V ) 6.799 8.497 9.269 9.710 9.995 UR1(V ) 5.198 3.501 2.730 2.289 2.004 UR2(V ) -3.200 -1.502 -0.731 -0.290 -0.005286 UE1(V ) 11.997 11.998 11.999 11.999 11.999 UE2(V ) 9.999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RL (k Ω) 1 2 3 4 5 IRL (mA ) 6.807 4.258 3.100 2.437 2.209 IR1(mA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R2(mA ) -1.603 2.499 --1.999 -1.666 -1.428 IE1(mA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E2(mA ) -1.603 -2.501 -2.000 -1.666 -1.428 RL (k Ω) 1 2 3 4 5 UE1(V ) 4.798 5.996 6.540 6.851 7.053 IE1(mA ) 4.803 3.004 2.187 1.720 1.418 RL (k Ω) 1 2 3 4 5 UE2(V ) 2.002 2.501 2.729 2.858 2.942 IE2(mA ) 2.002 1.252 0.911 0.718 0.592 RL (k Ω) 1 2 3 4 5 URL (V ) 6.802 8.497 9.269 9.710 9.995 IRL (mA ) 6.807 4.258 3.100 2.437 2.209 R3(k Ω) 1 2 3 4 5 R6(k Ω) 2 3 4 5 6 R7(k Ω) 3 4 5 6 7 RL (k Ω) -1.603 2.499 --1.999 -1.666 -1.428 URL (V ) 5.198 3.505 2.733 2.292 2.006 IRL (A ) -1.603 -2.501 -2.000 -1.666 -1.428 R3(k Ω) 1 2 3 4 5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精编版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动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稳压源 三、预习要求 1.复习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 正确使用方法。 2.根据实验电路图和元器件参数,估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及电路的 电压放大倍数。 3.估算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 4.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测量方法 实验测试电路如下图所示:

1.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实现输入变化量对输出变化量的控制作用,要使放大器正常工作,除要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电压外,还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输入端短路时,流过电路直流电流IBQ、ICQ及管子C、E极之间的直流电压UCEQ 和B、E极的直流电压UBEQ。图5-2-1中的射极电阻BE1、RE2是用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其工作原理如下。 ○1用RB和RB2的分压作用固定基极电压UB。 由图5-2-1可各,当RB、RB2选择适当,满足I2远大于IB时,则有 UB=RB2·VCC/(RB+RB2) 式中,RB、RB2和VCC都是固定不随温度变化的,所以基极电位基本上是一定值。 ○2通过IE的负反馈作用,限制IC的改变,使工作点保持稳定。具体稳定过程如下: T↑→IC↑→IE↑→UE↑→UBE↓→IB↓→IC↓ 2.静态工作点的理论计算: 图5-2-1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可由以下几个关系式确定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本实验数据与数据处理由果冻提供,仅供参考,请勿传阅.谢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R 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 V i=0时, V O=0。R 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零漂。 差分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晶体三极管3DG6×3, T1、T2管特性参数一致,或9011×3,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 、B 与地短接,接通±12V 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V O ,调节调零电位器R P ,使V O =0。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再记下下表。 2)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须调节直流电压源Ui1=0.1V ,Ui2=-0.1V) 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理论计算:(r be =3K .β=100. Rp=330Ω) 静态工作点: E3 BE EE CC 212 E3 C3R V )V (V R R R I I -++≈≈=1.153mA I c Q =I c 3/2=0.577mA, I b Q =I c /β=0.577/100=5.77uA U CEQ =V cc-I c R c+U BEQ =12-0.577*10+0.7=6.93V 双端输出:(注:一般放大倍数A 的下标d 表示差模,下标c 表示共模,注意分辨) P be B C i O d β)R (12 1 r R βR △V △V A +++- ===-33.71 A c 双 =0.

武汉大学_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班级:% % %

目录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二组合逻辑实验(一)——半加器和全加器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 (3) 三、实验内容 (4) 实验三组合逻辑实验(二)数据选择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原理 (6) 三、实验内容 (7) 实验四触发器和计数器 (9) 一、实验目的 (9) 二、实验原理 (9) 三、实验内容 (10) 实验五数字电路实验综合实验 (12) 一、实验目的 (12) 二、实验原理 (12) 三、实验内容: (13) 实验六555集成定时器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原理 (15) 三、实验内容 (16) 实验七数字秒表 (19) 一、实验目的 (19) 二、实验原理 (19) 三、实验内容 (21)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逻辑电路的特点; 学会根据逻辑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74LS00集成片有四块二输入与非门构成,逻辑表达式为。 74LS20由两块四输入与非门构成。逻辑表达式为。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根据下列实验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二、分析下图电路的密码 密码锁开锁的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接通警铃。

实验二 组合逻辑实验(一)——半加器和全加器 一、实验目的 熟悉用门电路设计组合电路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预习内容 复习用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方法。 复习二进制的运算。 利用下列元器件完成:74LS283、74LS00、74LS51、74LS136; 完成用“异或”门、“与或非”门、“与非”门设计全加器的逻辑图; 完成用“异或”门设计的3变量 判奇电路的原理图。 二、实验原理 1、半加器 半加器是算术运算电路中的基本单元,是完成1位二进制数相加的一种组合逻辑电路。 如果只考虑了两个加数本身,而没有考虑低位进位的加法运算,称为半加器。实现 说明:其中,A 、B 是两个加数,S 表示和数,C 表示进位数。 有真值表可得逻辑表达式: ?? ?=+=AB C B A B A S 2、全加器 全加器能进行加数、被加数和低位来的进位信号相加,并根据求和结果给出该位的进位信号。 说明:其中A 和B 分别是被加数及加数,Ci 为低位进位数,S 为本位和数(称为全加和),Co 为向高位的进位数。得出全加器逻辑表达式: ?????⊕+=++=⊕⊕=+++=i i i o i i i i i C B A AB BC A C B A AB C C B A ABC C B A C B A C B A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